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缔造完美教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1 17: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缔造完美教室                ——新教育第12届年会主报告

朱永新


从物理视角讲,一所学校,是由一间间教室组成的。而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一间教室都是一所小学校,一个小社会。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新教育实验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
教室是什么?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曾经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
一间教室,一个个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
一、缔造完美教室的意义
什么是“缔造完美教室”?简言之,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在新教育人提出“缔造完美教室”时,许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你们要把原先的班级、班集体,说成一个原本仅仅具有空间概念的教室?
从约定俗成的定义来看,班级是学校中的班次与年级的总称。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而教室(classroom,schoolroom)则是指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正式讲课的地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空间。所以,一个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界定班级,一个是从空间的角度来定义教室,而从教师与学生生命活动的形态,以及师生共同活动的场域而言,两者其实是相同的。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说教室而不是班级,是想强调教室是一个师生的生命在此展开的场。同时我们又不希望这个概念仅仅停留在空间上。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不仅世界得以展开,而且历史得以书写,它是叙事的、时间性的,用新教育人喜欢的词语说,它又是岁月的。
缔造,在字源上有最初创造的含义。我们选择这个词语,是想强调作为教室缔造者之一的教师,可能起着比我们原先认识的更为重要的主体作用。在我们喜欢说学生是目的、是主体的时代里,我们往往会忘记一个事实:没有人不是目的,不是主体。新教育实验主张,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所说的人,无疑是包括了学生、教师、父母等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人。
教室的叙事主体,必然是它的所有参与者。但是,在这个叙事中,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不仅仅是主角之一,而且还是参与剧本创作的人。一间平庸的教室并不完全源自一个平庸教师的所为,但一间卓越的教室,一定源自一个不甘平庸的教师的梦想。而且,正是凭借这一梦想,这位教师才可能得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自身也抵达卓越。
关于“完美”二字,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因为很多人认为,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远不如优秀、卓越这样的提法实在。我们认为,这里一方面是为了在我们“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的表述中显得更对称,另一个方面是提出一个愿景,一个朝向。缔造完美教室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是“虽曰不能,心向往之”的前方。所以,完美教室并不是一个苛刻的衡量当下的标准,而是一个使命,一个愿景,并且在这一表达中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并不想只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些任务,而是想从自身的领悟与梦想开始,创造一个足够美好的事物。
要全面理解缔造完美教室的内涵,还需要把握好几对重要的关系。
一是教室与学校的关系。学校是完美教室存在的大背景,任何教室都不能孤立于学校之外而独立存在,教室文化和理念的确定同时要以学校的文化为背景。在一所学校很强大的时候,教室更要置身于学校的大文化之下,并从中汲取养分。但是,在一所学校的文化不够强大的时候(如雷夫的第56号教室),教室(班级)就要突出自我,拥有自己的文化和镜像。而且,教室不是一个单一的狭窄的空间,操场、图书馆等学校的其它场所,都是教室的延伸。
二是成长与成绩的关系。完美教室与优秀成绩并不矛盾。新教育不把分数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但是好的分数,一直是对新教育人额外的奖赏。新教育人明白:“缔造完美教室有一个绝对的‘硬指标’:所有孩子在教室里可见的进步——无论是在道德上的、情感上的、智力上的。”没有可见的显性的成长,不是真正的成长,单个的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不是真正的成长。在德性养成上,孩子们“既质又文,君子堂堂”,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从内至外散发的儒雅气质和宁静之气是显性的。但道德人格以外,我们同样需要智力上的显性成就——最终的分数是很好的体现。我们把分数的要求放在灵魂的成长之后,但最终学生的成长一定能用分数来表现。分数将是成长的一个表征。没有合理的分数,世界无法懂得你也无法承认你,如果把分数抛开,完美教室就无法真正完美。当然,在我们已经存在的完美教室中,因为新教育的课程,因为两套教学大纲的相互促进,孩子们最终的分数都比普通班级要优秀甚至卓越得多。
三是教室与家庭的关系。作为有教育学自觉的教室,应该在思想上领导着家庭,凭借专业素养和技能引领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家庭也是教室的延伸,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教室。没有父母的成熟,很难有孩子的成熟。所以,建立家校联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成立新教育亲子共读中心的缘由所在。因此,完美教室也一定是教师与父母充分交流、交融的教室,是父母充分参与教育教学的教室,是学校和父母高度认可的教室,没有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
在厘清缔造完美教室的概念内涵以后,我们有必要再来审视一下其价值与意义。
教室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是为生命而存在。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词汇。
教室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生命,在任何阶段,都需要一个自由舒展的领地。最初,这个领地被称为母亲的子宫——一个大生命为一个新的小生命创造的舒适的宫殿。然后,是襁褓,是摇篮和家庭;再然后,是校园和教室;最后,是职场与社会。
摇篮和家庭、校园和教室、职场和社会,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校园和教室对于生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时期,生命一边在象征着起点与过去的家庭和当前的校园与教室之间往返,一边将触角伸展到自己未来将独自面对的世界(职场和社会)……生命的这个过程,被理解为是从安全到自由的进程,而生命发展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有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场所:为了安全的庇护所,和为了自由的训练场。如果家庭意味着更多安全,社会意味着更多自由的话,那么教室正好意味着在这二者之间且同时具备二者功能的特殊领地,是孩子生命从安全到自由的最重要的驿站。
同样是一间教室,或者平庸、冷漠,甚至充斥着暴力、专制、欺骗,或者完美、温馨,对于每个穿越其间的孩子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于每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完全不同。
从某一刻起,一位教师(或几位教师)和几十个孩子相聚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时光在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度过,大家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源自于这个叫“教室”的地方。我们能够对它无动于衷吗?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没有哪间教室与其他教室里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只有从教室开始,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新的“学习共同体”创造。
新教育人探讨缔造完美教室的意蕴以及可能性,正是希望有更多的新教育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教室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成长,让缔造完美教室的项目成为师生成长的一个契机,在行动中不断朝向完美。希望有更多的新教育教师,能够“守住自己的教室”,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
二、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
教室,不应该是一盆散沙。教师和学生,不应该只是各不相干的把知识作为商品的出售者和消费者。在教室里相聚的一群人,不应该只是偶然原因的随机组合,或者偶尔因一首歌、一个演讲、一场比赛才聚集在一起,平日里则是一群没有共同思想共同语言的乌合之众,一群没有共同愿景共同价值的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室,注定是一个生长中的部落和社会;教室,注定是一个要形成自己文化与规则的地方。
论及教室文化,大家自然会想起新教育第10届研讨会的主题“学校文化”。事实上,我们在有关学校文化论述中的大多数内容,完全符合教室文化。我们甚至可以说,教室就是一个缩微版的学校,教室具备学校的一切结构与功能。
如果要说教室与学校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室,总是有一个明确的期限规定性:或者三年,或者五年、六年,它不但起始时间被规定,而且同样被规定于某一刻完成自己的使命。当然,完成使命并不是宣告这一教室的彻底消失,而是这个教室叙事的完成,而经由这一教室叙事成长起来的师生,将在另外的叙事中继续扮演主角,继续书写各自的生命叙事。学校的绵延性显然要更强一些。如果说教室完全由一群人相聚而成、相离而散的话,那么学校则是无数人、无数代人的进进出出中,生成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套用一句老话,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教室”。也因此,教室叙事,是一个比学校叙事结构更清晰的篇章。教室,是一个比学校更应该清晰规划,精心设计好开端和结局的叙事,而文化,就是这个故事中的灵魂、精神。
2010年石家庄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曾从一所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来观照学校文化,也曾从学校的校徽、校歌、校训、仪式、庆典以及建筑、英雄故事等角度来剖析学校文化。这种观照与剖析,我们同样可以运用于教室。也就是说,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在教室文化的思考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
通常情况下,许多学校的教室是用数字来命名的,如一(3)班、二(4)班等,或者如雷夫的“第56号教室”。用数字作为教室和班级的代号,无疑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枯燥、机械和重复的。
在新教育的教室里,往往通过具象化的命名,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教室命名,就像每个人出生时被命名一样,是生命中一件特别重大的事件。也因此,许多班主任老师总想别出心裁,起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教室名字。是的,每一间教室应该是独特的,但这里的独特不是非要起一个多么新颖别致的班名,创造一个多么漂亮夺目的班徽或是象征物,让自己的教室与众不同,另类张扬。我们所说的独特,只是相对于这间教室及其特定的老师和孩子而言,它是非同寻常的,是意味深刻的。
江苏海门海南中学有一间教室的名字就非常特别——不一班(般)。班主任江斌杰介绍说,孩子们刚上中学,走进学校就说:“校园不一般呢!”他介绍任课老师时,有学生说:“这些老师不一般呢!”一天课下来,有学生感叹:“真的是不一般呢!”所以,他就想:干脆用“不一班(般)”来命名自己的教室,激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这样就能够拥有不一般的孩子,不一般的教室。
如果当个性(追求与众不同)与贴切性(就像我们希望的样子)有了冲突的时候,我们建议宁选贴切,不选个性,哪怕与其它教室有所重复也行——毕竟对这些孩子而言,它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因为经历的不同,同样的名字背后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意向,不同的故事,因为最终它的意义是由师生的共同生活所赋予,而不是有一个名字就自足了的。
在许多新教育学校里,教室命名用了“小毛虫”、“蒲公英”之类的小动物或者花草的名字,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简单重复。但只要能够从这些平淡的名字、平常的事物中,充分挖掘其不平凡的内涵,通过阅读、课程、活动不断擦亮这些平淡的名字,它就能够在学生们的心中真正地活起来,成为大家共同生活的愿景。正如海子所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名字叫什么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递灵魂碰撞而生的温度。
完美教室的命名,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在学生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完全确定。取一个名字等候孩子出生,这在生孩子时是贴切的,但对于已有自己的情趣、性格、历史的学生及其父母而言,教师的这种做法容易让教育的另一方感觉过于被动。而且一个一开始就定下的名字,对被动接受的孩子而言不过是个词语,是个空洞的符号。所以,教室命名,可能已经在老师的心里酝酿了很长时间,甚至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构想,但是正式命名的时机却仍然需要寻找甚至等候。最好是师生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创造时机,譬如在相关的电影观看或诗歌学习之后,巧妙地提出来,成为一种共同的命名。
没有一个名字是完美无缺的,重要的是它们是我的名字,就像晨诵诗《草的名字》所说:“给我喜欢草取我喜欢的名字,我取的名字只有我在叫。”是的,一棵树,一棵草,一块石头,一粒沙……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这种赋予,成为意蕴深刻的象征物。
所以,比教室名字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名字或意蕴能够不断被发掘,不断被赋予。譬如罕台有一个教室叫小鸟教室,由于同级的兄弟班级叫小毛虫教室,当初命名的时候大家打趣说,小鸟吃毛虫,就叫小鸟教室吧。小毛虫教室的班主任是原毛虫与蝴蝶项目负责人马玲老师,所以,这是一个源自教师历史与愿望的命名,而且它的意蕴就是毛虫最终将羽化为蝶,飞翔天空。相对而言,这个小鸟教室的命名就显得有点仓促了。但是它至少意味着这间教室的主人不希望自己逊色于小毛虫教室,而且在相当长时间里,两个名字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游戏:我是毛虫我刺你,我是小鸟我吃你。然而从更久远的时间来看,除非我们赋予小鸟教室更深远的意义,否则这个命名就成为一个意义单薄的符号而已。所以在一年后的班徽设计时,设计者把毕加索的和平鸽当成了小鸟教室的班徽,而老师则把《快乐鸟的承诺》这个伟大的绘本故事作为教室的镜像故事,并准备在高年级,逐渐地引入凤凰涅槃、荆棘鸟等相关故事。就这样,一个起初显得仓促的命名,因为师生逐渐赋予它深远意义,最终让它持久地成为教室的鲜明形象。
命名只是教室文化建构中的一个事项,和它相关的事务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班徽,是班级的图腾,班级的象征物,一般是围绕班名展开,由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共同绘制而成。班徽确定可以采取全班征集评选、在优胜方案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一间名叫“竹节轩”的农村教室,在向全班同学征集班徽的过程中,刘浩楠同学设计的班徽被大家一致通过(见图1)。图案的下方是两段蓬勃生长的竹节,和班名“竹节轩”相呼应。中间竹叶状的图形,像镰刀,又像号角,像冲浪的风帆,又像挥舞的翅膀。而图案上方那一团跳动的火焰,象征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灵。
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但对于竹节轩班里的孩子们来说,这却是只属于这个班级的,它体现着一个班级精神生命的走向,是由师生亲身经历、共同创造的。而对于刘浩楠同学来说,更是会成为一辈子的记忆。
班旗,是班级的旗帜,在运动会、学校庆典等大型活动时使用,可以活跃气氛,增强凝聚力。一般是把班徽放大以后印制在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布上。班旗可以制作成不同规格,有学生人手一份的小旗帜,也有列队展示时使用的大旗帜。
班歌,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的精神气质吻合的歌曲,可以是自己创作、请人创作,也可以是选用现成的歌曲,或者根据现成的歌曲稍加改编的歌曲。如李镇西的未来班,是学生们写信请谷建芬老师作曲的;而山西绛县的“山水人家”教室,则选用了《我爱你中国》。班歌歌词和旋律不应成人化,应该符合儿童的志趣。
班诗,与班歌相同,也是与班级愿景、名称等和谐协调的诗歌,可以由班级师生共同创作,也可以选用现成的诗歌。如山西绛县的小蜗牛教室的班诗就是《小蜗牛》,激励孩子们不怕慢,只怕站,只要心怀梦想,执着前行,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班训,与学校的校训类似,是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语言,阐明班级的价值追求。班训的文字可以成为班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印制在班旗上。
班级承诺,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对未来的一个美好的约定,它往往是以誓词的形式出现。如马玲老师在给自己教室的父母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我是教师我承诺: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优秀”,“我是学生我相信:我将在这里品尝到知识的快乐,生命的尊严”。班级承诺在重要的场合和时刻由教师和学生宣誓,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震撼力。
上面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必要在教室成立的第一时刻就预先准备好。最好的方式是在师生的共同生活的岁月中逐渐建构起来,这是一个以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体为主体的自我书写过程。譬如对一间小学教室而言,它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完全可以等到三、四年级之后再来确定,只有等学生的精神境界达到能感受并理解规则的阶段之后,讨论这一切才有鲜活的意义。海门新教育实验区选编的《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近20个教室的个性化的文化构建,孩子们每天在这些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文化中穿越,教室文化自然就浸润了每个孩子的灵魂。
教室文化,也会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希望教室的布置要有切合孩子生命的美学风格,比如在班级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或者小金鱼等动物,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看见生命的成长,与大自然保持联系,感受自己以外的生命呼吸。教室里的色彩也可以丰富多彩,如低年级可以考虑偏近粉红色系,用绘本童话场景和角色来装饰,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亲切、温馨和安全;高年级可以偏近青蓝色系,或者回归黑白,装饰以成熟的字画作品,有一种清澈高远的意境;而中段则可以考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绿色系列,配以东方风格的清新插画等等。
当然,装饰教室的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师生的作品: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和文字,大家从稚嫩到成熟的艺术作品——甚至许多新教育教室提倡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因为这是“我们”的阵地。所以教室布置,应该把教室墙面当成我们自己的杂志社、电视台、档案馆。同时,教室还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园艺房、展示厅,大家种植的花草盆景,烧制的泥巴陶艺等,也可以利用这个空间陈列交流。总之,教室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应该由师生共同创造,或者是一段共同穿越的生命旅程的见证。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认可自己非常重要。
在2011年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提出了“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的倡议,这对于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也十分吻合。“文化是活出来的”,教室文化也是如此,它应该在一以贯之的师生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不断的濡染,编织与生成中活出来。无论多么构思巧妙、令人眼前一亮的班名、班徽、班歌、班诗,如果师生最终没有把那种精神活出来,那么这间教室就与完美教室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反之,哪怕教室只有一个平凡普通的名字,只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把一种精神活出来,平凡的名字,甚至简单的数字,也就有了深远的意义。
我们倡导通过班级的课程、班级的庆典、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都是在将文化一点一点的活出来。活出来,不仅师生享受到过程,享受到成长,同时班级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风格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生命在特定的境域中的光辉发扬,生命光辉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有了风格。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教室文化,既要从儿童生命成长的阶段性和普遍的人类精神来考虑,也要考虑到一间教室的民族与地方的风格特色。譬如,对新教育完美教室而言,我们与雷夫的第56号教室就处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之中,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儒道释文化的根本精神与特质,是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文化场域,如果我们的教室将中国文化吸纳得特别透彻,它就必然呈现出一种与第56号教室生命精神上息息相通,但文化风格上迥然有异的气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50:01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童心看世界


