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谢陕西绥德刘永春老师寄稿--《感悟淡定 品味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20:0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悟淡定
品味人生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淡定,是内在心态修炼到一定程度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优雅的感觉;是一种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是非的态度;是一种经过历练后豁达、洒脱的气度;是一种能容世间万物、懂人情、明事理、知进退的涵养;是一种宽容、理解、原谅、尊重他人的美德;是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境界。
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拥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拥有淡定的生活态度,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幸福。从容淡定,意味着冷静的现实主义。对世界、社会和他人,不报过高的期望。从容淡定,意味着有所抗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事,就努力做,排除干扰地做。从容淡定,意味着“三不较劲”原则,“不与天较劲,不与人较劲,不与事较劲”。使自己多数时候有个好心情,提升更广阔的境界,实现更宏大的作为。

    淡定的人会热情地对待工作。他们珍惜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怨天尤人,也不会因为职务的高低而怀才不遇,更不会因为待遇的多少而牢骚满腹。他们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对上对下亲而有度、顺而有持。他们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劳动中获取幸福。他们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常会看淡这一切。

    淡定的人会坦然地对待生活。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不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也不盲目攀比、爱慕虚荣。他们默默无闻地追求自己所认定的目标,与世无争地生活着,简单而又快乐。对工作或事业努力着,足以维持体面,但却不忘乎所以,因为他们知道,人生需要执着,但更需要随缘。他们遇事有处之泰然、宠辱不惊的气度,实事求是、心怀坦荡的修养,扬长避短、恰当应对的能力。

    淡定不是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很平凡地生活着。而淡定则是一种高修养的生活态度。凡事皆淡定,或许极难做到。要做到淡定,最根本的是要敏锐地观察,细心地体验,反复地思考,并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要做到淡定,关键要围绕两点下苦功。一是理清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尽可能的将之摒弃;二是给自己的志向、目标加上一个适度的顶端。这就需要清晰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真正地能做好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对别人的生活和个人选择随意做结论,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是最好的淡定。  

    淡定是一种品质。淡如烟云,定如磐石,一个人淡定之后,思维会比较清晰,心态会比较宽敞,处事会更加沉稳,活得会更加潇洒,此时人生的境界理所当然地会变得更加高妙。生命的伟大在于它的变幻莫测,时而危机四伏,时而柳岸花明。如此看来,我们需要淡定来使自己平静下来,需要淡定使自己不急功近利。人生如一副老花镜,难得糊涂,难得清醒。


    淡定其实无处不在,其不仅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了,更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修养与品质。生活中遇到的现状,过多的抱怨,过多的不服,只让我们越来越烦恼,或许看得淡一些,学会取舍,保持平常心,就会洞悉世故人情,不再看重身边的斤两悬殊,心理上的负担也会随之减压。淡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胸怀与精神,一个人的心态与思想。淡定两个字,感悟一辈子。人生是美好的,让我们仔细品味吧!






我友刘永春
      男,19549月出生,陕西绥德人。大学本科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陕西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榆林市市级领导干部决策咨询导师, 全国“希望杯”高中数学竞赛命题专家。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榆林市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并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5年评为榆林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持的《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教与学”》课题由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办通过结题鉴定。曾在《中国教师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研究》、《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等60多家报刊上发表初等数学研究、教育教学论文400余篇,主编教学用书5本。应邀在省内外作过数十场学术报告。由他开发的数据统计软件,应用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在市内外开始推广并产生广泛影响。[《教师之友网》网管]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0:05:46 | 只看该作者
永春老师:

         谢寄稿来。

        我的手机号没变!

