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情境教学”为孩子整本书阅读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23: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情境教学”为孩子整本书阅读铺路



广东省深圳市北斗小学 叶粤丽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技巧,收获阅读的快乐,从而提升人生的质量。为实现高效课堂,引进“网络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阅读活动指导是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网络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能。

然而怎样让阅读挤进学生被电动玩具、网络游戏充斥的课余生活呢?必须新辟途径,让学生乐意地、自觉地走上阅读之路。

一、引进新媒体“网络情境主题社区”,借外力促内需


在指导孩子开展《上下五千年》阅读时,我也曾经迷惑过,苦恼过。这是一本含有四册的书,从古到今,历史朝代跨越五千年。学生能接受吗?朝代久远、内容多,历史人物关系复杂……学生能读得进去吗?于是,我认为我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让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一起来做这件事。我先在学生和家长方面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取得他们双方的同意与支持。分别成立班级读书会和亲子读书会,建立班级“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然后全盘计划阅读活动的开展。

班级“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的建立,可谓是为我们的阅读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基础。教师、学生、家长都分别拥有独立的博客,但每位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文章,都会在博客圈中展现。这样,我们教师、学生、家长的阅读活动、阅读进度、阅读体会、阅读疑难等信息,只要一发布,三方都能看到,并展开不受时空限制的研讨活动。

我们定期开展流活动:“《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之我见”,“《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典故”,“乘着时光机,幻游《上下五千年》”,“复述《上下五千年》中不听忠言的事”,“为《上下五千年》写推荐”。这些活动,也以博客圈为载体,教师在博客圈中发起活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家长通过写日志或回帖的方式,记录下相应主题下的阅读感受、文学创作或资料整理。这样做一方面是持续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阅读作指导。想借助外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收获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将外在的方式转化为内在的对阅读需要。

二、运用新媒体“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将学习阅读与阅读学习合而为一

在设计阅读活动中我要关注的是怎样“运用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指导孩子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1.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出实用的知识。


在活动中,我们设计语文知识的积累,历史常识的积累。例如历史故事中出现的成语、典故,我会引导孩子们记录收藏起来。读到每个朝代的重大事件时,我会引导孩子留意事件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对这些重大事件做一个记忆。并作一个引申:关注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孩子思辨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也会适当地训练孩子的故事概括能力和文章写作方法的分析总结能力。例如:找出书中“不听忠言导致不好后果的人和事”,将故事复述出来。孩子在复述的过程,其实是先训练了理解文章的能力,然后将书面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了二次创作,再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这些活动的个人工作都在博客中完成,通过博客圈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三方及时地的指导。学生还定期将收获根据不同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不同主题的ppt演示文稿,在班级读书会中展示交流。博文日志、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在某个程度上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在阅读中构建出实用的语文、历史知识。

2.运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培养创新性思维。


在“乘着时光机穿越时空,幻游《上下五千年》”的活动中,学生是最活跃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们能回到以前的朝代,会怎样呢?请一个朝代为背景,以你为主人公,写你在那个朝代见到的人、物、景,以及发生了哪些事。发挥你的想象,以历史为载体,自由地翱翔吧!学生纷纷议论,有的说要跟飞将军李广一起去杀匈奴,有的说要向李白讨教写诗做文章的方法,有的说要做一回皇帝,也威风一把。结果,当天晚上就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了文章。看之,喜之……从看懂故事内容,到概括主要内容,到理清故事人物关系,到关注历史故事的写法,到用历史作为背景进行创作。这需要积淀,也需要习得。然而孩子们却做到了,他们进入到书中,与历史人物谈兵论战,吟诗作对,甚至议论国家大事。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博客圈中展开了幻游故事接龙创作,更是精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看来他们喜欢更有趣的方式来阐释他们的理解,表达他们的感受。

3.运用网络情境教学,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通过网络情境教学,同伴互助,网络协助、21世纪技能同时得到了培养。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收获集里提到:自从我们小组读了《上下五千年》这套书之后,大家懂得做读书笔记了,本组成员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组员都可以运用成语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有的还说:我们学会了上网收集资料、在网上开展讨论、制作电子演示文稿、组织班级读书会。还有的小组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小组变得更加团结了,有什么意见,大家都积极踊跃地提出来。我们还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扩大。

4.运用网络情境教学,共营“亲子相长”。

通过网络平台,家长们也参与到阅读中来,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人物,书中故事,这无疑给孩子很大的鼓舞。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对孩子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家长的博客中,他们纷纷感言。叶沄淇家长评论孩子阅读《上下五千年》是“渐入佳境”:这套书,从古到今,涉及那么长的历史,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一下子让她接受是有点儿困难。好在她的爸爸对于历史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赶紧和他商量,只有女儿有不懂的方问他,一定要认真地为她讲解。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女儿果然平静了许多,她按照我的建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细细品读,遇到好词好句时,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把它们勾画出来,原来白白的书,现在一打开,已经变得五彩缤纷了。前两天,女儿突然对我说,我现在好像越来越喜欢看《上下五千年》了,我一听,心中暗暗高兴。孙宸家长对孩子寄予殷切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他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希望你们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三、借助“网络情境教学”延伸阅读路

组织活动都是为了推动学生成为一位真正的阅读者。如果学生通过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养成了阅读习惯,学会阅读的技巧,那么他离一位真正的阅读者的路就不远了。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无疑为整本书阅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监督学生的阅读行为,反馈学生的阅读实情,推进学生的阅读进程,评价学生的阅读实践,总结学生的阅读收获……网络情境教学可帮助学生延伸阅读路。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3:10:43 | 只看该作者
语文网络数字电视新媒体情境教学设计

──《假如我上非常课堂》舞台课堂教学设想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水库小学 方 沁

设计理念:

创世界教育领先视觉,实现新媒体网络教育模式下的课程内容升级跨越!以全新的现代新媒体教学方式展示教师鲜活的时代个性形象;让50分钟的《非常课堂》成为全社会关注教育的焦点,彰显非常课堂的教育特色、教师气节、教学新方式,蕴涵当代深圳教育的新成果、新发展、前瞻新思维。

设计特色:

引领时尚、鲜活、全新媒体的课堂教学;展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个性化、移动性;打造内涵、品位、对教育事业富有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个性形象。

设计策略:

将全新媒体互联网、无线通信、数字广播电视网互通互联融合在一个崭新的交互媒体为黑板的互动课室教学;教学内容与运用手段方式一定是传承与创新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主。以学生再学习过程中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中介(教材、手段等)的交互活动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同时反映其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对应关系的教学结构。

课堂预设:

一、新媒体教室设计(2个转换功能小课室)

1.网络平台教室一个:电脑20台。要求互联互通互动。

2.传统课桌教室一个:课桌20台。写字、研习教材、讨论、朗读。

3.交互电子白板一个:展示各种画面形象、教学内容、网络情境等。体现教师学生互动学习的群体性、协调性,重视小组为基础单位的学习群体活动。

4.电视显示视频多个:展示教师个性风采、鲜活的课堂教学情境与《非常课堂》互动。

5.地毯、中空平台等。

二、教师形象设计:

鲜活、时尚、富有内涵、语言表达蕴涵丰富的文学素养、朝气阳光、对学生充满激情与期待。具有新媒体网络情境教学的新理念与科学的运用操作示范,是现代智慧型教师的特写形象。

三、学生群体设计

9年义务教育内的学生。体现上课老师班级学生的鲜活时尚特点。多才多艺、语言表演能力强、电脑操作熟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网络平台与老师现场互动。教师通过组织交流、组织网络社区共享、竞赛、讨论,现场促进群体之间的交往、交流达到寓教于乐。实现课堂有效教育教学,最终学生能直观将课堂所学知识及能力展演。

四、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设计:

1.选择《装满昆虫的衣袋》文本情境

2.在网络情境中查找资料交流(视频展示)

3.数字影视动画两个:

①追捕蝴蝶的快乐小男孩法布尔。

用优美的圣莱昂小村庄的美景,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故事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与文本的对话。

②从科学学家法布尔对昆虫“着迷—入迷—痴迷”的故事情境中获得感动。

4.在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互动探究(课堂视觉转换)

“着迷—入迷—痴迷”的表现语言描写“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主题社区交流展示。

五、教学结构设计

课堂中,教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转换、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具体做到:

①编导创新教学目标;②诱导学生好奇心理;③引导学生科学思维;④领导学生主体研讨;⑤指导学生学习方法;⑥教导学生端正态度;⑦辅导困难学生成功。

学生应做到:

①问题让学生尝试;②规律让学生建构;③疑难让学生提问;④结论让学生思考;⑤课本让学生阅读;⑥见解让学生发表;⑦课内让学生实践;⑧教材让学生先教。

六、教学成果展示(能力、情感、知识)

1.小组表演剧:法布尔装满昆虫的衣袋

2.语言表演:讲故事

3.考试:语言特色(写出本文五次出现的句子)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3:11:38 | 只看该作者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协作

──探究式学习的初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谭君仪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人生中学习母语的关键。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再次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串讲、问及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少,主动探索和互动协作的机会少。这样,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禁锢。因此,想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重点要开展探究式学习。而开展探究式学习又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组织:一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式学习。

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曾经执教过信息技术课的实践经验,试着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图像色彩鲜艳、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逼真等独特优势,将协作—探究式学习作为自身的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了小学语文协作—探究课的课堂实验,对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和反思。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协作──探究式学习?

所谓协作—探究式学习,即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在小组内分工与合作,通过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协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协作与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并在此类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最终让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是怎样的一种环境?

多媒体网络环境:是指能利用多媒体素材、课件并实现网络互通互联的教室,包括已经配备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课室、电教室和多媒体电脑室等。教师可以在此类环境下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与资源的优势性,开展协作—探究式学习。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和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进一步转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树立正确有教学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我教你学”为“我导你学”,形成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

二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协作—探究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验与探索,特别的通知行动研究,逐步形成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协作—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

三是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共同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与信息素养。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提升,学生在不断的协作、探究式学习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强调境以学习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7到8种智能,如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协作—探究式学习正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的教学结构。

(三)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与理论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此项研究,主要依据李克东教授关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的理论。李克东教授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WBL)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通过资源共享和利用,通过发现和探索,通过网络协商和讨论,通过利用工具进行知识重组和创作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经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笔者提炼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语文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下:


从整个流程图可以看到,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同时渗透了一些网络协作和探究式学习的元素,主要分成:任务—分工—情境—资源—协作、探究—评价,共6个环节。在操作时要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一是“任务与分工”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准备部分。主要是要求师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与要求。

二是“情境与协作—探究”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实施部分。就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学习资源,开展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三是“评价”是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总结评价部分。

六、主要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对学习语文而言,情景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有所“感”,这样才能有所“悟”,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望庐山瀑布》一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并配上优美的音乐,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此时,学生兴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真正体现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生动性,引导学生乐于协作与探究。

小学生有两种很重要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就是“好奇”与“好动”,因此,在协作──探究式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中生动有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互动、合作起来,并让学生保持对探究式学习的持续性。主要表现:

一是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性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吸引学生探究。计算机可以随时为我们展现上至宇宙天体,下到海洋地心的风貌,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探究学习带来了便利。

例如《猫》一课,我把猫的样子、抓老鼠、玩耍的情景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猫的叫声与顽皮的游戏图,使学生发出天真的笑声,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体会作者看到猫“画”梅花时的情感。情景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互动探索,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是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素材帮助理解,突破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现代信息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的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是这样做的:

1.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第一段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

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满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

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是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六幅,上面三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三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边疆建设者。

从《白杨》一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借助与其他教学手段难达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三是通过有趣的多媒体学习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渴望的,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中心的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字后,可出现认字的电脑游戏。只要把拼音和生字下正确连线,电脑就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并响起“你真聪明”的表扬。低年级的学生在得到这样的称赞后,心里乐开了花,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参与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现实生活,引导小学生参与题材拍摄,从中探究新知。就是把他们参与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拍摄下来,把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从网上截取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课堂上就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学习讨论与探究。

例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拍下学生在家里和在课堂上的读书姿势,让学生看着画面的自己,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哪样做才是正确的姿势,强化“三个一”规则,从而组织讨论,明确生活中自己应该怎样做。

由于所拍摄和截取的都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甚至还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所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观察的愿望,便于引导小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使教育贴近生活。

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创情境,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借助多媒体画面的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就可以再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就能促进对知识的获取。

例如《脚印》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音乐般的节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在洁净美丽的雪地上,小猫小狗看脚印的活泼情景。教学时,我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雪花满天飞舞,轻轻落在房子上、树上、田野上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知雪的可爱,接着,让小狗小猫在雪地上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动物看着自己的脚印想象这时会说什么。因为学生此时已入情入境,所以发言异常踊跃,一句句充满童稚的话语,充分表现出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接着再请学生朗读它们说的“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画“的意思了。

又如《雨点》一课,我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雨点在不同地方的景象:雨点落到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跑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到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到大海里,雨点在大海里跳跃……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涛声、雨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雨点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交互性,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

在实践中,因为多媒体网络环境有交互功能,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电脑上的信息或任意一个学生的信息,传到每一个学生的电脑上,并与学生建立实时的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按照老师的指导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好句子优点在哪,差句子差在何处,内容合适不合适,用词恰当不恰当,标点有没有问题等每个细节都显示在屏幕上,整个修改过程学生全程参与,手脑并用,既节省了反馈时间,又培养了参与意识和修改能力。

例如,低年级学生写字除了要有老师指导如何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还要看老师的范写,但这些做法仍然不能帮助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快掌握写字方法,他们往往羡慕别人写一手好字,却不知自己怎样才能写好,运用实物投影将每个孩子实际写的字展示给大家或直接在教学专题网站上交流,就让大家参与看演示、辨好坏,帮助就具体到了每个孩子,每个笔画,每个起笔与收笔,对提高写字能力有很大帮助。

从以上的教学策略中可以看到,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学科的协作──探究式学习即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与教师、同学、媒体以及文本之间的交流,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习实践的能力。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式学习,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陈彦,《小学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师》

[3]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4]黄淑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微探”,《课型与模式》广州市番禺区教学优秀成果选(第二辑),2002年


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3:12:21 | 只看该作者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小孟实验小学 杜兵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使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获得了一些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第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的教学形式;第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接受者。而教师则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第三,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第四,学生由过去只读课文、看图片、看投影等被动的阅读转变为现在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自主学习;第五,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的教学。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标志着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更新更深的层次,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一、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的变化

(1)教学思想的转变:变重“教”为重“学”,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全人发展”的思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都要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促进和保证学生五大素养的整体发展。

(2)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或综合讲解转变为意义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为学生建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协商讨论,参与操练,学会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激励和鼓励。

(3)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教学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观察得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的图画。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教育局教学资料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的距离。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为下面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2.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3.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中国石拱桥的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中国石拱桥》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3:13:36 | 只看该作者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一朵绚丽的奇葩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北斗小学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室 刘玉青


一、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创始背景

2000年的新世纪曙光给中国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深圳特区教育》杂志在新年首期刊登了我们向全市同行《千禧之年的祝福》散文。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语文网络情境”这个模糊的概念在我的语文课堂诞生。追溯起源,1982我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目睹了大学的电化教学,中文国学、中共党史等课程的电影电视情境教学,给予我深刻的影响。1985年我在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任教语文教研室教学(四川成都),参与了学校的电化教育教学研究。1995随先生来到深圳开始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多媒体情境教学课题研究,承担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验班研究,同年参加广东省的情境作文课题研究。2000年的互联网在深圳兴起,学生向往神奇的网络世界,网吧里最多的就是中小学生。此时,我开始面对着慢速的Web1.0网络感叹世界之大,网络之神奇,常常通宵达旦为语文经典情境资源搜索下载,备课、上课。将网络图片、文本、ppt、动画flash情境资源加工提取成为孩子们的语文课堂生动形象直观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为语言文字训练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女儿方沁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读书,四年的大学光阴接受了现代母语教育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找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天职。毕业后又考入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如今又成为深圳罗湖教育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深圳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绽放出一朵奇葩。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实践、实验论证,先后获得中国教育部电化教育三个一等奖,全国首届百佳优秀语文奖、中华语文特等奖、全国创新教育5个一等奖、广东省语文教育教育一等奖、深圳市语文创新教育3个一等奖、罗湖教育教学100个一等奖及特等奖成为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强区的典范。如今“云时代”到来,根据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语文教学亟待与时代音符碰撞。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影像、声音、互动对话平台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拓展延伸等特点。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应允语文教学需求,变革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网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主动地自主地探究学习,优化语文课堂,切实体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质量,绝不是单纯进行某些教学环节或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所能奏效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建构的网络情境学习平台感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实践性!