     
       A group of teachers posed the question to a group of 4 to 8 year-olds: what is love?老师问一群4到8岁的孩子们:爱是什么?
  "When my grandmother got arthritis, she couldn't bend over and paint her toenails anymore. So my grandfather does it for her all the time, even when his hands got arthritis too. That's love." ...Rebecca - age 8. 8岁的Rebecca:“我奶奶关节炎犯了的时候,她都不能弯下去涂脚趾甲油。所以每次到这个时候爷爷就为她涂,甚至是在他手也犯关节炎的时候也不例外。这就是爱。”
  "When someone loves you, the way they say your name is different. You know that your name is safe in their mouth." ...Billy - age 44岁的Billy:“当一个人爱你的时候,他们叫你名字的方式是不同的。你知道你的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感觉棒极了。”
  "Love is when a girl puts on perfume and a boy puts on shaving cologne and they go out and smell each other." ...Karl - age 55岁的Karl:“爱就是当一个女孩儿喷了香水,一个男孩儿撒了古龙水,然后他们出门,互相闻着彼此。”
  "Love is when you go out to eat and give somebody most of your French Fries without making them give you any of theirs." ...Chrissy - age 66岁的Chrissy:“爱就是当你出去吃东西的时候,给了一个人一大部分你的法式薯条,却不要他们拿东西换。”
  "Love is what makes you smile when you're tired." ...Terri - age 44岁的Terri:“爱就是当你累了的时候让你笑的东西。”
  "Love is when my mommy makes coffee for my daddy and she takes a sip before giving it to him, to make sure the taste is OK." ...Danny - age 77岁的Danny:“爱就是当妈妈为爸爸煮了咖啡,递给他之前自己先喝一小口,看看是不是口味不错。”
  "Love is when you kiss all the time. Then when you get tired of kissing, you still want to be together and you talk more. My Mommy and Daddy are like that. They look gross when they kiss." ...Emily - age 88岁的Emily:“爱就是你整天都在亲吻。然后就算你们厌倦了亲吻,但是仍旧想在一起,而且你们会聊很多。我妈妈和爸爸就是这样。他们亲吻的时候好恶心哦。”
  "If you want to learn to love better, you should start with a friend who you hate." ...Nikka - age 66岁的Nikka:“如果你想学会更好地爱,你就要从那些你讨厌的小朋友开始。”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ove. Our love and God's love. But God makes both kinds of them." ...Jenny - age 88岁的Jenny:“有两种爱。我们的爱和上帝的爱。但是两种爱都是上帝创造的。”
  "Love is when you tell a guy you like his shirt, then he wears it everyday." ...Noelle - age 77岁的Noelle:“爱就是当你告诉一个男孩儿你喜欢他的那件T恤,然后他就每天穿着它。”
  "Love is like a little old woman and a little old man who are still friends even after they know each other so well." ...Tommy - age 66岁的Tommy:“爱就是一个老奶奶和一个老爷爷在彼此特别了解之后还是好朋友。”
  "During my piano recital, I was on a stage and I was scared. I looked at all the people watching me and saw my daddy waving and smiling. He was the only one doing that. I wasn't scared anymore." ...Cindy - age 88岁的Cindy:“在我的钢琴独奏会上,我站在台上,特别害怕。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我,这时候我爸爸在朝我挥手,对我微笑。他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人。我就不再害怕了。”
  "My mommy loves me more than anybody. You don't see anyone else kissing me to sleep at night." ...Clare - age 66岁的Clare:“我妈妈比任何人都爱我。再没有别人在睡觉前还亲我的。”
  "Love is when Mommy gives Daddy the best piece of chicken." ...Elaine - age 55岁的Elaine:“爱就是妈妈给了爸爸最好的那块鸡肉。”
  "Love is when Mommy sees Daddy smelly and sweaty and still says he is handsomer than Robert Redford." ...Chris - age 77岁的Chris:“爱就是当妈妈看到浑身臭汗的爸爸时,仍旧说他比Robert Redford帅得多。”
  "Love is when your puppy licks your face even after you left him alone all day." ...Mary Ann - age 44岁的Mary Ann:“爱就是你一整天让小狗狗孤零零之后,他还凑上来舔你的脸。”
  "I know my older sister loves me because she gives me all her old clothes and has to go out and buy new ones." ...Lauren - age 44岁的Lauren:“我知道姐姐是爱我的,因为她把所有的旧衣服都给了我,然后她出去买了新的。”……
  "When you love somebody, your eyelashes go up and down and little stars come out of you." ...Karen - age 77岁的Karen:“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的眼睛会眨来眨去的,里面会冒出许多的小星星。”
  "You really shouldn't say 'I love you' unless you mean it. But if you mean it, you should say it a lot. People forget." ...Jessica - age 88岁的Jessica:“除非你是真心实意的,否则你不要轻易说‘我爱你’喔。但是如果你真的爱对方,那就经常说出来,人们通常会忘记这一点。”
  And the final one: Author and lecturer Leo Buscaglia once talked about a contest that he was asked to judge. The purpose of the contest was to find the most caring child. The winner was a 4-year-old child whose next door neighbour was an elderly gentleman who had recently lost his wife. Upon seeing the man cry, the little boy went into the old gentleman's yard, climbed onto his lap and just sat there。最后一个:作家兼讲师Leo Buscaglia说起了一次做比赛评委的经历。比赛是为了找到最有同情心的孩子,冠军是一个4岁的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一个老人家,最近刚刚失去他的爱人。看到老爷爷在哭,小男孩儿就会走进他的院子里,爬到他的膝盖上坐着。
  When his Mother asked him what he had said to the neighbour, the little boy said, "Nothing, I just helped him cry."当小男孩儿的妈妈问他对邻居说了什么的时候,小男孩说,“我什么也没说,我就是帮他一起哭。”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11:23 | 只看该作者
常丽华讲述小蚂蚁班的故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09:04 | 只看该作者

