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1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值得珍视的参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3 19:4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值得珍视的参与
                    ——写在参与《教师之友网》一周年之际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想不到,《教师之友网》走进我的视野已有一年了;想不到,不经意的注册,却带给我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巨大的变化,在《教师之友网》的帮助下,我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更想不到的《教师之友网》一年来的坚持,一年来的固守,让我们明白什么是不为名动,什么是不为利惑的真正内涵。《教师之友网》始终不渝遵循着为一线教师服务的办站宗旨,抛弃功利色彩。
   每每打开《教师之友网》,我便想到了一个人,与我素昧平生却给我莫大帮助支持和鼓励的管季超老师。
   与管老师相识是一年前的事。管老师在湖北孝感,我在贵州遵义,在地图上来看,两地不相连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往。我想,是《教师之友网》给我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教师之友网》连接着我们,使我们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种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友谊,是耐得住考验和咀嚼的友谊,是人们常说的“淡如水”之交的友谊。
   我于081125注册,没有使用自己的名字来注册,我想这么实在而又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网站不应该属于我一个人的专利,应是虾子中学八十名教师共同享用。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管老师为《教师之友网》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也见证了《教师之友网》的发展与壮大。
   我是在《教师之友网》上认识管老师的。管老师戴着眼镜,精神矍铄,以山一样的表情时刻关注着我们,使我们在大山的绿荫中健康茁壮成长。
    一个人在另一个人心中拥有好感,是值得尊敬和佩服的,我借此来表达对一位孜孜不倦默默奉献老人的敬意。
   参与《教师之友网》已有一年了,我们对《教师之友网》的态度也饱含在我们的神情中,没有任何作秀和矫饰的成分。所以,我把自己对《教师之友网》的参与归为值得珍视的参与,一直要坚持下去。

                                 

                          2009年11月23日

2#
发表于 2009-11-27 17:32:11 | 只看该作者
可喜可贺,能有这么一位远方的朋友时刻关注我们的教师之友,是我们的荣幸,也是管老师办此网站初衷的体现。
3#
发表于 2009-12-12 06:56:20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2-7 02:20:37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3-31 16:59:21 | 只看该作者
看望母亲/杨秀茂[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母亲去省城三妹家已经有了几个月,由于今年我上的是两个毕业班,还有学校的教务工作,上班很忙,加之双休日学校要补课,抽不出多余的时间,因此,我好久没有去看望母亲。忠孝难两全,我只有等假期到了好好的陪陪母亲。
可最近一个多月,母亲总爱给我打电话。每次母亲打电话都是问相同的话题:“老二(我的小名),你在哪里?”母亲打电话来,有时是中午,有时是早上,更多的时间是晚上七八点左右,基本上是每天一个电话。
能去哪里!我工作这么忙,不在学校就在家里。我的回答也很简单,要么回答“学校”,要么回答“家里”。母亲每次听我这么说之后就“哦,我知道了”,匆忙之间挂了电话。
但我不解,很纳闷,母亲是不是有什么事?我打电话问三妹。三妹说:“妈说没有什么事,只是打电话问问你在做什么。”三妹告诉我:妈一切都好,尽管放心。
母亲的电话照样要打来,我已经习惯了。看到是母亲的手机号码,我总是先说:“妈,我在学校。”“妈,我在家里。”由于天逐渐冷了起来,母亲在电话里多了一些叮嘱:“老二,多穿一点。还有龙三(我妻子)要多吃一点。”因为妻子总是说要减肥。我很感动,时间一长,母亲电话里的叮嘱便倍感亲切,温馨。每天都让我都徜徉在爱的温暖中。
我给妻子说起这事,妻子也很感动。“妈肯定想我们了。”还是妻子心细。妻子建议,这个双休日请个假,到省城看看母亲。
星期五一下课,我和妻子匆忙往省城赶。事先我没有通知母亲,是想给她老人家一个惊喜。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到省城也是下午四点。没有停留,看望母亲的心情似箭。四点三十分,我们来到三妹家所在的小区。在广场就看到了母亲。母亲一边和周围的大叔大妈聊天,一边在做着握力操锻炼着身体。
我大喊一声:“妈!”母亲转过身来,很吃惊,但瞬间便是高兴:“老二,来了怎么不来个电话。”我看着母亲,比以前要胖一些,脸色也比以前更加的红润,很有精神。
我的喊声吸引了周围锻炼的大叔大妈,都看着我们。母亲很是高兴:“老二,这是你王大妈。”“老二,那是你张大叔。”“老二,那是你何大伯。”•••••母亲介绍着她在小区认识的朋友。“我们知道,你是中学的老师。知书达理,很有礼貌。”“杨老师,你妈经常夸你。嗯,年轻人,不错!”“你请假来看你妈!小伙子,有孝心,好啊!”••••••
听着周围的大叔大妈在夸奖着我,母亲笑呵呵的,很满意。“走,到我女儿家一起坐坐。”母亲很热情,邀请着大家,声音很洪亮。
告别了大叔大妈羡慕的眼神,我们来到三妹家。母亲脸上依旧笑意浓浓。因为三妹还没有下班,母亲准备做饭。妻子说:“妈,等我来!”“不要紧,你们坐了这么久的车,累了,休息一下。煮饭,炒菜,妈行。”母亲很果断,妻子只得在一旁当当帮手。
“请什么假?学校的工作那么重要,那些学生需要你。妈在这里很好。”母亲有些埋怨。“妈,我们有两三个多月没有看到你了,很想念你。”还是妻子说话会安抚人。
“妈好好的,你们放心,不愁吃,不愁穿。小区的人都合得来,环境也不错。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大家在一起既可以聊聊天,又可以锻炼身体。”看来,母亲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来的时候,妻子再三声明,不得问打电话的事,怕妈生气。看到母亲欢天喜地的神情,我就放心了。
不多一会,三妹回来了,一家人和颜悦色的,乐呵呵吃着饭菜。
在三妹家这两天,天气格外的好,阳光洒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很惬意。我们没有选择上街,或是逛商场,母亲说:“街上车太多,不方便,又不买什么东西。”于是,母亲带着我和妻子,在小区逛着。母亲的人缘很好,一路上都有大叔大妈和我们打着招呼,都知道儿子儿媳在陪着母亲。母亲无疑是我们游览小区的导游,一边走一边给我们介绍着,很详细。人逢喜事精神爽。小区很大,景色优美,但年迈的母亲丝毫不觉得累,有时在广场,坐上秋千;有时还和我们小跑几步,比比脚力••••••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蹒跚地追着母亲••••••如今母亲已经老了,只能慢跑。我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小区的上空••••••
