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临场应变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5 13: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班主任临场应变技巧

                                写在前面

    每次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看帖,看到那些在工作中被搞得焦头烂额的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我总感到做好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我看了论坛上很多的帖子,网友对提出问题的老师虽然很关心,也很热情,跟帖、发言,***慰、鼓励,都很积极。但是由于大家都很忙,跟帖的虽多,系统回答问题、能够给提问者提供切实帮助的少,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更少——这样说的时候,也许会遭受大家的抨击——但是,没有关系,我不怕挨骂。不是有句话说:学习使我们明智,辩论使我们深刻。班刊开辟网络论坛,本来就是要激活大家的思维、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的。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群起而攻我,那论坛的目的岂不达到了?(呵呵,窃笑!)
    于是,我不怕被行家里手嗤笑,在论坛上专门建立一个主题帖子——《班主任临场应变技巧》,系统回答班刊论坛里的70个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将系统地阅读论坛上的每一篇文章,从网友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解答,如同当年做学生时的考试一样交出自己的答案;不管离标准答案有多远,我自己做了,就是对提问网友的支持和回应。因此,我欢迎大家来问,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回答进行批评、补充和讨论。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既然是重点在解答临场应变技巧,那么所选择的问题可能重在偶然性、突发性,解答的时候重在应对的策略。对于常见的一般性问题,可能会有所舍弃,请大家理解。     
    尽管我的回答不能够尽善尽美,但是我会努力。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捧场了!

                                                   郑学志
                                                2008年3月31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2:43 | 只看该作者
  1、班级失盗宜谨慎处理
                            ——兼答论坛《老师的愤怒》


    教育上的错误如同医院的配方一样,一旦失误,带给学生的影响就是终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班级学生失盗的事情,我们不能够不小心谨慎。

    班级失盗的现象在各学校时有发生,不少老师被此类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王晓琳老师还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师的愤怒》求助文章,请求大家帮忙解决。可见,这是一个“校际性”的大难题。
    在王晓琳的《老师的愤怒》里,叙述了一个有性格缺陷的女生Z给他伤害的全过程:本学期开学初,高一发现了失盗现象,有人怀疑是他们班上的女生Z。王老师问了几个寝室,有学生反映Z的行为不大正常后,王老师就直接问Z为什么拿人家手机,结果Z抵触情绪顿生,最后搞得双方都很受伤。尽管最后,刑警介入了此事,通过指纹鉴定排除了Z,但是他们之间的伤害已经是不可弥补了。众目睽睽之下,王老师竟然差点被Z所打。王老师总结了自己多处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有两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后怕”。
    处理班级学生失盗的事情,我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留心。
    一、留心呵护学生心灵。
    在处理偷窃这一类事情时,我们老师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不要轻易直接和怀疑对象谈话。要知道人的自尊有时候是一块极不经撞的玻璃,打碎容易,重新复原就要困难得多。
    在《老师的愤怒》里,Z变得那么嚣张和叛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怀疑她是小偷。确实,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论说谁是小偷,谁都会备受伤害,更何况是青春年少的学生呢?青春期的学生特别在乎外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一个评价而改变自己的言行,旁人一个误解的眼神都有可能让他们受不了,更何况怀疑是小偷这样重大的事情呢?这在他们看来,无论对男生来说,还是对女生来说,都是关系到根本品质问题的事情。老师仅仅是问过几个寝室,有学生反映Z行为不大正常,就单刀直入地问人家为什么拿人家手机,是不是太显得过于粗暴和简单了呢?初荷破案,还讲究作案时间、作案动机、作案条件,以及证人证据,王老师这样做,未免有些失策。因此,当时Z就抵触地问:“老师,你是不是怀疑我?”老师没有证据又不敢承认,只好说“不是。”
    我认为,当老师被学生逼得不敢承认自己的怀疑态度时,那种谈话是失败的。作为老师来说,在自己学生面前处理问题的失败,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失败,是教师威信的失败。多次这样,学生会很瞧不起老师——你看,你看,你还有什么?你除了偏听偏信还有什么?你除了不相信我们学生你还有什么?——孩子们即使当面不讲,私下里也会这么说。而事实上,Z的冷笑和嘲讽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一旦当学生嘲讽老师,后面的教育工作就难做了。
    二、留心工作主体不能违法。
    在不少学校,我都看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些不明事理、喜欢袒护自己子女的家长,一旦老师告诉他们自己的子女有偷窃的不良行为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如何保护面子,如何推责。他们轻则责问学校、老师,他们凭借什么来断定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犯了事,重则对一些相关老师大打出手。2001年、2007年我都看见过这样的案例。尤其是去年,一位家长对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大打出手之后,还凭借着他半通不懂的法律知识责问学校: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老师只有教育学生的权利,谁给了老师侦破、调查学生的权力?
    一个不良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对放纵的父母,至少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失察的。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他们不是反思自己有什么不对,而是刁难学校,刁难老师。他们这些问题问得确实有一定的法律难度。是啊,学校是教育的地方,老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教育孩子,破案侦察那是司法机关的事情。
    为教师有没有权利侦破的问题,我专门询问了一些公安机关和律师行业的朋友。他们的答复是这样的:老师可以找学生谈话,但是在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时如果学生没有年满18周岁,原则上要求有监护人在场——这一点,初荷的做法就很值得肯定,她破案之后,委婉地向家长表示了那种可能,还尽量要求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僵了——这就是聪明啊,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啊!掌握了确切证据,然后在委婉妥善表达。尽管她处理的结果我不同意,但是就陈述事实这一环节看,还是可圈可点的。
    另外,我还想提醒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就是,如果你想我们班主任的调查笔录能够作为盗窃证据,这一点想法可能会落空。因为从法律意义上说,非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万一学生真的到了非得用司法途径处理时,我们广大班主任也不要越俎代庖,你完全可以把事情交到保卫、司法部门去做。否则,万一遇到了那样不讲道理的无赖家长,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很被动,身体受伤害之后,再费精力应对那些纠缠就很不值得。
    三、注重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误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谁也不能够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与权力。把有错误的孩子推出去,学校是少了一个坏学生,社会却多了一个不良人,这与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在这一点上,我对初荷公开处理云的过程,心中始终有点不愉快。
    一位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她妈妈在做民办教师,大年三十前一个晚上从学校里领了微薄的百多元工资回来,半路却遭遇了抢劫。拦劫她们母女的是三个牛高马大的庄稼人。面对着凶神恶煞的抢劫者,做教师的妈妈镇静地提出了一个连女儿都觉得迂腐荒唐的要求:“钱你们可以拿去,但是你们得写个借条。”劫匪一愣,还有这样的打劫?她妈妈这时说道:“我知道你们遇上了特别的困难,不然也不会走这条路。你们只是一时糊涂,我不能够把你们推向绝路。你们写张借条,就表示不是抢劫了,以后追究起来就不是犯罪。”最后,钱当然劫匪拿去了,但是真的写了一张不知道是张三李四的借条。这样的借条有什么用呢?女儿很有点嘲笑妈妈的迂腐和幼稚。十年之后的一天,他们家意外收到一笔一千多元的汇款,汇款人也不知道是谁,只在附言说这是十年前的借款,那一晚,是妈妈的仁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使他们没有走向绝路,现在他们发家致富了,今天特来感谢恩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所有在场的班主任为之灵魂震撼。什么是教育的机智,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啊!我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教育惩罚和法律制裁的不同:我认为,教育讲究给人机会,讲究留一个开启良知的机会给迷途的孩子,当我们的言行唤醒他们内心的良知时,改正错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法律的制裁是剥夺人的机会,它以剥夺人的权利甚至生命惩罚犯罪者,警戒他人。把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剥夺,那不是我们的老师应该做的。
    退一步讲,我们有多少成年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没有一时糊涂过?又有多少成年人,面对各种诱惑时仍然洁身自好?我们成年人都尚且犯过错误,为什么我们就不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呢?我们乡下有句俗语,贼从偷瓜起,病从扯哈(咳嗽)起,可是,我在好多名人的奇闻逸事里,都看到过他们自曝小时候偷吃邻居的桃木李果的经历,文学大师鲁迅也在《社戏》里把小时候偷吃蚕豆的事情写得绘声绘色。可是,他们并没有走向犯罪的不归路啊!什么原因呢?良知在唤醒着他们啊!我相信良知的力量,可以使一个人远离罪恶。因此,留一个改过的机会给孩子,实际上就是给社会留一份安宁,给家庭留一份稳定,为将来留一份希望和光明。
    当然,也有些老师说,把那些有偷盗行为的学生送到工读学校去!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教育的机会。老师们,别把问题想得那么简单,工读学校也不是万能,好多违法的孩子从工读学校出来,居然是见过大场面似的,对所犯的错误更加不在乎了。
   四、注意在犯事的对象角度提出处理办法。
    如果实在要处理,我建议广大老师应该站在被处理对象的角度来想一想问题。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烫。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老鼠屎捏出来。可是,对高中教师来说,这样做可能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初中、小学教师来说,则难得多。因为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我们把每一个适龄学生都留在学校里啊,学生擅自跑了,你都要算流失。更何况开除一个学生呢,多麻烦。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在我们自己学校里处理,就只有在自己班级内处理。那么,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要站在被处理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处理合适一些。对于一些坏习惯,甚至不良行为,不当头棒喝,确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问题是这个棒棒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猛力一敲,我们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批斗,也许能够把那些犯错误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但是,也有可能把人家脑袋敲烂,从此破罐子破摔。宽容和放纵,那更是要不得,那样真的会一粒老鼠屎打坏全班的汤。
     怎么办?我觉得把犯错误的孩子悄悄地喊到一边,私下里跟他协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给他讲清楚:不处理不行,不处理不会稳定班级,是不是由他自己提出一些合理的处理办法来。我们可以为他保密,事实上也应该保密,要知道,法院对于非成年人的刑事审判,向来也是不公开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学习一下呢?或者,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提出一些处理措施,和他们一起商量,看是不是适当?一旦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离改正错误的时间就不远了。
    此外,我要补充的一句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有些孩子多次犯有偷盗行为,甚至习惯坏了,只要数额不是很大,情节不是很严重,影响不是很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表态:一定要改,绝对不姑息。但是在我们教师这一边,我们要允许他有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让那坚冰在合理的时间正常融化。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3:43 | 只看该作者
2、  学生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