常丽华老师和她的小蚂蚁班
【主持词】
李亚敏:这几位完美教室的缔造者,她们所缔造的教室,每一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间都不亚于雷夫的第56号教室,每一间,都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相聚在齐国故都临淄,在这里,就有这样一间教室。它就是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教室。
赵晶:曾经,常丽华老师用五年的耕耘,让我们看到了新教育人最接近完美的一间教室、一个样本。今天,常老师用了三年的时间,带着她的小蚂蚁们在新的旅程中,朝向卓越,书写传奇!
第一板块:童话剧《绿野仙踪》
第二板块:常丽华讲述教室故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07:54 | 只看该作者
6、   重庆长寿实验区勾红琼老师和小溪流班
小溪流的歌
  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勾红琼
我的班级叫“小溪流”,这是一条自然之溪,文化之溪,生命之溪。它一路欢歌,志在大海!在这里,每一朵浪花都得到珍视;在这里,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着浪花们;在这里,一个个平凡日子因为有了课程故事而闪亮。
记得三个迎接新学期的日子:
一上开学日,我以无数个“第一次”为浪花们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这无数个第一次带给他们的是美好的诗歌、契合的故事、动听的歌曲、美丽的亮相、好玩的游戏、真诚的赠送---这些第一次让小浪花们在润泽而快乐的氛围中喜欢上了新校园。
二上开学日通过“美好的回忆------诵读诗歌,抒发开学心情----聆听爸爸妈妈的话-----开启课程之旅,快乐出发”这四大板块让过去和未来汇聚在这一天。大浪花们诵读诗歌(《孩子,我只是你的爸爸妈妈吗?》)既感受着为人父母的幸福,还比照着自己的言行,浪漫的方式引发他们理性的思考。
二下开学日则晾晒寒假生活,巧妙总结假期作业,假日的快乐和收获让微笑绽放在每朵浪花的脸上,孩子们带着爸爸妈妈的希望走进又一个春天。
记得无数个被诗歌擦亮的日子:
清晨,小溪流流淌着的是琅琅的诵读声。我们诵读的主题明晰,内容丰富。10个小主题、约150首儿歌童谣丰富了想象力,吻醒了心灵,储备了语言。因为课程的细致跟进、所以一次次让诗歌与小浪花当下的生命交相辉映。今年3、8节,妈妈们坐在孩子身边聆听着、歌唱着、幸福着。这个日子,因为诵读而美好如花!这个日子,因为表达对妈妈的爱而温馨!这个节日被唤醒了,妈妈们走出教室有的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发短信,有的直奔商场买礼物。我也收到了特别的节日礼物 “在温暖的小诗里,在美妙的音符里,在爱的赞歌里,我们陶醉着!谱写这首赞歌的老师,您的心是多么小啊,只装着小浪花们;你的心又好大好大,为小浪花们想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所以,亲爱的老师,您是我们大小浪花的宝贝。”这里有好多词汇都来自那天诵读的诗歌及演唱的歌曲。幸福的感觉就这样经由课程故事、通过文字流转扩散!
记得无数个被故事擦亮的日子:
我相信故事有魔力!我和小浪花们一起读,一起写绘并乐此不疲。我们读绘本、读童话、读寓言……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
读《你是特别的你是最棒的》创编影像绘本《特别的浪花、亮亮的浪花》,读《特别的日子》,写绘成长中特别的一天。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写下《我们的“克拉拉”故事》,读《皮皮鲁和沙漠潜艇》对郑渊洁的童话感兴趣了,于是购齐整套书,与好朋友、与家长比赛着看。
读《图书馆老鼠》,小浪花们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在“小溪流”第一次出版仪式中,大小浪花一起品“书”的味道,每一本都值得一读,每一本都有了一个适合的奖项,这些“书”得到大浪花的珍视,他们欣然写下前言后记(“宝贝在写作路上的第一个脚印,虽然不完美,但最珍贵!爸爸妈妈永远珍藏!” “孩子在创作中的兴奋与乐趣,在完成后的成就感都那么强烈。这是适合孩子成长的营养啊!”)颁奖音乐响起,大浪花把一个个奖项颁发,小浪花把一份份鼓励接过。
记得无数个走出教室的日子:
大自然是一本最奇妙的书,我们一次次走出教室,感受自然的节律。金秋时节,大小浪花来到郊外,寻找秋天、诵读儿歌童谣、快乐游戏。阳春三月,大家一起登山闯关,小组成员团结协作闯过口算关、识字关、游戏关,成就感写在脸庞。今年春天我们踏上福村之旅,团队建设、走进大棚、栽种小树、快乐野炊、共同欢畅,福村的春天很美,大小浪花的记忆更美!在开启春天课程的日子,我们走进敬老院。大小浪花用小小的行动创造着大大的温暖,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刻领悟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记得无数个被分享擦亮的日子:
亲子共读以后,大小浪花一起分享《安徒生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分享《犟龟》读后感达成共识—上路便坚持!我们还一次次分享旅行的见闻,增长见识。(南山植物园,让小溪流里刮了一阵“神奇植物风”;晚熟柑橘园的累累硕果让浪花们分享采摘的快乐;职业体验中心的见闻撩拨着浪花们的心弦;大浪花的旅行分享更是丰富多彩,现正在苏丹作维和警察的嘉洋爸爸答应小浪花们回国后讲述在那里的特别经历……)手工作品展示会上、种植、养殖课程中的分享,更拥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想这样的分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拥有更多的美妙。
粉红阶梯的记忆定格在了我们的庆典日:
那是“小溪流”低段课程总结暨童话剧演出的日子。
25分钟里,文字、图片、音乐将两年的历程清晰呈现,我们一起回味徜徉在丰富的学科课程中的情景,(在奇妙的数字中发现、在文字的奇境中漫游;歌唱舞蹈、动手动脑创意不断;奔跑跳跃、快乐无敌;……)那些共同的经历让大家内心闪烁。接着小浪花们人人登台用精彩的演出感谢与他们一起成长的亲人、师长。七个剧组的服装、道具、场景、对白、背景音乐、花絮播放都无可挑剔,台上,每个演员投入地表演;台下(担任舞台监督的、调控音响的、掌控电脑的、控制烟雾机、泡泡机的、拍摄的……)每一个服务者都尽心尽力。我知道台上的完美亮相来自于大小浪花近一个月的通力合作、相互理解,更来自于两年来大小浪花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这个庆典,在浪花们同一个心声----《让爱住我家》中落下帷幕。这个庆典刻在光盘上,更刻在大小浪花的心田上。
     这些日子,让小溪流的歌声动听起来;
这些课程故事,让我的内心安宁淡然。
我知道,下一个阶梯,小溪流将汇入江河,浪花们更应该有这样的姿态:海量的阅读、静心的思索、在学科理想课堂上的强力汇聚!
我愿不懈地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7、   山东临淄实验区潘秀华老师和向阳花班
向阳花开满园春
——向阳花班的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  潘秀华
  向阳花班
翟耘辉,2010级10班的学生,她曾在幼年时失去心爱的玩伴,正因为此,她比别人更深刻的懂得拥有的幸福,被爱的感动。她的家庭收入仅靠他爸爸一人,这并不影响她的点点滴滴的善心善举。记得有一次,她没有带零花钱,当看到那个乞丐失望的眼神,她几乎落泪,快跑回家,然后再返回来,可是那个乞丐已经走了。在当日的随笔中,她无限懊悔自己没能帮到那个人。正是在她的感召下,我和我的学生都学会了以善良对待别人,大家都亲切的叫她阳光天使。
一生酷爱画向阳花的梵高说过:人们必须真正地爱他的同类,我要尽可能地使自己具有这样的心。在他的画作上,我们看到了炽热的明丽的向阳花,也看到了希望和梦想,勇气和斗志。
向阳花,花开向阳,温暖,明亮,热烈,奔放。2010级10班的同学们,活泼,热情,像向阳花那样有着蓬勃的激情,于是我们的班名就定为:向阳花班。向阳花的生长过程中随阳光转动,恰如我们的成长离不了优秀的引领。追随阳光,追随经典,是我们成长的脚步;不惧风雨,昂首绽放,是我们青春的姿势;“向上向善,绽放美丽”,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诗歌,向阳花的阳光
黎明时分,向阳花们整装待发,因为我们的晨诵就要开始了!伴随着音乐和文字,我们徜徉在奇山异水之中,我们一起穿越历朝历代,穿越经典诗文,在诗意中开启古今对话,开启山水与灵魂的对话。
我们的晨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仁山智水”。我们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作品,让学生们在吟诵美文佳句的同时,又能足不出户,观赏各地风光。正是有了诗歌的引领和照耀,我们每一个日子都变得明亮起来。
阅读:向阳花的根
当一朵又一朵的向阳花站成一片花地,我们把根深深地扎在阅读的沃土之中。
一是师生共读共写。从六年级开始的第一本师生共读书《草房子》开始,我们先后共阅读了20多部经典作品。涌现了一大批热爱读书的同学,其中胡致远、谢佳君、王文琦、翟耘辉等十多位同学的阅读量超过了35本,许寅秋读了46本,成为我们的榜样人物。(许寅秋的实例分享)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之后,我们跟进的是随笔记录。周国平曾说过:日记是岁月的保险柜,是灵魂的密室,是忠实的朋友,是作家的摇篮。谢佳君同学两年来坚持笔耕不辍,共写了11个本子,约40多万字。两年来的随笔,既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能让我们在反思和回望中成长。
二是开展大师阅读。大师阅读,是结合教材中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师,对他们的作品和经历进行专题研读,进而形成对他们文风和人品的双重收获。两年来,我们先后亲近的大师有:孔子、鲁迅、陶渊明、朱自清、苏轼。
大师阅读一般包括以下阶段:读其文,走近大师;谈感受,了解大师;课堂上,品读大师;写后记,对话大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在最近结束的苏轼的大师阅读之后,学生们不仅能够诵读他的诗词美文,更难得的是,当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学生能用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旷达心胸来安慰我,这让我喜出望外。
其他,向阳花的水分和营养
影视文化课程,是在每周五进行,十分受欢迎。有学生说:原来看电影觉得是玩,现在和语文老师一起看电影,是受启发,被感动,灵魂得以洗礼。而百家讲坛,则是把家长和社会资源引入我们的课堂,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另外,由于我兼任学校的心理教师,我经常借助一些案例和心理故事,对大家进行心理调试的辅导。
庆典,向阳花的绽放
1. 儿童节,每个人的庆典
六年级,虽是初中生,但也是童心依旧,所以,我和大家商量,我们再过一次儿童节,算是告别吧。大家对这个提议十分赞同。我对大家的唯一要求是:形式不限,但人人必须上台。结果这一个活动深入人心,几乎不参加班级活动的郭秋浩说:这么多年的儿童节,这是唯一一次我参加演出的儿童节!很遗憾是最后一次!
2.花朝节
我们向阳花,温暖明亮,带给大家希望和梦想,向阳花们一样尊重百花的不可替代。菊花的傲霜枝,梅花的斗风雪,百合的坚定信念,山茶的含蓄典雅。花朝节,百花的节日。我们利用手抄报的形式,每个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最钟爱的花,并推荐相关诗文以及故事等,在这个查阅和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花神,并把该种精神当作自己的前进动力。并且,在我校樱花烂漫的时候,学生们还写诗填词,把活动延伸下去。
我们师生共同行动,共同生活,课堂上,我们沐浴在欢乐海洋的思维盛宴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我们的生命彼此交错;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课本剧的排演,手抄报的制作,同时,还慷慨的捐钱捐书,积极策划属于我们的独特节日。
开心的看到我们的学生逐渐向着完美学生的方向发展:心灵自由,想象力丰富,沉浸在知识的乐园,敬畏和爱护自然,尊重自我和他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具有多元的思维。当然,还有我本人的生活和生命,也因为新教育而变得无比充实丰盈,这一切都让我深深懂得:只要上路,就有庆典;只要行动,总有收获;只要坚持,总有奇迹!我坚信:有了新教育的理念引领,有我们的不懈坚持,向阳花班一定会拥有怒放的生命。
8、   鄂尔多斯东胜实验区刘美霞老师和太阳花班
在静静的行走中朝向完美
                 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一小学  刘美霞
大家好: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是新教育之梦的一个追寻者,一个实践者。
    我们鄂尔多斯是一座小有名气的城市,煤炭资源丰富,财政收入位居全国前列,可是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新教育的春风吹到我们的小城后,我心中的梦想也渐渐清晰:借着新教育这缕春风,在我们的文化荒漠中建一方绿洲,把更多美好的东西带给孩子们。
我们班有44名活泼可爱的小天使,他们一个个昂着脑袋、仰着脸、生机勃勃,正如一朵朵茁壮成长的“太阳花”。于是,我们班有了一个响亮的班级名称“太阳花班”。我们的主题帖名字就叫“花儿朵朵”。我将“阳光、自信、快乐、友爱” 这几个词编织入我们的集体生命中。
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300多个日子里,我们诵读了一首首经典诗歌,品味了一个个动人的绘本故事,读书节那温馨快乐的场面让人难忘,生日仪式中孩子亮亮的眼神让人感动。一路走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闷,有过动摇、退缩,但我还是坚持走了下来。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这间正在成长中的教室里的故事。
      穿越经典,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2010年9月,孩子们入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在几位热心家长的帮助下给孩子们购置了开放式书架,我经常去书店为孩子们挑选童书,每个学期都有家长主动从给我们订购童书,我们的班级藏书现在已达到500多本。只要一有空闲,我和孩子们都会从书架上取下我们喜欢的书籍,享受阅读的美妙。
每天下午我都要抽时间跟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读孩子们听,有时几个孩子读大家一起听。孩子们特别享受这段共读的时光。记得2011年3月我外出学习,家长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天天回家念叨:刘老师怎么还不回来,这几天都没有人给我们讲故事了。
上学期我们开始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本来说好每天只读一个章节的内容,可是我禁不住孩子们的央求:刘老师,再读一章好不好?那就读呗!许多时候为了讲故事我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从不后悔,我陶醉在他们明亮的眼神里和灿烂的笑容里。
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如何调动家长参与阅读,为孩子在家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成了我面临的一个难题。我开始利用空余时间给家长写公开信,告诉家长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信中我一次次强调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时至今日,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家长观念已经改变,给孩子买高档衣服和精美的玩具变成了领孩子买书,家长的喝酒应酬变成陪孩子读书。有许多家长经常在网上和我沟通交流,读着一篇篇亲子共读日记,我真的被感动了,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家长的改变,陪孩子一起阅读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
     家长也像孩子一样需要鼓励,我在家长会上也为家长颁发“优秀家长”和“书香家庭”的荣誉证书,并邀请“优秀家长”介绍他们的家教经验。
因为气候的关系,我们那里一年中有半年都见不到绿色。(这一点,干老师应该是深有体会)而且,我们那里可供孩子们游历的地方少之又少。度过漫长的冬天后,春天才姗姗而来。孩子是多么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啊,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森林、草地,我筹划了这次郊游活动,我领着孩子们来到了罕台森林公园,虽然已是5月,公园里的树木还不够茂盛,草也长得不够浓密,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他们像鸟儿一样飞向大自然。我们组织了跳绳比赛、亲子双人三足比赛、深林寻宝、老鹰捉小鸡等活动,开心的笑容挂在一张张小脸上。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的团结、合作、互相关爱、环保意识让我欣慰,组织活动的劳累和艰辛也早已被那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替代。
这学期我听说鄂尔多斯博物馆在5月18日正开馆了,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我和博物馆宣教科取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我们用了半天时间参观了五个展厅,讲解员认真细致的介绍让我和孩子们大开眼界,那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我都会跟孩子们分享一个温馨的绘本故事,诵读一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诗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一张“感恩卡”为母亲送上祝福,或者亲手帮妈妈做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爱心。