走在小区,母亲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很高兴很满足;走在小区,和母亲在一起,幸福的滋味很甜很甜。
时间很快啊!转眼间,两天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我们也要动身回学校,满以为母亲会伤感,谁知母亲照样还是那样的高兴劲:“早点回去,工作重要。要好好的工作,我好得很,你们不用担心。”
带着幸福,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学校。但母亲的电话照样打来,只是比以前多了一些笑声。
三妹也打来电话:“哥,你和嫂简直成了我们小区的明星。”我不解。“你不知道,你们都成了别人学习的对象,好多的老人教训孩子,就拿你和嫂作学习的榜样。你和嫂就是孝敬老人的明星。”
呵呵,我们只是尽到了儿子儿媳的责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啊!
三妹还告诉我:“我终于知道妈给你们打电话的原因。妈在小区听别人说,现在教师的工资很高,妈担心你有了钱就去干赌博之类的事。加之你是学校的领导,妈又担心你走不正经的路。哥,妈是为你好呢。”
我热泪盈眶。是的,儿行千里,走不出娘的胸怀。母亲每次打来电话,是想知道我在什么地方,看看我在做些什么,心忧我呢!原来,电话里饱含着母亲深深的关爱之情。
我感谢我的母亲,在给予我身体的同时,还在时时教我怎样做人。
-----------------------------------------------------------------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6#
发表于 2010-3-31 17:00:17 | 只看该作者
让生命在阅读中绽放/杨秀茂[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我的床头柜放着一本《三国演义》,是线装书。这本书已经有二十多年,有些发黄,也有些破损,但能清晰看见上面的字。这本书伴随我多年,舍不得放弃,上面写着我一次次阅读时作的批注,歪歪扭扭的。这本书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是我宝贵的精神粮食。
说起这本书的由来,还饱含着深深的父爱。
那是在81年,当时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父亲有天到县城开会,带回一本《三国演义》。起初我看到这本书没有多大的印象,满以为是父亲自己买来看的,因为父亲喜欢看书,手里随时随地都有一本书拿着。我还小,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认为父亲看书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打发时间。
父亲拿起《三国演义》递给我:“老二(我的小名),爸爸把这本书送给你。”“谢谢爸爸!你先放着,等我上了初中再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父亲听了我的话之后有些生气:“这么好的书,你还不要!这可是古代小说的典范之作,四大名著你知道吗?”我摇着头,那时的我,连小说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要提四大名著了。在我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老师也没有讲这方面的知识。
父亲露出失望的眼神:“为了买这本书,我专门跑到新华书店,找你汪伯伯,好说歹说,你汪伯伯才卖给我,还花了我好几天的工资。”
就父亲买书此事,后来汪伯伯告诉我:你父亲买的《三国演义》是当时书店唯一的一本,是别人讲好要的,只是没有带钱,叫我给她留着。“你父亲差点让我失信于人。”当天下午,汪伯伯特意到在市新华书店买回一本《三国演义》,满足了那个顾客的愿望,没有失信。
我怕父亲生气,急忙说:“爸爸,我喜欢,可是书上面好多的字我不认识。”“不要紧,爸爸可以教你。”父亲态度很坚决。
父亲高中毕业之后,招工进了厂,《三国演义》上的字应该难不倒父亲。看来,父亲让我看课外书是认真的。
父命难违。在阅读这方面,我没有天赋,完完全全是父亲用强迫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兴趣。
每天,我都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三国演义》,量不是很大,一天一小段,遇到父亲不认识的字,我就摘抄在本子上,到学校请教我的老师。老师感到很满意,因为有我这个好学、爱问的学生,还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我,说我志向远大,说我博览群书。听了之后,我的脸红红的。我看书是完全父亲逼迫,是强迫的,不是我自愿。我不敢声明,比较顾忌情面,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掌声。既然老师那么的器重我,那就老老实实的读吧,认认真真的看吧。
殊不知,这样的读书态度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慢慢的,我竟然喜欢上《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回生,二回熟。我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没有多大的印象,第二次、第三次••••••我看《三国演义》估计有八九次了,好多的语言我都能背下来,还津津乐道的。我的作文提高很快,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口头发表。
读五年级时,我们家搬到了县城,我也在县城读上书。此时的我已经不在满足于《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了,央求父亲。父亲说:“我带你到汪伯伯家,认识一下汪伯伯。”
汪伯伯家就住在县新华书店里面,以书店为家。我们来到新华书店,书店不是很大,书也不是很多。汪伯伯很忙,来买书的人很多,我们没有打扰他。
等了一个多小时,汪伯伯忙完之后,带着爸爸和我进了里屋。“老汪,我给你培养消费者,最小的消费者。”父亲开着玩笑。汪伯伯也很开朗:“老杨,别的大人培养娃儿抽烟、找钱,以后好有烟抽,好有钱用,不象你,只培养娃儿看书,是不是担心以后娃儿不给你买书呢!放心,我这里对你是全天候的开放。”
之后,汪伯伯用赞赏的眼神看着我,“这么小就喜欢看书,孺子可教,我喜欢。”其实,父亲带我来的目的是想在汪伯伯这里走一下后门,好让我有书可读,因为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够养家糊口,没有剩余,要是买了书,全家的生活怎么办。听明白父亲的意思后,汪伯伯有些为难:“我们书店是卖书,还没有开展借书看书的业务。现在大家很重视知识文化,都喜欢买书。”停了一两分钟,“按照书店的规定,书是不能带回家的。这样吧,娃儿来我这里看书,算是我特殊的顾客。”
谢天谢地,我看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家到新华书店要走上十多分钟,我不怕,因为我能看书,能看很多很多的书,还不用花钱,天赐良机,怎能放过!
