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0-5 14: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流弊 
  余映潮 2012/10/6
多年来,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异,不少奇形怪状的形式与模式让有些人特别是有点小权的人趋之若骛,如:
将“小组”认为是“合作”,称之为“小组合作”,有的学校里学生永远相对而坐,教学中的大量时间都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出现,“小组”取代了“班级”。
不少地方的“导学案”中大量浅层次的作业耗费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然后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行低层次的反复,明显地上假课。
滥用教学评价手段,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个小组“展示”及每个学生发言发言之后都要暂停教学由教师给学生打分。
硬性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毫无根据地规定教师在一节课上只能讲多少分钟。
淡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教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个人的安静思考与独立的阅读。
不少的地方课堂教学浮躁,花样别出,连朗读之类的课堂活动也要学生不断地起立、坐下;每个四人小组都配有“白板”,机械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灵动多姿的课堂交流活动。
概括起来,这些流弊无非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 学生课内的阅读活动以整齐的小组活动的形式出现。
2. 学生的课外时间被繁琐的低层次的作业所占领。
3. 教师的指导作用被淡化与削弱,课堂教学质量低劣。

7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8:3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8)
                      得体地进行阅读训练
“得体”,就是得其文体,就是要上出一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就是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何谓不得体?就是不管什么文章都是一套方法:读课文,识字词,讲思想内容。如教学《孔乙己》,连“小说”二字都不出现,连“人物性格特点”几个字都不运用。
如何做到“得体”的教学?
   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与尊重课文的文体特点,要注意感受与体味课文的情感氛围。
下面试以小说《社戏》中的一个段落来研究一下得体教学的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这是课文的第10段。从“小说”教学的角度看,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可考虑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月下”二字在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2.“白篷的航船”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
3.“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写了阿发的出场,这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看,这一段文字与哪些地方相照应?
5.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主要是景物的描写,这句话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6.文中是怎样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
7.品析这段文字语言表达的妙处。
8.体会这一段文字中写“速度”的美感与作用。
总的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品析这段文字在整篇小说中所产生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从学生活动的方式来看,请同学们自读本段课文,从教师设计的微型话题中任选一个,联系全文进行思考。
学生安静地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与学生对话,并作课堂学习小结:
这一段话:
美在对“心情”的直接抒写,美在用景物的描写衬托愉快的心情。
美在对孩子们“快速行动”的描写,与“找船”的过程形成美妙的节奏变化。
美在动词、色彩词的运用。
美在暗写了平桥村孩子的懂事。
美在再写双喜,并引出了阿发,为偷豆时阿发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美在景物描写的伏笔、照应、烘托作用。
抒写友谊,为月下航行与月下偷豆进行美妙的铺垫。
将少年朋友们巧妙地集聚到“航船”这个“场景”之上,表现了一群美好少年的形象。
……  
这里突现了“小说”的特点,就是“得体”的教学。

7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8:1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7)
   得法地进行阅读训练  
什么是得法?就是要讲究教学的方法,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特色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要讲究成熟的而不是幼稚的教学方法。
    何谓不得法?就是不知道在不同的阶段内容中应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不尊重课文的内容、氛围、情感等基本特点,想当然地率性而为。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药》,让学生讨论如何表演用去了十几分钟,然后用课堂表演的方式让课堂充满快乐的笑声。
     所以,得法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课堂教学技巧的规范、纯正、雅致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避免教学手法幼稚、粗糙、俗套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充分的关注与思考。
    如何做到“得法”的教学?
    简单地说就是: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要力求避免哪些表面看起来好像有趣味、似乎还热闹的低幼手段。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中的四次活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1.概说。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朗读。体味故事的层次美。
    3.赏析。赏析文中三问三答的作用。
    4.续写。在课文“故事”的结尾处续写一句描写的文字,20-30个字。
    全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活动,全是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读写技能的活动,全是深入课文文本的比较有力度、有深度、有美度的活动。
    是得法的、得体的课堂训练活动的设计。

7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7:58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6)
  读写结合,形式丰富  
                             
注重读写结合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也是课堂阅读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有价值的训练活动。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1)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
(2)补说续写:《芦花荡》——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喂——出来》—展开想像,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
(3)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雨说—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石壕吏》—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4)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5)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以外,还有同学黄二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
(6)迁移拓展:《旅鼠之谜》——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俗世奇人》——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7)读后随感:《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8)体验感受:《夜》——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傅雷家书两则》—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9)话题短文:《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孤独之旅》—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10)技法实践:《组歌》——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你不妨模仿这种写法写一首散文诗;《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11)自由表达:《谈读书》——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信使》—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12)定向探究:《出师表》——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13)作品评说:《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略),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
这些,对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活动设计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7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6:53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5)
训练活动的角度变化  
                             
