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创作上的东马坊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12:2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创作上的东马坊现象


李佳剑

东马坊文坛是寂寞的,同时也是热闹的。这是我的感觉。其实圈内人士对东马坊文学创作成就有很多说法:舒企春先生说过,东马坊有一个了不起的作家群。作家李守义曾提到过“东马坊文坛四杰”,作家赵金禾也谈起过“东马坊三驾马车”。尊称也好,戏言也罢,总之,东马坊的文学创作值得人们谈论这是不争的事实。东马坊作为一个乡镇,其区域性的文学创作如此活跃确实是一个不多见的现象。但“东马坊现象”究竟是什么?李汉超一句话说得很贴切:“东马坊现象是对东马坊地区文学创作活动的一种概括。”
了解东马坊的人都知道,在那里有一个十分活跃的乡土作家群。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南飞、李汉超、曹柏青、方东明在孝感文坛是排得上座次的。在他们的旗帜下,一批后起之秀不断成长。难以割舍的文学情结使他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特的群落。在这个群体中先后有20多位乡土作家在东马坊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诞生,或接受过这里文学氛围的洗礼。
东马坊文坛这道风景,之所以称之为靓丽,是因为他们决不孤芳自赏,也不闭门造车。在他们周围不仅聚集着一大批的文化人,还有一大批支持他们、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的普通人。他们肯交朋友,也很善于交朋友。各省市文学期刊的老师,只要是和他们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们心诚,对文学心诚,对人坦诚。正因为如此,人们愿意靠近他们这样一群人,像宋宝芹、周黑友、何君等,他们曾只是东马坊的过客,但是当他们的脚一踏上东马坊的土地,就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东马坊文学的旗帜下。共同的追求与爱好,不仅使他们容易走到一起,而且很容易相处。对文学的热爱,使他们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真诚与厚道,又使他们如兄弟手足一样的亲密。他们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研讨文学,交流心得。他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决不相轻。所以他们制造了一种浓烈的文学氛围,一种很纯洁的文学氛围。在这种氛围里,他们有了十分丰厚的收获。
近年来,东马坊地区涌现了刘碧峰、南飞、李汉超、曹柏青、方东明、曹翠芳、夏华元、陈喜华等一大批乡土诗人和作家。相继突破《诗刊》、《词刊》、《星星》、《散文诗》等400余家报刊,发表诗文4500余首(篇);获全国诗文大赛奖励60余次;出版《一盘下酒菜》、《远海的天籁》、《守望家园》、《马啸西风》等专著18本;被专家称为“东马坊现象”。
所以,东马坊的文学创作,在应城在孝感地区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理所当然的。东马坊现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为人们所探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东马坊现象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里除了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种精神。东马坊俗称古皮洼,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古皮洼,古皮洼,三个人走路两个人怕,媳妇接不到,姑娘也愁嫁。”在那种生存状态下,人们恐怕很难寻觅到文学的影子。如今的东马坊经济繁荣,工业发达,人气旺盛,文化事业空前活跃。于是有了创作的环境,有了创作的源泉,所以东马坊文学创作活跃且富于成果,这是历史的必然。
文学是孤独而寂寞的。文学的节拍虽然与社会发展的节拍共振,但在特定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往往又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更依赖于一种精神。在东马坊一群为文的人中就有这样一种精神。他们站在社会的边缘,在社会转型期的嬗变与阵痛中,他们坚韧地守望着,守望着一种道德,守望着一种精神,守护着心灵的一方净土。而他们这种精神又充分地体现于他们的创作及作品之中。
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来自于基层,扎根在基层。从他们每个人的生存境况看无疑是清贫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灵魂和心血写作,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社会的关怀情结。李汉超的诗不仅具有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而且视角独特,不论是点击社会焦点还是关注社会的热点,都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南飞的诗风可能源于他的激情与痛苦。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接触过他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感受。他的诗是那种超越苦难的理想化的东西,充满了“乌托邦”式的幻想,因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擦去绿锈的青铜马车、出土的编钟及门板湾的陶片,都能被他敲击成一首首悦耳动听的诗篇。
曹柏青人称为一怪。他喜欢苦吟,不管是写诗还是为文。他的苦一方面体现为心灵的孤寂与无奈,另一方面体现在他为文过程中字斟句酌之苦。他的文章于凄凄之苦中见美,于字斟句酌中见美,体现出一种唯美的倾向。这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理想人生的思索。
东马坊的文学创作,在众多关注的目光中不断地成熟与发展。目前的创作势头正旺,而且其中一些作者正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李汉超的诗除了其思想风格如故外,最近的一些作品在语言上一改过去哲人的姿态,出现了一些口语化、平民化倾向的诗作。而南飞也尝试着写了一系列大俗大雅,返朴归真的谣曲,把诗和民间歌谣有机地融为一体,自成风格。

通联:湖北省应城市恒天药业公司(4324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02 , Processed in 0.0624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