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后的文字与写手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5:3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0后的文字与写手
    高中时,和我一起写作的希出版了他的小说,在事隔几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读到了这些熟悉的文字时,那些隐藏在文字下的内容便又清晰地浮现出来。他没有做任何改动,还保持着曾经的状态,为了纪念那些过去的时光,以及陪他走过那段日子的朋友们。他终于实现了他梦想,虽然有些推迟了,但终是将它出版了,对此我亦是欣喜的。他说,这也许是他的封笔之作。他再写不出任何,犹如流星划过,只是瞬间的光芒。于是四目相视,彼此沉默。
    希如他的朋友一样,昙花一现般的结束了,而留下的是更多的无奈。那个同我们一样写作的女孩,在我们刚刚开始动笔的时候便已经出版了她的作品,但却在那之后销声匿迹了。她说,她开始写作原于四维的文字,然后便跑去上海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取得名次,结识四维,开始称他为小四。而在那之后,希才告诉我,那个被她叫做四维的人,本名为郭敬明,是个网络写手。
    接触郭敬明作品的时候我17岁,在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熟悉的影子,这便是我最初的感受。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共鸣的人,而那时他给自己的定位仅仅是一个活跃在网络上的酷爱文学的写手。我喜欢这样定位,很质朴。于是虽从未见过他本人,却开始亲近他的文字。这样便开始近乎疯狂阅读他的文字以及和他同一时期从新概念走出的那些写手们的文字,直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在北京的面市。我停止了一切关于网络小说的阅读,突然发现了它们之间是如此相似,而那个曾经在朋友口中叫小四的写手不见了。
    前几天,一个学弟问我有没有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青年作家郭敬明写的,我说没有,现在在看张爱玲的作品,而且之后准备看完《红楼梦》。后来在邮箱里看到他发来的邮件,内容是极力劝说我看郭敬明的那部小说,我略有些无奈。青年作家?那个曾经厌恶这些噱头的写手,终是被商家选中做了宠儿,却忘记了高高在上所失去的并不比得到的少。抄袭事件之后,镜头前出现的郭敬明,眼神似乎有些暗淡了,他的身影单薄且落寞,有些孤立无援。这个昔日的宠儿,如今却成为了牺牲品,这些他或许已经感受到了,或许还未曾感受到,也或许只是我自己这样认为而已。
    一次课上,任课的老师将郭敬明说的近乎一文不值,一个同学也歇斯底里地附和着,我坐在旁边看着俩人说的不亦乐乎。而据我了解,这个同学最多也就读过郭敬明的一篇小说,那么下这么极端的评判,未免有些太主观了不是么?我想,她们这同样是一种思维的共鸣,只是与我的不同罢了,并不是错的,于是我沉默。任课老师关于现在同学阅读趣向的调查报告分析的非常好,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那近乎自我陶醉般地评判,让我觉得似乎有些言重了。郭敬明商业化后的文字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并非真的一文不值,至少他的描写依然出色。这不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么?记得大学里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曾说过,老师说的话不一定都对,不要不去考究就一味地接受。每个人都会有做错的时候,要略带些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提出自己意见弥补对方的不足总是要比唇齿之争、恶言相向的要好。

    后来希问我,将来是怎么打算的,我告诉他最近的还是要考下职业资格证和英语证书,总是该为将来工作做些准备的。他惊讶,说他以为我会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我微笑。我想人这一辈子总是要现实一点的,而人在什么阶段就该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提前或滞后都会在将来成为一种遗憾或是缺失。而梦想归梦想,爱好归爱好,总是不能喧宾夺主或是本末倒置的,除非爱好成为了工作,那是件极幸福的事情。而对于我本身来说,我的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够。
    那日傍晚,一个在17K做驻站作者的朋友约我见面。他年长我很多,曾是个军人,亦是个热爱文字的人,于是感慨如今的文学已经成为了消费文学时代,而火起来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商业的一种运作。这个一手推起《鬼吹灯》的文学网站,让他不停地在困惑这些本没有什么内涵或语言粗糙的文章为什么会这么取悦于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而这个需求的产生也并非是一两个原因导致的,也并非是我们所能很快转变的。
    他问我,最近在读些什么书,我告诉他在读张爱玲的作品。他问我为什么不去看网络小说,我说看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已然觉得无味了。就像看魔术知道了其中的玄机,也就失去了继续观看的兴趣。我告诉他我突然发现像张爱玲这样的当代作家的作品是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内容让人体会,我想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被选入教材的原因吧。一些经过时间洗涤、沉淀而最后被析出的才是经典。那么如果在几十年或是几百年之后,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再读着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那么这样文学也便能堪称经典,但我想这样的概率也许并不会是很大的。
    听后,他微笑,并且说了很多鼓励我继续写作,不要丢失或放弃一些该有的。他告诉我,他的一个曾经给张艺谋写过剧本的教授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写到了十几万以上的文字时,才刚刚开始入门了。我觉得这位教授说的很有道理,浮躁的东西是很容易被风一吹就会消逝不见的,亦如从没有出现过一样。

    时间、生活都是不会停滞不前的,当我们顺应着发展一味的不停地前进时,是否该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呢?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的,当一群人都在急于往前走的时候,有一个人回头看了看身后那些虽已成为过去事物和已经走过的路,那么此时的他便开始成长、开始蜕变了。


    冷颜
    2007-04-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20 , Processed in 0.1414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