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长大的儿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8 12:4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长大的儿童

——李吉林

上了小学的孙女儿对我说:“奶奶,我发现您像个小孩子,我喜欢和您玩。”听罢孙女的话,我是何等的惊喜!因为儿童说我像儿童,大概我是真的有点像儿童了。这对当小学老师的我来说,我认定是一种赞誉。其实,在我的内心,自我评价便是:长大的儿童。


一、穷孩子也会想象。
我像所有的人一样,曾经是儿童。尽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为儿童特有的幸福和快乐。
父亲早逝。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又矮又小,石灰粉的墙壁早已灰黄。当我独个儿睡在床上时,我会呆呆地看着那斑驳的墙壁,想象着小屋里没有的世界:那是一个和尚披着飘飘欲仙的袈裟向我走来,那宽大的袖子里藏着什么呢?那是一棵长果子的大树,许多小鸟正向它飞来,回到自己的家⋯⋯这正像茅盾先生《天窗》中的主人公,努力地想象天窗中的一块蓝天,想象外面的世界。
在破损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母亲为我买的西洋年画。画上是一个小女孩,骑着一匹大白马,脚上穿着一双高筒靴子,沿着花丛正向前走。我看着冥想:她骑着马儿到哪儿去呢?经过花丛,前面大概就是一间精致的小屋——等着她—小屋里一定有架风琴,去弹奏———自从我在幼儿园认识了风琴,它就成了儿时的希冀的奢侈之物;我又想那双靴子一定挺结实,倘若我穿上了它,奶奶就不必眯着老花眼为我纳鞋底了。啊,穷孩子也会向往美好的生活。这虽然是瞬间的、虚幻的,但感觉是真切的。
小时候,我没有洋娃娃,没有布狗熊,更没有“汽车”、积木。记得过年的时候,叔父给我买了个小拨浪鼓,圆圆的鼓面上画着红圈圈,两边的细绳子系着两个小鼓槌,只要转着鼓柄,就拨浪拨浪地响起来。那情景就像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给我看;春天来了,和邻居家的孩子用一张正方形的厚纸,插上两根芦苇,做成一只土制的风筝,奔到空地上,跟着摇摇摆摆上天的风筝心儿也欢跳不已。最难忘的是母亲给我买过一只万花筒,圆圆的筒子裹着蓝底红花的纸,上面有一个小圆孔,只要举起它,眯起一只眼,手一转动,啊,就看到一幅想象不到的精彩的画,再一转,又是一幅,层出不穷。在我眼里,那简直是摘下的星空;是无数用珍珠嵌起来的矮人国宫殿;是诚实的孩子用老人给的斧子劈开的宝石山⋯⋯我真是爱不释手呀。那小小的万花筒曾勾起我多少奇妙而美丽的幻想。
现在想起来,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不分贫富贵贱,同样赋予了穷孩子。话得说回来,冷漠的现实也催逼着穷孩子快快长大。春天是野菜长势最盛的季节,放学回来,我常常提着小篮子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河边、田埂挖野菜。小小年纪,我已经知道枸杞新冒出来的芽最嫩,而荠菜开出了小白花就老了;马兰头一长一大片,不必一根一根地摘,可以一把一把地采;野苋菜则要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摘,要不就要被尖尖的刺划着手。太阳落到山的背后了,晚霞送着我们回家,吃晚饭的时候,端上我摘来的鲜嫩的野菜,看着母亲的微笑,心里萌生了一种能做小帮手的快乐。
童年渐渐离我远去,我一心想减轻母亲的负担,早一点能给母亲带来安定的生活。女师快毕业了,班上的同学都可以考大学,我作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又何尝不想迈进高等学府的门槛呢。但是为了母亲,在大学与小学之间,我选择了小学。教数学的吴老校长说:“你工作了,每月工资大概是!’元。你和母亲的生活也够了。”


二、我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
1956年的初秋,我走进了小学,终于能挣钱了,能养活母亲了!在放弃上大学的同时,我尝到了作为女儿履行责任的一种快慰。
当然挣钱绝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虽不敢有远大的抱负,但心里一直对自己说:当老师,就得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来到附小,我被校长分到六(四)班担任班主任,教语文和音乐。开学前,我就把教案背得滚瓜烂熟,连走路也美美地念着,想象着自己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时的表情和喜悦。第二天,我穿着藏青色的背带裙、白球鞋满怀着美好的情感走进教室。当时十八岁的我,也就比班上的孩子大几岁,他们用新奇的目光看着我,接着是一阵小声的议论,目光充满了疑惑。我没有任何“组织教学”的措施,教室里还没安静我就开腔了:“亲爱的同学们,我很高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叫李吉林。”“李吉林”,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唤着我的名字,似乎难得有机会这么直呼老师的名字,接着是一阵笑声,看来他们是挺痛快的。教室里始终安静不下来,我显得束手无策,窘迫得近乎狼狈。
下课了,有孩子在说:“哪像我们的老师,只像个小姐姐。”是的,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感觉不到老师的威严,而我,装也装不起来。红扑扑的圆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我喜欢你们。班上闹了好一阵,我不止一次伤心地哭过,但还是挺过来了。活动课上,我和他们一起唱歌,帮他们排节目,和他们一起转“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儿踢足球。冬天的课间,接过他们手中的毽子,踢给他们看,我能踢出许多花式,一连几十个,孩子们兴奋地在一旁为我数数。上课,我更是想出许多办法吸引他们,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心中是有一杆秤的,渐渐地他们觉得这小老师还不错,开始喜欢我了,喜欢上我的课了。转眼间他们快升中学了,那年作文试题是《我的班主任》,他们中很多人写了我,而且考的成绩还不错;有的还悄悄地送给我照片,作为留念。
一年的奋斗,终于向前迈了一步,深感到在学校读书时候的“高分”并不能简单换取工作的“高分”,老师的工作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了他们。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描述这一段经历,题目就是《学生给我上的第一课》。