    心病还需心药诊,“开心”的钥匙只有一把,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要走到她心灵深处去。除了用爱走向爱,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网友芨芨草说:小B原是一位性格较开朗的高二女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而最近一段时间却总是副忧心憧憧的样子,情绪很低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精神恍惚,有时上课竟然打瞌睡。周二上午的语文课她竟又伏在课桌上睡着了,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小B,并让她站着清醒清醒。小B没有站起来,还当场与语文老师吵了起来。语文老师十分生气,责令小B立即去办公室写检查。小B说了一句“不用你管”,就哭着向教室门外冲去……
    芨芨草在这个提问后边提了三个问题:一、你觉得这位语文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妥?为什么?二、如果你是这位语文老师,你在现场将怎么处理?三、如果你是班主任,发生了这件事情你将如何处理? (见2008年3月31日疑问《学生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教育没有如果,顶嘴事件发生之后,总有一方、甚至双方觉得特伤心特难过的。小B冲出去之后,我想任课教师也很难过,小B将更加难过。
    作为老师,最满意的是自己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俯首帖耳,认认真真。最痛恨的莫过于自己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口水说干,学生在下面唧唧喳喳,或者呼呼大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轻则怒火攻心,怒形于色,重则停课怒喝,或者像语文老师那样责令小B站起来。
    说句实在话,学生上课睡觉,这种现象是难免的。我们要放宽心态,把它当作正常现象。因为学生的水平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不一致,也许你讲的课好成绩的学生喜欢,但对差生来说则如同嚼蜡。他们上课不睡觉,又不准做其他的事情,就只好吵闹。对于这样一批学生,我以前的做法是允许他们做别的事情,比如说自学,比如说练字,甚至还允许过个别学生上课看过小说。只要不妨碍其他同学上课,他们的这些行为我都允许。这样做不是我的发明,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魏书生、李镇西他们都用过,翻看他们的演讲稿,或者班级工作书籍,都能够找到这样的具体案例。
    但是,如果像小B同学那样,原来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而最近一段情绪低沉,作业不能够及时完成,而且精神恍惚,上课睡觉,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从她们心理和身体原因出发去想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他们自己是很难得上课睡觉的。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可以温和地、体贴的问一下原因,或者关照他们是否回寝室好好地睡一睡。很多时候,当我们老师关心地询问学生时,都会让他们不好意思,从而打起精神上课。实在有原因,孩子们也会自己提出来,要老师不要担心。
    从事件冲突来看,很明显,小B近段应该是遭遇了心理上面的困难,忧心憧憧、情绪低沉、精神恍惚,这些都说明她心里有事情。我们应该给孩子们自我疗伤的时间,给他们倾听的空间。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而不是斥责。这个时候体罚一个脸皮薄、心里有事情的女孩子,她“冲出去”已经是最幸运的结局了。好些孩子自暴自弃,甚至轻生,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老师不留心,凭借着主观臆断使他们濒临毁灭的心灵上雪上加霜的。很多悲剧发生过,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就不能够引起注意呢?
    作为班主任,当时的课堂已经是没有办法挽回了,我们总不至于代替任课教师去大包大揽。课堂纪律组织的事情,是每个任课教师分内职责。不要出了问题,都找班主任,那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推责。我向来反对任课教师这么做。我们班主任需要做的,应该是做好冲出来的孩子思想工作,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我常常在仔细了解课堂上冲突的原因之后,和学生一起来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这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实际上的办法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上说出他伤心的理由,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寻找“赶他”出来的理由。这样互换角色之后,很多学生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上课与老师发生顶撞的问题。我在《班主任工作招招鲜》里还专门记录了这样一个具体案例。当时我和学生互相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还只说到12条,学生就哭着对我说:“郑老师,我错了,你放我进去吧!”于是,我幽默地打开教室门,弯着腰子对他说:“欢迎我们的勇士认错归队!”同学们都笑。不要认为这样是滑稽,耍小丑。要知道,一个幽默的老师,比一千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让学生欢迎。
    对于小B,我想送给她这样一首诗歌: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气伤自己,
          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
          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
          忧虑是用虚拟的恐慌惊吓自己,
          孤独是用自制的牢笼禁锢自己,
          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一起大声朗诵吧,也许能够让她疲惫的心灵豁然开朗。
    最后,我想对芨芨草老师说,心病还需心药诊,“开心”的钥匙只有一把,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要走到她心灵深处去。除了用爱走向爱,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4:20 | 只看该作者
  3、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我们当时应该避其锋芒,然后退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控制局面后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良知,如果你真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们角度想问题了,再为难你他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流云老师,这几天夜晚睡眠质量老不是好,所以昨晚10点多就睡觉了。今天早上才看见你发给我的信息和你22点半发在论坛上的提问:遭遇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学生受伤了,你连午饭都没有吃,把学生送到医院缝合伤口,却遭遇了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接连炮轰:“我的儿子受伤了,你们看都不让我们看一下,就缝合了伤口,你究竟是那个学生(肇事者)的什么亲戚?你凭什么这么包庇他?你们究竟是什么关系?……”面对着这样咄咄逼人的炮轰,你差点流下了眼泪。你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面对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你该怎么办?(见 心中流云2008-03-31 22:27:26留言)
    我理解你的感受,也为你感到委屈。但是,我觉得你没有必要过分伤心难过。我们农村有句俗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作为班主任人,只要教过几年书,什么样的家长都会碰到。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我们当时应该避其锋芒,然后退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控制局面后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良知,如果你真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们角度想问题了,再为难你他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说一个和你班上事件相似的故事吧,也许你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那时候我还在一所职业中专教书。傍晚时分,我正端起碗准备吃饭,我们班的班长刘红辉就跑了进来:“郑老师不好了,曾杰把刘伟的眼睛打瞎了!”我当时一听,脑袋都懵了:曾杰和刘伟不是一对好兄弟吗?怎么会打架呢?眼睛瞎了,这该是多大的事情啊!
    于是饭都没有吃,很快就赶到出事现场。在路上,刘红辉把情况告诉我,原来是晚餐之后,他们寝室的几个男生吃了饭没事干,就在草坪上摔跤。当刘伟把曾杰摔倒在地上之后,曾杰不服气,翻身又把刘伟压在了身下。可是没有想到,地上有一根凸出来的小木楔,正好插进刘伟左眼里。
    那时候电话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全校程控电话都只有一台。于是,我一边吩咐学生快速把刘伟背到校门口,一边飞跑着到学校办公室里去给医院打电话。医生清创的间隙,我打通了刘伟家长的电话,难过地告诉他我没有做好班主任工作,刘伟和曾杰在学校里玩摔跤,把眼睛刺伤了。同时,我也打通了曾杰家长的电话,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让他迅速准备至少三千多元的医疗费用急用(门诊和手术费用我已经垫交了两千,我估计前面几天应该可以应付)。
    刘伟家在县城,几分钟后,他爸爸、妈妈和几个叔叔就租车赶到医院。他们进医院之后,第一句话就问谁是凶手,然后揪住曾杰就要打。刘伟的一个叔叔气愤愤地说:“哪个把刘伟的眼睛打瞎,我们就把他打残到同样地步!”
    情况变得复杂了。我迅速地把曾杰挡在身后,大声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出了这样的事情,首先是我的责任。有什么话你们和我一起说,好吗?”同时,我抓住女同志相对善良的特点,拖住刘伟妈妈说:“事情不出已经出了,再打曾杰除了可以出气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作用。现在我们重要的是抢救刘伟的眼睛。”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刘伟妈妈马上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你们先别吵,先看看伟伟的眼睛吧!”趁他们进手术室看刘伟的当口,我抓紧时机对曾杰说:“今天你是肇事者,无论他们怎么骂你,或者打你,你都不准辨别和还手。也不准离开,如果你离开,你家长还没有赶到,他们会认为你没有诚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那样以后会更复杂。现在,你不准离开我半步!”
    我理解刘伟父母此刻的感受,现在我们都只有一个子女,一个子女的完好就等于我们所有子女的完好,一个子女伤残了,全家都会痛苦。此刻他们再愤怒的言行,再霸道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刘伟已经受伤了,我们没有必要再搭上曾杰。因此,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他们的怒气平息下来,然后好好协商后边的治疗和赔偿。
    当医生肯定地告诉刘伟父母,由于木楔太大,刘伟的眼睛没有办法复原了,治疗得再好,估计也就是配相的结果。换句话说,这只眼睛已经失明了。听到这个结论,我们大家当时都哭了。伤心的当口,刘伟爸爸把我也推到了墙壁上,他用手顶着我的胸脯,大声地吼着:“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们相信你们,可是书没有读好,眼睛倒瞎了!你说怎么办,啊?”
    本来这是纯粹的意外事故,没有任何矛盾纠纷在里边,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作为别的老师来说,他完全可以告诉他:“这是意外事故,如果你认为我们有过错,请你们通过司法途径向法院起诉。”这样确实很合理合法,但是当时看来,这无疑是推责的嫌疑,那样局面会更糟糕。我不能够这样做,我首先得把局面控制住。
    这时候刘伟的几个叔叔在旁边叫道:“把曾杰的眼睛挖出来!换给刘伟!”吓得曾杰脸色煞白。
    在这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坦率而低沉地告诉刘伟爸爸:“出了这样的事故,我知道你们家长都很伤心。现在都只有一个子女,一个子女的健康完好就是整个家庭的健康完好。你们再伤心,再有什么想法我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们难过,就朝我发泄好了,甚至你们愿意痛打我一顿,我也接受。发泄之后我们再来商量怎么处理,好吗?因为我是班主任,我没有教育、管理好你的孩子,这是我的失职。我已经是快三十岁的人了,工作生活已经定型,如果可以,我愿意捐献出自己的眼睛,请医生给他装上,所有的费用由曾杰和我承担,请你们无论如何相信我的诚意。”我这样一说,场上局面立即得到了稳定。
    然后我告诉他们,曾杰的父母已经赶到路上来了,只是他们不在县城,估计还要一会儿。现在刘伟已经在做手术,后续治疗怎么办,请你们先提出一个妥善的方案,我将配合你们尽量做好。同时,我也明确地对刘伟父母说:“刘伟的几个叔叔情绪有点激动,我可以理解他们,但是,这样对处理事情没有任何实际性作用。我建议您是否对他们说一句,情绪不要这样激动。我们要重点考虑的东西还很多,一是后续治疗问题,二是采用正当途径正面提出自己合理要求的问题,这样可能更有益于后边事情的处理。”我既理解同情他们的不幸,又给他们出谋划策,果然,他们转变了态度,开始跟我商量初步索赔方案来了。
    半个小时后,曾杰的父母来了,我要他们主动带着曾杰向刘伟的父母赔礼道歉,告诉他们刘伟已经受伤了,肇事者是曾杰,这时候他们提再高的要求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要想换得后面双方能够谅解,最好的办法是放下架子,做一次“小人”——无论这次事故多么意外,曾杰方面都不要为自己辩解。曾杰的家长很明事理,他们家在农村,知道自己的态度对以后索赔的重要性。
    在我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曾杰和父母商量,既然刘伟眼睛受伤了,以后曾杰愿意为刘伟一辈子负责;如果刘伟父母能够接受,他们家愿意把曾杰送给刘伟父母做儿子,和刘伟一起孝敬他们!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事故发生后,我们一直在努力。面对着这样诚恳的家长,面对着这样诚恳的老师,刘伟父母和他们的兄弟们也转变了态度。最后,他们提出的要求居然很低:曾杰家庭条件也不好,这次医疗费能够出就出了,实在不能够出,他们先垫着,以后曾家再还。半个月后,刘伟爸爸对我说:“现在还说什么呢?都成了一家人。”
     现在,刘伟已经成为电信部门的正式职工,曾杰也通过考取对口专业大学,现在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名公务员。他们两家一直交往很好,好几次我在街上,还看见他们在一起逛街。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4:55 | 只看该作者
课堂上遭遇学生大胆示爱,怎么办

