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空儿常来工作室坐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5 11:5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空儿常来工作室坐坐





本期话题:
班主任工作室
编者按
在每个地区,都有一些名班主任,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劳,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何让更多的班主任分享这些经验?武汉市硚口区通过政府牵线、资助,成立名师工作室,以师徒的形式在全区辐射;北京市的做法是,把名班主任们集中起来,让名家们集体研修,同时,还为他们配备导师,目标是打造更有影响力的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老师,则是借助一个课题,把一些班主任组织起来,自发地进行研究。所有这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班主任们打造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我们希望把更多班主任工作室的经验展示给大家,让更多的人来分享。
室主笔记
南京师范大学——
来自民间的聚会
■室名:“随园夜话”班主任系列沙龙
■室员:南京市部分班主任
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主办了“随园夜话”班主任系列沙龙,与另两个工作室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自发的班主任研修团队。
一次课题有了团队
2008上半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齐学红教授参与了教育部重点课题《2008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教材的编写,因此邀请了一批一线的班主任撰写案例。这批班主任都是有思想、有热情并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精英。他们因编写教材而经常晚上聚在一起研讨、交流,也因此思想产生了碰撞,经验得到分享。
教材编写完成后,这个团队已经形成定期聚会的习惯。大家都觉得这种交流方式非常好,每个成员都能受益匪浅。于是,在齐教授的发起之下,这个班主任研修团队正式成立,每期都以沙龙的形式探讨一个主题。
南京市第六中学的陈宇老师是这个沙龙的主要成员。“我给班主任沙龙起了‘随园夜话’这个名字。随园,原来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所建的一所园林,地点就在现在的南师大。现在一般把南师大在市区的本部校区就称为随园。夜话,是指举行沙龙的时间都是在晚上,是正常教学工作之后的一种探讨。”
没有约束的沙龙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整,沙龙的程序和主要环节现在基本上已经相对固定。每月一期,时间固定在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的晚上。沙龙大约要进行两个多小时,由4到5个环节组成,比如:话题探讨、自由辩论、案例分享,等等。一般来说,每一期沙龙有一个讨论的主题,比如:家校沟通、中学生上网、中学生的情感,等等。每一期还设有一个主持人,主持人会事先把讨论主题告知沙龙成员并事先作好准备。参与沙龙的班主任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到6人,设定组长,以便于收集大家的意见。
为提高效率、让沙龙更加紧凑,现在,每进展到一个环节,每个小组都要把组内成员的想法、建议简要地写在纸上,交给主持人。主持人再把这些纸条贴在墙上或白板上,并从中选出最具特色和闪光点的想法请原创者作重点阐述。然后大家讨论,每位老师发言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这样沙龙的参与度就能提高,发言人数达到30人次左右。
这样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成员包括来自小学、中学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没有任何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大家。“因为那样就背离了举办沙龙的初衷。参加沙龙的班主任都是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来研修的。没有任何报酬,连晚餐都要自理。但是每次沙龙都很成功,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第一,参与者都是热爱教育的班主任,大家热情很高;第二,班华、唐云增、杨瑞清等班主任专家的参与,让更多普通的班主任有了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第三,沙龙较为合理的运作方式和老师们较高的参与度也是沙龙成功的重要保证。”陈宇老师欣慰地说道。
影响力在逐渐扩大
南师大班主任沙龙“随园夜话”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8期。可以说,正在进入佳境。这种纯粹走民间路线的活动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沙龙的举办地点由原来的固定在南师大本部到由各会员单位轮流举办,学校和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也参与进来,影响力在逐渐扩大。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颖并具专业性的交流方式得到了大量一线班主任的支持。沙龙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班主任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打破了小学、初中、高中,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界限,扩展了老师的视野,丰富了他们工作的阅历与经验;收集了一批一线班主任教育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和实战经验,为每个参与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支持。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繁重而辛苦,个人的奋斗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沙龙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一线的班主任自由地抒发想法、宣泄情绪。沙龙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分担苦恼、分享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沙龙既是探讨教育问题的头脑风暴,也是热爱教育的同道中人互相做心理按摩的很好的方式。
齐学红教授说,目前沙龙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参与人数增多而导致了沙龙互动难度增大。最近在南京六中举办的一次沙龙就出现了座位不够的现象。沙龙的人数过多会影响效果,但是设定门槛又会影响老师的积极性。对于这个矛盾,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
武汉市硚口区——
政府牵线结下师徒缘
■室名:硚口区市级功勋、十佳班主任工作室 ■室员:5名市级功勋、十佳班主任及56名徒弟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有几位在当地响当当的班主任,老师们都想跟他们学几招。可这几位“名主任”平日里很忙,即使能带徒弟,也只是局限在本校。