       问绥德诸友朋好。

                               季超[网复代函]
                                                    2012。4。7。于鄂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0:32:4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谈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研究,这不仅是晋职、评优的条件和适应交流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能够把自己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切身的体会撰写成文章,就是对自己教研成果的一种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总结,也是教师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这对自己、对工作、对学校、对社会都有所裨益,意义确实重大。
    首先,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写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学习的过程。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己还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为了对自己的文章负责,就得向他人请教,或者找有关书籍查阅,直到把问题弄通为止。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凡是喜欢写文章的人总喜欢读他人的文章,这样便能经常学到他人的长处,较好地充实提高自己。有时甚至还能在学习中发人之所未发,以至写出新的文章来。总之。写书或写文章,结合教书以及实践进行潜心实验或研究,经过整理、提炼和积累,进一步揭示教育现实的本质,从中发现新知识、新工具、新方法。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教师的智慧就出现了一个新飞跃,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比较完全的人。因此,其专业知识会更丰富,其教书能力会更高,其育人本事会更大。
    其次,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教书一边写文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从而造就一代英才。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只有特色的教师才能带出有特色的学生。大家知道,写文章和教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文章也是备课。要写文章就要多看课本、参考资料及其他有关的书籍。看得多了对有关知识就会掌握得比较牢固,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一来,授课的质量就会提高。特别是自己研究的内容如果与工作直接相关,更可丰富讲课的内容。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无不要求为人师者既教书育人又著文立说,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前进。具有既教书育人又著文立说本领,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相应的科研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有的老师,一谈及论文便首先想到如何写,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这里最重要的是“研究”这一基本环节。只要有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再掌握一定的论文写作知识,通过不断实践便肯定能写出好的论文来。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教学论文,这是每位初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做法,就论文写作问题,谈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一、研究内容
    1.现代教育理论。以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以及江、胡锦涛同志关于教育的有关重要讲话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法规和重要文献等,是现代教育理论宝库的主要内容,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还有国内的新的教育理论和观点,诸如创新教育、发展教育、目标教育理论等等。
    2.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我国的教育现状需要我们去总结和研究。
    3.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要将这些成果提高到理论高度去研究。
    4.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是中小学教师的常规性研究工作。
    5.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过去研究"教"多,现在应该多研究一点“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这里有许多问题正等待我们去解决。
    二、撰写原则
    1.思想性原则:思想性是指论文要明确反映作者的观点。教育科研论文是属于论说文范畴。任何一篇论说文都是围绕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某一事实而展开。因此,要求观点要鲜明,正确。符合教育规律,能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论文要遵循科学原理和科学的规律。论文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足够的具体材料,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准确的通过统计处理的实验数据。对研究中涉及到他人的研究成果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指论文应反映新事实、新观点。创新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生命。一篇成功的论文必须反映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法,或开辟教育科研的新道路。
    4.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论文要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任何教育科研论文都应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排除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充分体现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性。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时,应将调查情况如实、全面地写出来。有的人只写符合自己观点的事实和数据,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事实与数据就不列上去;有的在实验研究中,随意修改设计,对不利于假设的数据不进行收集等,这样的做法是不客观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不科学的,不可信的。