这学期,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后,为了让“爱”的教育进一步延伸,我组织了部分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孩子们有的为老人分发水果;有的为老人表演节目;李欣凝将自己和妈妈亲手做的蛋糕送给老人品尝;胆小的杨雨奇陪老人聊天。孩子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劳动节时,我们组织自理能力比赛;运动场上,孩子们奔跑跳跃;两年来,孩子们的生命因读书而丰盈,生活因课程而丰富!
我相信: 沐浴着新教育的阳光,我们的四十四朵小花会蓬勃生长,绽放出生命的精彩!
9、   山西绛县实验区黄海娟老师和小蜗牛班
小蜗牛的王国
绛县第一实验小学  黄海娟
埃及有句古语“能够登上金字塔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另一种就是蜗牛”,我不奢望班里的孩子人人天资聪颖,但希望他们个个能如蜗牛般锲而不舍。于是,2009年,我就带领这群小蜗牛开始缔造我们的教室,建构我们的王国。
1、我们的教室是充满梦想的王国
梦想可以点亮孩子的眼睛,给予他们攀登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小蜗牛也要拥有美好的梦想,诗歌《假如》,开启了小蜗牛的梦想王国的旅程。《梦想》《小花朵的梦》……晨诵诗歌,《图书馆里的老鼠》《美丽的梦想》《大脚丫跳芭蕾》《我想飞》……童书共读后,张瑜倩说:“我要像贝琳达那样成为一名舞蹈家,每天不停地跳呀跳,无论别人说什么,我都不会放弃我的梦想。”高嘉阳说:“我的梦想是像毛毛虫那样啃读一本本童书,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杨晨说:“我要拥有图书馆老鼠那样的梦想,成为真正的作家。”
2、我们的教室是爱意弥漫的王国
我们班的小蜗牛生活在绛县县城,又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像小皇帝,小公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不懂分享,不愿付出。
这样的问题在学习《过生日》时得到了验证,当问到“谁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时,只有三个孩子举起了小手。于是,我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爱心国,在国王“爱心树”的带领下,我们晨诵诗歌,共读故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种植花草开始知道爱是一种担当;从爱护桌椅知道爱是一种习惯,从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知道爱是一种付出,从参加百度小桔灯为山区孩子捐书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为同学诵生日诗知道,爱人者人恒爱之。在阳阳同学写绘的两幅作品中,第一幅是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而第二幅是和家人一起努力买一辆属于全家的汽车。前后两幅作品展现了由“小我”到“全家”的心理变化。正像一首诗中写到的“有些东西看不见,却存在着”,我相信在阅读经典,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终有那么一天,我的孩子们也会顺着道德发展的六阶段不断前行。
3、我们的教室是文化积淀的王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我们带给孩子一些外国经典的时候,也不能丢失中国的传统文化。2010年,我们走进了楹联课程,唱《联律通则歌》,诵对子歌,讲楹联故事,编生活楹联,做回顾展示。
作为我县理想课堂古诗工作室的成员,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追寻古诗的浪漫与精确,在诗歌中寻找生命的感动与共鸣。另一方面在班里开展了古诗课程“一年好景君须记——春夏古诗词之旅”。我结合课本中的古诗内容,编写了班本教材,按照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日活动,夏花、夏雨、夏蝉等内容选择了45首古诗词,其中30首为必读内容, 15首作为选读篇目。最后还把书中所选篇目的诗人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作了简介。一首首诗词的诵读穿越,一次次生命的感动共鸣,诗词的温度,生命的厚度,就这样在小蜗牛的身上慢慢地积淀。
借着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和孩子们进行了古诗课程的隆重庆典——蜗牛诵诗会。孩子们唱诗、舞诗、画诗、诵诗,一首首古典诗词就这样被我们唤醒,我们也被古典诗词驯养。
4、我们的教室是热爱科学的王国
我们从认识小动物开始,探索自然奥秘,探寻我们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在学习课文《蜜蜂》后,我们跟随国王法布尔走进了《昆虫记》,认识了蔬菜大食客——菜粉蝶;了解了夏日音乐家——蝉;走进了神奇麻醉师——飞蝗泥蜂。我们制作昆虫名片,走进大自然,观察小动物,观察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写观察日记;孩子们还亲自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
5、我们的教室还是神奇想象的王国。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今年,我们走进了谢尔大叔的诗歌和绘本。每天我们晨诵《阁楼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捞月网》《河马的梦想》《总得有人去》等诗歌中,感受谢尔大叔那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想象,品味他那淡淡的哲学味文句……
午读课上,我们重温《爱心树》,共读《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上大圆满》《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等故事,感悟其中耐人寻味的哲理。在谢尔的诗歌与绘本故事中,我们寻到了童真童趣之光 、自由想象之光、独特的思维之光,还寻到了自信之光、勇气之光。四月中旬,全国课程联盟专家和小蜗牛们共同度过了谢尔课程的春季旅程庆典。
当我们穿越了一个个王国之后,静下心来思考,一间教室还应该是艺术浸染的王国,是充满智慧的王国,是具有创造力的王国……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小蜗牛们,将带着梦想,心怀善良、自信、勇气继续向金字塔的顶峰攀爬。
10、             石家庄桥西实验区刘娟老师和小蚂蚁教室
小蚂蚁的大世界
石家庄桥西区中华南大街小学   刘娟
网师学习——点亮世界
2009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那年七月,干老师带领专家团队到桥西指导工作。在新教育推进会上,杨建主任鼓励我们一线教师加入网师学习。那时候,我用于教室里的时间,平均每天十二、三个小时,根本没有精力再学网师。而且我一直认为,在为了学生和为了我自己的成长之间,我必须选择孩子们。
一天,我和网师学员蓝玫老师谈起此事。她说:“你觉得,在工作中你的知识够吗?你确实很爱孩子,但你敢确定你爱的对吗?”我当时心里还想:“就小学这点知识有什么难的?我已经全心全意地扑在孩子身上,怎么说我不会爱?”但是,参加了桥西区完美教室共同体的几次活动,我发现: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课堂,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我和身边那些网师学员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开始明白了干老师的那句话:“一个教师的高度决定一个教室的高度”。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网师。
在实践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缔造完美教室,首先需要打造完美教师。加入网师,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大起来了,亮起来了。
在网师这条路上,我不断地成长。在网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用理想课堂的理念来规范课堂,用文本解读中学到的方法,带领学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共读。在《文本解读与设计》的课程中,我提交的作业,作为榜样得到了魏老师的鼓励;在《56号教室》课程的学习中,我提交了的3万多的字作业,被评为良好,得到了讲师的表扬就这样,在网师学习中,我的理念不断地提升;在实践中,我把网师学习的成果不断地转化为教室的成果,我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生活。
班级文化——浸润梦想
缔造完美教室过程中,我努力让班级文化处处彰显育人功能。这就是我们的班名(小蚂蚁班级),班级愿景班级吉祥物,班歌……但是,这一切,必须经由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穿越课程——帮助成长
1、书香课程:一个靠大家共同筹建起来的图书角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图书角的600多册经典藏书,图书角成为小蚂蚁们成长中的加油站。四年来孩子们在共读、共写、共编、共演的过程中,生命得到了滋养。四年来,我们读了三百余首诗歌,写下了百万字的班级故事,共结集出版了6册,成功排演了《绿野仙踪》、《人鸦》两部童话剧。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一份份丰富细致的读书笔记,一次次的排演见证孩子们对“爱、责任、勇气”的主题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于是,生活中孩子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精彩。
2、游学课程:游学课程是在学校通达文化理念下开发出来的班级特色课程。《游学课程》是集文化、学科整合、社会关系、亲子关系、道德形成为一体的课程,其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家庭资源、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我们的游学课程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虚”是指通过《小蚂蚁讲坛》系列活动,孩子们神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实”就是指通过《小蚂蚁走四方》系列活动中亲历躬行,出游前,孩子们搜集资料,掌握知识,诗歌诵读,艺术熏陶,丰富情感;出游时,体证知识,引发情感共鸣,道德践行,形成完美人格;出游后,敞开生命,书写故事,反观自我,分享心得。小蚂蚁们和大蚂蚁们共同徜徉在溢满阳光的自然之中:春种秋收、探访英雄足迹、走近科技殿堂、交往一日营……在这间“流动”的“大”教室中,社会上的许多场所成为小蚂蚁教室的一部分。曾经忧郁的单亲家庭孩子,成长为活泼、快乐的阳光少年;曾经封闭的弱势女孩儿,成为了班级里充满自信的一员……就这样,小蚂蚁在“课程之旅”中我们读着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不断地朝着班级愿景迈进。
四年来,我们以石家庄为圆心,从家庭到社区、到市区再到周围县市、乃至省外读着大自然这本无字书四年来我们的寻访过40多个地方,行程近5000里路,课程之旅成为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营养套餐。(PPT)
3、社团课程:四年来,无论是寒暑长假还是周六日短假,我们都会欢聚一堂,开展“让幸福生活无假日”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生命的密码,让生命各美其美。假日社团活动成为小蚂蚁们最为喜爱的成长空间。
在这间流动的开放的“大”教室里,汇聚了社会、家庭、学校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力量。班本课程穿越中,有了更多家长、学科教师以及社会志愿者的随行参与。就这样小蚂蚁教室没有了“围墙”,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大世界。
快乐成长——书写传奇
小蚂蚁教室,是个生产故事的地方。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共同等待着每个生命开花的季节:曾经乖戾的男孩,竟记得给我送上生日的祝福……小蚂蚁班级的孩子们欢愉地成长着,收获着。
虽然缔造完美教室永无止境,虽然朝向卓越的路还有很长。但我始终坚信这一点:只要教师在新教育理念下的印照下加强自我修炼,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实践,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必将会“幸福得像花一样”绽放。
十佳教室颁奖
主持词】
李亚敏:在新教育实验已经遍布全国的今天,还有无数间教室正在默默地行走在缔造完美教室的征途中,比如网师附属学校的银杏儿、河南麦子、秦月汉关、纷飞等老师的教室,他们都是个体实验者,因为不在实验区,没有组织为他们递交材料。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走得更深、更远,所以走得更沉默。不过,本次评选出来的这十间教室,当之无愧为新教育实验的十扇窗子。从中我们窥到在不同实验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老师,在不同程度上,追寻着共同的卓越的梦想。
接下来,我们将为刚才讲述的十位老师颁奖。
江苏海门倪颖娟老师阳光天使班颁奖词
黄海之滨,长江之畔,江苏海门,有一所乡镇小学,一个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老师,带着一群朝向阳光、汇聚在美好事物周围的天使正在慢慢长大。一个叫玲玲的孩子在儿童课程的润泽下成为天使,无数个玲玲在在倪老师不抛弃不放弃的呵护下,成为天使,有请江苏海门阳光天使教室的倪颖娟老师!
山东诸城王玉金老师嫩芽班颁奖词
嫩芽班的师生是一粒粒新教育的种子,理想与激情使他们穿越泥土,初绽芽苞。教室里的每一株植物,都有一个课程,每一只动物,都有一个故事。他们从生命课程开始,在种子的成长中,感悟生命的美丽;从毛虫的蜕变中感受生命的不息;从不断书写的生命日记中,感受成长的快乐。他们从旅行课程叩响自然之门,从经济课程学会自律竞争,从阅读课程积淀生命厚度。教室里每一个小小的嫩芽,每一个蓬勃的生命,都向着无限生长,向着未来开放!
江苏常州王晓波老师一家人班颁奖词
有这样一家人,有54个孩子,108个父母,和10名教师。在这个家中,汇合着无穷的力量——“班级联席会”、“家委会”、“母亲会”、“导师团”、“家长联盟”彼此激励,携手同行,共同谋划孩子的发展;在这个家中,汇集着美好的事物——“电影欣赏课”、“厨艺课”、“陶艺课”、“活力营”、“夏令营”不一样的行动,同样的精彩,共同润泽孩子的童年;在这个家中,汇聚着美好的情愫——“心情日记”、“义卖筹款”、“环保基金捐赠”、“梦想课程”、“行善礼,成善礼”,兼济天下,热心公益,共同滋养孩子的生命!这是一间教室,一间发源梦想、胸怀天下的教室;这是一个大家,一个携手同行、共同成长的大家!
山东莱芜张翠老师阳光教室颁奖词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教室的的孩子们不仅沐浴着自然的阳光,还沐浴着人类文化的七彩阳光。他们不仅吸收着来自诗歌、书籍、课程的润泽,
还把能量转化为爱、智慧和创造,在教室里,在社会上播撒着光,散发着爱。这就是山东莱芜张翠老师和她的阳光教室。有请张翠老师!
河南焦作薛海波老师竹节轩颁奖词颁奖词
从拥有一个竹子的名字开始,向下扎根,向上拔节,成为竹节轩中每个生命的朝向。两年多来,他们冲破应试教育的牢笼,强健其体魄,文明其举止;他们在理想课堂中获得知识,变得智慧;他们在晨诵、午读、暮省中丰盈着心灵,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就是这样,竹节轩教室在一天天的日子里奏出师生生命的乐章,创造着生命拔节的绿色童话!有请“竹节轩”教室的薛海波老师!
重庆长寿勾红琼老师小溪流班颁奖词
长江岸边,重庆长寿,有一条“小溪流”一路欢歌,永不停息,只为志在大海。小溪流叮叮咚咚唤醒了每一个朴实的日子,开学日、故事日、童话日、庆典日……就这样,小溪流的歌声动听起来,平凡的日子闪亮起来!有请重庆长寿小溪流教室的勾红琼老师!
山东临淄潘秀华老师向阳花班颁奖词
齐国故都,临淄一中,有一间向着阳光开花的教室:“向上向善,绽放美丽”,是这间教室的美好愿景;“走进大师,经典阅读”是引领他们追求卓越的罗盘;“仁山智水,徜徉诗文”,是这间教室黎明的开启;“花朝节”“赛诗会”“告别六一”“向德兰修女致敬”等节日庆典,是这间教室的成长密码。怀揣一个信念:有生生不息的向往,就有怒放的生命,54朵向阳花向着善良,向着经典,向着青春的方向,昂首绽放!
鄂尔多斯东胜实验区刘美霞老师太阳花班颁奖词
鄂尔多斯,中国最富的城市;东胜,鄂尔多斯上的明珠。就在这个物质富裕人们的精神却极度匮乏的地方,刘美霞老师深知“物质的富裕代替不了精神的满足”,于是,她带领着向阳花教室的孩子们漫步在书的海洋里里:百岁童谣、晨读对韵、动物绘本、儿童文学……于是,单调的大漠有了靓丽的太阳花;广袤的鄂尔多斯有了幸福的孩子。
山西绛县黄海娟老师小蜗牛班颁奖词
在绛县那片神奇悠远的黄土地上,有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小蜗牛,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般,穿越一个个奇妙的王国,汲取着智慧、勇气和力量,他们爬呀爬,不辞劳苦,一心向上,只为有一天能登上金字塔尖。小小蜗牛班,勇敢向上攀!
石家庄桥西刘娟老师小蚂蚁班颁奖词
这是一间流动的教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班级口号,更是共同生活的写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大自然中活跃着小蚂蚁们的身影,花木草石,成为教室的无尽延伸。
这是一间“让幸福无假日”的教室。所有节假日,都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度过。这里,汇聚起社会、家庭、学校中各层面的力量。
这间普通的教室里有个不普通的老师,她用网师的理念武装自己,用卓越的朝向锻造生命,用敞开的胸怀汇聚力量。彼此成就对方、共同超越自我,让生命各美其美,让生活“幸福得像花一样”绽放。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06:59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中心小学  倪颖娟
尊敬的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下午好!