                     4、将清洁单纯的爱发挥到极至

    校园里的爱是最清洁单纯的爱,那里边没有阴谋、权利和欲望,有的只是感恩、珍惜和真诚。无论你们对爱的理解是怎样的,我都将要把我的感觉告诉老师们。

   课堂上,一位平时很专心的小女孩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来,低着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很明显她没有在听课,老师轻轻地走过去,想把它收上来,却惊讶地发现女孩子在本子上写着:
    老师,我爱你……
    年轻的男老师一下子惊住了,旁边一个胆大的男生伸过脑袋一看,哈哈,他忍不住念出声来:“老师,我爱你”。顿时教室像掉了水的油锅,哄地笑了起来。写字的女孩子又惊又羞,啪地爬在桌子上。这时候,年轻的男老师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当我在现代传媒网看到一篇文章《老师,他在写“我爱你”》(河北威县一中马莉发布),刚参加工作时的许多往事又浮上心头。
    作为老师来说,这一辈子没有遇到过女生悄悄地暗恋过你,肯定是一种失败。要么做老师的过于死板严谨,学生望而生威,不敢和你亲近;要么你不修边幅,形象不佳,孩子们看见你没有兴趣;要么你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堂上不能够吸引学生,孩子们从心底里瞧不起你……否则,你总会经历过一两件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你刚刚毕业出来,学生气息尤存的时候,你遇到的可能性就更大。
    我不是炫耀,我还没有轻薄到那一个地步,而是基于对学生心理了解的一个基本认识: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涉世不深,出于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当一些年轻的老师——不管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有吸引人的一面时,就会有个别女生或者男生把这种盲目崇拜误以为是爱,从而引出一些幼稚可爱的梦来。这就是师生恋的心理原因,自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流传不息的话题,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自传体小说《窗外》更把它推向顶峰。
    一些年轻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处理这类事情的分寸,很有可能就会酿出一些故事来。我不去评价他们是否真的相爱,也不去批评一些老师是否利用了孩子的年幼无知。事实上确实有老师和学生相恋结果一生幸福的案例,但是也有的老师和学生相恋,等孩子们长大之后,双方由于年龄、阅历、审美情趣的差距,最后劳燕分飞的悲剧也时有耳闻。
    在这里我都不对他们做出任何评价,我想说的是,从职业角度来说,师生恋是不道德的,至少在教师的这一方,你自私地利用了孩子们的幼稚和单纯。爱是幸福,但是很多时候也是负担和痛苦,在孩子们涉世不深的时候,师生恋过早地让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前不久《今日女报》刊发了一篇新闻稿:一个离异女教师和两名男生畸形师生恋,结果导致一名男生被杀、一名男生劳教的悲剧。文章中反复叙述的陷入师生恋的两名男生的精神痛苦,更让我们对这一类事情的发生再度引起关注。
    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教师的出发点是如何清洁单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比学生更充满理智。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在孩子年幼迷途的时候,给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引导。牵着他们从梦里醒来,更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马莉老师在学生揭发“老师,他在写‘我爱你’时”,巧用教育的机智,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当即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你们一定是笑他不专心听讲,而不是笑他写的那句话,对不对?”大家都愣住了,那位同学也台起头。接着她又说:“大家都知道,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爱兄弟姐妹、父母老师,爱学校,爱祖国。‘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于是,马莉老师及时帮学生调转话题:“你说说,这三个字想献给谁呀?”那名学生很配合地告诉老师:“祖国。”这时候,马莉马上夸奖他:“这是多么纯洁、崇高的思想啊!那么你把‘祖国’两个字也写在书本上,大声地念给同学们听,好不好?”当学生大声念出“祖国,我爱你”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欣赏马老师的机智,那么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把大家调笑的男女私情的爱,一下子引向了崇高、伟大的国家之爱。同学们当然是不好再讥笑那名学生了,保护了学生的面子,又让自己得体地从事件中全身以退,真是教育的机智啊!
    可惜,我不是那种思路敏捷的人,我老实笨拙,很多事情事后才知道怎么做。而且,当时我的学生,她在纸上面分明写的是“老师,我爱你”啊!而不是马老师的可爱的学生,会把前面的称呼空出来,随时给“机智”的老师填空。
    只记得我当时我很紧张,也很想找个话题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开。但是,旁边的那名调皮的男生已经把那句话念出来了,我怎么好充耳不闻?更何况,当时在我工作的那所职业中专,就有好几名女生嫁给了自己的老师,这也是学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一些老师私下里透露,当我们那一年11名年轻教师分配进去的时候,就有毕业班的几名女生公开在寝室里说,一个月要追着某某。这样的传言下,虚伪的转移话题,留下的只是孩子们的笑柄。
    我当时没有马老师那么机智,在同学们的哄笑中,我真诚地感谢了那名女生,然后说:“我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写给哪一位幸运的老师的,但是,无论写给谁,我都为你的坦率真诚感到敬佩,也为那名幸运的老师感到幸福。”
    然后我走回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说:“都说教师是播种幸福的职业,今天我终于有了由衷地体会。在这个学校里,老师是多么地爱学生。你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老师的要时时牵挂,怕你们不适应学校生活,怕你们冬天里不小心生病,怕你们没有吃好、住好。很多同学也知道,我房子里经常备有热开水,我的煤炉子上,经常烧着一壶水,也有好多同学,在学校开水房没水的时候,直接提着桶子到我房子里倒水。我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爱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对你们每一个学生的爱,就像你们父母对你们的爱一样,不会因为有哪一个孩子强而多爱一点,也不会因为哪个孩子弱小而把他抛弃。只要你来到了这个学校,老师们就爱你。”
    “我曾经以为,老师对你们的这种爱,你们并没有理会,因为你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很多老师也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是白眼狼,别说老师对他们好,就是家长对他们的爱,很多孩子都是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来没有想过回报。但是今天,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爱你们,你们也爱老师。就像今天,春春(那名女生的名字)就大胆地告诉了老师——老师,学生们也爱着你。爱要大声说出来,也要用行动表达出来,感谢春春让我知道了这一点。我建议大家对春春的那句话热烈鼓掌吧!”我带头鼓掌,大家也热烈鼓起掌来。我的坦率和真诚让春春从惊羞中抬起头来。
    然后,我把话题进一步引申:“校园里的爱是最清洁单纯的爱,那里边没有阴谋、权利和欲望,有的只是感恩、珍惜和真诚。无论你们对爱的理解是怎样的,我都将要把我的感觉告诉老师们。我要对老师说,我们多么幸运,我们热爱着学生,学生也爱着我们,爱把老师和学生绑在了一起。这种爱没有肌肤相亲,却心心相印;没有花前月下,却时时温馨;没有卿卿我我,却一样幸福真诚。这就是清洁单纯的爱,像高山雪莲,像蓝天碧水,足够让所有世俗的偏见望而退步。我代表老师,向大家再次表示感谢。”
    最后,我宣布一道小作文题:这一个星期,大家仔细挖掘记忆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老师,我爱你》,让大家把对老师的爱说出来,让我们的全体科任教师都幸福地晕倒。孩子们笑呵呵地答应。
    课后,大家并没有嘲笑过那名说爱的女生,倒是从那以后,我房子里来不及洗的脏衣服,会莫名其妙地失踪两三天,然后又干干净净地回来。2001年冬天,我调进县城高中教书,碰见了那个班另外一名女生,她现在是我们县城一家高档宾馆的老总。一见面,她就笑呵呵地问我:“郑老师,你知不知道那时候我们班有多少同学给你洗过衣服?整整一个寝室呢!”
    “呵呵,我还没有追究你们的责任呢!”我笑,她笑,我妻子也笑,感觉得特别温馨。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5:33 | 只看该作者
5、你贿赂过学生吗?

  其实贿赂不贿赂的,别说得那么难听。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粒子教育孩子认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好方法吗?