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研究价值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语文教育生存智慧的载体内涵。语文老师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来研究网络情境中的语文审美教育,建构发展创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网络情境教学可操作体系。培养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创新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素质教育。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研究价值在于高效能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①互动:不是单向上传复制、机械重复。②生成:不只是预设知识的顺利传递。③合作: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及行为态度的改变。④发展: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学生都受益。⑤人文:文化情操、思维方式、人格提升。

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优秀传统与当代先进教学理论的融合,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精髓的体现。新媒体网络数字移动工具,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渗透,促使网络教学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教学中最多只能使用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等知识载体形式,而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集图、文、音、像于一体,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沃土。网络情境可以实现个别教学或协作学习,从而真正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实施价值。网络大潮汹涌而来,必然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也就是相互交流。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一种读写的成功情境。让孩子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让其他的孩子去阅读它。阅读别的孩子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别人的写作,这比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讲评优秀学生的作文或者是作文园地的形式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面的主动性是在发表文章的学生手里,他不需要老师的点评或者是推荐。同样,孩子的阅读也是自主而自由的。当孩子给孩子的文章评论的时候,所带来的成就和交流感,是老师无法带来的。当他们通过blog、QQ、来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的目标

追逐国学古韵与时代音符和谐共鸣!影响教育文化发展,传承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建构心灵家园,汇聚浪漫又传送浪漫……驶向现代教育科学之海!关心数字移动时代的文化生活,研究课堂自主学习,建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目标:

①问题化: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以问题的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学习品质。

②参与化:学案中要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③方法化:强化学法指导,明确告诉学生完成每项自学任务的路径、方式、程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层次化:学案编制要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型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既要考虑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又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汉语拼音速读、计算机快速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同时正确工整地硬笔书写。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网络移动媒体电子书刊、欣赏音频动画,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体现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说话写作、互动对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具备移动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编辑制作、建构电子学习平台写作发表、鉴赏雅俗的能力。

第一阶段(2000年─2005年)

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从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过程中解决问题。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领域内忽视教学手段研究的弊端。在理论上,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原理、特征、功能和操作方式、措施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方向,探寻规律,研发物件,归纳方法,力求以发展性教学新理念对课堂教学在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的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课堂教学手段方面的支持。在实践上,加强应用性和实证性研究,注重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突出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操作系统的设计。发挥教学硬件设施、网络情境教学平台、教学信息flash音画视频资源的最佳效能,①研究目标高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手段、问题设计,考题等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②备课目标高效:目标适切,情景创设恰当,教学设计科学,有教学效果的检测。③课堂目标高效:有充分的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师生互动效果明显,课堂作业考试化,目标达成度高。④课后高效:教学拓展延伸持之以恒,复习巩固家长社区参与,问题补救检测有效。

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

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应提倡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文本表面的东西,应当更加深入的体会文本背后的真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是浅层次的,而应是深入的,探究性的对话。教师应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去挖掘、体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开掘,启发他们不断攀登。

探究性阅读打破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限制,发挥了学生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⑦因此,提倡探究性阅读,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捕捉“战机”,因势利导,从而形成合作探究的氛围。使阅读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对话的过程。

Internet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是“一个改变时代的革命性工具”。它使我们改变技能、知识、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学习方式,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障碍,使学生随时、随地方便自如地学习。在Internet创建交流平台《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就是必然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引发语文课程的五大“质变”: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模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展。

第三阶段(2010年─2015年)

从计算机诞生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之变,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新媒体进入课堂,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情境,网络新媒体能提供文本、图形、Flash动画、DV短片、MV音画等多元资源集成网络情境学习空间,更具有形式灵活、交互性等特点。学生发展、互动对话、合作探究等学习情境资源信息,在网络情境探究活动中赋予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国学语文素养。这项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如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正是课堂教学所亟待解决的学习新方式和教学支架结构方式的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已经颠覆了你心中的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继多媒体教学广泛推广后,移动终端的触角也进入校园,使得课堂“潮”起来。

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了本国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网络。从重视教育教学和重视管理,转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重视信息技术向重视教育本位回归;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应用建设;更加重视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正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网络情境教育智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建构情境教学模式。目前国外的网络情境还没有人提出“课堂网络情境教学”。国内有李吉林老前辈提出的“情境教学”对深入研究“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奠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策略,对培养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以及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创新发展。最终形成“网络情境——课堂读写——社区交流——师生对话互动”的多元化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

四、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植于现实,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情境教学理论(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情绪心理学脑科学)(2)认识的直观原理(3)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4)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5)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情境教学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相对移动数字时代,形式都比较单一,情境的内容比较滞后现代孩子的思维发展。“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是将国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科学性、网络移动性、生活性、对话互动性完美的传承和谐的统一。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4.语文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理论。

语言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人类智能的卓越典范”,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才能使他们频繁地动口说话、讨论以及解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才使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和少数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一枝独秀的“讲坛”。语言智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言智能。如此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以人为本”是多元智能和语文教学共同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促使语文教师拥有智慧的头脑、策略的眼光。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仅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而言,忽视了大批其余智能类型的学生,这不能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的实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认知理论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与此相对的智力定义。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人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观──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多元智能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这样几个教学层次:能力的感知──通过手、耳、口、鼻、眼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感体验,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多元智能观与语文教学理论关系密切,但其内涵比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更加丰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多元智能应用于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智能,并利用其优势智能来发展语言智能。

五、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过程方法

(一)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教学过程方法的重视,以方法改革过程。语文网络情境教学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感知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思维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尤其强调语文教学过程的:平等、互动、对话、探究、协助、拓展延伸等课型模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学思有路,遵路斯识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入情入境的网络情境中学习语言,十分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良好心理特征。具体实施过程方法如下:

1.建构语文网络情境与儿童多元智能思维发展教学互动平台。

师生建构一个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载体:教学互动平台,根据“三维”教学目标需要的多个学习情境,依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教学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活动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建构中的作用。我们在长达10年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中,建构了语文教学平台、语文主题社区学习群,实践研究儿童多元智能的语文思维发展。