汪伯伯专门给我腾出一间屋,让我一个人在里面静静地阅读,不被他人的影响,真的把我当成了特殊的顾客!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往书店跑。这样的习惯一直到我上高中。五年来,我在汪伯伯的精心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五年来,我有了十二本摘抄,有了一手的好文章。在书店,即便有时很热很冷,有时很疲劳,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是高昂的。有书的日子真好(杨绛语)!回忆起看书的日子,我心中总是甜甜的。
我非常感谢汪伯伯,我的成功离不开他默默的支持。记得考上大学那年,年迈的汪伯伯笑着说:“这娃儿,我知道有今天的成功。”我想,可能是我喜欢看书的缘故吧。
虽然汪伯伯早就搬到省城,但当每次路过书店时,有一种特别亲切温暖的感觉。我想: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汪伯伯的帮助。这里曾是我无声的教师,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
如今,我拥有很多的书籍,书房堆得满满的,但我最珍贵的还是那本《三国演义》,传家宝呢!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如我一样,对书有着强烈执着的阅读愿望。
我给赋闲在家的父亲买了许多他喜欢读的书,但父亲对我还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新华书店看到有我写的书在卖。目前,我正在朝着这方面努力着。
------------------------------------------------------------------------------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7#
发表于 2010-3-31 17:01:4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让文章的语言更优美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鲜明的主题,更要有优美的语言。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苏东坡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观点。马克思也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既然这样,作为文章的第一要素语言,又怎能不讲究优美呢?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更优美呢?就要掌握和了解优化文章语言的有关技巧。笔者就列举近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优化文章语言的技巧,常见有以下几点:
1、注意语序的调整,做到成分附加。
语序的调整就是故意颠倒语句的次序,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就会取得加强语气,增加表达的效果。如:
小河静静地淌,小树轻轻地摇。经历了千百年这样的春夏秋冬——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保持着它的老习惯:宁静,慢条斯理。(安徽卷《习惯》)
文章主要描写小村庄的宁静,慢条斯理,但作者首先没有选择小村庄,而是先从小河,小树入手,这种把修饰语放在前面,把主语放在后面,突出和渲染了小村庄老习惯。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都热衷与考查扩句。有这样的一个题,将“王小红唱着歌向操场走去。”要求扩展。实际上是从语文试题方面加强对文章语言的优化。本来平淡的一句话,经过加工,就发生了变化。“王小红向操场走去,步履轻盈,踏着一路欢歌。”这样的成分附加,王小红的神情就格外突出,读起来就有余味悠长的感觉。
有的同学的作文,语言缺乏表现力,好像是在“记账本”干巴巴的。实际上,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经过“化妆”,精心打扮,文章就会焕然一新,使之表达更充分、细致、严密、生动,使语句绽放出光彩。
细细的春雨,就像一个文静的姑娘,总是以轻得不能再轻的脚步款款向你走来。悄悄地织着一幅如烟如雾的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山东高青卷《听雨》)
此段就是对春雨的精心打扮,读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所以,改变语序,做到成分附加,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多姿多彩。
2、修辞妙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让质朴的语言生辉,使文中的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柳树早已脱去了她如泉如瀑、如伞如盖的绿色,用她的萧条继续感动着人们。原本绿色的稻田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盛装,向人们炫耀着自己的成果。金色的桂花傲立枝头,散发着甜香。菊花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争先恐后为秋天的金色画卷添上明丽的几笔。(山东高青卷《天籁和鸣》)
运用了拟人,赋予了“柳树,稻田,桂花,菊花”以人的特征,语句优美动人,为文章添彩增辉。
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得我浑身洋溢着温馨;爸爸的爱,深沉得犹如高山里的树木,让我从不受风吹雨打;我的爱,没有惊天动地,只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他们的身边。(山东淄博卷《进进出出,真爱无限》)
运用了比喻,把“妈妈、爸爸无私的爱“比作阳光、树木”具体可感,特征突出,生动形象。
语文从我身边徜徉而过,留下唐风宋雨的慷慨激昂;语文从我身边流淌而过,留下诗林词苑的淋漓酣畅;语文从我身边飘然而过,留下美文小说的婉转悠扬。(江苏盐城卷《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运用了排比,是句式均匀,音律铿锵;感情强化,气势如虹。
修辞的运用,使语言焕发光彩,增强文章语句的表现力。
3、诗词借用。
古人讲究练字炼句。借用诗词,就是要品味诗人练字炼句的艺术和语言风格,在文章中穿插借用,能增添文章的文学底蕴。
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河南卷《最美丽的风景》)
文章就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来表明夕阳虽然是美丽的风景,但最美丽的风景的却是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这样的风景是持久永恒的,是让所有的人肃然起敬的。做到了主题鲜明深刻突出。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作一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
借诗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岁月。
诗词的借用,可以产生一定的美学效果,获得审美倾向,由平易中显神妙,朴素中显美丽。
4、句式的错综复杂。
作文时,句子的选用十分重要,一般来说,短句结构简单,简洁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表意周密。在写作文是要做到长短句的交替使用,能使句型错落有致,节奏明快,读起来有美感。
黄龙洞的水,或漫不经心地凝聚,或丝帘般地垂落,或琴弦般地涌流。点点成趣,丝丝流情。正是这秀色和餐的水,千回百次地浇注、滴落,使得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像玉笋顶埂,像利剑,像猛兽,像飞禽。有的如少女沉思,有的如佛祖落尘。这像与不像之间,便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湖南益阳卷《走进神奇的地下魔宫》)
此段行文中有长句,有短句,有散句,有整句,有排比句,有拟人句,活泼生动,节奏鲜明多变,富于音乐美。
我凝望眼前的这一汪泉,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凝望——这一潭经历了数百年的古泉,也正因为它的主人而改变了命运。泉从数百年前借来了那份才女的情怀,用它的灵动一一展示给我们。的确,漱玉泉是因为词人而闻名,而它所呈现的,却也是词人的才情与风范。它淙淙的喷涌声,它垂下的千万条柳绦,它缥缈若仙境的氤氲,都在诠释着一个古代女子的才气与空灵,都在演绎着她的青春与烂漫。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说它的美是假借功名呢?