  《班主任之友》论坛在08年元月发起了一个帖子:你贿赂过学生吗?(bdsd2008-01-24 10:47:35 人气:726)这个帖子,让我想起和学生交往的许多事情来。
  老实说,我“贿赂”过学生,而且还不止一次地“贿赂”过学生,而且每次“贿赂”的时候,都感觉特好,效果特佳。
  第一次“贿赂”学生,是1996年冬天。那一年我们学校第一次招收大专班学生,而且是成招考上来的,据教导处的老师说,有好几个学生,年龄比我们这些任课教师还大。这让我有点紧张,我那点三角猫的功夫,蒙小孩子还可以,蒙那些比我年纪还大的学生,可能吗?
为了给学生留个好印象,我费了不少心思。可是想来想去,想不出一点一开始就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办法。没办法,耍点小聪明吧。那时候我恰好在帮姐姐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店子里有的是各种小吃。上课之前,我顺手就塞了一包椰子糖放在讲义夹里。
  响上课铃了,我发现那班学生还挺守规矩,别的中专生还在室外吵闹,他们已经一溜就全坐在教室里了。我从后门边一瞅,哎哟我的妈啊,怎么那么多学生啊,黑压压地一教室。虽然说那时候我已经做了两年教师,而且在周边学校还颇有名声,但是一想到那里边坐的全是成年人,而且要我一个专科毕业的语文老师给他们上《文秘学》,我的心就抑制不住地紧张、激动。
  我故做镇静地在铃声刚落的时候站到教室门口,面带着调皮的微笑。教室里边就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上台之后,我摇头晃脑地给他们吟颂了一句《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一个乎字,还把音拖得老长,当时就有人开心地笑了起来。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开始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今天站在这个台子上要给你们做老师的,他的名字就叫做学志(之),我希望在以后上《文秘学》的这段日子里,我们都不亦乐乎。”
  然后我就变戏法似的从讲义夹里掏出一包椰子糖来,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糖和自我介绍。我要求他们每人都要做一个简单地自我介绍,形式要活跃,不准死板。谁说得最精彩,我就请他在吃椰子糖。“要是有谁不说呢——嘿嘿,对不起,因为你们是文秘专业的,以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多得多,那么就请你上讲台,我坐下面等你的糖吃……”我摆出一副耍赖相。
  下面的学生哄地笑了起来。
  于是我挨个给他们发糖,边发边要他们构思,要求是我的糖发完之后,就要按照一组一号、二组二号、三组三号(以此类推)的顺序作第一轮自我介绍。学生气氛很活跃,在发糖时候,我还坦白地告诉他们,其实给他们上课我心里实在没有底,今天发糖给他们,就是想堵住他们的嘴,不是有句话,叫“拿人的手短,吃分的最软”吗?“你们今天吃了我的糖,以后就不准说我坏话了啊!”下面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
  然后我趁机告诉他们,用吃的东西来贿赂学生,不是我的发明,当年北大名师潘光旦教授在西南联大上课时,每次走进教室,都要先从身上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问学生抽不抽。学生不抽,他便点燃那支烟,开始上课。由于他的课讲得好,经常是学生满堂。真名士自风流,我郑学志虽然上不了北大做教授,可是在这里还可以学习人家一下,别把上课想得那么严肃。学生中有人感到惊讶,觉得我连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可见肚子里还是有不少东西。
  果然,那节课的效果特别好。一位新邵来的叫王银香的女生后来对我说:“学校说您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但是我们开第一节课您就请病假,我们还以为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一个乏味的老头子;没想到上课时却发现您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帅哥(当时我肯定没有脸红,现在红不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呵呵)。”那天,所有的学生都记住了我的名字,而且所有的学生自我介绍,都很有特色。课后学生交流,他们都说是我的一堂课,加快了他们新生交流的步伐。
  因为我们是委托办学的原因,那一届学生到了大三的时候就转去一个知名大学。他们毕业之后,还有很多学生写信给我,说我是他们遇到的、所有教师中最年轻、最有教学方法的老师之一。他们记住了我特别的见面方式,也记住了我教学的特色,有几个学生毕业之后还做了教师,他们说老在教学中不自觉地模仿着我当年的风采。这倒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后来我还利用别的方法,多次“贿赂”过学生。时间最长的,是我调入县城高中教高一的那一次。那时候我正在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摸索出的自助作文教学法正在全县推广,湖南省基础教科所还把当年唯一的一个全省一等奖给了我。为了在自己教学班级掀起写作文的高潮,我把自己平时摄得比较好的摄影作品底片全部找出来,找扩印部印了200多张,谁的作文写得好,我就签名送一个。那些图片确实很精美,夹在书本中当书签,贴在床头做装饰品都不错,很多第一批没有得到的孩子挤到我面前:“郑老师送一张给我好不好,我保证下次作文让你满意。”
  结果那一年,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近二十名学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习作。
  现在我想,其实贿赂不贿赂的,别说得那么难听。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粒子教育孩子认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好方法吗?教有法,但又没有定法,我们应该用一切可以让学生亲近的办法,使学生接受我们。只要我们出发点是爱,而不是交换,那就与社会上的贿赂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有什么不好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8:03 | 只看该作者
8、班级学生上网成风,怎么办?

                   整治集体化倾向绝不心慈手软

    网络一旦成瘾,其害堪可比毒瘾,对于这样原则性的错误,我不能够迁就,尤其是整治这样集体性倾向问题,我绝不能够心慈手软。现在他能够理解,我很感谢;他不能够理解,请他先执行,再理解。