范例一: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Blog)是网络与文化碰撞的产物。2006年崛起,并成为时髦的文化概念。而作为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同时代大潮的IT脉搏一起跳动?这将考验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与品格。“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为寻求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标的探索者和实施者,在罗湖教育教研博客建立了的“网络情境教育”工作平台。2007年获“全国中小学NOC创新与实践”教育博客决赛一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部电化教育主题社区教育平台一等奖。2006年至2012年先后获深圳市、罗湖区制作、设计、教学博文、教学互动平台一等奖、特等奖。并在市区粤港澳做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论文演讲达30次。http://yqliu.blog.luohuedu.net教育教学平台访问总数:四百八十万人次,教学互一万五千多次,文章发表五千多篇。2008年1月建立了社区主题阅读学习圈子,开辟了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社区群、合作研究学习交流社区群、网络情境研究交流社区群等等。如今教育BLOG的发展已经走过初期的教育叙事、有意识的教育功能开发和激发教育智慧的教育创新三个阶段。随着教育Blog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Blog的认识也更加深化。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从群体的影响和社会长远的历史演进来看,已经是一种教育社会结构的变革。2008年1月“网络情境与语文教学研究”博客圈在《青青小水点》博客建立,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以及综合研究小组的合作学习收获。2012年11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创新应用展演大会上,儿童多元智能发展教育研究实验:主题社区互动教学平台“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成为“云时代”的教育领跑者!

2.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静态动态互化情境”教学模式。

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实验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获得新知的具体形象(画面,声响等),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

〖模式定义〗

我们利用网络移动媒体具有的文本、图形、音频、flash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即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与“静态”相对的一个情境,在教师、学生、情境、资源等不断变化,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比较复杂而多变的“场域”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情境,即静态动态互化情境。

〖操作程序〗

多元目标→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生成新资源→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在偶发性、不确定性、随机性等静态动态互化情境教学产生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生新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创设高效教学课堂。

范例二:

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应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创设网络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导入到孩子们亲身体验的真实记录走搭石情境http://blog.luohuedu.net/Blog/Vi ... 6770&BlogID=801在动感的景色情境中感悟山村的静态之美。通过音画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不仅仅感受乡亲们的纯朴、美好的情感,还进一步体会纯真的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又如在教学《梅花魂》与《梅花雪》时,通过声情并茂网络Flash音画情境,孩子们不仅体会静态动态互化情境的美丽,还认识了梅花的高洁以及寄托着思念之情。

3.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创设问题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

〖模式定义〗

网络教学平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程序〗

问题提出→情境探究开放→网络情境论坛讨论→汇报分析→结论

〖教学策略〗

(1)教师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儿童多元思维的培养在于观察事物中发现问题,在于阅读文本的感悟中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孩子们碎片阅读的开放世界里给予引领,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3)问题情境的设计从“封闭式问题”向“开放式情境”转化,通过网络情境论坛讨论真正让学生经历探索、归纳、猜想、实话实说、演讲辩论,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实现互动。

范例三: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实效性。如古诗《泊船瓜洲》课后的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绿”字。作者曾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我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接着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展开研究讨论。讨论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又如:《落花生》教学时,在网络情境教学平台论坛提出:花生与落花生有怎样的含义?问题提出则有学生自己通过查找网络资源整理小组交流合作。最后展现汇报给大家的是图形文字的载体资源。

4.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协作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平台的建构优化了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革新,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

〖模式定义〗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创设协助交流协作化学习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优化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作用。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操作程序〗

创设主题社区交流群→网络情境教学载体→碎片化阅读→协作交流→拓展评价。

〖教学策略〗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协商、对话、讨论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加深对认知内容的认识。

同学之间不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个性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伙伴之间讨论与协商,可以是学生,也可以由计算机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

范例四:

小学网络博文互动是一种情境。课堂教学延伸是现代小学生最喜欢和接受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经济发达,信息技术前位的城市。孩子们家家都有电脑,引领孩子在知识的殿堂遨游,是网络情境教学的一个最好的见证。通过留言板的多种方式引用,培养孩子们的多元思维。论坛的讨论和学习情境是非常感人的,有“综合性实践”学习的讨论的情境,有学生的感悟情境,还有资料信息的情境。学习《慈母情深》后续链接──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热爱、崇敬、感激母亲”的深深之情。学生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讨论写出自己的语言认知,老师家长参与评价,让孩子在母爱的伟大之中学会感恩。

5.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新课堂写作”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实践性强、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驰骋创作自己作品的交流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云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操作程序〗

创设开放教学网络平台→学科主题习作社区→flash音画情境→观察想象情境→发现交流情境→拓展延伸自创情境→互动评价情境→推选优秀作品展示。

创设作文网络情境教学,课堂会变得极为有趣。乐趣写作先乐趣说,循序渐进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序列。为学生提供移动数字网络工具,创设一个网上的创作情境,可浏览查询丰富的数据资源库。为下一步写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便捷有效的是,学生作文之后马上在网上互相评议,修改,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作的喜悦,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

(1)把观察说话训练和掌握基本句式、多元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节课创设观察条件,让学生观赏网络flash音画情境、看实物、看表演,在丰富多彩的形象观察中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特定的句式进行表述。

(2)边想象。如观赏网络flash音画情境,想象有关的人和事;观察实物,想象实物的来历;通过欣赏、听说,在头脑形成画面,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记忆、观察、想象的能力,促进听、说、读、写的技能的发展。实验半年收到良好效果。

(3)从说作文到写作文,这是一个思想的升华过程。往往孩子的创新思维的写作火花就在课堂的瞬间诞生,抓住孩子的灵性引入网络情境平台共同创作,共同交流。

(4)延伸写作评价再创作,这是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与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差异。