这,就是我们阳光天使班(视频41秒)。我们的教室,和所有的新教育教室一样,有逐渐建构的不断成熟的价值系统,有属于自己的班徽、班旗、班诗、班歌、班级公约、班级愿景。教室里,贴有新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干国祥老师制作的道德人格发展图谱,以及对这个图谱作为补充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它们不只是高高挂在教室里,我们在共同生活的岁月中,不断赋予班名深远的意义,使之真正成为我和孩子们通过班级课程、庆典、活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活出来的一种精神。
我希望通过教室里最好的生活,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而要抵达这个愿景,需要一个个卓越的课程。在实践的探索中,在默默感受罕台新教育小学教室里弥漫的芬芳中,我逐渐领悟,完美教室的缔造,需要学科老师共同的卷入。因此,我们成立了阳光天使班缔造完美教室团队,大家一起切磋琢磨,数学老师的 “玩转魔世界”课程、“走进数学王国”思维训练课程,英语老师的英语短剧表演课程、英语美文诵读课程,音乐老师的排笛课程,美术老师的风筝课程、泥塑课程,体育老师的易拉罐体操课程,科学老师的气象课程,养蚕课程,成了把学生带向本学科的高境界的班本学科课程。在这些逐渐丰盈的课程中,我们把目光放向穿越、旅程、编织、汇聚、对话、不断地重新建构、重新组织,让这些“词语”成为教学的事实。
去年,我们所有科任老师一起合作,开发了“人与自然”课程,这是针对当今儿童的自然缺失症,结合国际森林年开展的综合课程。它历时一年,跟随大自然的脚步,以季节为序,围绕“春之花”、 “夏之林”、 “秋之果”、 “冬之雪”四个小主题展开,涵盖了阅读、写作、诗词、音乐、美术、科学等多个学科课程。
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个小主题课程——“走进森林”课程。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结合人格课程、环保课程、经济课程,我们成立了阳光天使自然基金会。孩子们收集身边的废纸废报、饮料瓶,所得收入存入班级自然基金会,并用它购买树苗、花种、花肥,教室生态园的盆景。一群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用自己的双手,不仅为班级赢得了一笔用于自然公益的基金,更通过身体力行,成为校园中环保小卫士的典范,这是令孩子们最自豪的。午读课上,我们阅读自然科普,共读《森林报·春夏秋冬》。美术课上,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畅想森林。音乐课上,孩子们走进《森林狂想曲》,聆听大自然里神奇的音乐。科学课上,孩子们进行了校园花树的研究,并在林木专业人员指导下,为校园植物制作了身份证。植树节里,孩子们来到社会福利院,种下了八棵寄寓着对福利院孤寡老人美好祝愿的银杏树,挂上了精心制作的心愿卡。在教室的生态园,我们还举行了“向一个小小的种子许下诺言”种植仪式。结合日记,孩子们用眼、用心、用笔,记录下了每一棵树、每一株花的生命成长过程,记录了我们的驯养故事。我们还组织所有的家长、孩子,走进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开展森林课程的研究。一路上,数学蔡老师设计了很多和此次旅行有关的数学实践题,让数学真正融于生活。伴随着“人与自然”课程,大量美好事物,进入了孩子们的生命。
除了学科老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的班本课程,我们的教室里,还拥有注重生命在场的节日课程、仪式庆典文化课程、班级活动,以及让孩子终身受用的远足课程(配乐连续播放课程花絮)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班级中,重点开展的是以晨诵阅读写作为主的新教育儿童课程。我发现,当我精心选择的优秀童书,成为此刻孩子们最需要的书籍,锲入一些孩子当下的生命时,孩子们在共读中,不仅可以找到生命中理想的镜像,也逐渐明白道德人格图谱中的三重境界。
而玲玲,就是在儿童课程浸润下成长最快的孩子。曾经因为家境、外貌,受到过别人的嘲笑,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结。转入我们班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沉默、孤僻、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成绩不理想。但伴随着儿童课程中读写绘、晨诵、童书共读的开展,她慢慢打开心扉,愿意在晨诵作业本上、日记本中、童书导读题里,向我倾诉、表达。《火鞋与风鞋》是师生、亲子共同阅读的童书,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觉得,自己就是故事开始那个为缺陷烦恼的迪姆,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愤怒”。但随着共读的深入,她在日记中写到:“现在,我从成长的迪姆身上,获得了一点点勇气。我想,我在故事中长大了。” 童书《黄书包》,是作为第二套写作大纲进入我们班的。玲玲说,这本书对她影响最大,她觉得自己就是拉克尔,心里有很多愿望,但没人愿意倾听,就把它藏得严严实实的,但她内心深处,还是特别渴望有人理解,也希望自己能像拉克尔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变得勇敢坚强,和同伴快乐交往。我知道,此刻,在她心中,埋下了一粒“我要做一个好孩子”的种子。我给她留言:“亲爱的孩子,我不仅要让你快乐,还要让你强大,不仅要让你幸福,还要让你卓越。”此后的课程中,我特别关注玲玲,不断地通过作业日记后面的留言湖,与她对话。共读《一百条裙子》时,她告诉我,她就像故事中的旺达,她也有梦想,她热爱音乐,希望能去学钢琴,但仅靠父亲一点微薄的工资,实在是一种奢望。她和旺达有着同样的遭遇,经常因为缺陷而受到同伴的嘲笑。但她从旺达身上学会了“将心比心”。玲玲开始融入伙伴,我感受到玲玲在童书课程中的成长。《青鸟》的共读,让她意识到:“只有甘愿把幸福给予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幸福!”她开始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孩子,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特别是她持续半年多一直帮助班里的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我知道,通过童书中人物形象分析和道德主题讨论,玲玲慢慢触及道德第三境界。我们这学期刚结束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童书之旅,更让玲玲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她在为自己写的“特别的女生玲玲”故事中,对自己说:“现在的你,和以前,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的你,自信、坚强、乐观,努力朝向美好。”她还写下一篇读后感《活好当下,为生命开一朵花》:“我也要像萨哈拉那样,开出一朵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萨哈拉,成为所有美好事物的中心!”
就这样,浸润在美好的儿童课程中,事实上,玲玲真的努力开出了一朵花。她从一个站起来就脸红的孩子,到站在演讲台上,成为比赛的冠军,成为年级里的故事大王,成为校园合唱团里优秀的小歌手,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都比较差,到这学期取得三优,语文成绩以99分名列榜首,从一开始不会做读写绘作业,到这个学期,她坚持写下了三本厚厚的日记。我知道她的进步,不能完全归功于这些童书,但我心里清楚,这种充满意义感的阅读,温暖了她孤寂无助的内心,这样奇妙的编织,点燃了她了生命深处的火花。
童书共读,丰盈了孩子们的生命!阳光天使班的孩子,在故事中长大,在写作中成长!(连续播放作品花絮)
和童书一起成为我们教室里美好事物中心的,还有晨诵。继金子美铃诗歌、金波诗歌、谢尔诗歌之后,我们的晨诵课程逐渐走向深度,狄金森诗歌、顾城诗歌,引领孩子们开始思考自己、思考未来。而今年,我们跟随常丽华老师,徜徉在 24节气中国古典诗词课程中,触摸中国古典文学的温度,尽情享受百花课程、落花课程、杨柳课程、荷花课程所带来的诗意与美好。
刚才向大家呈现的,是我们阳光天使班在朝向完美教室道路上的一点探索。我们知道,要让每一个课程,在一开始就有一个相当的高度,然后在时间中不断切磋琢磨,让它成为被验证过的精品。但我知道,我和我的团队,一时之间,无法抵达那个高度,可是如果放弃,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那群充满期待目光的孩子。所以,我承诺:守住自己的教室,不抛弃、不放弃,努力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开出一朵花!


