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舞孝乡年复年 文/余行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9: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舞孝乡年复年
          孝廉之乡的孝感,有着深厚的华夏文明的文化积淀,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会,这样一个融欢愉于祭祀活动的民俗,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沿袭,历久弥新。元宵节过后,网上就挂出了孝南祝站镇余家岗村、杨店镇天符庙等处舞龙的图片与视屏。浏览之际,我被带回到刚刚过去的那场乡村大狂欢的情景之中,思绪萦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与中秋节一样,传统的元宵节也是团圆之节,民间有元宵大于年的说法。年是以家庭为中心祭拜先祖,而元宵则是以族群为中心祭祀神灵,是亲族间的大团圆,大聚会。那些多年在外的游子,即使年关回不了家,元宵时节,也是要千里万里赶回到家乡,参与到族群的庆典中去的。舞龙、舞狮,伴以踩高跷、跑旱船、竹马、打花棍、秧歌和腰鼓,是元宵节的主要节目。排场一点儿的大姓宗族,还会请来戏班唱大戏。
            元宵灯会通常始于正月的十二或十三,从那一天起,村村寨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伴随着欢声笑语,营造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热烈气氛。元宵之夜,灯会达到高潮,许多村寨会彻夜不眠,就如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的“一夜鱼龙舞”。
            孝感元宵节灯会是围绕着龙的形象开展的,舞龙是重头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人们心目中,它代表着吉祥、威严和无穷的力量。龙成为了神灵的化身,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它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消灾除病。从科学观上讲,龙,或者说神灵,当然是不存在的东西。但人们相信它,在对它的祭祀中,从心灵上得到了慰藉。从而也就相信新的一年里一定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事顺利。
            儿时的记忆里,正月里的看灯,是比过年更让人兴奋的事。每年,还在腊月里,就巴望着启灯。大年初一、二,离启灯还有十来天时间,迫不及待的孩子们便拿了破盆烂桶,当锣鼓绕村敲打着。一边敲,一边学着大人们的腔调叫喊着:“头人们,启灯啦!”在这一群孩子中间,我大概算得上是最起劲的一个。因为,我们村里的灯,说得上是我们家里的灯。这事,要从六七十年前说起。
            那年,村里的龙衣因火灾遭焚,冬月里,村人集资置办新龙衣,由我祖父一手操办。祖父到汉口采买了缎子面料,在回家的火车上,被日本人给没收了。我一向正直的曾祖父余正柱余二先生觉得,不能因为儿子的过错,让全村人看不成灯,于是变买了自家几亩上好的良田,再差祖父到汉口买回了料子。时值腊月,时间太紧,全村所有未出阁的姑娘一齐上阵刺绣,怕也难得赶上,于是就发动亲戚来帮忙。我母亲那年九岁,因与父亲定了娃娃亲,也被请来参加刺绣。我曾祖父用良田换来的这套龙衣用了二十多年,我在八九岁能顶替父亲扛灯把子时,还是它。六七十年过去了,人们说到这事,还津津乐道。
            我们家的龙衣最后被当作四旧给破除了,此后,龙灯消失了十多年,等它再次出现时,我已经离开农村,到省城上大学了。一天,我难得出门的父亲突然出现在桂子山校园里,原来他是为置办龙灯来武汉筹集款项的。历史总会有它惊人的巧合,这次制灯,承头的又是我们家。
          自打将父母接到城里居住,好些年没有回到农村的老家去看龙灯。今年因二弟起新楼酬客,正月里与父母妻子回了一趟家,正好赶上了村里启灯。
我们村启灯,是正月十三。启灯前夜,许多人无暇寐枕。夜幕降临,头人们便忙着装饰龙灯和狮子,摆设供品。午夜,灯鼓响起,人们便纷纷给龙灯搭红,烧香磕头。能够烧到头一炷香,是村人的最大愿望,许多人是早早地守候在龙灯旁,以便仪式开始后捷足先登。入夜后,二弟便沐浴更衣,准备去烧香敬神。侄儿侄女们一个个不肯入睡,要等着去看灯。我因与几个堂兄弟喝酒起兴,多喝了几杯,熬不住,等不到午夜就睡了。也不知睡了多久,灯鼓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闯入了我的酣梦。虽然叫灯鼓,却不单单是敲鼓,还有一锣。两件最原始的乐器,有规律地敲敲打打,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绕村一周。我尚未完全清醒,迷蒙中,那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像是来自遥远的天际。俄顷,自觉其谬。并非天际,而是某个久远的年代。
            没有作过考证,不知道孝感的龙灯起自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首题为《姑嫂观灯》的孝感古老民谣,不仅描述了孝感灯会的盛况:“一只高龙灯,二边是凤灯,三元及第灯,事事如意灯,五子登科灯,六合回春灯,七子团圆灯,八匹大马灯,九九长寿灯,十全富贵灯。”而且,更抒发了观灯群众的喜悦心情:“正月是新春,姑嫂去看灯。脱了一身旧,换了一身新。”可以想见,在那些已经逝去的久远年代,孝乡元宵灯会之日,村村寨寨的村头巷尾,大人小孩成群结队,大姑娘小媳妇手拉着手相携观灯的热闹场面。我常把那场面想象成一幅画卷,一幅祥和喜庆而又古朴的乡村狂欢图。那画卷很长,我不知道它的源头在那里,更不知道它的终结在何处。
            一年一度的舞龙闹灯,寄托的是神灵的庇护,祈盼的是吉祥和兴旺。似乎有那么一点儿迷信的色彩,但应该说是没有太大害处的。关键是人们借着灯会,愉悦了心身,还增进了亲族邻里间的交往。辛勤劳作一整年,难得有这样的休闲。亲朋好友,父老兄弟,一年到头各自为生活奔波,彼此难得见上几面,借此机会相聚一处,互致问候、祝福,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聚会更其乐融融的呢?
            孝感元宵灯会从那个久远的年代一路走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它已经加进了许多的现代生活元素,但就其形式讲,仍然古朴依旧,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我在想,千百年后,它会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这一点儿,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喜庆祥和的气氛不会变。并且,人们会从中或多或少体会到孝乡纯朴民风的缩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7:44 , Processed in 0.2318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