范例五:

小学四年级语文《导游词》的写作教学情境。我从5个方面进行教学:

①创设网络情境习作平台:搜集整理资料(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庐山、黄山等)

②创设网络flash音画情景,激趣开启创作心路。

③阅读审题,引导写作技巧。小组交流,体现个性。

④初次说文:介绍一处文化遗产,模拟表演导游词,重点介绍景色特点。

⑤在习作平台交流互动,拓展延伸家长、师生参与评价,推出优秀导游词,创造网络资源。

这样的网络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实践性强、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自由驰骋创作自己作品的交流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是为“云时代”培养人的需要。

6.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经典诵读”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情境诵读”模式是在学生进入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体验教师创设的各种声光音画情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国学经典诗文”这一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情感体验感悟、诵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创设网络情境→理解悟情→引导朗读→经典诵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各个年级的学生;适用于描写优美景色的散文和感情色彩丰富、浓郁的课文、国学经典诗文。

〖教学策略〗

(1)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蕴含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手段(图画、音像等)创设情境,并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动情、入境。

(2)虽然这一模式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朗读训练要和其他语文训练(如理解重点词语、品味优美语句、仿写片段等)综合运用,避免“一读到底”的呆板模式。

范例六: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美妙的网络flash情境,学生便会如痴如醉地体验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境;用饱满的激情吟诵“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词,学生体验到的是诗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诗句便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渔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考,都能让课堂上出现激烈的思想交锋,智慧的碰撞。诗歌中有些是描写自然界美景的,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悟自然界的美。有些是抒写爱国情怀的,如“元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些是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要让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理解的诗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篇作文因为有了一句或几句古诗而更加精彩。“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flash音画情境挖掘经典诗文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动情、入境。让积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熏染学生的心灵,唤醒孩子们的智慧灵气,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7.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这种模式基于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

〖模式定义〗

“自主选择探究”模式是以尊重并发挥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和学习风格、方法为目的,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强调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自定小组目标→自选学习方法→自读探究→检测评价→拓展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1)均衡教育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各个环节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引领,尤其是前期的学习小组建构、探究学习方案的设计、切实地让小组每个成员明白自己要探究学习的目标和主题。这也是孩子们“读—说—写”的一个训练过程。

(2)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师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可提供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如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对比课内课外阅读的特点、小组合作研究、根据课文后的习题独立学习检测等。

(3)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去“想、看、画、问、说、写”开放学生的口语交际、语言思维的交互能力训练。积极创设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冲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范例七:

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阅读”策略为指导,以“战争与和平”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八册第四组课文:《今天是儿童节》、《鸡毛信》、《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1.网络flash情境

2.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互动平台

3.小组合作2—4台移动电子工具

【教学步骤】

导入主题阅读

走进课文,看看战争中的人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期望什么?呼唤什么?

主题回顾

在这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

《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呼唤和平

《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呼唤和平

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出示课件三篇文章题目)。检查完成“同步阅读卡”情况。请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2.从这三篇文章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说,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今天是儿童节》──呼唤和平

《鸡毛信》──机智勇敢

《珍贵的教科书》──舍身护书

3.孩子们通过主题阅读讨论,对战争中又多了一些认识和感受。

片断分享汇报

1.学生通过合作互动交流,对感兴趣片段情况深入探究。

2.小组可应用平台展示汇报。

《鸡毛信》

1.十四岁的海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时,海娃是怎么处理鸡毛信的?“鬼子越来越近……朝着鬼子赶过去。”这一段动词运用好:抢、抱、折、拧、绑

2.海娃恨透了鬼子,他一定要想办法把鬼子干掉,接着看,海娃又做了大快人心的事。“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我们能从朗读中感受到海娃的机智勇敢:能感受到这个小英雄、小八路的机智勇敢!

3.海娃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辛,那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入龙潭呢。但每一次险情他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

《珍贵的教科书》

1.为什么说是珍贵的教科书?是因为当时的孩子们学习有很多困难。所以,有了书的他们怎能不欣喜若狂?

(1)“快卧倒……被鲜血染红了。”重点指导好“快卧倒……”和“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

(2)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的?这捆书为什么会完整无缺?又是怎么被压在了指导员的身子下面?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是指导员用生命来解答的。

(3)鲜血染红了教科书。指导员的鲜血换来了孩子们的书,怎能不说这教科书珍贵呢?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不知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指导孩子深情朗读这一段。

2.先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我们是幸福的。可是,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在经受战争的折磨,(多媒体课件师解说: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的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慌之中。)他们国家也有很多为国家、世界能和平、安宁而牺牲的人,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和平,就连孩子们的节日也不能很好地庆祝。

《今天是儿童节》

这本该是一个高兴的节日,可是,他们只能用“呼喊”来庆祝,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来──生接:呼唤和平。

主题探究拓展

(1)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崭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2)第一次探究学习小组:围绕“机智勇敢”阅读主题,概括《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鸡毛信》《小兵张嘎》主要内容。

(3)第二次探究学习小组:主持“小小新闻发布会”,发布有关战争与和平、H7N9新闻。我是小小记者!

