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孩子的精神生命奠基 ------关于国学教学的思考
一、活动目的
本学期,我校全面推开国学课程教学,这是一件全新的事,至少对于我们大多数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件给学生的精神生命奠基的大事,让学生徜徉在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之中,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这也是提升我们语文教师文化功底的一个有利的契机与平台。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如果我们没有特殊的情况,我们大部分的老师是不会去翻那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知之甚少的国学。所以,为了使这项工作能落到实处,且更顺利地、长久地开展,我们语文科组进行了这次的国学教学研讨。
既然是研讨,那定要进行讨论研究。只有深入地进行讨论与研究,我们的思维才会碰撞,智慧的火花才会闪现,进程才会有实效。因时间的关系,请大家在小科组的学习时间里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我在这里说几点,仅当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龙开成老师的这节国学课应该说是一个引子,打火石,是战事阵前的军鼓。目的很清楚,是要引起我们全体的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也是要点燃我们全体老师的智慧的火焰。工作是新的,路子是没有的,经验更是无从谈起。有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一腔热情,是一颗矢志不移的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因此对于这一节的研讨课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无论是优点还是表现出来的与我们内心的原有的模式有出入的,都是足与弥珍的,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提炼的。
二、国学课程的重要性
我们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不要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完成时间都紧巴巴的,学生完成作业都没时间,怎么进行国学教学。的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大量的事务缠身,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国学,况且大多的二课堂(学校定为国学课)里,学生去参加他们兴趣的小组活动,剩下的学生少之又少,而且也尽剩下的是“精华”,这样的氛围如何创?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但我只想说,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不要被眼的事务迷蒙的双眼,要有一双慧眼,要从学生的生命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件事。有部电影叫《永不言弃》,当认准目标后,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我们需要的就是那种精神。
国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我只想强调两点:一是可以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像低段的识字教学,学生的诵读中识字是常有的事;而对于中高段的学生的阅读与积累、理解与感悟都是不无裨益的。二是这些国学所含的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对于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也是大有好处的。
三、要创设氛围,利用资源
旧时的儿童背诵有“背带书”、“背理书”“背年书”“挑书”之说。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它就像一口正欲喷薄的油田,等待我们去挖掘。
“背带书”就是第二天要求背诵头天学习的内容,如果背不出来就让他接着读。每天都要检查前些天所学的内容。“背理书”:以前背过的整本书,也要随时抽背。“背年书”一年终了,要让儿童将一年学过的通背一遍。如果背不出来,就要重读,直到准确无误地背出来为止。“挑书”对于已经背过的书,还要时不时抽取其中的一句,让儿童背上下文。
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把书背得滚瓜烂熟。背书要练童子功,宜早不宜迟,过了青少年再来补课,难免事倍功半。这个道理我们要谨记在心。
创设氛围,就是说要掀起背诵的热潮,让诵读化解到各个时间段,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那就成功了。比如我们小时间常玩的“踢飞机”的游戏,跳一个格子就背一句或是一段古诗,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记,那些内容就容易记在心中。也可以接对子,背诵竞赛等等,这些活动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还要注意家校联系,进行亲子背诵,让学生回家背给家长听,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这样氛围创设起来了,就有利于学生的背诵与积累。
四、国学教学的流程
低年级:
1、复习背诵,勾连旧知;2、创设氛围,故事激趣;3、整体感知,读通文本;4、倾听童声,触发语感;5、书声琅琅,熟读成诵;6、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中高年级:
1、复习背诵,勾连旧知;2、揭示课题,激发期待;3、整体感知,读通文本;4、借助注释,疏通文意;5、书声琅琅,熟读成诵;6、盘点收获,课堂延伸。
五、低、中、高年级的国学的侧重点
低年级是《弟子规》《三字经》,它们的韵味很浓,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故事趣味也很浓。这时需要我们老师注意“趣”字当头,在课堂激“趣”,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主动性。其次,要重视教学的范读,让学生的诵读有一个楷模与引子,使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这样可以省去许多后期纠正的时间,还要补充一些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诵读。如“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老师可以讲一讲“五子登科”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把三字经记住。
中年级是《千字文》《声律启蒙》,难度渐增,但还是有韵可寻,这时我们要重视朗读的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竞赛读,还可以引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串读,互读,创设情境读,欣赏读等等。每次都要努力营造一个“读”的海洋,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高年级的《论语》《孟子》则以理蕴含其中,所以悟读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是告诉,告诉是最低级的教法,学生所得的就非常有限。要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教师要引生入境,像今天的课一样,只有披文入情,那语言文字才容易被学生吸收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学起来才会觉得有劲。要提倡个性化朗读,将文章读得丰满起来,读长读厚,要有一种“荡胸生层云”的感觉。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想像成是故事中的人物,或是古时候的私塾中的老先生,或是临窗苦读的书生,或是满脸稚气的儿童,还可以手握书卷的面容清秀的妙龄少女。当学生入境了,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唱读的情境,也不会有读无情了。
总之,国学教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需要我们全体的语文老师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务实执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张春灶[东莞市光明小学] 2009-1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