我们应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整体地理解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我们可以规划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其主体部分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步:以“飞渡”为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这段话中要求多次出现“飞渡”一词。
第二步:教师有重点地有逻辑联系地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断并指导学生朗读。
第三步:切入到课文描写“飞渡”的部分并组织话题讨论:这一部分是怎样从各个侧面来表现震撼人心的“斑羚飞渡”的?
第四步:转换话题,集中教学视点,欣赏课文中的“镰刀头羊”。
以上四步,各有不同的“表达目的”:
第一步,教学的指向明确,实际上是要求多角度地整体地概说课文内容。话题的设置紧扣“飞渡”,牵动着对课文各个角落的理解,学生的发言一定是角度丰富、内容丰满。
第二步,表现出教师教材处理的艺术。朗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经过剪裁之后的课文“整体”、内容“整体”、情节“整体”。
第三步,切入到从课文重点部分并进行有深度的阅读欣赏教学。话题只有一个,牵动的内容却是多侧面的与多角度的。教学进行到这里,内容已经非常细节化。
第四步,从内容、语言的教学中跳出来,转入到对“形象”的把握与欣赏。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它的形象、它的神态、它的声音、它的动作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欣赏镰刀头羊,不仅是小说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以上四步,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整体地处理的,角度是变化着的,而且内容是层层深入的,训练活动在每一步都有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不是日常教学中顺着课文问到底的单一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整体反复,多角理解”的设计特色。

7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5:29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4)
     微型话题式探究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总是“粗线条”地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艺术而科学的作法就是有层次地、有细节的地引导着学生研习课文。
细节化的阅读品析教学主要着眼于精段阅读,但也可以设计比较多的微型话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
如。《斑羚飞渡》的教学,如下角度的品析、品味都是可以实施的:
角度之一:说一说课文中的镰刀头羊。
角度之二:品一品课文之中羊的叫声。
角度之三:想一想羊儿们所说的话语。
角度之四:划一划课文中的描写语句。
角度之五:探一探课文中的表现手法。
角度之六:论一论课文中的那道彩虹。
角度之七:找一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角度之八:欣赏本课课文的语言表现力。
……
以上每一种线条,都有牵动全文的力量。
这样的教学可以达到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能更好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魅力。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品析欣赏,就教学设计而言,也同样是运用了“整体反复,多角理解”的手法。

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5:01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0:06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6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2)
     课文集美  
    课文集美,是精选课文中的美句、美段,在一种“作文”的创意下有机地组合,形成一篇新的短文,用于积累、背诵或作文范例。
如,用创造微型美文的方法浓缩课文精华:
紫藤萝瀑布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根据课文《紫藤萝瀑布》中的美句“集”成的一篇微型散文。它条理分明,虚实结合,有花有人,有景有情,令人赞赏——此时的美句集锦,已是阅读智慧的结晶。
  如:从课文中巧取作文范文:
观舞记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这篇“短文”是从冰心的《观舞记》中“取”出来的。
这是一篇多么美妙的作文范文啊!
它的开头是那样的美丽而自然,极好的“一句话开头”的方式。
它的场景是那样的美丽而庄严,一个小小的段落,在文章中起着生动的烘托作用。
人物的出场描写就是一次美妙的特写。
但并不急着写人物的舞蹈,还要再进行音乐响起来的铺垫。
足够的铺垫之后面是略写,舞蹈家开始了她的旋舞。
接着是详写,抒情式地描写,美好的语言组合,尽情地表现着舞蹈家的艺术和作者的赞美。
最后是评价、议论、抒情。
这样的“范文”,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美。这是一篇有着层层精细的铺垫和详略有致的精彩描写来表现人物、赞美人物的好范文。
在这样的欣赏中,我们享受了很有趣味的阅读过程。

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9:11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1)
“撷取”的方法阅读   
所谓“撷取”,就是精选、提取、提炼,以此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让精华沉淀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各种有趣有味的阅读。
如,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浓缩文章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则寓言的关键词是:赫耳墨斯 尊重 问 值多少钱 白送
用这几个关键词说一句话,就能全面地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如,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这段美文摘自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它告诉我们如何有序地生动地用描写的方式展开一个段落:先总写一笔,然后按时令的先后展开。作者这里铺陈院子中的四季群芳,写出了繁花争艳的热闹,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开花的意思,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1:08 , Processed in 0.0706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