8.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个性化”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要和促成其个人成功为主要目的。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等个别差异难于测量,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掌握,所以使得个性化的教学实现起来难度较大。但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差异,支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

〖操作程序〗

阅读文本范围→确定问题→细读深思→合作探究→检测练习→应用迁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说明深刻道理、人物性格比较复杂或能够引起某些思考、争议的课文,如《尊严》、《落花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草船借箭》以及《整本书阅读》、《课外书阅读》等网络碎片化式阅读。

〖教学策略〗

(1)教师要在建构教学平台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质疑、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确定探究讨论的问题,对有研究讨论价值的问题,在网络情境教学创设孩子们学习的共同主题社区群。对于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这一个性讨论过程资源记录在语文网络情境学科主题社区群交流供教学研究者、学习者不断分享资源。

(2)在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时,教师注意观察分析学生与学生互动的交流情况,尊重并善于吸纳不同的意见,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要以理服人,尊重他人。强调在碎片阅读中说完整的一句话,读完整的一段文本,写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

(3)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改进学习技能和加强在线学习关系。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会通过收集数据、追踪学习进程等等,进行数据挖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精确地鉴别学习者的学习倾向,为学习者做出更有力的帮助,让学习者感觉到,就像真正地有一个教师在幕后指导他的学习一样。 

范例八:

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碎片阅读教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数字化阅读”为标志的、电子书和纸质书。碎片化阅读教学,就是以阅读文本情境为主线,以拓展延伸学生探究、交互、讨论问题为主要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合作讨论、语言表达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于挖掘深层的影响学习行为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推测将何种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倾向呈现不同的学习内容,追踪学习进程,收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自动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者进行即时互动,将学习效果即时反馈给学习者,并能为下阶段的学习做出推论和建议。表现在①学生电子练习本定位确认。②交互学习。通过做调查问卷、填写表格及发表评论文章等,以此鉴定他们的偏好及其获得他们的一些普通属性。③分组学习。根据人数、地理位置、心理特征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将学生分组。④基于认知。从认知的视角,抽取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此构建其学习内容。例如,有的人喜欢听而不喜欢阅读,所以他可能会选择音频;有的人喜欢知识的线性呈现,而不喜欢超链形式的随机呈现;有的人喜欢视频等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操作起来,简单易操,它只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多方面交互属性,与家长、同学老师互动,提供评价依据,并且要能够预测学习者下一步喜欢做什么。

9.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教与学双主体验”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叶老教育思想中的“双主”指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双主体验”模式是以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动物)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通过充满情趣的网络Flash情境角色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高效能摄取、贮存和创造教学信息,把学生始终置于中心地位。

〖操作程序〗

“揭示目标、网络情境感知故事──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巩固运用──小组展示角色表演、反馈交流──当堂检测语文素养”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故事性、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或其他适于分角色表演的课文,如《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狐狸和乌鸦》、《巨人花园》、《去年的树》、《夜莺的歌声》等。

〖教学策略〗

(1)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理解、朗读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观察网络Flash音画情境,分角色表演。一定避免课文还没有读通顺、读流利就急于让学生观赏音画或表演角色的现象。

(2)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以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可适当进行一些词语比较、复述、背诵等其他语文训练。

(3)表演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

范例九: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双主教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2)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互动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自主探究,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通过网络情境flash音画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2)通过学习,懂得在逆境中不气馁,拥有信心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条件。

教学问题分析:

(1)目标指向应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但这一目标基本指向学生学习后的状态,如“认识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2)行为动词要清晰、可把握,但这一目标的行为动词含糊其辞,表现程度不具体。“认识”“懂得”都不可作为学习结果评价的依据──怎样的学习结果是“认识”,是“懂得”,“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结果如何认定。

(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师考虑到”三维“目标,就将此列为目标。但是,这一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的学习结果,况且一节课也不可能达成。

(一)双主教学体验

①预习指导:应用网络情境教学平台,既能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新课学习的重难点,又能初步了解和认识基本概念(内容),扫除基本知识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优化教学方案,落实以学定教,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②小组探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同位商量、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网络情境教学平台的延伸拓展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除个体疑点,有利于教师迅速发现学生中普遍操作的疑点和难点;对于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或点拨──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或精讲──教师要抓住要害问题,一语道破天机,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率。

③练习巩固:教师应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设计恰当的训练习题,也可落实当堂与延伸课后反馈,巩固教学效果,达成新课当堂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④归纳反思:以网络情境平台为支架、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进行知识归纳,将重点内容梳理成线、成网,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反思的习惯。

(二)小组展示、巩固强化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可学会不同的方法或者多种有意义的答案;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展示疑难问题,典型问题,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合作,达到对知识进行巩固强化的效果。

(1)小组展示的内容(展示:丑小鸭怎样变成白天鹅的?):交流、探究中的疑难问题,典型问题。

(2)展示对象的确定:小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答案,确定小组发言人(展示人):较简单的问题一般由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或讲解,较难的问题一般由能力稍强的学生解答;同一问题,可先由差生展示,再由优级生补充。小组发言人一般由学生自行担当,也可由组长按一定规律指定或老师临时指定。

(3)展示方法:以网络情境教学平台互动交流记录的探究学习过程展示。承担某一任务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没有承担此任务的小组成员补充或质疑追问──其他学生讲解或老师点拨。如B、C层学生展示,A层学生或老师作点评。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级为主。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如进行组内小组展示,组内一帮一互助。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已掌握本节内容时,可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教师根据课堂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有益的“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纠正,对课堂中“生成的课堂资源”进行深度发挖掘。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做好学习评价工作。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开展的关键,教师尽量少用无助于形成学习的团体信赖感和个人责任心的评价方式。用统计小组发言的人次和计算小组积分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对团体的评价机制,从而营建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的氛围。

①以每个小组在课堂中发言的人次、回答问题的正确度、提出的有智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对每个小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

②成绩检测。在小组学习完成后,全班同学参加相同内容的测试,学生独立的完成测试,教师借助基础分或成绩分阵的方法统计出每个小组的提高分或积分点数,然后对提高分或积分点数高的小组进行表扬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能的关系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归纳起来有七种:“读、听、看、边看边听、说、辅导他人、做”。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流程的分析认为:当人在读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10%;当人在听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20%;看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30%;当人在边看边听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50%;当人能够说出来的时候,能记住知识的70%;如果能辅导他人,能记住80%;如果自己做出来,则能记住90%。学习效能=有效学习时间×参与率×不同学习方式的效能比例。如一个具有55名学生的教学班级,在课堂教学听的环节过程中,有52名学生参与这一学习过程,有效时间为5分钟,则听的效能为(52/55)×5×20%。

