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究竟该如何界定“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0 09:4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究竟该如何界定“知识分子”?
2008年07月21日  来源:北京日报

   



访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德顺教授   对“知识分子”的政治社会学传统界定的局限     记者:时下,“知识分子”成了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概念,有的人以“知识分子”自居,有的人却别出心裁地自称“知道分子”。那么,
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究竟该怎么界定“知识分子”呢?
     李德顺:对于“知识分子”,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对待方式。迄今我们看到的最典型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治社会学的界定。如《辞海》1989年版对知识分子的界定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在社会出现剩余产品和阶级划分的基础上产生,……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分属不同的阶级。”这种界定有几个理论上的问题:     第一,它对概念内涵的表述,除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脑力劳动者”外,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就是说,凡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都应该属于“知识分子”。但是,在接下来的外延表述中,却又做了特殊的限定,小心地略去了像有相当学历的官员、职业政治家、管理者、企业家和商人等。他们算不算“脑力劳动者”?算不算“知识分子”?如果就这个问题追问下去,我们就会从下一点得到启示。     第二,这种界定的最终落脚点,显然在于确定知识分子的“政治对象”性质。它是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明“知识分子”是一个怎样的对象群体。正因为如此,它才不需要把这些管理者本身包括在内;而且在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经纬的思维框架内,这种划分也必然最终归结为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显然,这种界定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     但这样一来,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之间不对应就显得很突出,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也就更复杂了。例如,对于“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掌握何种标准?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便可被称之为“知识分子”;到了九十年代,一般人们心中的“知识分子”至少要有大专以上学历。显然,如果不这样“水涨船高”,那么在教育不断普及提高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将因其队伍不断扩大,或因其概念泛化,而逐渐失去特殊意义。但是,如果“水涨船高”仅仅为了保持“知识分子”永远只占少数,那么这种人为保持的根据和意义何在?再如,划分的标准究竟是根据学历还是根据职业,也必然出现矛盾。多年来,我国大批有一定学历的人长年从事(科技、文艺等之外的)非专业技术职业,有的甚至在工厂农村成了直接的体力劳动者,但他们仍然被以各种方式单独看待,继续被称作“知识分子”、甚至“知识分子干部”等。这时“知识分子”概念虽然只剩下学历出身的含义,但在心理和政策上,却往往带有某种特殊的政治歧视意味。     凡此种种都说明,这种界定方式的科学可靠性有待于检验和反思。   对“知识分子”的文化社会学界定的不足     记者:近年来,一些媒体把“知识分子”称为“社会的良心”,还有媒体评选出“公共知识分子”。但从您刚才所讲的界定中,显然看不出这一种涵义来。那么,这种界定又是怎样的一种来历呢?     李德顺: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种界定方式,其涵义属于文化社会学的界定。它主要是来自西方、特别是欧洲的一种理解方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是指十九世纪俄国中产阶级的一个阶层。这样一些人受现代教育及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国家的落后状况、沙皇的专制独裁产生不满,并在法律界、医务界、教育界、工程技术界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也包括了一些官僚、地主和军官。”“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种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分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这种界定把知识分子理解为社会的“良知分子”,突破了“学历加职业”的外在模式,而着眼于一部分人在文化和道德方面的特殊功能。它强调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理性阶层和道义“良知”的积极作用。这种理解方式有些像我国过去的“社会贤达”和“革命知识分子”,以及时下流行的“社会精英”、“文化精英”等概念。这种界定虽然涵义很清晰,特征很明显,但它和我们要讨论的概念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因为它就像是对“劳模”下定义而不是对“劳动者”下定义一样,用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取代了一个比较一般的概念。     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还是应该回到对“知识生产”的理解上来     记者:那么依你看,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实事求是地理解“知识分子”呢?     李德顺:理解知识分子的关键,在于深入揭示这一社会群体及其社会功能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基础。这就是“知识”本身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知识分子的本质恰恰在于“知识”(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理性),在于其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知识分子只是作为知识的主要社会承载者,才有其特殊的存在基础。否则他们只是一些同所有人一样的现实的、社会的个人,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民族和阶级归属、一样的生活和情感,一样的个性和弱点。一般说来,是知识本身的状况、现实社会对知识的需要和依赖情况,决定了知识在社会生活实际中所占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进而决定了各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命运。一个社会如果缺少对知识,包括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规律、知识的社会功能的正确认识,就是说离开了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尊重,那么无论把知识分子当作“政治人” 、“道德人” ,还是“经济人”,无论是把知识分子看作楷模精英还是看作简单工具,都不可能真正了解知识分子的本来面目,至多只能是对某些现象的肤浅描述。     记者:作为长期研究价值论的学者,您本人是怎么界定“知识分子”的?     李德顺:我认为,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还是应该回到对“知识生产”的理解上来。不妨这样说:“知识分子是掌握并运用人类已有的精神文化成果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这个简单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对“知识”概念的广义解释。在这里用“精神文化成果”来表述“知识”,意味着不再把知识仅仅等同于对外部对象的认识,如自然科学的成果;而且把人类关于自身生活的精神成果,如道德、艺术、哲学等人文科学的成果和文化精神本身也包括在内。     其次是用“精神生产”取代“脑力劳动”。仅仅用脑并不是知识分子的特殊标志,致力于(广义)知识的发展、积累和传播,即从事精神生产活动,才是其本质。这种理解一方面有助于把知识分子与同样进行脑力劳动、但仅限于应用知识成果从事实际事务的人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把那些虽无一定学历和专业身份,但却为社会提供着精神产品,从而推进精神文化发展的人,计入知识分子行列。     最后,这个定义把对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落脚于对“精神生产”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如果人们重视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现实的启示,那么就会知道,对“精神生产”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精神文化生产,包括科学技术、思想理论、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当代显得尤为重要,但只重视这一方面是不够的。一个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实现文化心理的现代化是更深层次的要求。这种文化心理状态表现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腾飞,无不同时依赖发达的科学技术与奋进和民族精神。转型期的中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也急需为价值失落中的人们找到有力的精神支撑。所以我的结论是:知识分子凭借知识而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记者 李庆英 原题:关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界定)
  李德顺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法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等多家杂志编委。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哲学原理改革和发展研究、价值论和价值观念研究、当代文化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31 , Processed in 0.0683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