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书海中学会自由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1 11:0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推测、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读,不如提供给他一些大致适合的书,让他自己去选择、判断和阅读
在书海中学会自由泳
儿童阅读推广人
王林



让孩子爱上书、爱上阅读,什么时候成了一件让人如此操心的事?

想想我们小时候,花一分钱到书摊租一本小人书看,是再惬意不过的事。那时候,哪里需要大人来帮助我们爱上阅读,他们能不收缴我们的闲书就谢天谢地了。那时候,书店里的书也不像现在这样卷帙浩繁,图画书更是听都没听说过。那时候,没有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差书,我们常常抓起带字的东西就开始读。
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夸张的大人常常会感叹这么一句。可是且慢,现在的孩子真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幸福吗?再想想我们小时候吧——

那时候,电视和电子游戏还没有全面侵入我们的生活,看课外书大概是做完作业后唯一的娱乐。那时候,课业负担不像现在这么重,课外也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要上。那时候,书籍种类尽管不够丰富,但不像现在这么多的讹误。那时候,家长很少干涉我们读什么书,也没有那么多的指导
所以,关于阅读的种种概念,大凡桥梁阅读分享阅读分级阅读之类,或许不乏出版界和教育界共同炒作的因素,但更是因为阅读在当代儿童生活中的尴尬境遇需要改变而产生的。因此,我对分级阅读有如下观点:
分级阅读应该要

在书店里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匆忙的母亲拉着孩子,焦急地问柜台服务员:我儿子今年读三年级,请问什么书适合他读?柜台服务员通常会不紧不慢地回答:什么书?嗯……好像奥特曼和机器猫卖得挺快的。
这样的情形分析起来很有趣。对家长来说,虽然没有说出分级阅读的概念,实际上适合二字已经表明了他们的需求,而且可以看出年龄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销售人员来讲,他常常把一本书的销量作为判断适合与否的标准。国内的书店我很少看到童书按年龄来陈列,大都是按小说、童话、科普等类别来陈列,而我观察日本的很多儿童书店,都是按年龄来分类的,这样的分类是否科学暂且不论,方便顾客、提升销售额是肯定的。
童书分级的目的何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阅读效率,减少选书的盲目性。随着孩子课业负担一天天加重,能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没有把少之又少的时间花在阅读适合的好书上,那才是生命的浪费。可是童书市场每年出版的书籍数以万计,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真无法判断。例如,同样一本安徒生童话,哪种译本更可靠,大概很多家长不会关注吧。再如,为什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并不是字越多的书越好。先别讨论适合与否的问题,单是何为好书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在购买观念上都存在很多分歧。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分级理念,选择好书是第一要义,仅此一点就能帮助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阅读。
年龄是衡量一本书是否适合读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承认孩子的心智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规律,就应该承认分级的必要。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发展性,有时可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每一位作家或出版者在出版一本书时,多少都会考虑到年龄的问题。当然,任何一个分级阅读的书目出来,都会面临各种质疑:凭什么说你列的书都是好书?凭什么说这本书适合三年级不适合五年级?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这只是好不好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分级宜粗不宜细

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她在8岁、18岁、28岁直到48岁不同年龄读安徒生《海的女儿》时的不同感受。如果是这样,你把《海的女儿》归到哪一级?小学课本里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谁能说小学生完全读懂了这句诗呢?所以,要明确地区分出一本书适合哪个年龄的读者来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某一个人,要从书和人两方面来判断。从书的方面讲,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篇幅、生字、词汇难度、主题深浅、情节难度、插图色彩、背景知识、图书类别、是否有拼音等辅助阅读的工具、翻译作品的流畅程度、开本等。从人的方面讲,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阅读兴趣和偏好、词汇量、理解能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无成人协助阅读等。这些因素相交叉后,并不能断定一本书适合某个人。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儿童的心理包括阅读心理应该持一种测不准的态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难度丝毫不逊于对外部宇宙的探索。从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分级宜粗不宜细,要做得有弹性,并留出足够的空间。
我深信,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建构出来的,是在书海中学会游泳的。与其花很多时间去推测、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孩子读,不如提供给他一些大致合适的书,让他自己去选择、判断和阅读。我给3岁的女儿阅读时就是这样,许多我认为适合她的书她不一定喜欢读,但我认为有些难懂的图画书她反而喜欢。家长能起到的作用不是去干涉哪些必须读、哪些不能读,而是陪着孩子一起读。
分级需要有本土的理论支持

读物的分级理论在国外研究比较多,在国内还很少。国外的一些观点对我们有不少启发,例如:国外的教师会教学生使用“5根手指法简单判定一本书是否适合读,即请学生翻到任何一页开始读,要是有5个词不会念或是不懂的话,那就建议他们以后再读。阅读程度低的学生,可以把5根手指改为两根或者3根手指。
国外阅读专家还使用可读性公式来评估难度。评估时选取书中任意3篇文章作为样本,每篇取100字,计算句长和音节数,然后对照常模图,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交集查看平均文章难度落入哪个年级的水准。
有些阅读专家则认为可读性公式对低幼读物不太合适,他们根据字数和词汇熟悉度、印刷形态、故事可预测性、插图和文字的对应、故事内容与概念的复杂度这5项指标作为分级的依据,然后将阅读材料分成10级,每一级列出具有代表性的读物,作为选择其他书籍的参考。
 
就阅读整体而言,这些理论和做法对本土的阅读理论有参考作用,甚至可以说宏观的思考方向应该相同。不过,这些建立在西方语言和文学上的理论,离汉语的分级阅读还是有些距离。例如,英语字母拼写的特点,决定了英语对阅读初学者很困难,而且英语要求较多的词汇量后才能阅读,所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哪怕读的是西方最简单的儿童读物,也会遇到不少障碍。对汉语而言,识字和阅读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孩子只要掌握1000个最常用的汉字,一般就能实现自由阅读,但对一些理论性的文章,哪怕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字,也不一定能了解文章的意思。就文学作品而言,孩子对本土的生活环境和本民族的心理更为熟悉,因此,即使有的词语难一些,相比国外作品而言,孩子的阅读难度可能更小。
我国分级阅读理论的建立,需要文学界、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多领域通力协作,才能避免自说自话、太玄或太实的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实在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且要谨慎地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11:07 , Processed in 0.0805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