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猜测一本书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4 20:0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猜测一本书的来历
作者:陈蔚文 来源: 《2013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年选系列》花城出版社

  
书页浸透药味,几年了,再深的角落把它捞出,还是股浓的中药味,可从里面闻见半夏防风贝母,又或者黄芪赤芍白术。  
《夜航船》,明人张岱著,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部分,1996年4月版。有次,比较了下,越往书的后部分似药味愈浓,尤其最后一章《西湖梦寻》一文,“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药味尤甚。  
奇怪的一本书,年深月久的中药味,在家卖杂书的小店买得,仅此一本,在堆乱糟糟的书中,老厚的近六百页码,竖写的“夜航船”三字,字迹洒脱,中药味扑鼻而来,其他书并没有,只这本药气强烈,扑鼻而来,问店主,这书怎么这味儿?他懒散瞧一眼,晃下脑袋。  
这间店的书,来路各异,难道这书来自中药铺子?它的前任主人是位老中医?这气味,总不会是出版社行销策略的一部分,要以药味作别出心裁的兜销,那也该是销售《本草纲目》或《千金方》才对。《夜航船》中有天文部、九流部、方术部等等,但无“药理部”,不必以药味召睐读者啊。  
无论如何,是本有意趣的书,人伦礼乐,异闻轶事,内容生动蕴藉,黄裳称张岱为历史学家,绝代散文家,市井诗人——张岱晚年多病缠身,避迹山居后,“折鼎病琴,与残书数,缺砚一方而已”,常至断炊,其状凄然。他少为纨绔子弟,后有不二斋好居所,水仙芍药环绕,“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如此骏马华灯,梨园烟火的一生,老来皆成梦幻,潦困每要自决。  
正是这些身份综合,才有这样一本自得风流的书。他写天台牡丹,写金山夜戏,写湖心看雪,如校点作者说,“山川本生机勃勃,烂笔头欲将其写死,往往需要张岱这样的高手才能将其救活,挽救奄奄一息的江湖”,仅有学问之富,只是两脚书橱,旁征博引也只是米糠里打滚,读得人满口木涩,必要有张岱的优游,书才有活水之气。  
他写南京所制竹器,濮仲谦为第一,其所雕琢,必以竹根错节盘结怪异者方肯动手,嘉兴锡壶以黄元吉为上,宜兴罐以龚春为上,写腊梅树皮浸水磨墨有光彩,写珍珠年久无光,团饭中喂鸡鸭,俟其粪下收洗如新,写杏接梅花即成台阁梅,写收枣子,一层稻草一层枣,相间藏之则不蛀,写老僧吃饭,人问和尚吃饭与常人有何异?僧答,老僧吃饭,口口吃在肚里。林林总总,驳杂奇诡,有小百科的家有妙招,亦有清朗的山河气象。  
这是个一肚子装了多少洞天的人?信手拈来,姿态扶疏。  
闲来翻读,纸页掀动间尽是药味,这味究竟从何而来?假设书是有前任主人的,一位杏林几十载的老中医,成日为人开方配药,中药柜子就在里间,铜锁扣,九九八十一格,里面不少药由他亲自研磨烘焙,路远的病家他让伙计代为熬煎,满室药气。闲来炉边读书,《夜航船》是常读的一本,药气将书熏得淋漓。老中医驾鹤西去,一屋书散佚流转,这本几经转辗到了我架上。  
要么,假设是喜读闲情逸书的她,患了如蚕茧抽丝的慢性病,西医无策,访了中医。鸡皮鹤发的老中医(总算到了行医生涯最值钱的时段),从老花镜后抬下眼,搭个脉,瞧瞧舌苔,同样的话问上几遍(年纪大了,有限的记性全腾给记方子了),龙飞凤舞写张方,好了,开始漫漫中药生涯。  