    网友中国老9去年底(具体时间是2007年12月27日20:59:56)在论坛上发出帖子: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级学生上网成风,而且看情况愈演愈烈,都是在玩“梦幻西游”这类网络游戏。玩这样的升级游戏很容易上瘾,且上瘾之后又很难戒掉。因此,他在论坛恳请各位同行给他支招:用什么办法扼杀这样的风头?   
    确实,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好多老师都反映自己的班上有学生沉溺网络不可自拔,更有的班级,甚至全班上网成风。解答这个问题,对我们广大班主任来说,有很重要的是实际意义。但是,我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倒有一些,所以不怕献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前年冬季,我在接现在这个班时,也发现了这样的苗头。刚开始,学生做得很隐蔽,白天都在教室里呆着,晚自习也不出去。因此,当有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部分学生集体去网吧打游戏时,我还庆幸自己班上太平无事。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一夜,我胃病又发了,深夜出去买药,居然发现有学生在爬学校围墙。跑去一看,有几个还是我们班的。这时候已经深夜十一点了,我当即把他们带回来审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我们班上也有近十来个学生常去网吧,而且还有两名女生!他们常常在夜晚十点多到十一点出去,凌晨三四点回来。这个时候老师都在睡觉,因此神不知鬼不觉。我问他们上网有多久了?“大约半个月吧”,学生这样回答。
    我感到很难过,我向来只把孩子们朝好的方向想,平时有谁精神不好,也只想是不是营养不良,或者天气炎热所致。还常常嘱咐他们注意营养,实在不行就告诉老师,上课可以偶尔地瞌睡一下。谁知道,孩子们利用了我的善良,钻空子白天休息,晚上上网!
    那一夜,我先把爬墙的孩子留下来,然后把女生辅导员连夜喊起来,分别把女生和男生就寝情况进行了一次突然检查。清查的结果是那天晚上,共有7名男生外出打游戏,女生运气好,一个也没有逮着。
    掌握情况之后,第二天晨会上,我严厉地批评了晚上夜出的那7名同学。平时我很少公开批评过学生,但是这次不,面对着这样集体化的倾向,我不能够无动于衷。我把那些夜猫子一一抓到教室后边站着,整整一排。当着同学们的面,我对他们夜晚爬出去打游戏做了严厉批评。他们回座位上之后,我又走到讲台上,沉重地对全班同学说:“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你们利用了我对你们身体的关心,来修补晚上打游戏消耗的体力。这是你们对老师换位思考的亵渎,也是你们自己对老师关爱的践踏。”
    然后,我建议班级立法委员会通过一项强行整治夜晚集体上网的纪律措施。我告诉他们,平时我很民主,但是在禁止集体上网这件事情上,我得表示出我的“专制”。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问题,一旦同学们上网成瘾之后,就会给我们班上带来巨大的灾难。我痛心疾首地陈述着好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带给家庭的灾难:武汉一名14岁的中学生,因为过度上网猝死网吧;西安一位家长因为堵不住孩子上网而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事例我平时搜集了很多,我知道,这时候越是残忍恐怖的材料,对学生们来说越有警醒作用。我把它们说得越沉重些,越能够在班上树立一种反对上网的正确舆论。
    我还告戒他们:“不要以为你们现在只是上了这么半个月,十来天,你们没有什么严重后果。我告诉你们,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时间只要三周。如果我现在不一刀把你们这些不良行为斩断,你们形成习惯了,上网成瘾了,到时候纠正就更难。那时候,你们人在教室里,心却在网吧里收不回来。半天不上网,你们就会心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无所适从,或者脾气烦躁,甚至拿自己的身体发泄。到时候,你说,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们?到时候,我们将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帮你们戒除网瘾,你们会更痛苦。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我对他们说,无论班上立法委员会如何裁决我的建议,从今天开始,我将采取时时跟紧的办法跟着他们。因为我们班上没有哪一条班规规定,班主任不能够跟紧学生(学生笑,觉得我钻了空子,不过,也很支持我这么做)。事实上,班上出了这样的苗头,班主任不可能不去跟紧。据我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告诉我,一个坏习惯的消除,需要班主任集中精力打击一段时间。最短多长?三个星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和一个坏习惯的消除,基本上都是三个星期!
    我少有的强硬态度,让学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纷纷觉得我应该这么做。我觉得很高兴,有些班主任经常严厉盯紧学生,学生常常处于高压之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当你对他们说严重问题时,感觉和一般问题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我平时放手放权惯了,一旦板起脸来,孩子们会觉得问题很严重,因此特有效果。难怪孔夫子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啊,用来治班确实有效。
    当天下午,班级立法委员会通过了我严厉打击夜晚上网的几点措施。我还同他们商量,在戒除网瘾这件事情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打一打“体罚”的擦边球——建议上网一周的同学自行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完成3000米的长跑。我告诉他们,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戒除精神上的毛病,如忧虑症啊、网络依赖啊等等,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体力上的消耗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告诉他们这不是体罚,而是注意力转移。孩子们也很支持,然后我就抓住为首的几名同学,从当天下午开始实施体育疗法。(擒贼先擒王,后来的事实证明,抓了为首的几名学生后,其他同学也不再主动发起上网了。)
    我还召集班委会和值日干部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要求他们尽快组织人员开几次戒除网瘾的主题班会,正面加强舆论引导。不要小看正面舆论的作用,一个班上风气好不好,关键就是他们的正面舆论导向好不好。一旦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导向,大家都以上网成瘾可耻、以节制上网光荣,以沉溺网络为耻、以读书活动为荣,那么,很多不良的上网习惯就会消除。
    孩子们都很配合,当天就去做准备。第二天下午,我们班上举行了一次“倡导绿色生活”的主题班会。很多同学在班会上发了言,一些被我批评的孩子也在班上表态,以后再也不深夜出去上网了。
    做了这些工作之后,我又抽时间把那些早上被我狠狠地克了一顿的孩子们找来谈话,我一一摸清了他们上网的真实想法和原因。大多数孩子对我的批评并没有表示反感,只有一名学生觉得我还是火气大了点,觉得我很虚伪,平时说什么民主治班,一到有事情了,还不是专制。我诚恳地给他解释:网络一旦成瘾,其害堪可比毒瘾,对于这样原则性的错误,我不能够迁就,尤其是整治这样集体性倾向问题,我绝不能够心慈手软。现在他能够理解,我很感谢;他不能够理解,请他先执行,再理解。
    事后,我对学校里提出,能不能够尽量多开几次大型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多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利于把孩子的心留在学校里。我知道,很多孩子上网,那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找不到生活乐趣。如果学校里有让他们留恋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承受着挨克的风险去上网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下论坛上的留言。有网友建议,跟家长联系,让家长和学生沟通后,限定玩电脑的时间。老实说,我没有把学生上网的情况跟家长说,因为我觉得经常向家长告状,那只能够说明班主任无能。对于我能够把握的事情,还是在学校里处理为好。