我低下头,却躲不过漱玉泉闪亮的眼波,一如我们躲不过词人温婉的佳句。我试图分开现实中的泉水和历史中的佳人,然而,她们却早已融为一体,水即是伊,伊即是水,水借她的温婉,她借水的灵动,共同融入了几百年后我们的遐思。(贵州卷《才女之泉,泉之才女》)
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使得本文与众不同,堪称美文。初读本文,便有一股淡雅的清风袭来;古人古诗古词古意,让人渐入佳境。句式的参差不见,增强文章的韵味。
可见,句式的错综复杂,能让读者产生意美,做到了构思精美,含义深长。
总之,好的文章让人爱不释手,津津乐道,并流连忘返。好的文章又离不开优美的语言,所以,优化文章语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以上四种技巧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如果同学们能坚持不懈,注重收集和积累,强化训练,要不了多久,定能笔下生花,写出更多更加优美的文章。
8#
发表于 2010-3-31 17:02:31 | 只看该作者
逍遥洞,乐此不疲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七月流火的季节,在遵义,人们似乎找不到让休闲娱乐的地方。到池塘可是太阳太大又不给你留情面;到山庄,除了打牌之外好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到名胜古迹比如遵义会址发现游人太多、停顿时间有限,无法寻到真正意义上的让自己避暑休闲之地。  
特别是在双休日,这样的问题就迫在眉睫,要么去茶楼,要么去农家乐。去的次数多了,满足不了人们的诱惑力,索然无味。无疑,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有山有水的地方,要是有洞,那别是一番的滋味。因此,大凡有洞的地方,就能更好的招引八方朋友。君不见,如今的云门囤、逍遥洞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于云门囤,我非常的熟悉,但是逍遥洞,名字早有耳闻,可是没有去过。  
难得的机会,终于可以到逍遥洞去体验一把逍遥,我是和学校的同事一道去的,目的只有一个,能冠名为“逍遥洞”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看看去。  
711日,酷热的天气挡不住我们的热情。我们从虾子出来,顺着遵义的方向,坐上两个小时的车,便来到位于遵义市郊区的逍遥洞。  
一路的马路宽敞整洁,满以为这条路是专门为逍遥洞修的,我们打听了一下,原来这条路是遵义市的环城高速路。很是惊讶,作为全国的一个地级市,竟然有这样的大手笔,让我们感到欣慰。这条路一方面加快了遵义市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是为了造福当地的老百姓。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一条高等级公路,至少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十年。其实,公路不全是只为了交通,而是给人们思想观念巨大的变化,路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连接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路通了,说明找钱的机会就多了,不会出现“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样的无奈局面。这样一来,缩短了城乡差距,老百姓栽种养殖的东西马上就可以变成白花花的银子。逍遥洞也在这样的观念和规划下,才会有如今的声名远扬,才会有今天游人的川流不息。逍遥洞离遵义市不是很远,几十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路好,到哪里都方便。  
一到逍遥洞,洞口宏伟壮观,这哪里是洞,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家当,完完全全可以和孙猴子的水帘洞媲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中间是空的,空间很高很大,足可以容纳上百上千的人。  
我以为到了洞口便罢,谁知,开车的师傅一直朝洞里面快去。我们不由得高喊一声:“不要开了,小心车!”师傅不慌不忙说:“我来过,车能开进去。”的确,两三分钟的时间,车就到了洞的里面。里面停着不少的车,就是一个大的地下停车场,一辆辆的车,整齐的停靠在洞的里面。  
打开车门,一股淡淡的风,略待些寒气迎面吹来,潮湿的空气,弥漫于全身,大热天,就是需要这样的氛围。站立于洞的中间,洞壁上挂着这样的一条标语:自古以来,是神仙和鬼神争洞位,如今没有鬼,那便是神仙居住。  
真的是这样吗?关于鬼的话题我不想探讨,我认为这样开发商对来往游客最好的欢迎词:你们看看呢,我是把你们当成神仙来供奉。西方有上帝,顾客是上帝。在逍遥洞这里,游客就是神仙,是带来大把大把钞票的神仙。  
君不见,来此游玩的人大多是冲着“逍遥”二字而来,既然逍遥,就得乐个快乐,30元一个人,两顿饭,不算贵,地地道道的农家饭。很符合人们的胃口,吃惯了大鱼大肉,冷不防吃上一顿粗粮,人们大呼过瘾。餐桌就摆在洞中,不用电扇,不用怕热,潮湿的空气会滋润你那颗燥热的心。  
有一次,我在遵义的一家酒楼吃饭,抬头一看,房间名字很吓人:什么意大利厅、苏格兰厅、俄罗斯厅,自己吃一顿饭不经意间就出了一趟国。同学笑我老土,说这是赶时髦。名字多少和房间的布置有关吧,我走了一看,大致一样:餐桌、凳子、麻将机、沙发、墙上的壁画还有霓虹的灯,典型的国产风味,看来我辈的确已经赶不上潮流了。逍遥洞两旁的房间,名字没有都市的大气,但很温馨,以花为名,菊花屋、牡丹屋、荷花屋、梅花屋等等,如品花之芳香,坐在里面,静观外面的风景,听溪水潺潺的流水声,难道不是一种享受,神仙般的生活,令人惬意,无比快活!  
