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0-5 14: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流弊 
  余映潮 2012/10/6
多年来,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异,不少奇形怪状的形式与模式让有些人特别是有点小权的人趋之若骛,如:
将“小组”认为是“合作”,称之为“小组合作”,有的学校里学生永远相对而坐,教学中的大量时间都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出现,“小组”取代了“班级”。
不少地方的“导学案”中大量浅层次的作业耗费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然后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导学案”进行低层次的反复,明显地上假课。
滥用教学评价手段,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个小组“展示”及每个学生发言发言之后都要暂停教学由教师给学生打分。
硬性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毫无根据地规定教师在一节课上只能讲多少分钟。
淡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教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展示”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个人的安静思考与独立的阅读。
不少的地方课堂教学浮躁,花样别出,连朗读之类的课堂活动也要学生不断地起立、坐下;每个四人小组都配有“白板”,机械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灵动多姿的课堂交流活动。
概括起来,这些流弊无非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1. 学生课内的阅读活动以整齐的小组活动的形式出现。
2. 学生的课外时间被繁琐的低层次的作业所占领。
3. 教师的指导作用被淡化与削弱,课堂教学质量低劣。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29:54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中的忧虑
余映潮 2012/10/12
 
  2011年版新课标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明显地表现出了很大的忧虑并明确地指出了、提出了一些需要语文教学界关注的要求:
1.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指出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3.用“防止”一词强调要突出学生个人的阅读与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4.强调对学生整体进行的实实在在的课堂训练: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指出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要少让学生说空话、说套话。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要求改变为害学生的作业方式: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7.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防止过深分析与过度发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8.对作文教学的改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上述所有文字中,有一句话最一语中的,最让人深思与警醒: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0:46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

余映潮 2012/10/28

对“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是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之一。
课标用“课程性质”这样专门的一节进行了这样的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专门的文字,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含有如下重要信息:
语文课程的性质:它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有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就告诉我们: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而不是理论性、知识性的课程,不是什么能包容、什么都要它包容的课程。

语文课程是既要使学生形成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和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它的最基本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培养训练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主要靠的是学生的实践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语文课应该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总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有力地指导我们认真地回归语文教学的真谛。

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2:55 | 只看该作者
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有精读训练
余映潮
观察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可以抽象出一种教学现象:大量的课堂上没有精读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大量的课堂里没有精读训练。
没有精读训练的课,是“就课文教课文”的课,是“就课文内容来进行解读”的课,这样的课浅层低效,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如名篇《老王》的教学思路:
读课文,说老王
读课文,说作者
话善良,谈感悟
如果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教学的话,第三步基本上是在说空话说套话,需要10分钟以上;那么这个课可能只有30多分钟在课文文本里面,而这30多分钟的教学,其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课文来进行述说,所进行只是简单重复的工作。
这样的教学就是“解读式”的教学。它是没有难度的教学,没有训练意识的教学
凡“解读式”的教学,相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而言,都是肤浅的、低效的。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是“精读训练”式的教学呢?
简言之:文意概括、结构分析、层次划分、要点概说、语言品析、语言鉴赏、表达作用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表现手法欣赏,文章意味揣摩,课文意境赏析……这样一些训练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活动就是“精读训练”。
精读训练与解读式教学的本质区别,就是前者利用课文、运用课文,在训练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后者则只是教师问过、学生答过而已。
下面我们通过《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的阅读教学简例来感受“精读训练”。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一段的阅读训练内容有:
1. 朗读文段,读出这个美段的两个层次。
这里的训练不仅仅只是朗读,请同学们读出这个段落的层次,此中就有了文
意概括训练、层次分析训练。
2. 说说这段文字中哪一个字巧妙地概说了全段的基本内容。
答案是,这个字是“年年如是”的“是”字。这次品析活动,牵一发而动全
全身,引导学生品析了全段的基本内容,这里面既有概括能力的训练,也有阐释能力的训练。
3. 揣摩、赏析这一段文字中词语的表现力。
赏析、对话的内容有:这段文字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用“翩然归来”描
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草木萌发”、“次第开放”、“北雁南飞”、“销声匿迹”等四字短语,雅致简练,生动形象,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这里的训练,是典型的“品词论句”训练,是“正宗”的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4. 概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段文字,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风光
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它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明的话题。
    这里的训练,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对“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一定是有难度的训练训练,一定是有审美效果的阅读训练。
上面语段阅读中的训练,无一不与“精读”有关联,无一不与“能力”有关
联,这样的训练就是“精读训练”,就是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
大量的课堂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精读训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教学习惯的问题,语文教师很难形成“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教学理念,于是大家都这样教,学生也都这样学。
二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问题,教师研读教材、处理教材的技能不够,浅尝辄止,匆忙教学,缺乏提炼,缺少整合,于是日复一日地进行粗浅的课文解读教学。
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大量的“精读训练”,突破困境的的基本做法仍然是想方设法提高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要让大家都知道:没有精读训练的课不是好的阅读课。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3:47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
余映潮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一位教师阅读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高下。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执教之初就语言罗嗦、碎问不断、随意追问、开口必问,长此以往,将很难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更不用说练就优秀的教学技艺了。所以,一位向往着有教学造诣的语文教师,一位追求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科教育的语文教师,要尽力克服“随口而问”的欲望与习惯,课堂上要少问,要少碎问,要问到精要之处,关键之处。更好的方法是,用设计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的方式,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以及用课堂精讲的方式来减少碎问的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高雅的教学习惯。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4:1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余映潮