2、   山东诸城实验区王玉金老师和嫩芽班
嫩芽在成长
    在山东诸城的广袤绿野上,有一片小小的嫩芽,在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用爱心滋养生命嫩芽
用心播下一粒粒种子。即使是一株豆苗,也要发芽、开花、结果,从这些绿色的轮回中,孩子们感悟着生命的美丽和忧伤。
细心养育一个个动物。即使是一只黄粉虫,也要化蛹成“蝶”,在柔弱的循环中,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蓬勃不息。
小教室,大世界。每一株植物,每一只小动物,叙写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小小的生命活在孩子们的爱中。看到小乌龟烦躁得爬来爬去,孙睿在日记中写道:或许是教室太吵闹,让小乌龟心烦;我们应该好好爱护这些小动物们,不在它们旁边大声喧哗,以免吓到它们。而那逝去的生命更让孩子们学会了珍惜。李文轩的小仓鼠死了,我在论坛上发贴致,文轩和他的妈妈回复的贴子更是感人:“。”
二.用真情催生科学嫩芽
当教室成为一个生命王国,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科学、探求真理。王栋跟我说:“老师,养黄粉虫的盒子里进蟑螂了!”我笑着告诉大家这就是黄粉虫的成虫。雷浩宇在日记中写道:“我以为它的成虫会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没想到却长着一对黑色的甲壳……”袁小桐在《植物王国》中说:“自从我们的数学老师开生命课程后,班里就有很多同学带植物过来。现在我们班的空气都比以前好多了。”
小王鑫的豆苗死了,他找到了原因:“给它多浇了些水,反而死了。看来浇水多了也不行。”
刘秉凯的菠菜枯了,他分析说:“我用的砂质土,不适合菠菜,如果改用黏土或壤土就好了。”
当雷浩宇的大龙虾死后,他仔细地观察,发现……,接着查了《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
不一样的世界总是能吸引孩子。教室里的几架显微镜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而每一次制作标本都让孩子们激动不已。
为参加国家电教馆组织的科技影像节,嫩芽们探秘蝎子的神奇世界,上网搜查有关蝎子的资料,上山捉蝎子,做观察实验……有趣极了。
三.用公益情怀涵育实践嫩芽
人是社会的动物,儿童是大自然的儿子。回归自然,回归社会,也就是回归生命的本色。
带孩子们旅行,让童心自由飞翔。我会给家长发飞信,告之有关事宜;孩子们总是问这问那,掩饰不住出行的渴望。
我带领着小嫩芽们参观诸城博物馆、超然台,考察恐龙地质公园,参观气象局,参观现代企业,麦收时节走进麦田,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境,登常山,访卢山,探障日山,到张家沟摘樱桃,在小溪中捉泥鳅,去山中采摘金银花……
社会即学校,实践即课程。我曾经带领孩子们摆摊卖衣服。徐宸和刘彦超平时不爱学习,在实践中却彬彬有礼、善于交流,收入最多,展示了别样的自信与精彩。
孩子们在旅行中完善品格。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自觉地担当环保责任。在一站站的旅行中孩子们的心灵越来越澄澈,思想越来越丰满,品格越来越高尚。
四.用书香浇灌文学嫩芽
教室是图书馆。那一本本童书是最可贵的心灵鸡汤,飘流也好,入驻也好,教室内外书香氤氲。当我让孩子们就“如何使用卖衣服的收入”提建议时,多数孩子建议买书,于是,我在淘宝网上为孩子们买了这些书。
生活是一卷书。每天悉心照料着自己心爱的动植物,仔细观察这些生命的成长,让生命的力量在笔尖流淌。教室里的生命走入了孩子们的心中。张艺欣在观察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发现在花生苗的旁边有两瓣花生,一分两半……”当我看到那盆花生苗的时候,才知道孩子写得是多么真实。写作与绘画的结合让孩子们爱上了随笔。《蚂蚁》写得活泼有趣,画得也生动逼真。请看,这是一盆盆的植物,那下面画得又是什么呢?原来,孩子把暖气片都画了上去。
一段段精美的文字陪伴花开花落,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伴随爱心旅程。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了,孩子们在班级主题贴中分享着激情;旅行结束,争先恐后地上传着随笔。
随笔,让孩子们留下成长的足迹,尽展童年的风采。赵淑源、雷浩宇、徐宸、王栋原本是一群愁着写作文的孩子,如今竟也变成了爱写作的天使。即使是在六一节的晚上,他们仍然没有停下,用兴奋的笔记录下一天的快乐。
儿童诗是我们文化路小学的特色课程,孩子们几乎个个会写诗、爱写诗,小嫩芽们也不例外。这是孩子们写的动物诗、旅行诗。
五.新教育塑造新人
新教育提升了老师和孩子,也唤醒了家长。
赵淑源的妈妈说:“新教育让我时刻充满着激情和动力,每天都想写点什么……连孩子的爸爸也不再玩电脑游戏了……我们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在新教育的理想世界中书写生命传奇……”
雷浩宇的妈妈在班级主题贴中留言:“抽时间上来看看嫩芽班的贴子,又多了好多,好像不上来看看,就有个心事似的,跟一起孩子成长,真好!”
徐宸的妈妈说:“我们四三班的嫩芽课程,如同春雨,滋润着一颗颗正在成长的幼小心灵……自从徐宸当上动物管理员,俨然成了一位动物专家,那张稚气的小脸上写满幸福和成就感。在无私付出中,天天体验着爱的喜悦。”
在新教育的春风里,嫩芽们在稳稳地成长,必将花开烂漫、硕果飘香,成为擎天栋梁。
3、   江苏常州王晓波老师和一家人班
一家人,一个梦,一起拼,一定赢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北校区“一家人”班     王晓波
记得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新教育年会,第一次听说“完美教室”,便对以常丽华老师的班级为代表的十佳完美教室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在当天的博文里,我告诫自己:沉静,沉下心来,以孔子为自己的职业榜样,去做出自己的特色。两年后的今天,我没有成为湖小的常丽华,却一样坚守着自己的教室,并始终坚信有一种叫做“完美”的朝向在前方等候。
一、“家”的缘起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
我现在带的班级有54个孩子,其中有36人因为父母无暇顾及孩子而不得不采取寄宿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其余的18个走读生中,2/3是由老人照料,可以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严重缺失的。
家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概念。在我们的教室里,所有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以“共同体”“母亲会”“导师团”的形式结成教育的联盟。
二、“家”的情怀
1、感受家的温暖
开学日,一个红包一封长信,我让孩子们带着祝福上路。一根棒棒糖,寓意着,新学期,身体棒棒,学习棒棒!生日时,全班同学用最甜柔的声音,为小寿星唱出最美好的祝福。十岁成善礼上,我们一起喊出成长宣言,表达感恩之情。通过“向善节”“民族节”“吉尼斯节”“超级童声”“入学知善礼”“毕业成善礼”等一些源于独特学校和班级文化的仪式、节日和典礼,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构建家的文化
“蓝泊湾”是我们的班刊。蓝泊湾(蓝为冷色调,寓意宁静而致远;泊为停泊之意;湾即为港湾——一个宁静而值得停泊休憩的港湾,就是我们54个孩子共同的家。同时,蓝泊湾还是英语NO1的谐音,饱含着我们“一家人”共同的愿景: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班级)
主要栏目有:
1、鸿雁传书:班主任写给家长或孩子的一封信;
2、一周明星:包括语数英等各门学科的学习明星以及每周活动后评选的各类单项明星,如运动明星,博爱明星等等;
3、优秀家长:为了给其他家长树立榜样,每周评选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习惯养成家长作为榜样。期末评选感动班级十大家长。
4、友情提醒:下周需要进一步加强或引起注意的方面,以及天气冷暖早晚及时增减衣服等的提醒。
5、佳作欣赏:学生的优秀日记作文展示。
6、教子有方:家教经验分享。
7、有话要说:即“家长留言”,为家长阅读班刊后的感受以及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反馈。
以上栏目根据每周实际情况而定。
蓝泊湾每周一期,开始由我任主编,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写刊首语、编辑到打印已经不用我操心,我唯一要负责的就是每周给学生和家长写一封信。
3、建立家的信任
如果说,身体的幸福是容易获得的,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学校、缺少亲情关爱的寄宿生来说,我更追求学生心灵的幸福。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本子,告诉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和我对话——分享快乐,分担困难。小小的心情日记本成为我和孩子交流的秘密花园,承载起开启孩子幸福心门的重要使命。以下是一个内向寡言的男孩子与我的对话:(以下不读,只在PPT上呈现)
5月7日:囧!今天跑回教室,摔了一个大跤,又在宿舍里摔了一跤。哎,最近真是厄运连连啊。我的右手打了针,使不出力,老师,不是吗?我的字写得超烂。
老师说:嗯嗯,看出来啦!嘿嘿,雨过,天会晴。
5月9日:嗯,语文成绩出来了,有些好同学真不应该,我都考了个九字头呢,好同学应该比我考的更高!
老师说:恭喜恭喜,在一连串“霉运”之后,终于迎来了“福星高照”。呵呵,当然,这和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继续加油啊!要做就做奥特曼,而且是一个成功的奥特曼。
人生如茶水,终究会倒入杯具。我的人生也像茶水,倒入了杯具,杯具受不了。碎了,就变得更加悲剧了。
老师说:错矣!错矣!茶水倒入杯具,不就是洗具了吗?(哈哈,水洗杯具)风雨过后是阳光!是彩虹!
6月13日 :多多作业,作业多多,嘻嘻哈哈,哈哈嘻嘻。但是,我…我…还是无语。临近期末,我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怕考砸了,怎么办?被家长骂,我的个神啊!请救救我吧!!呃……
老师说:只要真正努力了,考砸了也无憾。别担心,你看负重的鸟儿哪能飞得高,飞得远呢?所以,请卸下包袱,轻松上考场吧!
向英勇无比的阿缪同学致敬!
4、丰富家的生活
周末,我们或做公益,或走出去看世界。母亲会的成员带着学生去无锡天一中学,感受天一独特的校园文化;走近大自然,去采茶叶、玩泥巴、赏荷花、钓龙虾……让学生过最朴素的乡村生活。
导师团的成员为大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悉尼妈妈的电影欣赏课《霍顿奇遇记》,让大家明白了一花一世界,万物皆平等的道理;邵傅爸爸的“蛋炒饭,炒翻天”不仅让大家了解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更让感受到平凡父亲的大爱;武进电视台生活连线著名主持人段敏叔叔为我们开设“乘着梦想的翅膀飞翔”的梦想课程、台湾赋力企管培训中心的杜鹏杰叔叔为我们设计了“活力营”活动,让每一个参与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梦想的强大,团队的重要。
三、“家”的担当
每年9月,学校会迎来一年级的新同学,他们成为新一批的寄宿孩子。我建议我们班“资深”寄宿生们,放学后到一年级做义工,给弟弟妹妹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每天早晨,协助一年级班主任做好值日工作。周末,我们走进福利院,为孤寡老师送去欢乐;每年自闭症日,我们都会参加义卖会,为当地的自闭症儿童送去关爱;我们在全校发起“一张纸”微公益行动,设立环保基金,号召各班各部门节约纸张,过低碳生活,仅本学期期末,我们回收各类废纸2752斤,价值1350元。除了帮助身边的同学,我们把基金寄给了更多需要的人,一部分捐给了新教育昌明基金,一部分捐给了湖北的当代愚公——王光国书记。今后,我们将用基金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
今天,我结合自己对于“完美”教室的理解和探索,与大家分享我在朝向“完美教室”路上的思考与实践。我理解的完美教室就是:一家人(打造班级联盟)、一个梦(构建共同价值系统)、一起拼(营造共同生活),一定赢(师生生命共同成长)。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从打造一间具有生命力的教室开始,朝向完美,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绚烂绽放。
4、   山东莱芜实验区张翠老师和阳光中
向着明亮那方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汶源学校   张翠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蓬勃生长的力量。“阳光中队”由此成为我们共同的名字。我们精心挑选了班诗,设计制作了班徽,将《阳光总在风雨后》定为班歌,向日葵为班花,教室成了润泽生命的阵地,阳光中队的成员有了共同的梦想和追求。我渴望在这个叫做教室的神奇地方,和他们一起穿越,收获生命的精彩和幸福。于是,在这段阳光之旅中,我们一起沐浴着自然的阳光,汲取着来自诗歌、书籍、课程等人类文化的七彩阳光,生命得以舒展,心灵得以飞翔,成长更有了力量。
汲取七彩阳光
自然之光
大自然是一本厚重的无字书,为了让孩子汲取更丰富的自然之光,我们常常走出教室,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快乐的身影。
三年级我们到沂源摘樱桃、到溶洞游玩。孩子们穿梭在绿树红果之间,采摘、品尝樱桃,体味着农家田园的收获与喜悦;欣赏着那令人叹为观止溶洞景观,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回来后,好多同学还买了许多科普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
四年级植树节我们到牛泉凤凰山植树。植树启动仪式后,我们来到山顶,一上午的植树活动中,孩子们挥动有力的臂膀,栽下一棵棵象征着智慧、和平、幸福的核桃树,并亲手挂上了心愿卡,人人争做护绿小使者,期待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下午,我们又来到革命圣地和尚洞,弘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智慧之光
新教育的儿童生活方式深深震撼着我们,每天晨诵,那些优美的诗句在音乐声中一遍又一遍,由我精心参与编制的晨诵本伴随着孩子们幸福地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日常诵诗、节日诵诗、生日诵诗……每学期近百首美妙的诗歌,伴着我们吻醒每一个黎明。
除了诗歌,我们坚持与最经典的童书,共度阳光灿烂的日子。于是,每一个日子被擦得神奇与闪亮!为了让孩子们早日和好书亲密接触,我先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了一部分书……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成了我必做的事。我班书橱里有好几百册童书,越来越多的“书香学生”“书香家庭”涌现出来,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优美语句的熏陶,更多的是心灵情感的升华,伴着温暖的书籍之光,我们穿越了《爱的教育》《草房子》《城南旧事》等几十本经典童书,好书推荐卡、读书记录卡、阅读手抄报……同学们边读边积累、内化。书籍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
创作之光
新教育倡导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孩子们每天在诗歌、童书的国度里荡啊荡,渐渐地,属于他们的创作热情萌发了。伴着夕阳的余辉,《暮省课程》伴我们共同回忆一天的生活,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课堂上交流的时刻也成了孩子们的特别期盼,认真倾听,大方点评,孩子们由无话可说到关注生活细节,锻炼了他们用另一双眼睛看世界的能力。与新教育,从相识到相知,一路前行中我也有了些许感触,这是我写的一首词《满江红  有感于新教育》。《地球的奇妙魔法》《寻常的一天》《啊,老师!》等创作让孩子体验着汉字变诗歌的乐趣,看着董益李的诗,我欣慰极了,是啊,当每个孩子梦想都实现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在创作之光的映照下,孩子们的作家梦开始了,一本本文集璀璨亮相。记录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童年更加光亮。
在班级里,我们还有太空泥手工创作坊,一件件惟妙惟肖的手工创作彰显个性飞扬,为了筹集“阳光基金”,孩子们自发到广场义卖太空泥制品。“艺术鉴赏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灵性,教室走廊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书画长廊。