    从那以后,我班上基本上没有听说过有谁在夜晚出去上网,也没有听说过又哪些孩子约好集体去上网。尽管有些网络游戏,集体组团比单个玩更有趣,但是在我班上,孩子们还是较好地履行了我对他们的要求。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8:49 | 只看该作者
9、离高考还有70天,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给学生留一点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都是经历高考来的,高考是怎么回事情,我们都有记忆。因此,当学生提出要回家自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问题。公式化的一刀切,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网友爱琴海2008年3月28日在论坛上发问:离高考只有70天了,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提这样问题的老师,可能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学校纪律,可能学校原则上要求所有高三毕业生都必须在学校自习,否则各种量化评估会把该班的考评分数打下来。二是班级学风,爱琴海老师提这样的疑问,可能对自己班上学习的风气不很自信,一旦开了学生回家自学的口子,怕后边的学生会接二连三地跟着来。到时候一个空荡荡的教室里看不到几个人,班级学风明显涣散。三是担心学生自觉性不够,回家自学,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他还会保持那么旺盛的斗志吗?……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顾虑,我想,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原则。在我当班主任的这十多年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很多,我的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给予不同的答复。
    1997年春,住在校外不远的肖文同学高考前夕想回家自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教室里太吵闹。我觉得奇怪,除了守堂的任课教师偶尔地公开解答一下个别同学提出的疑问,教室里没有什么人闹啊!要知道,我们学校一直实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守堂制度,每天晚自习,都安排一位老师在教室里,教室里不可能很闹啊!
    仔细询问之下,我找到了肖文想回去自学的原因。原来,他想回家自己系统地把教课书再读一遍。我理解他的这个想法,他在班上属于基础比较牢固、但是思路不是很活跃的那类学生,目前取得好成绩,一个是他高三努力的结果,一个原因是目前考试难度不是很大,因此他暂时走在班上前四五名。一旦其他同学系统复习上来,他还能不能保持优势很难说。而且他还告诉我:他很讨厌任课教师在学生自习的时候去解答什么难题。对于那些高难度的题目,每次他都觉得如看天书。别人三两笔就能够巧妙解答的问题,他只能够按照那些保守的办法一步一步来。所以老师每讲一次,他都觉得信心倍受挫折——别人那么聪明,他怎么那么笨呢?
    此外,他还很讨厌科任教师不分基础好坏,一有难题目就在班上公开解答,这个时候他不听也不好,听也不好。不听,老师和同学会说他骄傲;听,又把自己复习的计划完全打烂了。心理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
    我理解他的这种感觉,很多有主见的学生,都喜欢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来。他们要求老师给他们留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好让自己高考之前查漏补缺。但是,一些任课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个需求,他们出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心,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需求,一有问题就公开解答,结果扰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答应他呢?结果,肖文在家里自学之后,成绩一直比较稳定,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冲到了班上第二名。
    还有一些同学,心理素质不是很好,高考前夕看到教室里的同学们那么紧张,高考还没有来,他自己就紧张起来了。这样的孩子很多,几乎每届都有,尤其是插班复读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更厉害。今年开学初,我班上就有好几个孩子这样对我提出要求,他们能不能够回家里自习。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这个学期在教室里感觉到压力太大,每次一抬头,看到的都是埋头苦读的同学,他们觉得自己休息都有一种罪恶感。可是,他们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即使是机器连续工作也有过热的时候,他们需要休息。在教室里学习他们休息不下,已经感觉到神经有些衰弱了。我很同情他们,他们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了,眼不见,心不烦,回家学习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解脱。
    我们都是经历高考来的,高考是怎么回事情,我们都有记忆。因此,当学生提出要回家自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问题。公式化的一刀切,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好、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我原则上还是要求他们在教室里学习。为什么呢?一是学校学习,毕竟气氛好一些。虽然高中快毕业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严格约束自己。二是教室里多坐一些人,全班学习气氛浓厚一些,有利于形成竞争态势。
    还有一些同学高考无望,他们有些什么要求,我原则上不过分盯死。我只是尽量帮助他们过好毕业前最后的一段日子,告诉他们,现在的坚忍,就是为以后少留一些后悔。试着挑战自己忍耐的极限,走过六月,他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我觉得高考之前,我们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放弃。一个极有鼓动力的教师,如果能够把差生都留在教室里读书,往往能够把他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极限。
    我现在很怀念教职业中学的那一段时光。那些学生号称是世界上最难教的学生,是普通高中不要的弃儿,是重点中学教师嗤之以鼻的废物。但是,在我的鼓动下,他们仍然为自己对口专业招考做最大的努力。那一群不知道音标为何物的孩子,为了高考,用自己的汉字注音拼读着他们能够理解的“枪格里洗”——英语,那嘴角泡沫翻天的场面,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是他们让我知道: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上进的力量,并不是因为出身低,他们就忘记了这一点。只要老师激励得当,他们一样可以激发出让老师都震撼的热情。我最后教职业中学的那一届,学校临解散的那一届,班上只有留下了12名学生,在全省的对口专业高考中,却出乎意料地考上了7人!什么叫奇迹,这就叫奇迹。这种奇迹一直深埋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所以,高考前学生的各种要求,我尽量地给他们考虑。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他总有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的。爱琴海老师,学生要回去自学,你找那么大的急干什么呢?孩子要回去自学,只要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完全可以同意啊!
    只是对于回去自习的同学,我要求他们做好一点:调整好高考生物钟,不要因为回家备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作息,那样我们的损失就很划不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19:22 | 只看该作者
10、孩子嫌弃父母没有生活情趣,怎么办?