煎药有讲究,藿香佩兰不可久煎,生石决明不可短煎,煎得不对会消磨药性,她在炉子近旁守着,不冥思劳什子哲学,不砥砺信仰,只读闲书。  
药煎好,一室药气——宝玉哥哥说,天下之香莫过于药香,屋里有了药香就雅,他是因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才愈爱药香的吧?炉上煎的药从冬到秋,或至来年春,病忽好忽坏,或缓或急,随它去了。那摞常搁在炉边的书倒是被药熏透,翻开也似一味方子,养心,安神。  
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忽有一日,不年轻的她起意去外地,也无需问是什么缘由了,总有她的因果。单身房里的东西带不走那么多,包括书,尽管它们组成过她的日子——不算好但毕竟属于她的日子。上路总要轻装才好,架上的书捆扎一堆,走得急,托家人处理,家人并不把书看得有多么重,甚至对书有些恨意。读书多时误人深,她就是这样,不然,怎么就不能像其他女人那般安生过日?书潦草处理,这本《夜航船》于是辗转到我手上。  
那股药味也许有人要禁忌,我无所谓,对中药向不生疏,母亲身体不好,前些年中药长年不离,进门,家里总弥漫着热乎乎药气。后轮我,因一疾——不要人命的疾患多半是慢性的,磨人,吃中药,让慢吞吞的中药跟慢吞吞的病太极去,看谁有耐心,或者都有耐心,那就让俩个都在体内住着,也不差这点地儿。  
中药蓬而轻,有回集中捡药,大约两个月的药竟有一麻袋,看得人惊心,所有喝下的中药怕不有几十麻袋?那些绛黑的液体在身体里做了怎样的旅行?  
三折肱为良医,中药喝多了,对药多少长了些见识。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砂仁行气,党参补气,熟地入肾,桂枝祛风邪……,中药气味清苦,干燥,它在罐里翻滚时,屋里有苔藓荫意。  
人世万物间的缘薮从来说不清,道不明,譬如这书,只是我一堆胡乱猜测。它究竟打哪条水路弯曲地航了来,我永远不会知道。我不能忽略的是,每一次,它用药草气味告诉我,它有来历。  
书页浸透药味,几年了,再深的角落把它捞出,还是股浓的中药味,可从里面闻见半夏防风贝母,又或者黄芪赤芍白术。  
《夜航船》,明人张岱著,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部分,1996年4月版。有次,比较了下,越往书的后部分似药味愈浓,尤其最后一章《西湖梦寻》一文,“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药味尤甚。  
奇怪的一本书,年深月久的中药味,在家卖杂书的小店买得,仅此一本,在堆乱糟糟的书中,老厚的近六百页码,竖写的“夜航船”三字,字迹洒脱,中药味扑鼻而来,其他书并没有,只这本药气强烈,扑鼻而来,问店主,这书怎么这味儿?他懒散瞧一眼,晃下脑袋。  
这间店的书,来路各异,难道这书来自中药铺子?它的前任主人是位老中医?这气味,总不会是出版社行销策略的一部分,要以药味作别出心裁的兜销,那也该是销售《本草纲目》或《千金方》才对。《夜航船》中有天文部、九流部、方术部等等,但无“药理部”,不必以药味召睐读者啊。  
无论如何,是本有意趣的书,人伦礼乐,异闻轶事,内容生动蕴藉,黄裳称张岱为历史学家,绝代散文家,市井诗人——张岱晚年多病缠身,避迹山居后,“折鼎病琴,与残书数,缺砚一方而已”,常至断炊,其状凄然。他少为纨绔子弟,后有不二斋好居所,水仙芍药环绕,“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如此骏马华灯,梨园烟火的一生,老来皆成梦幻,潦困每要自决。  