遗憾的是,逍遥的心态上已经沾上了黄金,洞里面,不再是让神仙修身静养之地,如今却变得无比的喧闹。有的人找准机会拼命赚钱,有的人找准机会大把大把的花钱,大吃大喝。你卖我吃,很公平。烧烤店,不亚于遵义的小吃街,生意红火。一只鸡25元一斤,地地道道的土鸡,我甚至怀疑,这些鸡该不是人们拿来供奉给神仙的供品吧,要不然,鸡会摆上香案,点上香烛,不会吆喝着人们来买。鸡已经不是供品,是人们用来换你的钞票。  
倒是我们的心情要好一些,因为水很清澈,可以垂钓、可以划船、可以坐水上漂。收费不高,大家可以乐过痛快。  
坐在船上,相互嬉戏,打着水仗,任由水扑面、沾湿衣襟、浸泡三寸金莲,吆喝声、讨饶声、呼喊声、加油声不断,惹得别的游客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来吧,我们一起泼水;来吧,帮帮我划船;来吧,带着你的童趣·······  
我端坐于垂钓间,闭目养神,谁知,就是被这样的一群小孩打扰。不过,没有生气的份,在他们的身上,仿佛寻回童年时的影子······“妈妈,这里很好玩,我们下次还来啊!”天真的声音,还没有等妈妈回答,便加入战斗的行列。  
我的同事苦笑到:“倒是这些娃儿还找到了快乐。”不错,大人是不会的,人们更多的是战斗在另外一个战场上,麻将、斗地主,祈求神仙来庇佑自己的手气——赢钱。来此追求的目标就是赌一赌钱,吃一顿杂粮。什么美丽的荷花,悠闲自得的鱼儿,跳跃的水花,还有那扑面而来的茶香,就不重要了。大家一样的逍遥,一样的自在。  
我喜欢戏水的孩子,他们纯朴可爱,无忧无虑;他们没有心机、没有浮躁,有的是想办法让自己开心,有的是天天都是这样的日子。  
我们的孩子,天真快乐。逍遥洞,才真正让他们乐此不疲。
9#
发表于 2010-3-31 17:03:30 | 只看该作者
美味的红苕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母亲喜欢吃红苕,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习惯。老家的屋前屋后总是要种上红苕,一到收割季节,母亲便拿着锄头,顺着根茎,小心地挖出几个,洗尽,要么放在锅里煮,要么放进灶头用柴火烧,一两个小时后,就能吃到那甜甜的红苕。
如今,母亲在城市和三妹住在一起,每次打电话来,总是叮嘱我带几个红苕去。在都市,虽然看不出蔬菜的季节,但是红苕没有多少人愿种,一是周期长,二是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大,不划算。快速的、疯红、疯绿的蔬菜充分满足了都市人的食欲,偶尔有一两处卖红苕的,都是乡下弄去的,精明的都市蔬菜人不会把精力花在红苕上。
其实,红苕的栽种特别简单,有点慌不择地的感觉。红苕不会刻意的选择肥力,对水分要求也不很高,也不需要挖多宽多深,只要你给它,哪怕是一掊土,它就满足了。下雨天,把它的藤随便放在土里,就能生存下来。虽然栽种容易,但要选好苕种,可不得马虎。要选出一季中个头均匀不大不小的苕来做种子,把它们放在一个挖好的土里面,一个挨着一个,就像士兵一样,整齐笔直,抷上细土,把它们掩盖。土不要太多,太多了,就会影响它们的发芽、生长。每天浇水,把它们打湿,再用薄膜覆盖,目的保持温度的恒温。一个星期左右,便能看到每一只苕种发出很多很多的芽,也就是藤,栽种只要它们的藤就可以了。用藤来传宗接代,算是红苕的一大特点,容易栽种、又容易存活、长势又好、用处又多,红苕,很受人们的欢迎。
因为红苕只把自己的个长在土里,留在外面的是它的藤。红苕不同于别的一些苕,如白苕、乌花苕,红苕只长很短的藤,不多的叶。不像白苕,长很长很长的藤、很多很多的叶。但在乡下,不管什么品种的苕,都要栽种。白苕的藤、叶是猪最好的食物,美味佳肴,生的、熟的猪都不在乎。一旦藤长出来之后,人们便用手轻轻的一掐,就能揽回大量的藤,但为了下一次的掐,不可能一次性的掐完,总是留一些藤,四五天的时间,又可以重复这样的动作。在这方面,苕藤的长势一点不弱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的,经过几个夜晚的酝酿,苕藤吮吸着露水快快成长。
父亲在时,栽种红苕很有办法,专门在下着细雨的天去栽种。出发前,先剪好苕藤,父亲还特意背上家里烧的柴灰,拿着锄头。
先用锄头挖一个不大不小、不深不浅的洞,算是给红苕先预定一个窝,捧上一捧或者两捧柴灰,暖暖的放在窝里,拿出一根红苕藤,把头部放进去,填上泥土,用脚轻轻一踩,便完成了红苕的栽种。柴灰的作用是保持土地的肥力,给红苕藤很好的营养。更多的时候,父亲用锄头挖着窝,我一手捧灰,另一只拿红苕藤,填窝的事就交给我的脚丫。很快,半亩地,一个小时就搞定。
栽种红苕不像种辣椒那样秀气,你用力轻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土能覆盖它的头部。辣椒苗则不同,先用四周的泥土把它固定好,用力不要太大,太大了就会弄断它的根,存活不了;太小了也不行,风一吹,就会随风东倒西歪。“三株辣椒苗一个窝,要摆正,弄弯了,长大它们都是弯的。”父亲常常拿这个来教育我。弯的辣椒即便存活,也结不了多少的辣椒,弯的部分还常常被风折断。因此,栽种辣椒苗,笔直如士兵排队;栽种红苕藤,则是散兵游勇,随便一栽,照样能丰收。
每次收获时,顺着茎一锄挖挖下去,准是一窝诱人的红苕,多则四五个,少则一个,很喜人,像孩子一样安详地端坐在窝的两边,红苕的身上略带些柴灰。柴灰打的底,就是先给它安一个温馨的家。父亲每次挖红苕时,很细心地拨开泥土,以一种赞叹的神情注视着红苕,我与父亲面对面地蹲着,父亲突然像儿童天真欢愉地叹了一口气,很自得地说:“你看,恐怕没有人红苕种得比我好了。”然后他小心翼翼把红苕捡回竹兜里,动作像在收藏一件艺术品,神情庄重而带着收获的喜悦。
后来,父亲因为脑溢血走了,下葬的那一天,我捧出一些柴灰,放在他睡着的棺材底下,也像多年来父亲栽种红苕那样,给父亲一个暖暖的窝······
