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网络这张“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7 18:29: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面对网络这张“网”

- 作者:周红军

作为“第四媒体”的电脑和网络,现已演绎成信息时代的主角,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信息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成了一大科技文化景观,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无限生机和动力,也向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
一、教育亮点:网络背景下的教育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扩延和网络时代的降临,我们所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发生变化。
①学校、教室和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传统教育时空观开始变迁,教学时空扩延至校外、家庭、社会以至超越国界。电脑和网络的存在不仅使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读取信息,也使得受教育者心智结构变化因素复杂化。
②多媒体课件的启用,一改传统的“口语+粉笔+黑板”的传道授业范式,使教学情境发生改观,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界域,对传统的教学传媒构成压迫。
③校园网或网络教学的运作,教育资源重新匹配组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所变化,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化。
④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因获知路径的多样化,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受教育者可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和需求来择录信息,或择取课程内容,甚至受教方式。
⑤教师的职责日益重大,教师不仅要通晓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会制作CAI课件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应是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和时尚的引导者,这就是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将受到冲击。
二、网络负效应:无法回避的教育现实
信息网络为我们的教育展示了一方美好的数字化乐园,它的出现和在学校教育中的迁移运用,给教育添加了新的内涵。伴随网络的进一步拓展,其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对个体而言,网络可能网住时间和情感,网住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然而,就教育而言,信息网络“网”住的是什么,又表现出如何的负面效应?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思索。
①由于媒体炒作张扬和网络话语的多重视听刺激,人们对电脑和网络形成了过分推崇的心态,甚至过分认为我们的教育已驶入无“网”不胜的时代,电脑可彻底改变我们现有学校教育的不良景况,并成为一校办学现代化的最主要指标或唯一指标。故而导演出了校际之间电脑配置的攀比心态和盲目“跟风”行为,这可能诱导有限教育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使有限的资金难以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②“数字分化”必然使教育的分化日渐突显。随着有条件学校的电脑落户和校园网络的建成,这对那些薄弱地区或农村学校构成极大压力。伴随因特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那些无力拥有电脑而未染指键盘者,电脑焦虑将无形放大。此“未知的恐惧”(fear of unknown)可能会使某些教育者对电脑为核心的科技产品日新月异之变化感到不适,甚至于产生敌意、抗拒心理。
③学校网络用户的增加和个人电脑装机需求量激增,致使电脑业界显现蓬勃发展之势,各路厂家为谋求经济利益,争挤抢占学生市场,但不合理或不合格的信息网络用品,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表明,由于学校的电脑工作站很少或根本未考虑学生的肌肉骨骼发育状况,40%的小学生面临坐姿不正的危险。我国电脑桌大部分因作业面高度欠佳,显示器的高度角度不合理及缺乏合理的支撑,已对学生的健康构成了危害。
④网络沉溺引发了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自我监控不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青少年一代具有极大的诱惑。一些青少年学生因信息择录不当,从而枉耗时间,浪费精力,荒废学业。因长期淹滞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在线空间,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造成网络沉溺,形成心理错位或行动失调。长期关注人机对话,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导致孤独不安、情绪低落、冷漠不合群、紧张焦虑、责任感缺乏和欺诈心理,形成人格畸变,甚至误入岐途。不仅如此,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又阻滞了认知——逻辑能力的良性发展,导致认知惰怠、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
⑤网络信息生产激增和信息流速加快,大大超出了青少年个体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青少年心理构成挤压。首先,信息超载引发了“信息综合症”:兴奋不安、学习倦怠、信息吸收不良,难以接收必要的信息。其次,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影响,污染其精神世界。再次,有关课业辅导和模拟应试训练等教育软件的泛滥,变相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荷,难以真正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三、网络负效应的应对策略:我们该做什么
电脑及其网络因其独特的优势对教育的作用是明显的,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场所。面对信息网络的巨大负面效应,面对青少年群体在信息高速公路的“违反交通规则”情形,我们该做些什么?应采取何种方略予以纾解?
观念必须厘清。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以充实,也促使着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断改革,先进的科技成果,如幻灯、电影、唱片、电视、录音、程序教学机和语言实验室等一经产生,即被移植到学校教育中来,也带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电脑及其网络理应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如果把电脑及其网络视为解决我们教育问题症结的灵丹妙药,或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这显然是不科学的。美国《教育周刊》调查认为:问题不在于电脑进不进课室,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它干什么。如果为“玩”或演算习题而使用电脑,其成绩会下降0.6%。所以,美国儿童电脑教学课程专家毛尔科维奇说:“先进工业国,如美国和德国,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教师。到了最近,他们才逐渐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并认为:“成功的教学要由多样因素结合。就像学游泳,不能单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单靠水(软件),还要有好教师。”决不可用电脑去补功课,去“教”科学。事实上,教育的现代化也决非只是所谓的“硬件”建设,靠电脑及其网络来点饰“门面形象”,教育主体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任何时域,教育方式也可能因当时“最现代”技术手段的介入而“尽善尽美”,但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和传统教育技法携手共进,优势互补,才能体现其应有价值,才能促使教育的真正发展。
①加强信息网络的管理和利用。据中国互联网公布的数据,到1999年底,我国已有890万名网民,而其中18至35岁年龄段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0%以上。瀛海威时空网中80%以上的用户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21%是在校中小学生。“网络一簇”的年轻化敦促教育工作者关注网络负效应。当然,不能因网络负效应的存在而弃之不用,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强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合理运用其资源,拓展其价值。面对泥沙俱下色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必须通过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以正本清源。尽管网络问题的诊治有一定的难度,但可通过限制手法和技术法规加以调控。如英国政府推广“防火墙”技术,运用色情过滤卡把美国的所谓“文化精髓”拒之门外。因而在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建立先进的检测机制,通过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有效管理,规范网络运作,以防不良信息污染青少年学生。
②强化信息教育。就教师而言,应注重计算机及其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使电脑及其网络合理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教育工作者应教导他们正确利用信息网络,教会他们甄别网络信息垃圾,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青少年网络信息教育的目的就是使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并合理有效地操作,避免为“玩”电脑或网络沉溺情形的发生,培植他们读取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获取适应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奠定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③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自律意识。面对信息网络负效应,关闭网站或不准学生上网,这是消极无效的策略,但政策性说教和口号式的宣扬,也达不到清淤净化之目的。有调查认为,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真正用电脑来学习和正常娱乐的时间仅占20%,其中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占第一位,以下依次是上网、看VCD、听CD和学习。通过学生个人电脑使用前后的学习成绩对比,多数电脑拥有者的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有的因玩游戏而视力下降,有的因浏览色情站而影响心理健康。因而,只有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自我监控力,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用,才能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的游戏规则,并同形形色色的不良网络行为作斗争,从而不至于滑入网络文化负效应的泥泽。
④心理辅导工作势在必行。针对时下纷纷沉溺网络的青少年群体和由此而滋生的种种网络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也势在必行,并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行为,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情感的交流,多开展协作学习和集体活动,以尽可能多地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网络高科技的缺憾,同时可借助电脑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4:44 , Processed in 0.0611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