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士同:治学的严谨与诚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16:0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柳士同:治学的严谨与诚信
作者:柳士同  时间:2012-10-08  

  今年的《中华读书报》陆续刊载了许渊冲先生的“《老子》译话”,讲的是如何将《老子》翻译成英语。汉语文言文翻译成英文,自然得先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将现代汉语翻译成英文。这样首先就必须将文言文的原意准确地译成白话文,所谓“原意”指的是其字面和文本所完全能体现出来的意思,而不是译者自己所领会或自以为是地生发出来的意思。这恐怕是治学所应具备的起码的严谨,否则,其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不是也太大了?
  在断断续续地读了许先生的一些“译话”之后,难免产生些许上述的感觉。比如,对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一段,在许先生看来,从正面来讲,是说“圣人治理国家,要使百姓丰衣足食而不胡思乱想,身体健康但不贪图非分”。尽管他也承认“若往坏处想,那就是愚民政策了”,但其肯定的却是“从正面来讲”;因为后面在讲解“无知无欲”时,就联系到前文的“‘虚其心’(不胡思乱想),‘弱其志’(不妄图非分)”,而将“无知无欲”解释成“没有做坏事的思想,没有违反客观规律的欲望”(《中华读书报》2012年4月4日第19版)。笔者对古汉语尽管所学有限,但怎么也无法从老子的这些话里,读出许先生阐释的那些“好”的意思来。“实其腹”不过是让“其”填饱肚子,或者说吃饱饭罢了,何来的“丰衣足食”?“虚其心”分明是不让“其”思考嘛,怎么老百姓一思考就成了“胡思乱想”了呢?“强其骨”的确是让百姓都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没有强壮的身体如何替统治者种田、打仗——所谓“耕战”是也——这也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所在。可百姓的“志”怎么就无端地被说成是“贪图非分”,并因此要被剥夺或者被削弱呢?这说法难道不是后来商鞅“弱民”政策的源头,不是历朝历代“愚民政策”的滥觞?许先生不是不明白其“愚民”的用意,何必非要“从好的意思”来自说自话呢?“无知”如果指的是“没有做坏事的思想”,那它岂不成了一个绝妙的褒义词?如此随意地阐释和翻译,对于对古代文化知之甚少的国人和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的外国人,也许能蒙其一时,可一旦他们了解了古代文化和中国历史,尤其是知道了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统治者最为拿手的思想控制的方法——“愚民”之后,他们还会相信这些阐释和翻译么?
  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其模糊性和多义性自不待言;再加上文言文的简约性,且没有标点符号;而由古汉语写成的各种文字,又多为“语录”或“短章”,其内容往往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后人的阐释留下了随心所欲的发挥余地。然而,无论阐释的空间有多大,总得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说法,总得大致符合作者的原意,符合文本的语境,符合当时的理解、运用以及后来的传承;而不能一味从功利主义出发,随意地予以曲解和衍译。许先生是老一辈学者了,上述阐释和翻译虽说不够严谨,但态度倒是颇为诚实的,就像上述例子,他毕竟在“译话”中还点出了其可能“愚民”的用意。他的极力“从好处想”,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吧?相比之下,当今一些中青年学者其治学的随意性则完全可以说是有恃无恐了,甚至连起码的学术诚信都置之不顾。比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剽袭事件”,居然至今没个下文,既不见当事人出面检讨,也不见相关部门予以处理。事已至此,不说也罢。可去年由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执笔)合著的《人间正道》一书,其治学态度就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了。书中的多处引证,竟然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硬是强加到所引证的著作中去,把自己的话当作该著作作者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恐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不严谨”的问题了,分明是在公然作伪和造假嘛!所引著作大多是海内外知名学者的著述,借这些知名学者的著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本无可非议,可总不能是子虚乌有吧?尽管作者在引用时注明了出处,包括书名、原著者以及引文所在页码,而实际上该书根本就没有这些所谓“引用”的文字,个别地方甚至还有意地进行错译!试问,这里面究竟有多少诚信可言呢?莫非是对自己的某些观点和说法缺乏自信,抑或是假洋人名人的著作来唬人?其实,自己的观点完全是可以开诚布公地表达出来的,用不着夹带在他人的著作中“走私”。如果某些观点根本不敢昭示天下,那即使偷偷塞进某些名家的著作,也不可能积非成是。如此胡编乱造,读者又如何相信你书中的言说呢?对此,何典先生已做了切实详尽的考证与分析,大家不妨看看何先生所著《读〈人间正道〉的引证献疑》一文(《南方周末》2012年5月24日E24版),就知道韩毓海等人是如何治学的了,恕笔者不再赘言。
  治学的不够严谨和缺乏诚信,乃是功利主义在作祟。在当今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喧嚣声中,这种做法似乎更显得理直气壮。莫非不如此就无法说明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不如此就不能说明中国“创造了历史奇迹”?殊不知,如此故意地曲解和作伪,其后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弄不好还很容易将人间的“正道”走成“歪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33 , Processed in 0.0591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