爱之光

丰富的家长义教及班本课程则让孩子们的生命在爱的光芒中不断丰实丰厚。
播撒生命之光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孩子们吸收着来自人类文化的七彩阳光茁壮成长,那份充满爱、智慧和创造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形成,并逐渐向周围播撒他们的光,散发他们的爱。
在阳光中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身影,她总是昂着头,艰难而又微笑着前行,那就是魏颖!她身有残疾,致使大小便经常失常,每当此时,我和孩子们总是默不作声地打扫干净,到厕所帮她擦洗身上的污迹,平时经常和她谈心,激励并帮助她努力奋进。班集体的爱给了她温暖和力量,“读书月”中她还被评为了“书香学生”。
班内这种爱的凝聚力,也深深影响了每位家长。每年“六.一”,家委会总是捐赠钱物、并和孩子们一块欢庆节日,家长们总是在放假期间把我班的窗帘拆洗干净。
去年11月份,我班四名同学参与了电影《归燕》的拍摄。电影杀青归来后,老师同学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吕校长也跟他们作了交流,这让他们特别的感动。遗憾的是,当时我在苏州学习,没能参加那次欢迎仪式。但是当我从苏州学习归来的时候,孩子们为我举行的欢迎仪式,却让我一生铭记——记得那天,我提着给他们带来的礼物推开门的一刹那,却发现班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在这时,他们突然从桌子底下蹦出来。大声地喊着:“欢迎张老师回家!”有的同学给老师小礼物,有的同学抱住我说:“老师我想死您了!”捧着他们的礼物,看着黑板上“欢迎张老师回家”几个大字,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与孩子们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把光和爱送给了山区的孩子们,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他们的心灵生长,那个小小的“自我”也日益变得丰盈和强。
携手沐浴阳光,走在通往庆典的路上,我将继续用爱筑帆,带孩子们扬帆起航,向着明亮那方,向上、向前!
5、   河南焦作实验区薛海波老师和竹节轩班
“竹节轩”的日子
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   薛海波
生命中有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那就是成长;生命中有一种永不凋谢的过程,那就是对成长的捍卫和守望。2010年8月31日,当60位天真可爱的孩子来到那间教室里,从此,我的生命便和60个生命紧密相连。我该如何捍卫和守望生命成长的权利?我该如何铺展和描绘新教育每一天的生活?
一、黎明
每天早上六点,我们用晨练迎接黎明。学生按居住地分成小组,组长负责,老师也参与其中。我属于“老城街”组,封博文同学是我的组长,集合地点是我家楼下。20分钟,跑一跑,跳一跳,压压腿,伸伸腰,做几组俯卧撑,来几轮蛙跳,哼几曲歌谣,说说,笑笑。
二、早晨
7:30——7:45的晨诵课,我们称为“君子课”。我们的班名叫“竹节轩”,七年级时,反复吟诵咀嚼了几十首歌咏竹子的诗词,每每读过几首,孩子们就会为自己取一个和竹子有关的名字。读过王维的《竹里馆》,李志浩自命“幽竹”;读过郑板桥的《石竹》,杨玉洁自命“竹秉”。孩子们把自己的“竹名”及阐释写在学生证上,还把“竹名”制成竹节状的剪纸,粘贴在教室的墙壁和窗户上,用来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竹名”,都是生命成长的深度渴望。
八年级时,梅、兰、菊就粉墨登场了。那些打动灵魂的诗词,让这群农村的孩子渐渐具有了君子之风。
孩子们最盼望的是生日送诗。七年级时,我和孩子们都会紧密结合生日孩子的个性特点,原创一首诗歌,在生日庆典上,师生轮流朗诵,送出礼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60份幸福的糖果,别样的甜蜜。送给张燕文的是《和你们一样》,送给陈彦文的是《你把梦带到了世界》,送给封博文的是《临江仙》,送给张静的是《渔家傲》……每个孩子都会珍藏我用漂亮的行书书写的生命纸张。
八年级时的生日庆典,就重温最初的快乐与梦想,同时又丈量生命拔节的高度。当师生用最关切的口吻问王运朝“你捡了多少枚贝壳”,他骄傲地说:“满满一大麻袋;”当师生把最关注的眼神送给李佳浩“你读懂教室的安静了吗”,他自豪地说:“我的心灵无比宁静”;当师生把最赞赏的目光投向程翔“你这只雄鹰啊,你是天空的霸主啊”,他是最美的神话。
九年级时,就让孩子们自己去书写那一段段传奇的生命故事吧!
秉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每天早上7:45——7:55,在我们的校本课程“天天成长课”上,在孩子们主持、点评、交流中,文明其举止,锻炼其口才。
三、白日
预备铃一响,首先唱响班歌《相信自己》。天热时,每人还可以吃到一块西瓜或一根雪糕。
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的三分钟,是“法定”的练字时间。从点横竖撇捺开始,练偏旁,练结构,现在开始练布局了。
八年级伊始,我们就用干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的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的教学框架,来规范我们的课堂。“左手教,右手学”已不再生疏,在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上却显得有些单薄,至于实现让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重合的境界,更有点力不从心。
四、黄昏
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孩子们最向往的阅读课,随着舒缓曼妙的音乐响起,同学们安安静静地沐浴在阅读的润泽时空。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引领着孩子开始了穿越《古文观止》的旅程,读《屈原列传》,学史家笔法;读《师说》,解“文以载道”;读《种树郭橐驼转》,悟“道法自然”……
如果是间周的星期二下午,最后两节课是固定的电影课程时间。有时候,一部电影,我们会利用成长课和班会课讨论一个多星期。放学路上,孩子们还在不停地争辩着,有时索性停在马路边,直到我被问得无言以对,他们才满足地回家。
五、夜晚
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作业了,然后,拿出学校印发的“成长明白卡”,记录一天的心情、收获和感悟,准备次日早上进行交流。每个孩子每个学期都要书写一本自己的生命成长档案。
我呢,把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把师生共同走过的岁月,都搜集整理到《竹子的世界》丛书,等孩子们毕业时送给他们,这应该是一份幸福的生命行囊。
六、假期
幸福不能只是一种味道,完整不能只是一种色彩。周末,组织学生外出采风,登山游玩,骑自行车去旅行,到市少年军校进行拓展训练……我们不断地拓展着教室的领域。
“竹节轩象棋协会“的会员利用饮料瓶盖自制棋子,在挂历纸上绘制棋盘,公园里,茶几上,下它个天昏地暗,杀他个人仰马翻。
学校的“仪式课程”之一——主题家长会也选择在周末召开。七年级下学期家长会的主题是“春天的故事”。孩子们才艺展示后,全体师生和家长齐诵班诗;家长给孩子颁奖,除学业成绩奖,还有“功勋奖”,“绅士奖”,“淑女奖”等生命奖。学生讲述同学的故事,家长讲述孩子的故事,老师讲述班级的故事,那些美丽的故事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久久回荡。
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有声有色。 “尝尝我的手艺”活动中,每个孩子亲自动手做一道菜在班级展示,互相品尝。孩子们还起了非常雅致的菜名。“我是交通宣传员”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地制作了宣传版面,向行人赠送宣传材料。
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生命需要用生命去缔造,生命需要用生命去书写,生命会因生命而完美。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04:23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飓风
文/童喜喜
生命像一阵风。
有的风,初起时呼啸,随后钻入巷道,最后委靡为一声呜咽、一声叹息。
有的风,初起时悄无声息,一路积攒能量,最终奔向上空,翻云覆雨。
有的风,掀起漫天黄沙。迷人眼的轰烈之后,黄沙依旧。
有的风,看似平凡无奇,风过,绿了一片片原野。
新教育人中有个传奇般的女子,大家满含喜爱、尊敬乃至恐惧地称她“飓风”。
没人不喜爱:她帮助远方的年轻老师,可以在网上聊一整天,可以把自己的一手教学资料倾囊相授;
没人不尊敬:生活中,她在当地教育界早被奉为名师,是该市极少有的第一批获得小中高职称的人;2009年,52岁的她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中最年长的学员,而且在这个以严苛著称的网师中成绩突出;
当然也有令人恐惧之处:她活力四射,其原因之一是她会武术、喜冬泳——武术也就罢了,姑且算她花拳绣腿的比划;那连续坚持5年的冬泳,可无法滥竽充数啊!
事实上,飓风的ID全称是“大西洋来的飓风”,但没人觉得她距离我们有大西洋般的遥远。
她来自我们身边:中国四川,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当然,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没有人可能成为另一个她。但她经历,或许会吹动我们的心湖,这股风,或许能给我们逐日倦怠的生命带来一片清凉、增添一分动力。
        牺牲十几个棉球,成就一位名师
飓风成长于革命风暴中:一上小学就遇到文化大革命,高中毕业就下乡当了知青。四年知青生活,前两年在生产队劳动,后两年当上了民办老师。
起初,飓风对做老师并无特别兴趣。她从小就梦想着当医生。高中时期她就买了不少医学书。到农村当知青后,她看得最多的是医学知识的书,什么经络学、中医药学……
让飓风记忆犹新的是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这书几乎成了她的宝典。书上所讲的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她记的滚瓜烂熟,并且活学活用到能给生产队的人看病扎针的地步。当时生产队医务室只有一位赤脚医生,她时常跑去帮忙,医生和病人对她都颇为信任。
改变飓风梦想的,是一个偶然事件:有一天,医生忙不过来,让她帮忙给病人打针,她欣然从命。
病人看上去并不邋遢,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病人脱下裤子,飓风娴熟而专业地夹起一个棉球,擦拭臀部的打针部位,进行打针前的进行清洁、消毒。
一个棉球,擦得黑乎乎,扔掉了;第二个棉球,擦得黑乎乎,也扔掉了……如此接二连三,飓风整整用了十几个棉球,才把那一小块供打针的部位擦干净!
对当时年仅17岁的飓风来说,这十几个棉球的刺激过于强烈。
如果当上医生,一生都要面对这样的臀部和无数棉球——这个想象彻底埋葬了她的梦想。而多年后回忆此事,她仍然忍不住大笑:当时年少懵懂,甚至根本不知护士和医生的区别!
一切都是辨证的:对医学界来说,这十几个棉球是悲剧,对教育界而言,这十几个棉球则是喜剧。
直到恢复高考,飓风也没再想过去考医学院。准备高考时,飓风正在村里担任民办教师,负责教初三一个班的数理化三门课,哪怕她当时还很年轻,也觉得非常累。
而且,乡下既没有任何高考复习资料,也没什么交通工具,她只能每个周末步行4、5个小时回城,四处找人借点资料摘抄……
这样的情况下参加了高考,填志愿时,飓风在财贸、师范两者间犹豫。当她听说会计算错帐就得赔钱,自己对金钱向来不敏感,天天算帐说不定到月底工资都要赔光……想到这里,她才选择了师范专业。
如此,才最终导致了2002年那一幕:宜宾市第一批小中高职称评定,为数不多的小学语文老师中,有了她的名字——郭明晓。
但,成为名师的路绝非一帆风顺。
飓风是81届师范生,此前直到80届毕业生都教中学,轮到她这一届,却改为教小学。在这个刺激中还没回过神,她分配到学校后,又被安排教语文!
语文,是飓风的弱项。
尽管从小也喜欢读书,但那个时代里学校在革命,课外能看到的书籍也不多;
当民办老师时又一直教数理化,她高考复习时除了看初中数理化教材,就是复习高中的数理化,语文知识退化到极点,高考时语文只考了45分;
师范时才开始真正学语文,两年恶补把语文基础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基本搞懂了,但写记叙文仍然吃力,而且她一直以为自己毕业后会教理科……
弱项,就从此成为弱点吗?
81年9月上班,81年年底,飓风就参加了四川自修大学的刊授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学习。所谓刊授大学,不过是在《四川青年》杂志上刊登课程计划,一切都得靠自学。
从这之后,飓风变成了一股学习的风——
1982年,四川电大汉语言专业招生。飓风憋足劲想报考、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结果教育局担心凤凰会飞,发文件不准这批年轻人报考。她只得作为电大的旁听生参加了学习。
那时的旁听生,必须每一科学习成绩都及格才有资格旁听,而且不准补考。但对一心向学的飓风来说,这当然不在话下。这电大三年,她才真正学习了语文:不仅阅读了所有课程的教材,还把教材所列的所有参考书全部看过。电大毕业后,她对教材的把握变得轻松多了,工作效率随之明显提高。
用了三年时间,飓风的语文从弱变强,1998年9月,她又开始从无变有:她参加了宜宾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函授学习。那时,计算机可算时髦玩意呢。这一次,她又用三年时间学习了计算机教育的相关知识,毕业后尽管不会独立编程,但简单的操作已经会了。
飓风不仅学,更注重用。
正是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飓风真正爱上了教育。她觉得做教育工作不用搞人际关系,非常适合自己的个性: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成绩好,有了这个共同的前提就好办;自己的课堂全由自己说了算,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别人不可能干涉。
当然,飓风擅长另一种人际关系:她觉得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最重要。这个老师发怒,那个老师解释,有如严父加慈母,互相配合、不时更换角色,才能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有鉴于此,她和普通老师间的关系特别好。曾有位数学老师跟每个搭班老师都会吵架,甚至吵到在家长会上互相拆台的地步,但和飓风搭班时,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配合越来越默契。
爱,总会让人沉醉。就这样,飓风不知不觉沉醉在教育中:从1984年开始,她搞“质疑教学实验”“整体教学实验”“学法指导实验”,用实验引导自己不停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又用理论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技能。
用了十几年时间,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后,飓风又于2002年承担了学校省级课题“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这个课题,已经开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在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习方法、过程。
飓风对这个课题极其痴迷,承担此课题期间,基本天天凌晨2点之后睡觉。她觉得自己身体基础好、熬一熬没问题。可3年之后,课题结束,她的身体也彻底累垮,一时间大病小病纷至沓来。当然,飓风绝不是喜欢用悲壮来衬托事迹的悲剧英雄。她当机立断,从课题结束之时开始了冬泳。持续的体育锻炼,很快又让她恢复了活力。
不过,尽管该课题于2005年结束,事实上飓风将这一次的研究持续到了2008年9月,直到她参与课改年级的学生毕业。
她发现,有两三个孩子在自己的管理下,学习成绩都是优,但学习态度上不去。这样没有大人监督就不能持续的态度,肯定会给中学留下隐患。
飓风开始追溯根源,她一直在思考——
怎样才能点燃孩子的生命,让孩子有长期的学习愿望?
对名师的超越,成就新教育的飓风
2008年11月,飓风在成都遭遇新教育。
此时的飓风,已就职于宜宾市最好的人民小学,是教导室主任,是大家尊敬的名师,而且她年已半百,仅凭已掌握的本领,顺利度过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安然退休绝不成问题。
但是,2008年11月,飓风在成都遭遇新教育。
或者说,那并非遭遇,而是邂逅——那是一场学术交流讲座,那是似曾相识却又有点陌生的教育理念。
此前的飓风也一直在强调让孩子读课外书,但她无奈地发现:家长重视课外阅读、能够跟进的情况就好,否则就不行。
讲座上,飓风发现新教育的干国祥、马玲、常丽华等老师,了解了新教育的儿童阶梯阅读,发现他们做的俨然都是课外的事,可他们上课又精彩纷呈——她猛然顿悟:这,就是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点!
飓风敏锐地感受到,新教育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许多理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新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这其实意味着,同时对老师而言,新教育也有个最大不同:新教育关注老师的生命,而不仅仅关注老师的业绩。
生命,这是个多么美好而奢侈的存在,又是多被浪费的存在。从无意于教育到爱上教育,这寻觅着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路,不就是寻觅着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吗?!
是新教育催生了飓风:
2008年11月,遭遇新教育;
2008年12月1日,正式在教育在线论坛注册“大西洋来的飓风”;
2009年3月23日,正式在论坛建立班级主题帖,向自己、孩子和家长许下承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承诺;
2009年8月25日,辞掉学校教导主任职务,专心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与儿童课程……
她,彻底从名师郭明晓,变成了学员飓风。
真是疯了!恐怕很多人都觉得飓风疯了!
加入“毛虫与蝴蝶”的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实验、参加“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学习、成为网师正式学员继续学习……每一句简单的描述背后,都是无数文字资料、图片拍摄上传、经典著作的啃读,都是体力与智力的挑战、甚至堪称为折磨!
所幸,飓风的爱人肖老师觉得飓风没疯。
那也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却因劳累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必须非常小心保养才能维持很低的视力。或许因为自己不得不在教育事业上退居二线,肖老师把自己的热爱也倾注在了飓风的新教育之梦中。他只是心疼她的身体,在她冬游时尽管自己不能同样下水,却在每天都陪伴前行、在岸边守侯。
所幸,飓风坚信自己没疯。
曾经飓风真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比如,30出头的年轻老师找她帮助辅导教案,她让对方先做教案,结果年轻老师交给她一份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教案,她惊愕异常,感慨地觉得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要求太高。
可走进新教育后,耳濡目染中全是对教育几近饥渴的全国各地学友。和他们一起阅读、探讨童书,她感到自己返老还童;在读书会的交流、网师的学习中,她感受着对自我的突破。
事实上,飓风原本还不想参加网师,为了得到阅读后的探讨与碰撞,她走进了网师。在繁重的工作下完成网师的第一次作业,简直是场煎熬,但完成之后她不禁写道:“我不仅完成了作业,更重要的是我完成了一次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升华。不管作业过不过关,我都将继续走下去,追求那“世界老时,我最后老,世界小时,我最后小”的理想,完成了一次追求理想的生命体验。即使作业不过关,也值了。”
“因为使命的驱赶,因为新教育,偶然间对着镜子,看鬓角的头发日渐斑白,想消逝的岁月永不回头,我会庆幸,我的心灵没有陪着轮回的日月慢慢变老。我感到幸运,我的生命在新教育中一日日走向丰盈。我虽年过半百,却能在新教育的体验中,倾听灵魂深处生命拔节成长的回音。”朱永新曾在2010年元旦如此写道。飓风说,这正是她的感受。
所以走进新教育一年后,在被评为“网师2009年度十佳阅读史”的总结文章中,飓风才会幸福得几乎骄傲地宣称:“学校经常有老师问我:你一天到晚忙得脚板翻,累不累哦?不累!因为在2009年,我心未老。”
一颗追梦的心,如何会老?!
从生活中汲取力量执意前行的新教育人,如何会老?!
生命可以是一阵风,一阵飓风,可以摧枯拉朽地席卷,扫荡对现实的抱怨、对年岁的叹惋,笔直向前,永不停歇!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02:11 | 只看该作者
桃花仙子敖双英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茅卫东 林 溪 通讯员 丁春秋 陈立新  
  一位来自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在网上有着居高不下的人气,博客“春暖桃花源”点击率极高;2008年,被推选为“感动湖南十大乡村教师”,她的教育故事,一天一夜都讲不完;她自费参加各种教育培训,自费为孩子们购买图书,不仅培育了无数的学生,还在影响着自己的同行们,这就是湖南省桃源县茶庵铺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敖双英的魅力,其“叛逆”与“另类”,“坚持”与“执着”也正在于此。
  茶庵铺镇地处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部,离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小镇不大,319国道和一条小溪相互交错着从镇中间穿过。敖双英和她的家人就住在茶痷铺镇上,学校在家的对面,穿过家门口的水泥路,走上不到五分钟就进了学校。学校背后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站在山上,可以望见穿过小镇的那条小溪,弯弯的,柔柔的,犹如一条银白的绸带飘动。
(一)
  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的敖双英很爽朗,但经常“目中无人”。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她就会坚持。