教师可以通过教研室这个系统寻找教学专业发展的平台,班主任也应该有一个专业的平台。基于这样的认识,区教育局领导决定,为区内5名市级功勋、十佳班主任成立个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名班主任的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全区优秀教师的培养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诞生之地。
很快,硚口区的班主任工作室建了起来,聘任5个名班主任为“室主”,每年还拨给每个工作室1万元专项经费。
工作室搭建起来了,“室主”可以在全区中小学收徒弟。而要想成为名师的徒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还要经过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室主认可等环节。
通过区教育局,5个“室主”精心挑选了56名徒弟,教育局领导给他们主持了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十分热闹。
这下,“室主”肩上的担子重了,他们要经常带领徒弟们参加和组织班主任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徒弟撰写教育论文……
不仅如此,区教育局还为着手为班主任工作室设计了许多制度,为其发展规划未来。
负责人制度:室主全权负责工作室的一切事务,在专项经费使用、培养青年班主任和班主任教育科研活动等方面有自主权。但工作室成员每月必须不少于一次在校内或校外举行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或大型教育教学活动观摩会和现场会。
联系制度:工作室每学期要书面向教育局主管部门和学校汇报有关工作和研究情况。教育局主管部门和学校定期对工作室的建设情况、运转情况和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挂牌服务制度: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工作室是全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工作改革研究的前沿窗口,要热情接待来访教师,并提供指导和开放式服务。
目标管理制度:教育局和工作室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工作室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及时总结。
考评和激励制度:教育局会同学校组织教育专家每年对功勋班主任和十佳班主任个人和工作室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室职能作用发挥、工作室成员师德修养、岗位工作、科研工作、示范作用等。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类。对考核优秀的功勋班主任、十佳班主任和工作室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违反师德行为或完全不履行职责的,取消其称号和工作室。
成员管理制度:师徒间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师傅、徒弟各自的责任,包括:师傅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不断学习,指导、帮助徒弟在班级管理业务上不断提高,并经常了解徒弟学以致用的具体情况。徒弟必须积极参与工作室各项活动,活动后主动与师傅交流体会、汇报学习情况。工作室成员采取动态、滚动方式吸纳成员,原则上两年为一个周期。
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室要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档案管理,要及时、准确、规范地将各类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登记造册。任何人不得将工作室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的傅成令老师是其中的一个“室主”。在她的工作室中,有来自全区不同学校的11名成员。“做一名有厚度的班主任,与岁月同增生;做一名有广度的班主任,与同伴共追求;做一名有乐趣的班主任,与学生共成长;做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与事业同发展!”这是傅老师工作室的口号。
“能有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室是原来根本不敢想的事。”对工作室的工作,傅老师做了一番精心的整体规划:“我的工作室整合了学校集团的优质人力资源,并结合相关的德育特色,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家报告与实践交流相结合、问题式研讨与专题性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为优秀班主任提供菜单式的学习服务。”
“原来,老师们认为当班主任没有出息,既不记入工作量,也没有任何奖励。而工作室的成立是正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肯定。由于工作被重视、被尊重,现在,班主任们都像傅老师这样,干劲可大了。我想,这是我们成立工作室最大的收获。”对于工作室的未来发展,谈宇贤副局长用了一个比喻:“摸着石头往前闯。对于这项刚刚开展起来的工作,我们需要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听新人问题 教徒弟实招
阳春三月,在硚口教育局的组织下,一群为理想的教育而奋斗的同行汇聚在一起。
戴长亮是工作室学员中最年轻的男老师。他刚刚参加工作,怀揣火热的激情,投入到了班主任的工作中。但他没有想到,学生是如此不受管教,家长会如此难以沟通与应付。面对家长的责骂,他似乎失去了信心,班级管理陷入混乱。工作室的第一次会议上,他将自己满腹的苦水倾倒出来,足足用了40分钟。我似乎看到伤口正在一点一点地削减他那份工作的激情。只有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应对学生挑衅、如何加强家校联系、如何调节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才能解决他在工作上的困惑。两个月来,我发动所有的学员为这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担当“师傅”,使他可以从中不断汲取营养。这位年轻的教师日渐进步,重新找回了那份工作的信心与激情。
工作室的其他学员几乎都是工作10年左右的优秀班主任。他们有很丰富的教育经历,最可贵的是,他们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爱学生、爱自己的班主任事业。但他们普遍欠缺理论的引领,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为此,我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风格与教育模式展示给同行们,供他们借鉴与参考。还定期为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方面的书籍,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逐步成长起来。我们还申报了《初中生自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促使班主任们向学者型、专家型、智慧型的教师转变。肖薇老师感叹说:班主任的成长既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些将使他们前进道路上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 傅成令)
室员笔记
北京市——
专家助力铺设研修路
■室名:优秀班主任工作室 ■室员:北京市范围内招14名获奖班主任
日前,北京市首届优秀班主任工作室现场交流活动第二站在北京育英学校小学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交流会在《小小家务岗收获快乐多》和《我为班级写传记》这两节别开生面的班会活动中开始……
这次活动是袁凤芹老师参与北京市首届优秀班主任工作室近1年研修工作的总结和成果的呈现。袁老师是育英学校的名班主任,在她近20年的从教经历中,曾获得北京市十佳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及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平台缘于瓶颈