                    让父母年少的憧憬回响在孩子心田
   
    我告诉她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地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有趣味,只是父母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发现呢!

    去年红娟到我班上报名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给学生们登记住宿还是通学,红娟妈妈小心地问她:“在家里住,好吗?”“不住不住不住——你烦不烦啊,这个问题我说过都N遍了。你硬是要我读通学,你自己每天跑吧!”妈妈一句,红娟就顶了五六句,很不耐烦的样子。
    我很吃惊,新生第一次报名,就在老师面前对父母大呼小叫的,还真是少见。可能是父母娇惯的缘故吧,我想。询问了一下她家庭的住址,属于那种可通可寄宿之间、但是更适合不寄宿的,但她妈妈没有再坚持什么,我也就按照红娟的意思,给她报了寄宿。
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接触,红娟的表现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实际红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在同学中也很有人缘,这就让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在她老妈面前偏偏就那么蛮横呢?
    这个疑团罩在我心头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挥之不去。随着了解的深入,我还发现一个新问题:学校每四个星期放一次月假,也就是说,寄宿生们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稀有的这么一天真是一个节日。下午三节课之后才能够放学,他们上午就坐不住了,书包啊、袋子啊,上午就塞到了教室里。红娟却出奇地冷漠,每每到了这一天,她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个女孩子是有点特别。我找其他女生询问情况,才知道问题的根源:原来红娟和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初中时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分歧,她还和父母吵了几次。每个周末,她都尽量不回家,住在学校里,就是不想和父母在家里见面。
    这些女孩子还告诉我:“红娟其实内心也很苦,我们好几次看到她一个呆在宿舍的楼顶上发呆,甚至有时候整夜没有睡觉。”真的吗?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记得大学时一个同学对我说,有一段时间他心情不好,夜晚一个人站在教学楼顶的时候,曾经想过从上面一跃而下的情形,一定很好。只是每次运气都没有那么好,往往是一溜上去,马上就被人发现了,来不及进入到他预想的“境界”。这些女生们的话让我的心脏感觉到一阵酥麻:这孩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万一哪一天她因为心情不好想不通,从楼顶上跳下去,我的责任就大了。
    我决定尽快找时间和她谈一谈话。
   “郑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吗?”红娟来了,神色有点疑惑,不知道我要和她聊什么。
    “随便聊聊吧,比如说,我想和你谈谈我们彼此的父母。”我笑着招呼她,给她倒了杯白开水。她的神色一下就暗淡下去了,整个一下午,都是我说的多,她回的少。为了尽可能地打开她的话匣子,我还聊起了青春期自己和父母斗气的往事。陪她一起来的另外两名女生都兴趣盎然,就是她沉默不语。末了,她叹口气:“别人的父母什么都好,怎么就我父母那么无趣呢?”
    我告诉她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地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有趣味,只是父母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发现呢!临走的时候,我给她们朗诵起《潇湘晨报》上一段评价我日记《呵护心灵》的文字来。那篇文章标题我不是很喜欢,称我写给孩子的日记是“当作遗书来写的致孩子的信”,但是有一段文字却直击我的心灵。作者夏非这样写道:
   “我最后花了近8个小时,把这280页认真地从头读到了尾,边读边想起自己给父亲数胡子、按摩病体的亲昵、叛逆青春期一把将他推倒的暴躁,相互咆哮着的争吵、后来的漠然无语以及今天乏力的努力和弥补。弑父情结和恋父情结交错,彼此的灵魂,游离在渴望、接近与疏离之间……”我告诉她,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对立,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一段时间,这本身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对与错,有的只是青春期存在的合理。
“真的吗?”红娟将信将疑,我趁机告诉她,其实每一对父母都会有有趣的地方,只是青春的叛逆让我们没有看见而已。我和她约定,有一天,我会让她发现自己的父母原来也那么有趣。她沉默着点头,我要求她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再也不要一个人站在宿舍楼顶了,“因为我很担心你,你这么冰雪聪明的女孩,是不会让我担心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算是对我的答应。
    谈话结束之后,我和她父母通了电话,告诉我最近几天将要去她家里家访,并请他们准备好自己当年读初中和高中时的有关资料,比如说相片啊、爱好的啊等等,最好是能够找到自己当年的日记。红娟的爸爸很为难,“那些东西早卖给收破烂的了。”倒是她妈妈的话让我一阵惊喜,说她还保存有读小学到高中时期的作文本。我要他们把它们都装订成一本精致的书,我将利用它把他们母子的关系协调好。他们也很激动,一个劲地说尽量尽力。
于是在去年11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在红娟的陪同下到了他们家里。我将她妈妈事先准备的那本精致的书搬来,对红娟说:“我将告诉你一个追梦女孩的全部故事。”在她将信将疑的目光中,我打开了那本书。
    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里面贴满了一个少女小时候的照片,贴满了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对生活的全部憧憬。在那本书中,我和红娟读到了好些优美的作文,文章的作者还在一篇日记中说,她将来要当舞蹈家,或者是作家,因为她大家都说她的身材很好,手也灵活,天生就是跳舞的料子。还说她的文章还县里得过奖,因此,做作家也很不错。
   “真的是有趣。”红娟笑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女孩子和我一样地喜欢做梦。”接着她问我,他们家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以前怎么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子又是谁呢?
   “有趣吗?”我要她看下去,等她看到主人公中学时的相片开始和自己有几分相象的时候,开始沉默不语了。
    这时候,我把她父母请来,我告诉红娟:“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你经常看见的妈妈。她也有过做梦的少女时代,她也有过很多绚丽的梦想,她以前的生活并不是像现在这么乏味。也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喋喋不休。”
   “是什么让她变成这样了呢?”我想起了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帐单、给你洗衣服。”我牵过她妈妈的手,把它们贴在相片上,我要让红娟看看如今这双粗糙的手,和照片上那双秀气的手有什么区别。为了孩子们,她早忘记了自己当年年少的梦了……
    “妈妈……”红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咬着牙齿不让自己哭出来。“想说什么你就说吧,娟子。”她妈妈也眼睛红红地,一把抱过她。
    我知道,我在这里已经不是有很大作用了,于是把她老爸拖到一边,我告诉他,真正改善父子关系还是靠他们自己,仅仅是爱孩子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爱他们,我们也有梦想,也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之所以放弃了自己很多的梦想,是因为我们更爱孩子。红娟爸爸是个朴素的人,对我的话一个劲地点头。
    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红娟早早地就对我说:“郑老师,这个学期我想读通学,好吗?”
    “当然。”我笑,她也笑,神情开朗而活泼。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20:00 | 只看该作者
11、怎样使孩子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