小学老师的生涯,让我幸福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看到孩子的笑脸,我觉得自己是在花丛中看花儿朵朵;听到他们的叫声,我仿佛来到小鸟的王国里听啾啾鸟鸣;想到他们的明天,又觉得自己在小树林里徜徉。孩子们每日在我的身边,他们的眼睛却忽闪在我的心里,那是会说话的眼睛,是好奇,是求知,是灵性,是多情,是纯真,那里面蕴藏着娇嫩的宝贝,那是不能忽略,不能挫伤,不能压抑的。
课间,我常常会久久地看着他们,他们不停地奔跑着,叫喊着,欢笑着,脸上挂着汗珠,头上冒着腾腾的热气;下雨天,他们故意在水潭里跑来跑去。我真担心泥水浸湿鞋袜,他们却若无其事地任水花溅湿裤管。冬天哪儿有冰凌,哪儿有积雪,哪儿就有小手在捧呀,捏呀,我看见冰雪从他们的手里化为水滴,他们呵着气,冻得小手发红,但绝不舍得轻易扔下。我知道,这就是孩子!他们是校园里的主角,因为有了他们,才有学校,校园里才有笑脸、笑声、笑语,才让你不断感受到不可遏制的勃勃的生命力;让你不断地聆听着最动听、最富生趣的交响乐,而蹦跳的音符就是儿童生命的火花,智慧的火花。


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独坐灯下,我蓦然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这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小花和小树浇水、施肥,让他们快快长大,诗情画意没有穷尽。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断地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和小诗。你说它伟大,教的全是小孩;你说它渺小,它却影响一个人长大后的几十年。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的幸福感,无与伦比。
三、我在爱孩子中长大了。