2011版新课标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定义”。它简洁地概括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学习方式。
下面这段话,集中地表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细读课标,可以发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表现于如下方面:
1.表现在课程的基本特点上: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表现在语文课程的目标上: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表现在语文教学奠基作用上:
(语文课程)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表现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上: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表现在对学生进行的训练内容上: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表现在教学视野上: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7.表现在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上:
(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8.表现在综合性学习上:
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9.表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上: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10.表现在语文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优势上: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是由于上述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所以课标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5: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余映潮


实践,就是亲自去做,实际去做。
新课标定位了语文课程的实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三个字,在新课标中到处都有注脚: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师要)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从课标对课文课程的“实践性”表述阐释,我们可以看出如下深刻的教学“指令”:
1.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2.学生应该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3.学生语文实践的关键是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4.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5.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都应该注重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
6.写作训练尤其要注意在各个写作环节的指导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7.教师要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8.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多多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这些表述明晰的“指令”,需要我们努力认真地贯彻落实,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教学之中精心设计由学生集体进行的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重点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
第三,不仅要课内,也要在课外关注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创设更多的语文实践的环境,要探求更多的语文活动的形式。
新课标关注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所谓“重视”、“引导”、“指导”、“善于”、“抓住”、“创设”等用语,无一不是在强调语文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引领作用,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领会。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5:55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

                  余映潮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初中学段被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第四学段。
通过梳理,综合地看,新课标对第四学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有比较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对于落实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1.朗读能力训练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教学与评价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默读能力训练
有默读的习惯,默读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3.文体阅读能力训练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阅读分析与赏析能力训练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3)能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能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5)能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8)能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9)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能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10)能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评价
(1)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检测评价,应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3)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应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7:5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写作能力训练的要求
                
            余映潮

对于“写”的训练,新课标对于不同学段的“写”的训练使用了不同的“术语”:
第一学段(1~2年级)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3~4年级)(5~6年级)是称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称为“写作”。
了解第四学段的写作能力训练要求,需要从第三学段看起。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训练的重要要求有: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可以看出,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标高。
在这样的基础上,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主要提出了如下要求。
1.训练项目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4)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训练数量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对学生学习写作的要求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4.对教师作文教学的建议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5.对写作评价的具体建议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39:17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对教师指导作用的强调
              
                   余映潮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教学指导作用着力地进行了强调。
下面一大段话是新加上去的: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段话写得很有份量。有力地指出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强调了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两点,不仅仅表现出对教师作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很多地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与限制教师统一使用粗浅、呆板教学形式的作法提出了修正的意见。
我们还可以从课标的语言表述中感受到这种反复的强调。
课标十分重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频率地使用了“指导”一词与“引导”一词。
如,下面的句段中,“引导”这个词反复出现,每个句、段中都它的身影: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提高非常刻苦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地有质量地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进行指导、引领和点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04:24 , Processed in 0.0827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