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班主任当突遇双差生父母询问子女的在校情况时应该如何表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5 20:0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班主任当突遇双差生父母询问子女的在校情况时应该如何表达?情景再现:
       昨天下午,我难得半天没有课,就去到街上闲逛,逛的正起劲时,突然从自己的口袋里传出《上海滩》的歌声,赶紧接听,原来是小胡的妈妈。几句寒暄之后,小胡的妈妈就直奔主题:“开学以来,小胡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啊?”
      小胡的妈妈在做一种小生意,属于很忙的那种,以至于开学报名时都没能亲自送小胡到校(只有极少数家长没来送孩子,所以我记忆犹新)。这一次的通话,也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接触。
      小胡这名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成绩,还是在课堂纪律方面,无疑都是一名“差生”。这不,第一次月考,他取得班级倒数第二的成绩,而且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就寝后还听MP4,被政教处老师抓个正着。他在考试中拉班级平均分不说,还时常给班级摸黑。
       开学初的前几天,我就发现了他的不思进取和纪律涣散等苗头,经向其原班主任打听,他是一名“惯犯”。一方面切实为了他能够成长进步,另一方面也避免其纪律和成绩继续恶化,我在开学第一周就主动找他谈话,在委婉地点到其成绩和纪律方面不足的同时,清晰地例举了身边几位勤奋好学的学生的事例,兼顾着提出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大幅度地对其提出了期望,因为我相信班主任的真心关爱和热情激励是走进和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很快就感到了些许失望,在我第一次找他谈话的第三天,他在语文课堂上吃东西,被语文老师点名批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于是第二次找到他谈话,他给我的理由是:之前他坚持听了两天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重要科目,但只有语文能听得一知半解,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在听天书,六门课程中只能听懂一门,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一点都不听呢!听到他的陈述,我的心底对他的消极和懒散已经有点反感,但是我又坚信后进生的转化过程是反复的,对待他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于是在第二次谈话中,我并没有批评他的意思,只是重点地帮助他分析听不懂课的原因,并告诉他弥补的方法。他听完后,也是满口答应一定会坚持做到。然而好景不长,第三周某一天的数学课堂上,他竟然玩手机!数学老师将手机交给我,我害怕谈话次数太多会让他产生过多“抗体”,又想用老师的宽容和关爱去触动他的内心,于是第二天我悄无声息地把手机还给了他,并附上一张纸条:在课堂上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老师相信你以后会把手机放在家里。谁知第三天他又在英语老师的课堂上玩手机!这一次,我第三次找他谈话了,我问他为什么玩手机,他又狡辩道:“我尝试着用你教给我的方法去弥补以前落下的功课,但是时间有限,复习前面的,现学的就没时间巩固,好像是拆东墙补西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感觉完全补上来的希望很渺茫。”我有点生气,但还是平静而耐心地用事实告诫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他说自己渐渐地听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会尽力改变。三次谈话之后,他在纪律方面有所收敛,但是其他科任老师反映他在课堂上整天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根本就没认真听。但在我的课堂上,他倒是认真地听讲,并自习地做笔记。看来这个家伙,还是一个“大滑头”。

老班心情:
        事实上,“小胡”问题并不是一个个例,还有很多学生都面临着他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小胡的问题更严重罢了。用两个词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些产生问题的根源:害怕吃苦、不思进取。在和小胡及类似小胡的学生谈话时,我总会回忆自己当年在高中的求学经历,不能说是拼命地学吧,至少是争分夺秒地学,以求将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建立一番事业。但是,“事业”的概念在小胡及类似小胡的学生身上确切地说很少能够看到。由此也造就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纪律涣散、消极懒散、油嘴滑舌、反复无常等一系列恶劣的行为和品格。想一想自己,再看一看他们,我有时感觉真的很无奈。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一切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应该是根本所在。

表达策略:
        下下策:班主任心里窝着一团不小的火,不能对学生发,那就对家长发吧,于是气氛地说道:“你的孩子,在学校就没有几样好的,不玩手机,就听MP4;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不是考倒数第一,就是考倒数第二。从来没见过他那天能端端正正地坐着、认认真真地听讲、工工整整地书写。哎----尽给班级捣乱和摸黑,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刀枪不入油盐不进呢!”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等于是用血水在书写事实。事实证明,这里虽然说的都是实话,但由于火药味和血腥味较浓,往往会让听者产生很多误解,比如班主任异常讨厌该名学生、甚至是该名学生的家长,可能会导致家长怒骂或毒打子女,这样学生猛然醒悟的很少,而对班主任深恶而痛绝之的居多;班主任也太无能了吧,我的孩子在他班上怎么沦落到这种田地?!可能会招来家长要求子女转班甚至是向校长“告密揭发”。

       中策:班主任担心如果说出了事实,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里,致使后续转化工作无法开展,于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说道:“你的孩子,在人品上没有没有问题,不是一个坏孩子。成绩一般偏下,不是很突出,如果说上课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的话,成绩应该会突飞猛进的,希望家长在成人成才方面多多引导自己的子女。”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明显太过于委婉,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听出班主任的言下之意,粗心的家长可能还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不错”。因为类似小胡这样的学生,也不是一天两天才变成这样的,其家长过去可能听到的都是关于小胡“不成器”的话,这次一天新班主任对小胡认识的“改观”,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子女进步很大呢。这样的话,都将极不利于家校的配合和进一步的沟通。

      上上策:班主任觉得家长有权利知道子女的真实情况,同时班主任也有义务向家长提供真实的情况,于是本着应有的教育原则,平静而耐心地解释道:“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从思想品德上讲,小胡是一个很好的青年,没犯过侮辱师长、打骂同学等严重错误;从智力方面讲,小胡是一名聪明的学生,脑袋瓜子很好使;从表达能力方面看,小胡可以称的上是侃侃而谈;从人际交往方面看,小胡显得很成熟,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比较融洽;从纪律方面讲,小胡略显自控能力差,时常会在课堂上说点悄悄话、打打盹或玩玩手机;从学习成绩方面讲,小胡在第一次月考中处于下游,成绩很不理想。良好的纪律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但是从目前来看,小胡在纪律方面急需改善,要不然长此以往很可能在高考中会名落孙山。这需要我们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请家长在纪律及学习动力等方面好好引导他,希望他能获得可喜的进步。”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班主任用朴素、真实的语言和家长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在尽职尽责的同时,也在思考解决难题的办法,这些都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到的。相信类似的家校交流方式是最有效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20:30 , Processed in 0.1456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