    三、资料积累
    积累是提高撰写教研论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离不开读书,读书要进行思考。积累和思考结合起来,就会创造。
    处处留心皆学问,关键在于“留心”。平时要注意广泛收集报刊上的教研文章,对针对性强、理论价值高的内容,可以摘抄、剪辑并装订成册。
    与此同时,还必须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从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深入研究所集的资料属于那一种类型,说明什么问题;那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在研究前人成果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领悟,引出思考,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为日后科学的进行论文创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选择题材
    “选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什么”。一个好的选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选题渠道很多,有在教学中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触发灵感,经过提炼而产生的课题;有在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受到作者某一论点启发而形成的课题;有在与同行、学生交谈、探讨、争论问题时,悟出其中道理产生选题。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选题的大小要适当,要量力而行,选题要拿得起、放得下,经过努力可以顺利地展开。二是选题要有新意,有独到之处,言人之所未言。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是对还没有研究的课题开展研究,也可以是对研究过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有新的突破。
    五、写作技巧
    尽管你有好的选题和新的观点,但如果不在写作技巧上下一番功夫,那么这个好的选题仍可能夭折,即文章发表不了。因此掌握写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1. 命题: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所以题目一定要命得好,命的巧,要引人注目,要吸引人,要让人一读题目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其中要特别注意要切文,文要贴题。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题目不可太大。有的文章虽然命得大,但内容却只有某一方面的,读完文章后使人觉得太空,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之感。
(2) 题目的字数不要太多,反之则显得不精练。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3) 题目要引人注意,有些还可以给人以悬念。
    2.文体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数据可靠,结论正确外,还要求它表达明确、文字通顺,使人感到言之有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如果文笔甚差,语言晦涩难懂,篇幅冗长乏味甚至杂乱无章,难以让人看懂,就起不到广泛交流的目的。因此,良好的修辞是每个撰稿者的基本功,必须掌握。我们写出的文章是让人用眼睛看的,要有庄重的风格,故而多用书面语而少用口头语。即使做理科文章,虽不能向文学作品那样,但也要行文流畅,音调和顺,读起来有节奏感。
一篇好的文章,还要特别注重“简、明、实” 。“简”就是文章写得少而精,围绕中心,可有可无的话不说,可长可短者尽量写短。“明”就是文章的主题要明,语言浅显易懂,要做到曲话直说,暗话明说。“实”就是文章内容要有实用价值,能对读者真正有启迪有收获,不可面面俱到大而空。
    3.附录:
如果文中有必要引用他人发表的作品,应当注明参考文献,这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尊重他人成果的道德问题。
    六、修改初稿
一篇教研论文的初稿写出后,修改是定稿的重要一环。修改一般是通读几遍初稿,然后依段落上下层次为序,逐步进行审查、修改。
进行段落修改时,先从段落整体写作内容上看是否符合全文主题;再从文字叙述上看是否对具体问题论述有遗漏和多余;从语言逻辑推理、专业术语上推敲是否正确得当;从字词选用上看是否确切;从文字语言顺序上读来是否流畅;从规范要求上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图形绘制是否标准。
待全文逐段修改完毕后,从纵的角度,再认真检查段与段之间的连贯性,如有不妥,应及时修改。经过这样修改后的论文,从整体结构看基本具备层次分明,首尾连贯,符合逻辑,说理透彻等,这说明修改后的论文基本形成。
由此可见,修改是将论文质量按作者意愿向高层深加工,由粗到细,从细到精的过程。当一篇几经修改的初稿,最后使自己感觉良好时,论文就可以定稿。尔后将定稿的论文打印收藏,伺机供内部交流或报刊投稿。
    七、投稿诀窍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送刊物编辑部发表。那就必须注意选准投稿刊物,这是你的文章能否发表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大量阅读你所教学科的各种刊物有哪些栏目?每个栏目的要求内容是什么?读者对象是谁?其次要考虑你所撰写的论文符合那些刊物的那一栏目。当选准对象后,就把稿件邮发(电邮、信邮)出去。
    如果编辑同意录用你的文章,他很可能会向你提出修改文章的建议。这时你要利用机会重新思考,改正错误,阐明难点和含糊的地方。当你准备发出经修改后的文章时,你要告诉编辑作了哪些修改。如果你没有接受他的某些建议,你也要说明理由。
    如果你发出的文章石沉大海,那也许是由于你的文章质量差,也许是由于你投稿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也许是由于某些刊物收到的稿件远远超过了能录用的数量,这时,你应该再读几遍文稿,看看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质量,经修改后另作它投。
写作要有信心,信心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成功。初始写文章最好写你最熟悉的问题。如果能受到行家的首肯或发表,自己则尝试一次成果的欢乐,写作热情会更高,信心会更大。但如果文章不尽人意,受到一次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就此搁笔,那将是十分惋惜的。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中小学教师要想在琐事缠身的工作中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谈何容易,没有强烈的教研意识是不行的。教书本来是一件清苦的事,然而在清苦的生活中还要增加一项更清苦的事——做学问、搞科研,耐得寂寞。
最后还需强调,撰写教学论文离不开教学实践,只有将教学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撰写出切合教学实际的有价值的论文。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12:1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sxsdzx.net/

http://www.sxsdzx.net/

==记事:

      11时与绥德永春老师通手机。永春的陕西话很难听懂。约好他发短信表态,即开出《陕西数学特级教师刘永春专栏》。
                                           管季超 2012。4。8。午

http://www.shaanxi.cn/sx_mzlk/admin/upfile/20100925160501.htm




光辉的历程 卓越的成就
----陕西省绥德中学发展之路
李力
摘自:《现教传媒网》
陕西省绥德中学创建于1955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半个多世纪的栉风沐雨、沧桑巨变锻造出学校独特鲜明而又充满魅力的个性,孕育了辉煌灿烂而又厚重凝练的校园文化,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绥德中学现有教学班92个,在校生6300多人。拥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4人,一级教师88人,省管专家3名,市管专家2名,省、市、县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教改能手40多人。特级教师刘永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二等奖,被评为省突出贡献专家;康旭成校长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王守文书记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突出贡献专家,省特级教师,省教改能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双常规管理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一所领导赞誉、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名牌学校。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严谨治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并结合实际把“制定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完善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注重有反馈的精细化管理结果”的办学思路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来,学校连续5年获得榆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集体奖,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示范学校。2008年被确定为榆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教研室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教研室”,数学组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教研组”。近年来,有100多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
目前,绥德中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向着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迈进。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14:48 | 只看该作者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记绥德中学科研课改




   位于绥德县城郊的绥德中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老牌学校。现拥有94个教学班, 7100名学生,教职工332人。多年来,该校高考、中考升学率、素质教育等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同类学校前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绥德中学因何能保持久盛不衰的魅力?
    绥德中学党委副书记高安成说:“我是较早进入绥德中学工作的教师,亲身经历了绥德中学的发展。绥德中学由一所默默无闻、远离闹市的普通中学,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和市级示范高中,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如火如荼的科研课改活动功不可没。”
    为了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长远目标,学校制定了“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治学严谨、乐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校本教研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先后派出400多人次到北京、上海、江苏、宁夏等七省市学习。同吴江高中等三十多所中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邀请北京市101中学校长郭含,陕师大教授张熊飞等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为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
    制定科学研究课题。学校确定了国、部、省、校四级研究课题,建立了“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研究网络。全国重点课题《优化数学思维品质的教与学》,省级课题《中学生数学方法学法指导与研究》均已结题。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教学深化探索”研究报告获全国一等奖。
    建立教研成果激励制度。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推荐研究成果参与上级评比,对取得好成绩的给予奖励。2002年以来,绥德中学有5项国家、省级课题已结题,7项省、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2篇,主编、参编著作17本,省级以上获奖论文68篇。在全国高、初中各学科竞赛中有246人次分别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校园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方面获国家、省级奖26项。张尚珍、刘晓宇、田峰、刘岗等老师的科技小制作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获奖。张尚珍的两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重点项目基础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单位、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荣誉称号。
    高一(15)班学生余昊说,自己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绥德中学上学,这里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好学生学起来有劲,差学生学起来有味,很是吸引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前进的绥德中学人又走到了课程改革的前列。康旭成、王守文、封树强、马文福、王玮、吴战平等校级领导率先垂范,在自己所教的学科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康旭成校长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王守文书记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突出贡献专家、省特级教师和省教改能手。教育顾问刘永春被评为苏步青数学教育二等奖、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黄继雄、马守胜、侯景祥、李爱东、马卫国、薛汉国、高安成、刘绍华、延克泽等80多名老师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嘉奖。王鹏喜、刘兴瑞、李瑞、马克明等4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马文福同志被评为市级语文名师。张亚飞、高飞老师分获全国和省级说课比赛一等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于现在的成绩,校长康旭成感觉毫不轻松,他说:“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况且成绩越大,压力越大。今后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本校实际,借鉴省内外示范学校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绥德中学早日迈上省级示范高中的台阶。”     本报记者鱼玉军
    来源:2009-4-27陕西农村报http://www.sxncb.com/Html/ylxk/092708259.html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18:31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网站
《教师之友网》创站者管季超
欢迎
各地中学数学名师
来访:


吉林镇赉劳改总队中学张迎春、新疆焉耆八一中学郝春升、和静铁中王西智、陕西榆林市马飞、绥德中学刘永春、永寿县中学安振平、刘英、永寿县教研室王晋远、贵州贵阳市甘荫塘贵州水泥厂李希伯、四川达县南外镇达县职业高中吴兴国、达竹矿务局一中杜世录、崇州市元通中学宿晓阳、南部县南部中学何芝轩、合川小沔中学唐绍友、河南商城县四中陈耀宇、湖北罗田骆驼(?)高中金建平、浙江永康市二中陈成楼、瑞安市滨江中学周作瑜、江苏邳州市二中金伟秋、兴化城东中学陈德前、、仪征电机厂杜春来、溧水县石湫中学李同林、苏州市四中唐柏龄、通州市二甲中学曹兵、海安双楼职业中学叶红萍、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92级焦荣政、江西遂川县二中肖是明以及安徽省安徽师大附中袁金、庐江泥河中学孙大志、淮南三中王秉春、宿州市第11中学陈新昌等同志。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0:22 | 只看该作者
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陕西绥德中学 刘永春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高中生拥有数学知识差异量不大,只是对知识领悟程度差异较大。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度”。尤其是数学这个抽象、严谨的课堂教学,更应如此。把握教学的“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示数学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的数学悟性差。反之,数学悟性强的学生,数学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数学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解数学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
“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玩”是动手、动眼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内在的动。玩可以为“悟”提供外部信息,而“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如果只是“玩”,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数学的最佳途径。“悟”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也不是简单的暗示或引诱。
要让学生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做题和独立地研究所做的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感悟。比如:拿到一个有点陌生的或从未见过问题,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研究?如何去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和找到一个好的“想法“?然后将想法一步步具体化,最终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理解、领会、感悟是有层次的:一是“懂”,就是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或看懂书上的有关内容,这是学习要达到的初级层次;其次是“会”,需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模仿练习和实践。第三是“悟”,就是对所学知识悟出道理来,对所训练的方法悟出规律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这是学习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效果。长期坚持,就能形成习惯,提升感悟的层次,促进方法的形成。
常言道: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数学课堂教学要优化,有个“度”的问题。“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又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探讨一下数学教学中的“度”的把握。
一、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上却存在着两种比较激化的倾向:
深度上,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确,在教学中往往把简单应用的知识点提高到综合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教材所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些知识未必恰好都在一个水平上,未必适合全体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的难易进行处理,做到浅中求深,深中求浅,使所教内容适合于大多数学生。所谓“适合”,并非让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是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不可否认,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师在备课时若对研究教材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就显肤浅。只有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把握其精神实质,课堂教学中才能讲得深入浅出练得恰到好处。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上来,真正体现以本为本,追求课本知识的到位,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广度上,有的教师把知识范围任意扩大了。例如,在目前使用的中学数学教材与过去相比,许多内容已删除掉了。但有的老师把已删除的内容又补充进来,超出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望而却步”,对数学的兴趣也为之锐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认为多多益善,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其结果将似蜻蜒点水,收获无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并要适时适度,知识的广度反映了教材的外延和内涵。
总之,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对课本中数学知识理解上的深广度,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广度。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深”、“ 广”要心中有数。
二、教学设计的“疏密”度
在信息输入和输出协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信息的输出者,要保证输出有效的信息和有效地输出信息,就必须在教学中的“疏密”度上下功夫,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谓课堂疏密度,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提供的有效信息的多少。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信息不仅存储在教材里,也存储在教师的头脑里,存储在教师的行为表现中。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渠道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堂课都会向学生传递一定数量的信息,关键在于这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有助于学生提高的有效信息。有些课堂教学看似讲了很多东西,可真正对学生能产生影响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就是因为教师对教学信息“疏密”度缺乏有效的控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课堂气氛很活跃,而教学效果却不怎么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过程的“缓陡”度
