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书法文化坐标的重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07:3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书法文化坐标的重建
■刘  志
一、书法艺术的多重“文化玄机”
书法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穿插、避让、承覆、虚实等空间结构原理,以及用笔的徐疾、浓淡、干涩等笔墨效果,体现了哲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在章法布局上,“计白当黑”、“块面分割”、“墨(块)印(章)互补”等视觉原理的运用,也体现着艺术的美学思想。
书法艺术的哲学性,反映了中国文人一种理性的思想追求。文字的产生到书法的艺术性书写,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道”这一精神内核。古人在以天为幔、以地为床的混沌时代,个人与集体意识的薄弱使他们对自然的崇拜超过对自身的认识,于是作八卦之法, “夫书肇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出矣。”这种阐释,充满着太极图式的玄机。且仅汉字的一画,细微之处尽含哲学之理,“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意在笔先,笔随意掣,在矛盾中生,统一中止,书写过程在对立中致于统一。书法的结构图式又像布阵,布阵的成功与否决定战争的成败,观念决定创作方式。书法艺术又是一种符号系统。如果把“人”当作是认知这一符号的中介,那么书法艺术与语言、自然、宗教、政治等就形成一条“语言、自然、宗教、政治等——人——书法艺术”发生链。从顺序的方向,我们从中可以找到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从逆序的角度,我们又可以通过“人”这一中介,分析和解剖书法艺术对语言、自然、宗教、政治所承载的存贮与再现功能,这时,书法既作为一种艺术的符号,又作为一种刻录信息的符号。
书法艺术又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绘画之美,可形,可象,它通过对自然的具象描摹创设一种意境,书法艺术可通过不同的书体表现同一个内容,同一种书体又可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它以抽象的语言为表现文本,所记录的是一种符号,并依据这种符号提示的信息通过线条的运动和堆砌重现一个抽象语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文本信息与书写效果的对接,因此它是抽象基础上的再抽象。

二、 中国书法文化价值坐标的起落
在经济和文化上具有强势话语权的中国封建社会,对西方及周边国家产生过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始终保持着它的中心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第一次在唐代。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与各国的交往相当频繁,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文化圈”。很多国家每年都派遣文化学者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文化。朝鲜、韩国和日本受唐代文化影响最大。七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创造“吏读”,借用汉字标音注国音,把新罗语和中国汉字紧密结合起来。日本干脆把汉字的楷体和草体字借为本国语系,变成现在的日语。日、朝、韩三国成为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延伸地。
第二次“文化输出”在明朝初期。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除展示东方封建帝国的威严气势外,还昭示中国的和平交往、与人友善的对外政策,在东南亚、非洲、欧洲产生了强烈的触动,也吸引着西方人络绎不绝地来中国经商或传播西方文化。马可波罗、华斯哥德噶马、利窦玛等一大批欧洲人相继来到中国传教或经商,有的甚至还做了官。不过这次的“文化输出”并不像唐代那样“一枝独秀”,而更多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三、 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书法文化方略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现代文化运动”,文学创作的方兴未艾,文化教育的遍地开花,书法热潮的风起云涌,给中国大地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为开端,中国书法进入了以竞赛、展览、出版为主要展示平台的全民习字运动。
书法热的兴起一方面促进书法艺术的普及,提升国民素质,提升艺术品位,另一方面书法运动的“过热”又膨胀人们的盲目求成心态,使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显得功利化。在艺术标准测评体系还未充分建立的情况下,“书法家”泛滥,创作过剩,导致艺术产生“泡沫”现象。由于这种盲目倾向,加上创作者普遍的脆弱心态,人们的艺术行为和艺术自信在经济大潮和信息网络的冲击下被不断地抵损和消解。20世纪90年代中期书法艺术队伍开始出现分流,造成“书法热”不断降温,且这种冲击在当前进一步加大,并不断地挤压书法艺术的生存空间,书法艺术呈现出一种危机感。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并把文化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书法艺术也因此出现了升温的势头。在这种形势下,书法艺术理当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承担重要的角色和使命。
首先,要找准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着力点。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站在当代的制高点上,全新阐释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使书法艺术成为联系世界炎黄子孙感情的纽带和桥梁,而且要致力于使书法艺术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成果,弘扬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精髓。
其次,要实现中华文化输出,若从书法本身的层面去破解,就是要实施书法艺术品牌战略。一是构建书法学。把书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既提高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水平,又要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他们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打造书法艺术发展的产业平台。提升书法艺术品的价值含量、以国际市场为立足点的书法类图书出版和展览交流是打造书法艺术产业的重要内容。20世纪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文化品牌的扩张,进而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都是通过“产业化”这一途径来实现的,如欧洲绘画、美国电影、日本动漫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都是成功的个案,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9:32 , Processed in 0.0608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