10.“言语学习”教学模式

〖模式定义〗

“语言”,是一个社会集体共同拥有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系统。而“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说或写)和结果(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言语学习”模式是以引导学生从感知言语表达形式入手,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言语学习方式。学生在言语积累、言语运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强烈的理论意识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是言语教学的最大特色

〖操作程序〗

移动平台中感受言语→领悟言语→积累言语→运用言语→延伸评价

〖适用范围〗

这一模式适用于各年级学生;适用于文字优美、语言运用精妙、语言形式特点突出的课文。内部条件则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更改,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教学策略〗

(1)教师运用移动平台创设言语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进行迁移评价,习得和积淀语感。

(2)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潜心阅读文本,珍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独特感悟和体会。

(3)可以运用摘抄、背诵、听读记忆、观赏等方法,依靠文字、画面、情景、事件等有机结合积累言语;重视言语的迁移运用,可以安排仿写片段等环节习得言语表达经验。

教学范例:内部条件则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更改,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范例十:

对意义的理解也涉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根据语言和言语相区分的理论,意义可以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语言意义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本身具有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的字面意义。这种意义是固定的、抽象的,处于静态中。言语意义是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临时的、具体的,处于动态中。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把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区分开来。例如: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鲁迅《祝福》,小说)

从字面意义看,四婶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不要祥林嫂去拿祭祖所用的酒杯和筷子。但祥林嫂听了这句话后,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心。为什么?因为四婶这句话的意思内涵十分丰富,远不是字面意义所能反映的。实际上她是嫌祥林嫂先后嫁了两个男人,两个男人又都死了,是个伤风败俗,不吉利,不干净的人,所以不许她去碰祭祖的东西。这个意思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礼教观念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言语意义。如果单纯从语言意义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就会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影响学生对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的理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区分语言和言语的问题,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言研究中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必要性。把复杂的人类活动中不同性质的现象区分开来,分别加以研究,能够促使学术研究进一步科学化,精密化。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正起到了这种作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就是言语教学模式的一个典型的实现载体。

(二)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读·写”策略研究

在近10年的“语文网络情境教学‘读·写’策略研究课题”实践中,我们界定了: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策略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语文网络情境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始的、付诸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的演示。而网络情境教学最大的创新亮点是变革课堂教学!孩子们在网络情境中不仅感受到语感语境的氛围,更能感受语言文学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在网络情境中体会语言魅力的同时,对语言表达有较强的冲击性。

在教学人教版十册下《钓鱼的启示》时,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找感觉,5个字就是钓鱼时得到的启示。于是我即刻将网络Flash情境播放:父子钓鱼时的情境,配有背景音乐,没有语言的描述。可孩子们马上能描述出情境中的故事,只是语言表达不精练。于是我们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再找感觉!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这时我把钓鱼的启示结果告诉了孩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我和孩子们共同研读这段哲理性的文字:我先示范朗读,孩子以机械记忆的方式从慢读到中读最后到快速朗读。我还让全班的孩子们站起来快速朗读,进一步体会语感!这时我发现孩子们进入了读书的状态。于是我再次将网络Flash情境播放,此刻孩子的兴趣、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无语的动画情境之中。我抓住孩子课堂学习制高点,进行语言思维能力训练:人物表情、神态有哪些变化?呵,孩子们抢着进行描述,从兴奋—疑惑—明理,具体是孩子的心理变化。一下子就道出了文章的思路意旨。教学还没开始,文章的内容就知晓了。那么文章的词法、语法、章法就直奔到了语感思维训练了!又一节轻松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孩子们恋恋不舍地下课铃声中完成了其教学任务。我也和孩子们在心理变化的描写中期待着下节课的探究分析。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但对此不能作机械理解。阅读文章,“用分析的工夫,辨认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这个工夫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思想习惯。再说……注意他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就训练了咱们的语言文字的习惯。写作可以从读物方面得到益处主要在这些地方,并不在模拟仿作,依样葫芦”。依据年级和不同类型、题材、体裁课文的特点,分别建构中高年级阅读、写作教学模式。

①低年级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网络情境美的渗透,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中年级组:通过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研究、实践,要创建出艺术化课堂的模式、结构以及评价标准,并把其作为我们教研的独有的一种教学模式。

③高年级组: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高激励功能探究性、创造性上,突出课题的研究发展既有时代性,又有超前性。进一步在复习中的作用上体现其实践性、应用性。

(三)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

在深圳市罗湖区软科学教育优秀课题研究中,“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突出了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互动拓展延伸到社会家庭主题学习社区。把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生活学术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创建习平台、主题社区群探究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让学生明确主题,带着问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通过深入课堂,认真记录教学的过程(描述性的),掌握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不同资料进行交叉验证,如观察、访谈、录音、录像、活动等;在初步建模阶段,通过现场研究,剖析典型课例等。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绝大部分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参与研究的教师树立“为改善实际教学行为而研究”的观念,使参与研究的教师“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欲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需要“接受式学习”变“探究式学习”,“封闭式教育”变“开放式教育”,“流水线生产人才”的方式变成“个性化教育”,解决新课标倡导的、长期无法落实的问题,改变教与学的模式,颠覆传统教育。研究人员对网络教学资源库进行管理跟踪、反馈,推进语文网络情境教学平台常态化。创立师生网络情境教学资源库,实行“一人库制”教师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感悟、发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语文网络情境教学最终目的达到“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优秀传统与语文网络情境教学理论的融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09 , Processed in 0.0836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