我更早的记忆,就是从红苕开始的,每次收成回来,在老屋的一角挖一个很大的洞,叫苕洞,专门来储存红苕的。每家每户都是这样的做法,有的在屋子的后面,更多的是选择厢房的一角。这样一来,,即便是冬天,红苕也不会烂掉,在干燥的洞里,更不会发芽。我们每顿饭中一定煮了三分之一的红苕。早上、中午、晚上都有,吃腻了,我有点抱怨红苕来。
母亲从来不理会我的抱怨,她勤劳的双手总是让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的。把红苕切细,放在锅里煮,再晾干,就成了红苕干,作为我们的零食。要么用石磨来碾,碎了用锅煮,像喝粥一样,特别的可口。
我们的主食是米饭,收成不好,光吃自家种的水稻,可能五六个月就吃光一年的收成,和着红苕,能吃上一年。到了年关,还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呢。
母亲更多的是说她过去的生活,全国一片红的日子里,母亲过着苦菜般的生活。没有大米、没有土豆、没有玉米,但有红苕,饿极了,跑到红苕地,用手或者树枝急忙掏出几个红苕,弄去上面的泥土,便大嘴大嘴的吃了起来。有时遇上饿的陌生人,这块红苕地,足够给他们提供一顿美美的午餐······大队的那一块红苕地就这样被过往的人们用辛勤的双手掏完,队长默许了这样的做法,上纲上线的年代,大家都没有忘记一颗善良的心。
在这样的故事哺育长大,我学会了帮助他人,也对红苕有了很深的感情。后来在读中文系时,还特意查阅了有关红苕的描写。很遗憾,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诗句,唐诗没有,宋词也没有,倒是儿时的歌谣能唤起我的回忆:
红苕、红苕,堆在人家屋角
不吃人家饭,不吃人家肉
天天为人家当粮
红苕的形状和颜色有点像牵牛花,但红苕一直卑微的依着土地,好像嗅着泥土的芳香,不开花。而牵牛花不论在篱笆上、在阴湿的沟边,都是抬头挺胸,仿佛要探知人世的风景。在夕阳落山之际,牵牛花开始枯萎,而那时的红苕藤,却长得正欢,青黛的色泽,染满了整个大地。
在遵义,我看到了有专门烤红苕卖的流动摊位,是一位老者。在一个大的灶头旁边放着红苕,火不大,微火,一个个的红苕烤得油腻腻的,但不熏人,诱惑着人们的食欲。我与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我:城里人喜欢吃红苕,一是绿色的,二是淀粉多,有营养。我一听,很惊讶,望着老人,老人肯定不知淀粉为何物,也找不出合理的解释,卖多了,买的人都喜欢这样说。“这是我专门从老家桐梓背上来的。”红苕很甜,烤的技术也不错。“皮最好吃下去,不要扔,很可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他已经回到家中,回到属于他的红苕地。站在红苕地,对着和他儿子一般年龄的我表达着对红苕的深情厚意。是的,出门在外,念念不忘的是那对家浓浓的眷恋,对土地执着的牵挂······
经不住老人的盛情,我来到老人的住处。老人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租的房。“我父亲偏要到遵义来,他说老家那么多的红苕扔了怪可惜的。”原来,老人烤红苕不是为了生计,而是心中那不舍的情结。是啊!和母亲同时代的人,都经历过红苕救命的岁月,忘不了那来自心底深处的喜爱。
老人烤红苕特别细心,不轻易弄坏,一元一个,价格也很公道,一天下来,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就是一个力气,红苕又不要本钱。”老人非常乐观。
我带回一大袋红苕,老人送的,我很感激,满足了母亲的心愿。我带回一只红苕,星空夜静,我把它种在阳台上,让它不因我而失去泥土悲伤。
不多久,红苕绽放出新芽,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的小心的呼吸着。此刻,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红苕式的童年,只有静心的时候,仿佛看到他们的存在。



红苕,又名红薯、番薯、蕃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玉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制酒精。红薯在植物学上的正式名字叫甘薯。红薯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可供大量热能,所以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以甘薯为主食。









10#
发表于 2010-3-31 17:04:40 | 只看该作者
收谷记
——贵州遵义县虾子中学
杨秀茂(563125

又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每到秋天,我便会想起了老家收谷时宏大的场面。那情景,清风般地在我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九月属于收获,九月的天空充满了美艳的色彩,小溪在轻声的流淌,荷花在含羞地开放,虫儿在叶上深情歌唱······金灿灿的稻谷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它们长得头是头、脚是脚的。成熟红润如明眸善睐的娇娘,身着红色嫁衣,在和大地作最后的告别,这是一种羞涩的喜悦,又是一种有盼头的思念和相望。无疑,长大了,就要告别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稻谷是大地奉献给勤劳善良的人们一颗饱满而又金黄金黄的心,和太阳月亮有着十指连心的牵挂。