通常是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坡度过缓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要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之效。导入的设计就必须有坡度,也就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使导入真正成铺路搭桥。
四、教学过程的“详略”度
教材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教材的中心内容。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则是指学生比较难学的内容,它往往比较抽象、深奥、复杂、容易混淆,也可能是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内容的“详”或“略”的处理,就在于是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的最优化组合。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是应该通盘考虑、认真推敲的。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详略” 度。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所要传授的内容作深入的剖析,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程度,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做到详略有度,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的“节奏”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节奏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节奏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接受的准确性,造成印象不深,识记困难;节奏过慢,结构松散,学生思维也会随着松驰,情绪会低落下去,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同样影响教学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善于通过教学语速的变化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重点内容放慢语速,而非重点内容则可以在语流中一语带过。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与教学速度太慢不无关系。恰当的做法是“有张有弛”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实践证明,教师讲课有声有色,加之体态语言的配合,以姿势助教学,更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教学起伏跌宕,教学语言抑扬顿挫,增强学生美的享受,才能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具体而言,对教材内容凝练集中的语速应重而有味,可增强感染力;对层次结构特别紧凑的内容,语速要稍快,使学生精神振发,集中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都要遵循这种规律,这种规律有时是显现的,有时又是潜移默化的起作用的。
六、课堂教学“激情”度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情感对教学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绪,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激情度、满意度等。在教学心理气氛的构成中,情感是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对整个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乐观向上的情绪从事课堂教学,而不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毫无疑问,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正如一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与不带感情地朗诵,学生获得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对诗意的理解也会大不相同。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有忽视情绪情感对教学作用的倾向。甚至过分强调竞争,使一些学生出现过度焦虑、恐惧厌学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富有感情的体态感染学生,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治学生,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上述的几个度的合理配合,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条件。凡事都有度,在高中阶段对数学教学的“度”的把握,更多的体现在完善和发展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培养数学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地掌握运用。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3:37 | 只看该作者
榆林市教研室举办第一期骨干教研员培训班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榆林市教研室于8月11~13日在榆林中学举办了全市第一期骨干教研员培训班。来自基层一线的136名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是“有效教研与教研员专业发展”。培训由市教研室主任樊小兵主持。榆林市教育局副处级调研员贺靖参加了开班仪式,并代表市教育局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科研队伍建设,将教研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工程,由财政划拨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并建立起教研队伍建设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
    省教科所副所长、规划办副主任秦德增应邀作了“教研员工作定位及专业发展”专题讲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特级教师、绥德中学刘永春作了题为“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省特级教师、市课改专家、市教研室刘新国作了题为“有效听课评课”专题讲座;全国优秀教师、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作了“如何当好新时期的教研员”专题讲座。专家们的讲座高屋建瓴,理论精辟,案例鲜活,生动形象。
培训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参训人员普遍感到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今后教研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为推动全市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榆林市教研室李平)

