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莒 北 管 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 14:5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莒 北 管 氏  来源:互联网
管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6位,属大姓之一。据《中华姓氏溯源》载,周文王有子名叔鲜,武王封之于管(今河南省郑州),称管叔,子孙以国为氏。望出平原(今属山东)。管氏自古至今名人辈出,春秋时期有管仲(?——前645年),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用之为卿,尊为仲父,富国强兵,致齐成霸。东汉有管宁(158——241年),字幼安,山东临朐人,魏文帝时为太中大夫,明帝时又征他为光禄勋,著有《姓氏论》。隋朝时有管崇,江南农民起义军领袖。管师仁(1045——1109年)北宋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熙宁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迁同知枢密院事。
后因历代战乱,管氏皆东居西迁,遍及全国,考究颇难。
据《重修莒志》载,莒北管氏,原籍胶东,宋时因避金乱,迁居江苏海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于莒城北七十里的双凤山后,辟地结茅立村,村名双山后。
始迁祖三公失讳,子孙追谥曰“滨海公”。五世失讳,至六世分为八大支。长支迁居庞庄,再迁程家庄、上庄各村。二支、五支迁居大窑庄,再迁三庄、寨子庄。六支仍居双山后。七支迁居罗宅、石灰坡。八支迁居小窑村,再徙莲池寺、汀沟。三支、四支无嗣。宗祠在双山后村,支祠在小窑村、莲池寺村。
又据《管氏祖谱》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管凤阳从今双山后村迁迎吉山北立村,取名迎吉村。后因立窑烧瓮,改名小窑(今属五莲县于里镇)。清光绪年间,管姓科举发迹,曾改称管家窑。解放后恢复村名小窑。是全镇第二大村。
据《莒县志》载,管氏迁来小窑后,勤俭持家,精心耕作,逐渐成为富裕大户,到传至管镇、管钿兄弟二人时更是力图发奋。为求取功名,以优厚的待遇请得名师,教授子女。管镇子廷献、廷鹗发奋读书,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廷鹗先中进士,1883(清光绪九年)廷献中进士第三(探花)。后廷献弟廷纲、其子象颐、侄象晋又先后中进士。“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成为莒地一直流传至今的佳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28 , Processed in 0.0670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