先要做好收割前的准备,主要的是心理上的。现在不同于前些年,由于国家的富农政策,充分调动了人们种植的积极性,不交公粮还不说,还要给予补贴。每到这个时刻,人们便盘算着怎样来安排这一季的收成,心里美滋滋的。当然,收割的工具主要是镰刀,先要磨好,磨亮,这样能快速的收割稻谷。其实,镰刀是月亮的化身,半月形状,带着小小的齿轮,稻谷白天吸收充足的阳光、雨水长大,晚上就享受月色的抚摸、滋润,说着悄悄话。因为有了大地,稻谷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感空间;因为有了月亮,稻谷敢于吐露自己的冲动欲望。长大了,就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才了,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或许,收割时用的镰刀是稻谷和月亮最好的道别方式,是最深情的亲吻。
还要准备好搭斗,遵义不同于北方,机械化的操作,这里的田地大的不过几亩,小的也就一两分地。全部是手工操作,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手工工艺。搭斗是一个正方形,用干的木料做成,一般都选择泡桐,一是比较轻,五六十斤,人们都能扛得动。二是泡桐不吸水,吸水的话,就会增加搭斗的重量。所以,制作搭斗时,不会选择松柏云杉之类的。家具则不同,特别是哪家姑娘要出嫁,要选好上等的木料来做,松柏云杉就用上场了。使用这些木料来做成的家具,又沉又重,也很耐用,实际上是父母给出嫁的姑娘安了一个稳稳当当的家,任凭风吹雨打,家具都不会被损坏,很牢固。现代人追求时髦,瞧不起那又笨又重的家具,都爱选择质料轻薄,以塑料为主的家具,装上玻璃,好是好看,但不受用。怪不得现在的离婚率如此之高,家具不稳,家能稳吗!
还要准备好装稻谷的竹器,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砍来竹子,要么就编织箩筐,要么就修补好装稻谷的竹器。我们家,一年要收进来30挑左右的稻谷(一挑有八九十斤重),要堆放一间屋呢。母亲用心中的爱给稻谷找一个归属,就像多年前我们来到人世一样,给了我们一个温和的窝。
我呢,就负责洗着茶壶,大概能装上五六斤茶水,渴时,就美美的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可不要小瞧我们,是父母在收获季节好的帮手。渴了,有我们及时送上的水,和风柔软温润着父母的心;累了,我们马上为父亲点上香烟,陶醉而又满足的神情。
万事具备,就等着收割。一个院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等年长的到田间看了之后,才作出决定。收割早了,稻谷还没有成熟呢,迟了,担心稻谷发芽变霉。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准备。忙时,彼此之间帮助一下,收割全靠这半个多月的好天气。有的人家还要选择一个响晴响晴的日子,是图一个吉利,因为煮的新米饭,先要供给逝去的亲人,一方面是对亲人的怀念,另一方面是希望他们能保佑自己来年如今年一样五谷丰登。
出发时,场面很壮观,一个院子的人,浩浩荡荡来到田间,男人就扛着搭斗,女人就挑着装稻谷的箩筐口袋之类的,我们则拿着镰刀、背着茶壶。前呼后应,人们谈笑风生的,踏着露水,迎着朝阳,好天气,趁早多收割。男的女的、老的小的,一家人齐上阵,一大群一大群穿梭在天地间,带着对稻谷真挚的爱,极其茁壮,又极其健康,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生命的渴望······十几张搭斗,如一辆辆疾驰的坦克在前面冲锋陷阵。搭斗,是移动的梯形,是漂亮清澈的一方池塘,是天上飘逸的云朵,抑或是大地堆放着那么多上帝还来不及带走的金元宝呢······
到了田间,父亲放下搭斗,出自内心本能的欢愉打量打量着属于自己的土地,丰收呢,一年之计在于田。收割马虎不得,先得选好切入口,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从哪一边哪一角入手,都是有讲究的。有经验的老人往往会选择向东的方位,原因是东方微曦,光照好,谷粒饱满。谁不喜欢阳光呢,阳光般的语言就中听;人们一笑,便是阳光般的灿烂;大家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就是生活充满了阳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们亲切称之为“阳光政策”;重庆的阳光办公,教育部的阳光招生、阳光工程等等,每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我们爱辅之于阳光的概念······阳光下,没有污浊、肮脏,只有清水般的透明,透明得能看到每一个人的心······
稻谷也有人的情感,如果你细心呵护、照料,它们会把生命的爱献给自己的亲人,给你一份份沉甸甸的惊喜。
父亲选好切入口之后,先要割上十几窝,是放搭斗的地方。这样的权利一般由一个家庭中主要的劳力来行使,我只有在满十八岁才轮上这样的机会。看来,这样的方式算是对稻谷的一种尊重吧。
放好搭斗,割稻谷的任务就是我和母亲的,父亲就负责脱粒,脱粒是很费力的活,技术含量虽不高,但特别的讲究,什么时候使最大的力气,什么时候要轻轻的拍打,一句话,要注意分配自己的劲。我们先把稻谷割到,一把可能要割四五窝,两把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起,便于父亲好抱。父亲抱起来,很虔诚的样子,先在搭斗的边上抖两下,一是把露水去掉,二是可以露出完整的稻穗。然后用力甩起稻草,把有稻穗的一部分使劲地打在搭斗上,随着“嘭嘭嘭嘭”的响声,稻穗便脱下来掉进搭斗里。有时顽皮的发出“扑扑”的响声,有时悄无声息掉进搭斗,它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哦,美丽的小精灵!