如何鼓励袁老师这样的优秀班主任继续留在班主任岗位上,并有动力做出更多的成绩?北京市教委依托北京教育学院,为最优秀的班主任们量身打造了这样一个持续发展、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这个工作室,为他们创造了活动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让各位成员在展示自我和指导他人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优秀班主任群体的引领作用。“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中尚缺乏领军人物。本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就是为了促进优秀班主任群体的进一步成长。”项目负责人北京市教育学院的杨秀治副教授说。
该工作室于去年10月启动,入室的班主任必须是近5年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中小学十佳班主任或北京市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候选人。年龄在45岁以下,并在今后5年内仍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的现任班主任。依照以上条件,首批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在全市范围内共吸纳了14名中小学班主任。
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第一届十佳班主任、牛栏山一中的全斌老师是工作室中的一员,他说:“从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启动那天开始,我们就有了一个新起点,让我们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期待着自己有些新的突破,盼望着一些新发展,让我们的孩子能和我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
成长缘于专业
在这个班主任团队的背后,是一个由高校学者、培训机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组成的15人的导师团队。通过双向选择,学院为每个学员配备了1名导师。导师团队中,既聘请了陈爱苾等资深的德育专家,也聘请了有一线班主任工作经验,同时也对班主任有理论建树的工作者,如丁榕、王宝祥。还有对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有较深研究、有培训经验的培训教师,如钟祖荣、胡淑云。
具体的研修内容包括3个层次:每个班主任围绕总结经验和提炼思想确定个人的研究内容,围绕共同感兴趣的班主任工作问题开展研究,结合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探索专业化的成长路径和方式。专家们通过专题讲授、阅读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及研究资料、听取工作室成员的经验交流、观摩工作室成员的活动展示,帮助班主任梳理工作总结、明确研究方向、确立研究思路、开展课题研究。
在近1年的研修中,日子是紧张而又忙碌的。240学时的学习,将相对的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经验提炼相结合、个人研究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计划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班主任老师能尽情地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切磋。
“教育科学研究”与“同行交流,榜样示范”模块最受老师们的欢迎。全国班主任培训总顾问、国家级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负责人陈爱苾老师从案例讨论入手,告诉大家如何撰写和分析班主任工作案例。耿申老师以“发现真问题,创造真方法、获得真体验”为题,与大家探讨了中小学班主任科学研究的意义、本质和注意事项。
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临沂八中的王立华老师围绕“反思·实践·创新”主题,与同行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在每周二的聆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经验总结、现场展示、专题研究这4个阶段,这14名班主任渐渐有了自己的研究思想。
“为了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获,学院总是想方设法的帮我们请来最顶级、最贴近我们的专家:张红老师几乎每一次都陪着我们学习,轻松愉快地引导我们思考;季平老师刚刚从美国回来,顾不得休息就来为我们作讲座;班主任曲老师体贴入微,为我们提供最精细的后勤保障……”谈起这一段的研修经历,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魅力女教师、垂杨柳中心小学的郑丹娜老师充满了感激。
研修还在继续
今年,北京教育学院又成功申请了2009年的持续性项目,将在优秀班主任已经进行了集中理论学习、现场展示和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高端对话、异地培训、开设论坛等形式,加速其经验总结和自我提升的进程,并使优秀班主任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杨秀治副教授告诉记者:“优秀班主任总结经验、提炼思想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两年项目结束后,我们还将持续跟踪优秀班主任,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
(■本报记者 张婷)
与良师同行 与益友为伍
让我再一次回首已悄然走过、收获颇丰的岁月吧。我想用紧张和忙碌来概括它,还想用收获和成长来说明它,更想用温馨与幸福来呈现它。
紧张忙碌的日子。晚8∶35分,电话铃清脆地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郑老师吧,我是教育学院的李老师。”班主任李老师又一次亲自来电了。说实在的,我一直惦记着周二的学习,但学校里的这一班三年级的孩子也实在让我牵挂。刚才还盘算着,第二天先给学生上完一节课,再到学院上课。这会儿,在接到李老师的电话后,又立刻感觉不妥了。上完课再赶到学院就会迟到,那怎么合适?第二天,我终于还是克服了工作上的困难,按时到了学院。
收获成长的时光。陈教授对为什么要搞案例式培训娓娓道来。教育实践是极其复杂的,而案例是个性的东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事件对这个孩子适合,却不见得对另一个孩子也适合。张红老师循循善诱的谈话式培训,把我们这些身在雾中的班主任带到了一湾宁静的海滩。在这里,我们脱下教袍,满怀赤子般的好奇与憧憬,拾捡“智慧”的贝壳,倾听心海的声音。王啸老师“把孩子培养成孩子”的观点,深深地震撼着我。教育不仅是控制,更是对人的解放;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辅助儿童成长,尤其是人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这段时间,我一直仔细体会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温馨幸福的集体。我们不仅收获着新理念,更收获着真情谊。我们是一样的人,一样有着一颗对教育的热爱之心,一样拥有一份对孩子的理解之情。正如冯老师所言:在这里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与良师同行,与益友为伍,不亦乐乎!
(北京市垂杨柳中心小学 郑丹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10:03 , Processed in 0.0941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