正是这些身份综合,才有这样一本自得风流的书。他写天台牡丹,写金山夜戏,写湖心看雪,如校点作者说,“山川本生机勃勃,烂笔头欲将其写死,往往需要张岱这样的高手才能将其救活,挽救奄奄一息的江湖”,仅有学问之富,只是两脚书橱,旁征博引也只是米糠里打滚,读得人满口木涩,必要有张岱的优游,书才有活水之气。  
他写南京所制竹器,濮仲谦为第一,其所雕琢,必以竹根错节盘结怪异者方肯动手,嘉兴锡壶以黄元吉为上,宜兴罐以龚春为上,写腊梅树皮浸水磨墨有光彩,写珍珠年久无光,团饭中喂鸡鸭,俟其粪下收洗如新,写杏接梅花即成台阁梅,写收枣子,一层稻草一层枣,相间藏之则不蛀,写老僧吃饭,人问和尚吃饭与常人有何异?僧答,老僧吃饭,口口吃在肚里。林林总总,驳杂奇诡,有小百科的家有妙招,亦有清朗的山河气象。  
这是个一肚子装了多少洞天的人?信手拈来,姿态扶疏。  
闲来翻读,纸页掀动间尽是药味,这味究竟从何而来?假设书是有前任主人的,一位杏林几十载的老中医,成日为人开方配药,中药柜子就在里间,铜锁扣,九九八十一格,里面不少药由他亲自研磨烘焙,路远的病家他让伙计代为熬煎,满室药气。闲来炉边读书,《夜航船》是常读的一本,药气将书熏得淋漓。老中医驾鹤西去,一屋书散佚流转,这本几经转辗到了我架上。  
要么,假设是喜读闲情逸书的她,患了如蚕茧抽丝的慢性病,西医无策,访了中医。鸡皮鹤发的老中医(总算到了行医生涯最值钱的时段),从老花镜后抬下眼,搭个脉,瞧瞧舌苔,同样的话问上几遍(年纪大了,有限的记性全腾给记方子了),龙飞凤舞写张方,好了,开始漫漫中药生涯。  
煎药有讲究,藿香佩兰不可久煎,生石决明不可短煎,煎得不对会消磨药性,她在炉子近旁守着,不冥思劳什子哲学,不砥砺信仰,只读闲书。  
药煎好,一室药气——宝玉哥哥说,天下之香莫过于药香,屋里有了药香就雅,他是因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才愈爱药香的吧?炉上煎的药从冬到秋,或至来年春,病忽好忽坏,或缓或急,随它去了。那摞常搁在炉边的书倒是被药熏透,翻开也似一味方子,养心,安神。  
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忽有一日,不年轻的她起意去外地,也无需问是什么缘由了,总有她的因果。单身房里的东西带不走那么多,包括书,尽管它们组成过她的日子——不算好但毕竟属于她的日子。上路总要轻装才好,架上的书捆扎一堆,走得急,托家人处理,家人并不把书看得有多么重,甚至对书有些恨意。读书多时误人深,她就是这样,不然,怎么就不能像其他女人那般安生过日?书潦草处理,这本《夜航船》于是辗转到我手上。  
那股药味也许有人要禁忌,我无所谓,对中药向不生疏,母亲身体不好,前些年中药长年不离,进门,家里总弥漫着热乎乎药气。后轮我,因一疾——不要人命的疾患多半是慢性的,磨人,吃中药,让慢吞吞的中药跟慢吞吞的病太极去,看谁有耐心,或者都有耐心,那就让俩个都在体内住着,也不差这点地儿。  
中药蓬而轻,有回集中捡药,大约两个月的药竟有一麻袋,看得人惊心,所有喝下的中药怕不有几十麻袋?那些绛黑的液体在身体里做了怎样的旅行?  
三折肱为良医,中药喝多了,对药多少长了些见识。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砂仁行气,党参补气,熟地入肾,桂枝祛风邪……,中药气味清苦,干燥,它在罐里翻滚时,屋里有苔藓荫意。  
人世万物间的缘薮从来说不清,道不明,譬如这书,只是我一堆胡乱猜测。它究竟打哪条水路弯曲地航了来,我永远不会知道。我不能忽略的是,每一次,它用药草气味告诉我,它有来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0:17 , Processed in 0.0999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