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教授:
您好!
我新到一所小学任校长,原学校的班子成员没有变动。我是很不想做调整和变动的,免得别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我觉得这样也有利于学校的平稳发展。可是工作几个月来,我现在改变主意,很想换教导主任了。这位主任在任上已经很有一些年头了,平心而论,他对教务工作是熟悉而努力的。但作为抓教学业务的班子成员,他自己的教学业务就不过关,上课管不了纪律,带班的成绩不好。他的努力反而使他和老师处不好关系,他讲什么大家不听,有的老师公开说:“你先把自己的教学搞上去,再来给我们说如何教。”这就使得他失去了威信。我想,这样下去是肯定不行的,应该对他的工作进行调整。
真要准备调整的时候,我又觉得难办了。过去也在中层的位置上干了那么多年,我知道,在学校当一个中层领导并不容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这么调下去他肯定心中不满;不调整又对学校发展不利。怎么处理更好,我心中无数,很想听听您的意见。
××
×校长:
您好!
您的邮件使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的韩晃是个部队军官,他善于使用人才,所用的宾客也都能各展所长。有个朋友的孩子来投靠他,韩晃让他来参加宴会,一直到宴会结束,这位小伙子都端坐如初,不和旁边的人交流。于是,韩将军委任他管理部队仓库的大门。这位小伙子从此每天一早到位,端坐到晚上,管理严格,没有人敢随便出入仓库了。
想起这个故事,一是佩服韩晃的“知人善任”,二是觉得这位小伙子能“知己善处”, 知己善处就是要看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能立大志则立大志,不适合立大志就安于做小草。想一想,如果小伙子自恃才高,偏不接受这样的安排,甚或在找熟人、托关系一定要求调换工作,也就没有这一段佳话了。
由此我想,当一把手的,一方面是要知人而善任,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引导部下知己而善处,话就从这里开始吧。
您已经意识到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有利于学校的平稳发展,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地急于求成,对于教导主任的调整,也注意深思熟虑,将心比心,这很是难得,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的。
我以为对于调整与不调整,你先不要自己有定论,而是再和教导主任推心置腹谈一谈。我以为,校长在和学校员工(包括干部)交流和讨论的时候,不要老把学校的发展需要你调整挂在嘴上,而是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向员工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当他意识到你是关心他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后面的谈话就好办多了。
有了心理融洽的基础,就不妨直面现实,我相信,这位教导主任对自己的处境也是心中有数的,这时就可以讨论怎样改变这样的处境。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不要先拿自己的主意和意见,要先听他本人的意见。这时的校长可以做什么呢?就是帮助主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替自己过满意的生活想办法。校长有了这样的姿态,我相信,主任自己也会主动思考自己是否留任对学校工作的影响,这时我们就有可能找到自我发展和发展学校统一的办法。
我这样想是受“触龙说赵太后”的启示,战国时的赵太后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人质,并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抵触情绪是相当强的。触龙如何说?一问饮食起居传递关心,求得对方的心理接纳;二为自己的儿子求前程,所传递的信息是“我和你一样爱儿子,我理解和接纳你的处境”,我把这叫做“同在共行”,您当过多年的学校中层,正有和这位主任“同在共行”的基础;三是在合适的时机说出“父母爱子为之计长”的道理。
这三招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首先,我们更容易用“温暖的阳光”,而不是用“凛冽的北风”脱掉“行人”的“衣服”。其次,我们不能高高在上,我们需要和交流者“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施加帮助的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他者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对方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是基于共同的目标——让这位主任更幸福地生活而坐在一起的。
无论这位主任是否愿意调整,我以为当校长的都要关心教导主任的教学业务,要特别帮助他在课堂上获得自信,赢得尊严。只是在帮助他改进教学时不能张扬,要学会不动声色。比如校长自己听了课,公开议课时要少说;晚饭后,一室之内一杯清茶,推心置腹共同研讨。如果有了进步,有了变化,校长就要鼓励他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您当过中层领导,知道中层领导工作不容易,但您从中层领导当成了校长,应该说中层给您的感觉是成功的。如果这位主任从中层下来了,更不容易,更需要在教学上得到鼓励和支持。这一点,相信您自己也会想到的。
另外,建设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校长一定要促进教职工的相互理解,促进彼此接纳。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很难有发现他人优点和长处的主动和自觉。您看到了教导主任对教务的擅长和努力,其他老师看到了吗?理解了吗?
这里有一个视角转换的问题:一位培训者拿出有一点墨渍的白纸,问参训的老师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参与者都说“纸上有一团墨渍”,培训者说:“面积这么大的雪白你们为什么没有看见,就只看见一段墨渍呢?”我们需要先看到“雪白”。
我这样说,不是说不能调整,而是有了这样一些功夫,调整起来可能顺利一些,调整下去了,您的内疚感也会轻一些。
如果认为可行,可以试一试。
希望听到您的好消息!
陈大伟
——刊于2011年9期《校长》“陈大伟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