在儿童的世界里,我在爱孩子中,渐渐长大了。我把这种爱,升华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细化成自己的行为。
虽然我仍像孩子那样容易动情,然而,我的情感深沉了,在理性的支撑下,稳定了,执著了。正是这样的情—情感让我在小学里扎了根。市里歌舞团要我去,国家跳伞队觉得我合适,也有中学示意让我过去,但是我看山看水,小学最美,儿童最让我爱恋。从此,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泥土般的气息,稻谷似的芳香,仿佛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让我享受着田园诗人一般的纯净与甜美。在儿童的世界里,在孩子中我长大了,我懂得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我常常想一个语文老师不仅是要孩子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自己外,还有许多人,要懂得给他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我深知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我深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做人教育的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是人的语文学习,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只是昔日朦胧,今日清晰,以至急切罢了。
小学语文把我带到一个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把孩子带到了宽阔而多姿多彩的空间里,我的情感与课文作者共鸣,我的心与孩子相通。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正是在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得到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么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来的。多少次多少回,我把孩子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与人在情境中有了形象,有了生命,有了汉字语言最讲究的神韵。我和孩子们常常沉浸其中,甚至忘我了。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喊起来:“怎么,下课了!”“李老师,我们不下课,我们继续上!”下课了,孩子们仍然围着我不肯离去,一定要把课堂上想说的而没来得及说的话告诉我,才感到一种满足。这种场合往往是争先恐后的,此时此刻,我能不陶醉吗?我的心和孩子的心贴的更近了。情境教育的“缩短心理距离”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真实的感受中提升出来的。致使我很自然的想到郭沫若在《女神》中写的诗句:我寻求到“那与我燃烧点相等的人”,“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我虽然仍像孩子那样喜欢无拘无束,但是我却有了意志,能管住自己了。我年轻时原本喜欢打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喜欢!甚至一个人拿着篮球在雨中投篮,也挺潇洒的,“球,快乐的精灵”!渐渐地,我忙起来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了,要看的书多起来了,因为我深知从此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一个小学的实际工作者的薄弱之处,便是缺少理论。我懂得了一个小学老师应该自觉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的道路。我想到了就去做。我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做减法,我几乎不打球了。寒暑假,我婉言谢绝一次次的邀请和疗养,利用这相对集中的空余时间,学习文学的、心理学的、教育学的、美学的、教学论的、中国的、外国的,甚至古代的,我总尽力去读。我只恨自己读得少,我随时做些读书笔记,边读边想:如何让书上的理论活起来,为我所用。一以惯之的认真的态度,伴随着这种真挚情感的实践,使我有了许多感受、认知、主张和思想,于是我就拿起笔去写,写随笔,写散文,写经验,写论文,也写了专著,这些成果后来在全国得到了很多奖,然而这都不是我的初衷。我觉得通过概括,通过写,把零乱的思路,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清晰了,深刻了。当然,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简单,除了文革前的十篇文章,以后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都不是40岁以前写的,更多的是在50岁以后写的。我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当然现在又是奶奶和外婆,家庭中的多种角色,加在一起的责任和负担是足够一个女人所承受的。这时需要的就是意志。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情感会产生信念,便会转化成意志,并且有勇气拒绝当校长,推掉当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的理事长,换届时主动向组织提出不再担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的委员,我想我的时间属于孩子,属于小学教育。
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意志使我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力量。我觉得意志会使情感持续,稳定,强化。我想心理学上可能并不这样写,情感与意志是人心理的两大区域,其实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两者却是难以一分为二的,它们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
四、永远像儿童多么好。
眼下,我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不要说是儿童,就是青年、中年,我都沾不到边了,岁月已经无情地把我推到了老人的行列。但是,我感觉到我的心仍然是年轻的,真正领悟到什么叫“赤子之心”。我总感到世界还是那样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仿佛是第一次看到。
我仍然像孩子一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即使中国“神舟号”上天了,3号,4号,什么时候载人,我都关心。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外出坐在车上常常从田边驶过,看着田野里开着黄花的向日葵,看着同样开着黄花的丝瓜花、南瓜花、西瓜花、黄瓜花,又想到麦子、稻子成熟了,都是金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多少回没有想出答案。有一次似乎顿悟了,啊,莫非它们都是太阳的孩子!太阳用金色的阳光给人类和世界万物带来温暖和光明,又用它的金色哺育了瓜果谷黍,奉献给人类。
当我站在高处看到大树时,我都希望能意外发现一只鸟窝,那里一定会有鸟妈妈和它孵出来的孩子,说不定还有几枚可爱的鸟蛋。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仿佛小鸟知道我这个老小孩的心思,去年居然造访我家,两只小鸟不停地飞来飞去,衔着树枝枯草在枝叶间搭窝造房。我像孩子那样兴奋极了,不断地提醒小孙子蹑手蹑脚地从树下轻轻过去,千万别惊动小鸟,让它们在这小小的庭院里安家落户。啊!我们的家,不就成了小鸟的家了吗!小鸟是令人羡慕的,它们都有一对翅膀,蝴蝶、蜜蜂也让孩子想入非非,我甚至在心里说:“花蝴蝶,小蜜蜂,你们能把翅膀借给孩子吗?”天真地做着孩子的美梦。
夏天又来了,我仍然像往年一样,从街上买回两只蝈蝈,听着蝈蝈的歌声,挑逗起蝉的鸣叫,哈,它们对歌了,它们都是夏日的“歌手”,倘若没有它们,夏天似乎寂寞多了。冬天了,我总是像孩子一样巴望着下雪,倘若早晨起来看到屋上一片白,我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报告家人:“下雪了!”马上赶到学校,雪战早已经开始,真希望孩子的雪团扔在我的脸上、我的身上,让银白色的粉末沾着我的眉毛,沾在我紫红的棉袄上,那该多带劲儿!于是,我想到雪花是“冬爷爷”给孩子带来的礼物。我围着一条白色的围巾走进教室,我成了“冬爷爷”,装着粗声粗气的嗓子,向孩子们问好,孩子们也向“冬爷爷”问好。一堂观察说话课,在充满童话色彩的师生对话中别有情趣地进行着。


我常常就是这样,像孩子般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设计教学,童心帮助我想出许多好办法,那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好办法,它让我不止一次地获得成功,享受到当语文老师,从事小学教育的快乐。教学《捞铁牛》,我想孩子一定要知道怀丙究竟是怎么捞起铁牛的?我就和孩子们在沙坑里做起了“实验”。一个个圆圆的脑袋聚在一起,其中也有我,这时我显然不像老师,而是孩子王,是他们的伙伴,津津有味地操作,看着浮力把埋在沙里的“铁牛”捞起来。教学《鱼和潜水艇》,孩子对仿生学一定感兴趣,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也少不了仿生学。我找来大大小小的十几只瓶子,专心致志地模拟潜水艇和潜水艇中的“柜子”,大瓶子,小瓶子,装进水,又倒掉;这一组沉下去,浮不起来;那一组浮起来又沉不下去,几十次地调试,我不厌其烦做得津津有味。哈!终于成功了!这一种劲头或者是一种痴情,我自己也觉得和我的年龄十分不相称。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是的,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我想说: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
我爱儿童,一辈子爱。如今我已不是儿童,但喜似儿童,我只不过是个长大的儿童。我多么喜欢自己永远像儿童!




(选自人民教育2003,17,39-42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40 , Processed in 0.0937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