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清意图 准确定位 精心部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8 18: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清意图 准确定位 精心部署
——语文教学设计之我见
文章作者:于红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2年3月 2012-5-16
  “设计”即筹划,指人们“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现代汉语词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科书、学生、教学媒体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和组合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而预先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同理,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依据《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对某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流程以及师生活动等,预先制定的该课的教学过程实施计划。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设计倍受人们的青睐,一篇优秀的语文教学设计不仅标志着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个性风格和专业发展,而且体现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学设计不仅频频见于语文教学的杂志报刊,在各级各类的优秀教学成果或论文评选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笔者作为一名密切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语文教研人员,看过不少的语文教学设计,也多次作为评委参加过语文教学设计类优秀教学成果的评选,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要素或环节不全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思考和设计。
   一、教材定位分析
   语文教材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材料,是教学活动的蓝本。语文课堂的所有师生活动都必须是在《课标》要求的指导下紧扣课文内容而实施落实,要搞好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的分析、钻研、挖掘、拓展是第一要务。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某个主题组元,我们进行某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理清编者的编排意图,编者为什么要选编此文,其用意何在;其次要知晓该课文在单元的位置内涵,每个单元好几篇课文,编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第一篇,或第二篇,或第三篇等等,用意又是什么,它和前后课文又有何关联;第三要明确该篇课文体现单元主题的角度;第四要分析课文与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或习作的关系。教学设计只有在分析明确了某篇的选文意图、位置意图、角度意图、关系意图等之后,才能真正全面的理解单元的主题内涵,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效地落实《课标》要求。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说明文,四篇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并且穿插编排,第一篇是精读《鲸》,第二篇是略读《松鼠》,第三、四篇分别是精读《新型玻璃》和略读《假如没有灰尘》。从选文内容上看,前两篇是介绍动物的一些知识,后两篇分别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和阐释灰尘与人类的关系,依次的顺序是动物→事物→自然界,既内容全面又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掌握方法(第一、三篇课文)与迁移拓展(第二、四篇课文)的关系;从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看,精读课文是基础,略读课文是拓展,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运用。这就是编者的意图和用心,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深入理解编者的用意,下功夫引领学生掌握第一、三篇课文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好第二、四篇课文,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自然进入“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运用训练,环环相扣,环环相生,落实《课标》要求和单元目标,既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又为下学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也是以说明文为体裁,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组元。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一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二是让学生“接触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中国石拱桥》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符合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和学习理解的层次,也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了解文体特点,使学生初步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理解什么是说明文尤为重要,它将为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乃至整个八年级说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设计理念
  常言道:理念指导行为,行为是理念的体现。一节课怎么上,如何安排课堂活动,采用什么方法,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能力外,主要取决于教师潜意识中的教学理念。一个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师,不会设计出生动鲜活的课堂,而教师的教学理念的优劣来自于对《课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设计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教师针对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将《课标》的要求具体化,用《课标》的精神指导教学实践,把《课标》概括性的条文落实到活生生的课堂实践中,并在落实中去拓展和开发。所以设计理念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统帅和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中的一条隐形的红线。如浙江杭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教《匆匆》一课时,她的设计理念一是“试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二是“试图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进行更为深刻的人文关怀”。这两点虽然不是《课标》的原文,但处处是《课标》的“精魂”。再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五“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一位老师的设计理念:“口语交际是语文生活化的再现,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交流,我设计了三个流程:‘一是情感导入,激发交际欲望;二是情景演练,多向互动;三是交际延伸,贴近生活’。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参与到交际活动中,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把交际的舞台交给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学会交际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这个设计理念安排的三个教学流程,明确了学生和老师的教学位置,课堂角色,很好的落实了《课标》中口语交际的要求。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是教学的终极目的。离开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的基础性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起点水平、学习动机,更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对语文某篇课文(或某一活动)的教学设计,只有在全面分析、预测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度、知晓度、障碍度、理解度等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才能明晰如何安排课堂层次及问题设计、评价设计、教法选择等等,因此,语文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必不可少。
  例如:八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心理上从孩童渐进成熟的过渡期,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训练,对初中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等都已适应或形成,在语文学习的知识积累、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加之在小学阶段也已接触过类似说明文的课文,对说明文的概念和基础知识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知识起点,在学习中只要引导得当,教法适合,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并不难。因此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桥之美》《说“屏”》等五篇文章,前三篇是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后两篇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中国石拱桥》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让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苏州园林》一方面再次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一方面介绍说明方法;《故宫博物院》则侧重于介绍说明顺序;《桥之美》《苏州园林》《说“屏”》又从不同角度要求引导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各篇课文各具特色,能够使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把握。如第一篇《中国石拱桥》,课文本身就是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知识,抓特点,举例证,语言通俗明白,学生感知、阅读的障碍不大,教学设计时可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网络或查找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及桥梁知识等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学习需求,培养探究精神。
  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排意图,准确定位分析,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情实际精心安排教学,是语文教学设计成功的重要前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1:21 , Processed in 0.0829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