榆林市第一期市级骨干教研员培训在榆林中学学术报告厅举行
市教育局副调研员贺靖作动员讲话

市教研室主任樊小兵安排部署培训工作


省教科所副所长、规划办副主任、教育专家秦德增作《教研员工作定位与专业发展》专题讲座

结业学员合影留念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25:1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中学教育科研


陕西省绥德中学  刘永春



一、地位和作用
“科研兴教”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起点。                                       实践告诉我们:办教育、办学校光有钱不行,只盖楼、添设备不行,这只是外部条件,是治表不治本。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是教育思想,是教育观念,是方针政策,是教育规律,是方法途径,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才能明确,才能树立,才能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教育要真正完成党和国家的要求,我们的学校要真正办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依靠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学研究具有两个显著的作用,即理论指导和实验探索。教育科研的起点是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教育科研是教师岗位成才、开发师资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成为一名教育家、教育专家,就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没有研究意识和习惯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教育科研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我们去掉盲目性、树立自觉性,缩短教师的成长期。
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教师个体来说,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教师具有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教师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就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就会对新的问题更为敏感。教育科研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使教师能够检讨未被考验的理论,弥合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品质要求,是教师职业的表现形态。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本,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之路,才能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品味。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就意味着教师能建构知识,创新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专家的指导、迷信专家的权威。
二、内容和原则
教育科研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教育而研究,要克服沉溺于被动的注释性研究,应对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很多,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困扰教学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建立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最终将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这就是教育科研。
身处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围绕自身教育实践所开展的教育科研,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研究”,源于“教育生活”并服务教育实践。教师每天置身于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最了解教育对象,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实践演练各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不断经历着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较之专家学者,一线的教师更了解教学的本质,更能掌握教育生活中的对象、内容、以及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学教育科研课题大多来源于教育实践,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在研究中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将教育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技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操作化程序与实践措施。课题研究应当与教书育人结合在一起,以研究来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研究。教学实践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平台和土壤。许多科研课题课题往往来自教学中的一得,许多卓有科研成效的老师也多得益于教学实际的锻炼。
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应遵循方向性、客观性、优化性、科学性等原则。即: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不能误入歧途;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排除主观偏见;必须树立全方位、高标准的理念,优化操作的程序;必须保持严肃的科学态度,确保成果的科学性。
三、方法和意义
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的推进正在成为学校与教师生活中的大事,我们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困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科研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都要依靠一定的方法支持,甚至方法的选择在决定性意义上影响着研究目标的实现。方法要比结论甚至理论体系具有更大的价值。要有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据我所知,中学教师缺乏的是把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的意识和技术,缺乏的是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在谈及方法的意义时曾说过:“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科研活动错综复杂,所以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教育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教育测量法、行动研究法等。但这些方法在使用时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开展教育科研,主要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如何使青少年在最短的学习时期内就能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认识结晶和最新成果掌握起来,这是时代所提出的加速人才培养的新课题。这一重大课题,迫使教育必须适应新的要求,不断作出重大改革,只要主动接触新事物,研究新课题,认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没有教育实践的积淀与体验,没有对很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的思考,教育科研就很难得出经得起考验的成果。
四、教学和科研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如果教师不从事教育活动,就不能称其为教师。若教师像专业人员那样进行研究,那将肯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师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参加教育研究活动,日常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埋头教学工作,又没有科研的时间,真是左右为难。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是第一位的,我们应当立足教学进行教研。
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为教学增加另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尽管在研究之初教师可能费时费力,但一旦进入研究的正常状态,当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时,就有可能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教育科研的过程可能是复杂的、是有很多困难的,可能是要占据教师休息时间的,但是经过科学的“研”,收获的是教育智慧,提高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发现的是更广阔的教学天地。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名师路是一条艰辛路、勤奋路。
一个好教师只有不断从知识海洋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永葆青春。教室就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进行观察与研究的过程,教师的研究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一个好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提炼总结,并敢于提出引发别人思考的见解,其成果必然会受到社会承认,从而也就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一个好教师必须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科研的能手。一个好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既要善于教学,又要勤于科研,敢于探索。只要把教学与研究看作是一种事业的追求而非谋生的手段,才能使教学与研究工作形成合力。只有在“身正”的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做到“学高”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使自己终身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3:27 , Processed in 0.0946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