  记者到学校时正是周六傍晚,校园里静悄悄的。刚下车,就看见敖双英背着她的双肩包,大呼小叫地欢笑着跑了过来。虽然有桃源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在场,她照样双脚离地蹦个老高,“哇,你们能来,我太激动了”。
  早知道双肩包是敖双英的标志性装饰,但周末为什么还背着这个双肩包?敖双英说习惯了。最早时,她背的是普通书包,现在背双肩包,都已经背了十多年了,背坏的书包有十多个了,“都把我背出了严重的脊椎病”。但孩子们都知道,这包是敖老师的百宝箱,是个宝贝,里面有课本、记录本、学生作业这些教学所需要的物件,有感冒药、皮炎平、创可贴等常用药品,有剪刀、梳子、橡皮筋等小工具。这几年,这个包里又增添了新的宝贝:照相机、摄像机和录音笔。每天,敖双英都是背着这个包,匆匆忙忙奔走在校园里。
  也有人笑她,整天背着这么个又大又重的包,不大好看。这时,敖双英就会一笑而过。这些年,她不被人理解的地方多得去了,但开朗活泼的性格没有一点改变,倒是练出了一份宠辱不惊的定力。
  还是在桃源师范读书时,农村出来的敖双英为了学说普通话,没少被人嘲笑。一位学校领导送给她八个字:目中无人,死不要脸。后来,她的普通话考试考了100分,全校第一名。
  1993年,敖双英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讲普通话。要知道,那个时候老师上课也很少讲普通话的。开始时,同事都用怪怪的眼神看她,有人以为她是要出风头。后来,学校根据国家规定,开始推广普通话。敖双英觉得自己做对了,特有成就感。她相信,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被人理解,最终也会被接受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当然也要宽容别人”。
  教一年级的时候,敖双英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愿意布置书面作业。为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敖双英要孩子每天回家后给家长讲故事,并且要求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签字。一开始,这种做法引起了“众怒”,有的家长觉得很烦,打牌打得正酣呢,小东西却缠着要给他讲故事,“去去去,一边去,没看到我正忙嘛”,次数多了,就怪罪敖双英:“我都不急,你急什么?”;也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好管,只知道玩,要求敖双英给孩子布置书面作业。敖双英坚持自己的做法,不但要孩子给父母讲故事,还推荐书目要求家长给孩子买。这样一来,又有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太多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怀疑敖双英是不是从中拿回扣。
  “总有那么些人,会怀疑你的动机,唉,不理他啦,自己问心无愧就好!”短暂地叹了口气,敖双英依然一幅乐哈哈的样子。
  怀疑可以置之不理,工作还是要做的。敖双英不停地打电话、家访,与家长沟通,还动员孩子们说服家长。“我有时候一着急,要骂家长的!”说完,又是一串爽朗的笑声。
  慢慢地,看到孩子在敖双英的引导下,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聪明,家长们也开始转变观念,尽量配合敖双英的工作。敖双英对家长说,过多地关注孩子的错别字会导致孩子的字数越写越少,故事越写越短。家长回头就向孩子做检讨:“妈妈以前说你‘白字先生’是不对的,今后不再说你了,你大胆写你的故事吧!”
  现在,家长们打牌的少了,给孩子买书的多了,与敖双英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在敖双英现在带的二丙班教室里,记者看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着一支胳膊的骨骼图。原来,就在记者来学校的前几天,一个学生在课间与同学嬉闹时不慎被弄折了胳膊。敖双英帮着把孩子送到医院,回学校后把孩子骨折的情形画在黑板上,提醒孩子们玩耍时要注意安全。记者得知家长没有来学校提出过分要求,不禁为敖双英感到庆幸。敖双英说,幸好现在二年级了,要是刚入学,和家长联系不多,彼此不了解,还真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二)
  在茶庵铺镇上,敖双英是个时尚人物,MP3、数码相机、摄像机一应俱全。在湖南教育网,“桃花仙子”的人气颇旺。

  2008年3月份,敖双英的几位同事去县里参加班主任工作培训。当讲台上的老师讲到现代班主任必须具备“三件宝”:数码相机、数码录音、教育博客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敖双英——这三件宝,敖双英都已经有了!
  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敖双英已经用坏了4个MP3了,现在正用的是第5个。她很少用MP3听歌,而是常用来录教学,录谈话,录活动。
  2004年,敖双英买了数码相机,“一有时间就拍,下课拍,上课拍,连上厕所我都挂着相机”。每一次值得纪念的活动,每一节意义特别的课堂,还有学生不经意间的小动作,敖双英都拍了下来。到了晚上,她将照片整理分类,隔一段时间组成一个专题,配上音乐、文字,做成影片放给学生看。
  2006年5月14日的晚上,敖双英走进教室,想让学生看看她新买的摄像机。还没等她开口,学生立即欢呼起来,送上康乃馨,撒金片,朗诵诗歌,还唱起了《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原来,这是学生为敖双英庆祝母亲节呢。真是太巧了,敖双英趁机“把每一个孩子都录了进去,都有特写镜头,没有漏掉一个”。回到家,敖双英自己动手把录像制作成影片,配上字幕、音乐,完成了第一个录像作品《特别的母亲节》。
  敖双英有一个很长远的想法:用镜头将孩子们的童年保存下来,等将来他们长大了,再把这些做成节目,刻成光盘送给他们。“你想想,儿时的生活写照,这该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哟!”敖双英显然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激动不已。
  敖双英所在的茶庵铺镇中心小学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学校主体建筑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盖的,除了学校多媒体教室有一台电脑和投影仪外,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里都没有电脑。原来的电脑室因为没有电脑,改成了敖双英现在的二丙班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下,用MP3录课堂,拿着摄像机拍活动,家里还有一个台式机和一个笔记本的敖双英自然显得与众不同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敖双英的收入不高,至今工资单上只有1300多元,她怎么舍得把钱用在这上面呢?敖双英说,她就是喜欢这些东西,没办法,“我不存钱,有多少用多少”。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像败家女的感觉。“不过我不借钱来花。只要不生大病,过日子应该没问题。”豪爽中,也有谨慎,毕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
  敖双英说,她的业余生活,除了家访和旅游,一般都在网络上。从2002年开始,她就以“桃花仙子”为名创建了自己的网上家园,后来又在湖南教育网创建教育博客。
  通过网络,敖双英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得到了不少帮助,获得了很多的信息,自己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2007年暑假,敖双英先后参加了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备课研讨会。12月,又利用周末自费到长沙参加“全国特级教师公开课及报告会”,现场观摩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贾志敏等五位老师的公开课。
  参加山西运城新教育年会后,敖双英了解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活动,开学后立即在自己的班级实施这一实验,效果明显。现在,敖双英每周六晚上都会参加“毛虫与蝴蝶”QQ群的研讨活动。大家交流自己的实验进展情况,遇到困难时商讨解决的办法,有好的经验时与同伴分享。
  去年11月,敖双英在网上与河南的“快乐小荷“侯长缨老师交流全班共读这一话题。她告诉侯老师,自己买的书都是每种一本,要搞全班共读人手一本书很困难。想不到,这次交流,最后促成了一个温馨活动——爱心图书漂流的开展。河南濮阳实验一小二(3)班的小朋友把自己读过的书集中起来邮寄给敖双英的二丙班,并指定接收对象,两人相互通信问候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阅读体会等。现在,二丙班每个孩子都和河南朋友通信3次,两地的孩子们都很兴奋!
  通过网络,敖双英还得到了长沙网友“摇摇不坠”赠书46册,儿童作家谢乐军赠书36册,北京小朋友唐谌寄来200元爱心款……现在,通过自己出钱购买和网友赠送,敖双英的班级图书库的图书已经编到了430号。这些书不但供班里孩子借阅,还向全校学生开放,每天借阅量在100多本。
  “网络,让我结识了一大批教育理想主义者。我在网络上记录着我们师生的成长,也从那里吸取着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敖双英说。
  现在,敖双英是“教育在线”学生论坛和湖南教育网“大话教育”的论坛版主。她的博客《春暖桃花源》总访问量超过50万人次,被评为湖南教育网十大优秀博客之一。
(三)
  网络世界里,你是纯美善良的桃花仙子;实生活中,你催生着桃花朵朵开!
——摘自2008年“感动湖南十大乡村教师”颁奖词

  周一早晨,记者来到敖双英现在带的二年级丙班,只见教室前后的黑板上方工工整整地抄着《三字经》,四周的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作品,有五彩斑斓的艺术廊(学生的想象画展),有图文并茂的日记展览,有喜气洋洋的“比比看”(用于表扬表现进步的学生)。教室后面,敖双英自己动手用三合板搭了一个台子,上面摆放着《童话大王》、《幽默大师》、《小艺术家》、《智力大王》、《科普童话》、《少年儿童科普画刊》等40余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学生课间可以自由取阅。“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每年在这方面花1000元左右,这可是几个月的工资呢!近些年好了,每年都订了两三千元,学生也出一部分钱。”敖双英开心地说。
  敖双英说,开始当老师那几年,差不多每隔个把月都要用几节语文课来开班会。现在,因为长期坚持阅读,她基本不需要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了。“因为我和孩子们阅读了共同的故事,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出状况的时候,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上课了,先是听写,敖双英在讲台上念“腿,小腿的腿”,孩子们闭着眼睛伸出食指静静地在空中书写“腿”字。“腿”字有13画,他们就左手伸出大拇指(代表10),右手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代表3)。有孩子手势错了,敖双英跑过去摸一下他(她)的手,他(她)就知道自己错了,课后悄悄地翻看课本更正,别人却不知道。敖双英说,这样可以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的自尊。
  敖双英提问时,全班孩子的手举成了一片森林,看来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选谁呢?敖双英乐呵呵地拿出一个签筒,每支竹签上写有学生的名字,抽到谁,谁就得到发言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孩子公平地得到锻炼的机会,而且小孩子很敏感的,我这样做,他们就不会认为老师偏心。”敖双英的心思很缜密。
  现在,小学各个年级敖双英都教过了。谈及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敖双英的想法非常简单:“我觉得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读,反复读,用各种方式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来,读到能背诵。读出感情来了,这课文还能不明白吗?”有时,孩子指着课文中某个词问是什么意思,立刻就有同学帮助解释。如果大家都不明白,敖双英也不立即解释,而是用这个词说几个句子,说一些故事或者电视里面看到的情景,“往往这样一说,他们就明白了”。
  在敖双英自拍的教学视频短片中,记者看到,孩子们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有不同的形式:背古诗是摇头晃脑配上动作;记叙文是轻声地、有感情地诵读,孩子们很注意停顿、音调和语气;背诵童谣儿歌是边打节奏边快速背诵,而且孩子们打节奏的方法还不一样,有拍手的、踏脚的、敲桌子的,甚至还有敲饭盆子的。
  作文教学敖双英也很有心得。孩子不懂得观察,她就用相机拍下景物,拍下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凡中见神奇”;她从不批评孩子作文中的错别字,因为“先把话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让孩子担心写错字而不敢写”;为了培养孩子们流畅表达的能力,课堂写作时她不允许有人停笔,“想到哪写到哪,不用管好坏”。
  长期坚持阅读,辅之有效的训练,敖双英的学生在县、市、省各级作文比赛中都有不俗的成绩,不少孩子还在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记者来到镇上的桃源七中采访敖双英以前的学生。虽然敖双英经常邀请他们每周五下午到中心小学组织学弟学妹们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些已经在念初二的学生们还是有些怅然:“如果我们班上了初中能够不分开多好啊!”  
  敖双英改变了学生,改变着家长,也改变着身边的同事。受她的影响,有同事也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里;有同事开始拜她为师,一起进行“读写绘”试验;去年刚走上讲台的刘梦源老师干脆也背上了双肩包,也在湖南教育网上开了博客。
  刘梦源曾是敖双英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刘梦源选择了湖南第一师范。大三的一天,妈妈发来短信:“小子,去湖南教育网看桃花仙子的博客。”刘梦源打开了那个博客,从第一篇日志往下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感动。她说,自己当时很震撼,觉得这时候才真正理解了敖老师。
  去年6月份,师范毕业的刘梦源回到母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执教一年级,昔日的师生成了同事。两人同在一个办公室,既是朋友,也是师徒。
  当记者结束对敖双英老师的采访,在校门口与龙朔亚校长等人告别时,恰逢学生放学回家。只见刘梦源老师带着她的一年级学生排着队穿过操场来到校门口。小家伙们一个一个从刘老师面前走过,挥着小手,声音甜甜地喊着:“刘老师再见!”刘梦源不停地点着头,挥着手,用小学老师特有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再见”。全部孩子都离去了,刘梦源耸一耸肩,用手抻一下双肩包的带子,转身走向办公室。
  又一位桃花仙子,好美!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0:59:54 | 只看该作者
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2012年)十佳教室提名奖



石家庄桥西实验区秦佳文老师和文曲星班
河南焦作实验区常瑞霞老师和毛毛虫班
山西绛县实验区孙薛莉老师和蒲公英班
山东莱芜实验区吕源老师和清泉班
山东莱芜实验区孟宪玲老师和理想之家
新疆奎屯实验区吕景老师和阳光·雨露班
山东威海实验区徐鸿老师和紫竹林班
成都金堂实验区钟燕老师和丑小鸭班
成都金堂实验区蒋延琼老师和四叶草班
山东诸城实验区钟春梅老师和小精灵班



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2012年)十佳教室

1、江苏海门实验区倪颖娟老师和阳光天使班
2、石家庄桥西实验区刘娟老师和小蚂蚁教室
3、河南焦作实验区薛海波老师和竹节轩班
4、山西绛县实验区黄海娟老师和小蜗牛班
5、重庆长寿实验区勾红琼老师和小溪流班  
6、山东临淄实验区潘秀华老师和向阳花班
7、山东莱芜实验区张翠老师和阳光中队
8、山东诸城实验区王玉金老师和嫩芽班
9、江苏常州王晓波老师和一家人班
10、鄂尔多斯东胜实验区刘美霞老师和太阳花班

特别荣誉奖项“完美教室缔造者”名单

山东常丽华  
河南马玲  
浙江陈美丽  
江苏俞玉萍  
敖双英(桃花仙子)  
河南侯长缨(快乐小荷)  
河南赵素香  
河北王丽君(蓝玫)  
四川郭明晓(飓风)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00:07:29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隆重开幕
中国网7月14日讯(记者 段留芳 刘程)2012年7月14日上午,临淄中学主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35个实验区,80余所实验校的近1200名新教育代表济济一堂,迎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的召开。
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隆重开幕式现场(摄影 中国网 刘程)
主席台就座的主要领导、专家有: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山东省人大副秘书长骆宝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树槐,淄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国祥,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淄博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中共临淄区委副书记、临淄区人民政府区长宋振波,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范桂君等。
上午八时三十分,大会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主持,中共临淄区委副书记、临淄区人民政府区长宋振波致欢迎辞。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对新教育对山东教育的推动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与会专家翟博致贺辞。临淄区教育局局长孙林涛做《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临淄实验区主题报告。
本届研讨会为期两天,大会将围绕“缔造完美教室”这一主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临淄实验区将展示教师专业发展、构筑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其它实验区也以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地全方位展示实验硕果。
大会隆重热烈,盛况空前。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大会盛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14 , Processed in 0.0936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