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遇到不“给力”的教导主任,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2 16:3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遇到不“给力”的教导主任,怎么办
——关于推进学校改革的通信(十)
教授:
您好!
我新到一所小学任校长,原学校的班子成员没有变动。我是很不想做调整和变动的,免得别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我觉得这样也有利于学校的平稳发展。可是工作几个月来,我现在改变主意,很想换教导主任了。这位主任在任上已经很有一些年头了,平心而论,他对教务工作是熟悉而努力的。但作为抓教学业务的班子成员,他自己的教学业务就不过关,上课管不了纪律,带班的成绩不好。他的努力反而使他和老师处不好关系,他讲什么大家不听,有的老师公开说:“你先把自己的教学搞上去,再来给我们说如何教。”这就使得他失去了威信。我想,这样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应该对他的工作进行调整。
真要准备调整的时候,我又觉得难办了。过去也在中层的位置上干了那么多年,我知道,在学校当一个中层领导并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这么调下去他肯定心中不满;不调整又对学校发展不利。怎么处理更好,我心中无数,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
×校长:
您好!
您的邮件使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的韩晃是个部队军官,他善于使用人才,所用的宾客也都能各展所长。有个朋友的孩子来投靠他,韩晃让他来参加宴会,一直到宴会结束,这位小伙子都端坐如初,不和旁边的人交流。于是,韩将军委任他管理部队仓库的大门。这位小伙子从此每天一早到位,端坐到晚上,管理严格,没有人敢随便出入仓库了。
想起这个故事,一是佩服韩晃的“知人善任”,二是觉得这位小伙子能“知己善处”, 知己善处就是要看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能立大志则立大志,不适合立大志就安于做小草。想一想,如果小伙子自恃才高,偏不接受这样的安排,甚或在找熟人、托关系一定要求调换工作,也就没有这一段佳话了。
由此我想,当一把手的,一方面是要知人而善任,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引导部下知己而善处,话就从这里开始吧。
您已经意识到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有利于学校的平稳发展,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地急于求成,对于教导主任的调整,也注意深思熟虑,将心比心,这很是难得,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的。
我以为对于调整与不调整,你先不要自己有定论,而是再和教导主任推心置腹谈一谈。我以为,校长在和学校员工(包括干部)交流和讨论的时候,不要老把学校的发展需要你调整挂在嘴上,而是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向员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当他意识到你是关心他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后面的谈话就好办多了。
有了心理融洽的基础,就不妨直面现实,我相信,这位教导主任对自己的处境也是心中有数的,这时就可以讨论怎样改变这样的处境。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不要先拿自己的主意和意见,要先听他本人的意见。这时的校长可以做什么呢?就是帮助主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替自己过满意的生活想办法。校长有了这样的姿态,我相信,主任自己也会主动思考自己是否留任对学校工作的影响,这时我们就有可能找到自我发展和发展学校统一的办法。
我这样想是受“触龙说赵太后”的启示,战国时的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并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抵触情绪是相当强的。触龙如何说?一问饮食起居传递关心,求得对方的心理接纳;二为自己的儿子求前程,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和你一样爱儿子,我理解和接纳你的处境”,我把这叫做“同在共行”,您当过多年的学校中层,正有和这位主任“同在共行”的基础;三是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父母爱子为之计长”的道理。
这三招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首先,我们更容易用“温暖的阳光”,而不是用“凛冽的北风”脱掉“行人”的“衣服”。其次,我们不能高高在上,我们需要和交流者“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施加帮助的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他者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对方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是基于共同的目标——让这位主任更幸福地生活而坐在一起的。
无论这位主任是否愿意调整,我以为当校长的都要关心教导主任的教学业务,要特别帮助他在课堂上获得自信,赢得尊严。只是在帮助他改进教学时不能张扬,要学会不动声色。比如校长自己听了课,公开议课时要少说;晚饭后,一室之内一杯清茶,推心置腹共同研讨。如果有了进步,有了变化,校长就要鼓励他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您当过中层领导,知道中层领导工作不容易,但您从中层领导当成了校长,应该说中层给您的感觉是成功的。如果这位主任从中层下来了,更不容易,更需要在教学上得到鼓励和支持。这一点,相信您自己也会想到的。
另外,建设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校长一定要促进教职工的相互理解,促进彼此接纳。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很难有发现他人优点和长处的主动和自觉。您看到了教导主任对教务的擅长和努力,其他老师看到了吗?理解了吗?
这里有一个视角转换的问题:一位培训者拿出有一点墨渍的白纸,问参训的老师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参与者都说“纸上有一团墨渍”,培训者说:“面积这么大的雪白你们为什么没有看见,就只看见一段墨渍呢?”我们需要先看到“雪白”。
我这样说,不是说不能调整,而是有了这样一些功夫,调整起来可能顺利一些,调整下去了,您的内疚感也会轻一些。
如果认为可行,可以试一试。
希望听到您的好消息!



陈大伟
——刊于20119期《校长》“陈大伟专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6:29 , Processed in 0.0709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