                     告诉孩子他得学会改变

    最后,我们还要巧用关怀、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那个生活圈子不离开,我们要想根除他打架和上网的不良习气,那无异于徒步登天。

    于思2008年4月1日 10:26:55 在论坛上留下一个疑问:我班上有一个特殊学生,他父母是聋哑人,没有正当职业,经常是公安机关常关注的对象。该生身体健康,头脑反应灵敏,成绩不好,在校、在我面前表现很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服我,我给他的感觉就像师长、就像父母。可他常在校外打架、上网,前几天,他又打架了。我很生气,但又很辛酸,因他在打架之前曾一再说:“我不打架,那样对不起我们班主任。”哎……我该拿他怎么办?
    看到这个案例,我担心的同时也很高兴。尽管这孩子还有很多不良社会习气,如打架、上网,但是孩子能够这样说,我们做老师应该感到骄傲,这说明老师以前和他的沟通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不要期望差生一夜之间就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要他在犯错误的时候,内心有一点点的愧疚,有一点点地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爱他的人,那么他就是一个良知未泯的人。因为没有良知的人,不会从内心深处说出“对不起你”的话,即便是撒谎也不这么说。只要良知还在,就能够引导他发挥自身的力量,克服许多缺点。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只有一个建议,请老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他,不要因为外界的任何原因抛弃这个孩子,因为你可能是他人生唯一的转机!
    那么,怎样转化他呢?怎样让他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呢?
    我觉得,要成功转化这样的孩子,我们心里首先要有一个底:那就是接受目前的他,他有缺点,有毛病,我们要承认这很正常。不要把他当作病人,如果我们把一个学生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孩子也许真的就认为自己没有救了。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每个人身上有一些坏毛病,这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后天的教育,才需要不断地塑造崭新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心理基础了,我们对他偶尔地不能够控制自己,偶尔地有些反复就能够理解;对他一次又一次违背诺言打架上网,就不会悲伤失望。要知道,他爱打架绝对是有他成长的必然原因的:父母是残疾人,他从小就处于一种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眼光中,别人的点点戳戳在他心里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我以前就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从骨子里仇恨那些比他好的人,仇恨那些父母健全的人,同时也包括他的父母。他认为是父母给了他耻辱。因此,他叛逆,他好斗,他性格偏激,总感觉到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之中。
    更何况对于于老师班上的这名学生来说,父母又是公安部门重点治安对象,他耳濡目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让他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错觉:只要武力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工具。他的这种错觉有多重呢?打个比方说,一个溺水的人对伸到面前的竹竿有多么依赖,他对打架就要多么依赖。那么,我们怎么能指望简单地说教使他放弃多年形成的本能反应?
    然后,在接受了他目前存在的现实之后,我们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他进行交流,了解他打架的真正动机。记住,平等和孩子交流是我们走进孩子心灵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果我们抱着悲天悯人的态度来教育他,站在比他高一等的位置上去看他,他会觉得我们很假。这孩子既然能够说出对不起老师的话,那么,他是从骨子里信任老师的,把我们当成了可以依靠的朋友;而朋友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凌驾在他的感觉之上。那样,只能够把孩子从你身边推开。
    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活动、谈心,了解到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有很多孩子控制不住地和别人打架,并不是他认识不到打架的坏处,而是有可能出于义气。像于老师班上的这位学生,能够一而再地说“再打架就对不起老师”,说明他心中看重的是义气,一时义气使他又犯了错误。
    对于这一类孩子,我们肯定他义气的同时,帮助他学会分析义气的好坏。我们要肯定,义气是一种好东西,但是,稍不注意,义气也会做坏事,如江湖义气就是一种不良的社交习气。它以义气抹杀了是非好恶,歪曲了真假美丑,蒙蔽了我们善良的眼睛,从古到今,很多有才华的人就因为江湖义气而毁掉了自己。我们在肯定他重义气的美德的同时,告诉他们,义气只有在法制和道德的规范下才能够发出它最美的人性光辉,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灾难。这样的反面事例很多,只要我们愿意搜集,你总能够找到最有力的说服证据的。
     当然,孩子控制不住和别人打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这都需要我们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多了解他们才能够找到。如果我们对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单凭经验做出判断恐怕往往要失望。
    掌握了孩子打架的真正原因之后,我们要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样下去很危险,他必须学会改变。这不需要转弯抹角,直接地说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你的态度。教师态度模棱两可,会让孩子误以为他的错误不严重。
    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不能够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从错误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如果他不挣扎出来,那么,他以后的出路只有一个:要么被人家冤冤相报打死,要么被公安司法部门以故意伤害罪处死。这不是危言耸听,我自己有一个兄弟,比我大不了半岁,年少时凶强侠气,结果中学没有毕业,就进了劳教机关。三年劳教之后,出来又没有改,又以故意伤害罪进了班房。去年冬天,因为在牢房里伙同别人杀害了另外一个犯人被处以死刑。班主任要多搜集身边这样的案例,以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来教育孩子更有说服力。
    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告诉他: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再向前走一点,老师也无能为力。适当地表示出我们的担忧和伤心,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人都是讲感情的动物,如果你的担忧和伤心能够被学生认同,就能够在他心里激起涟漪。那么他在准备打架的时候,就会适当地控制一下。(最好是告诉他们一些可以控制自己拳头的具体方法,这样更有操作性。但是我已经在《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和《班主任工作新视角》里都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
    最后,我们还要巧用关怀、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不良社会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么,要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帮助孩子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那个生活圈子不离开,我们要想根除他打架和上网的不良习气,那无异于徒步登天。
    但是,人都有惯性,从原来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不是说话那么简单的。尽管他知道那个圈子不好,可是你要他下决心从原来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你说他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就好像一件你已经习惯的事情,突然发生改变了,你说你多么地不舒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等待,给他留一段时间挣扎。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反复。即使他一时半刻不能够从那个生活圈子里出来,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关心他,继续赞美他点滴进步,不断给他鼓励。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他的进步我们看不见,他在徘徊的时候我们不能够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的痛苦我们不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一旦在新的生活圈子里不如意,他就会留恋原来的那个圈子。那么,辛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事情就很难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26 , Processed in 0.0762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