有的时候,第一次下去,稻穗有点迫不及待的掉下,得先要抖两下,要不,稻穗会随着你的力气飞溅出去,怪可惜的。老百姓对“粒粒皆辛苦”的滋味体会很深,搭谷的时候,要甩上七八次,方才放手。诸位可以算一算,一把谷能脱下来两三斤左右的稻谷,一亩地有1200——1500斤左右的收成,脱一亩得需要多少次这样的甩手?可能人们无暇作出这样的计算,这看似枯燥而又耗力的活早就被收获的高兴劲冲淡。人逢喜事精神爽,丰收了,越搭越有力,越干越有劲。前几年流行《有一种爱叫放手》这首歌,清新、很直白的情感诉说。是的,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爱的空间,自由大胆地表露出来。稻谷,就是大地用深藏的情感培育了出来的可爱的精灵,被人们用甩手的方式轻揽入怀。闻着清香,吃着和润。
搭完谷,剩下稻草,三把就可以捆在一起。可不要小瞧这些稻草,它可是牛过冬的美味佳肴。稻草可以编草鞋,穿在脚上,轻巧又吸汗;可以制成草绳,用来捆东西,不滑又很牢固;可以做成草垫,铺上床上,有淡淡的迷人的稻草香。拴稻草也是一个技巧活,我曾向父亲请教过,先选六七根稻草,从稻草的三分之二处围下去,再抱起来,绕成圈,留一头从中间穿过,用力一拉,然后分开放在搭斗的两旁,如排列整齐的士兵,接受过往行人的检阅。
半个小时后,趁着我们装搭斗里的稻谷的间隙(搭斗只能装上一两挑,多了,会蹦出来的),男人们开始抽着烟,吆喝着,相互交流彼此耕种的经验,有的是一边干活,一边大声交谈,夹杂中“嘭嘭嘭······”的响声,像是对他们这样谈话方式的赞同。你方唱摆,我方登场。“嘭嘭嘭······”的响声,如放鞭炮,是哪家在娶媳还是嫁女,是乔迁新居还是儿女中榜?这鞭炮声从不间断,一直要响到夕阳西下、倦鸟投林,响到授衣时节,还惹出了白白的霜。都是喜事,天地间最大的喜事,家家户户共同的喜事,这样的喜事一年办它两次三次,人们都不会嫌麻烦。
此刻,田间少不了男人女人们的高声交谈,有的是两口子计划着来年的播种;有的是上下田的打情骂俏;有的是交流着对稻谷的管理,就像哺育儿女一样,充满深情厚谊····人们无所顾忌的交谈,纯朴得像飘来的清新的风;不会处心积虑,不会瞻前顾后,爱笑爱叫爱骂爱闹全由你自己······累了,坐在一起,便拉起家常来,我们就负责倒茶端茶。天地是我家,我在招呼着我的亲人、我的好友、我的邻居。一杯普通的泉水,一支廉价的香烟,一句亲切的问候,能带给人们甜甜的笑,内心的幸福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充分表现出来。我想:即便在今天,都无法找到这样温馨的场面,劳动空闲的休息,展示着粗犷的真诚······不经意间,稻田只剩下稻草的身影,留给张望的牛群和飞翔的小鸟,它们也来凑凑热闹,唧唧喳喳的和我们小孩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累了,便在稻草上休憩;饿了,找着大地留给自己的点心······人们担走的是丰收的果实,一年的生计。沙场秋点兵,是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让人陶醉呦。
我特别喜欢听这样的“嘭嘭······”声,它是战斗的号角,是丰收的鼓点,是父亲的刚勇和母亲的仁慈······收割稻谷,有这样的声音,大地便有了稻谷灵性和持久的生命力。

一粒稻谷就是一幅画




一粒稻谷就是一首诗




一粒稻谷就是一支歌
一粒稻谷就是一个孩子


我是母亲的一粒稻谷。从小就被母亲养育,拔除杂草


在七月长高,在八月拔节,在九月里成熟


一把银色的镰刀,在金色的稻谷地收获幸福

······

这样的声音便响彻整个大地,是大地这个季节最美妙的音符,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只是他们不是游览,而是在收割着一年的希望、一年美丽的心情。
当月上柳梢头时,大地又恢复往日的宁静,明天,不知有多少个明天,依旧是这样热闹的场面。此刻,属于虫,属于鸟,属于劳作一天的人们。漫步田间,我们听取蛙声一片······
我喜欢这样的季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9:55 , Processed in 0.0741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