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发“班博”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1 17:2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发“班博”功能的实践与思考


    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少年自制力差,好奇心强,辨别能力不强,许多孩子上网成瘾。
    但换一个角度,网络同样可以成为有效的德育手段。许多被认为有“问题”的东西,可能正是网络特有的德育功能。如聊天、发泄不满之类的,可能就是网络提供给青少年的特有的宣泄紧张及其他消极情绪的方法。所以,笔者认为在充分认识网络的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创新性的前提下,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改革、拓展德育模式,将网络运用到德育工作中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班级博客是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成长经历、图片课件、视频短片等上传发表;以远程聊天、留言回复的模式,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进行咨询交流;更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的方式,将全国范围内学校之间至少在地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德育网络体系的贯通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接受到生动形象、有效可信的德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
    在两年多的班博创建运行中,通过对山观中学100余位学生、40位教师的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班博对学习有帮助。同时,认为班博有利于增强同学间沟通交流,增强班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学生比例更是接近70%。在教师方面,62%的教师认为班博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有一定帮助,将近一半以上的老师会在博客上与学生互动,希望学生在班级博客上有什么说什么的老师更是高达93%
    下面笔者就学生参与强、教师感兴趣的班级博客,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效果小结如下:

    一、学习生活的记录——入学即有,毕业不散
   以往的德育通常围绕着“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进行,学生的实际体验不深刻,所以很多情况下虽然表面看去有声有色,却因为不是学生主动参与或者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没有对他们产生多大的触动。
   班级博客的创建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了学生日常生活状态上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栏目,将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加以记录、讨论和指引,不仅仅展现了一幅连续的真实的成长图景,使班级博客成为了求学阶段的纪念册,更因为学生感兴趣和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向前看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并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二、作品特长的展示——展示风采,促进学习
   通过设定的栏目页面,在班博中将学生的作品、特长加以展示,不仅仅是一种成长经历的真实记录,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为班内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学习的镜子,可以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在班博的创建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智慧已经在博客上得到了体现。因为当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新技术时,学习兴趣和欲望也跟着一起高涨了。毕竟,上网的文章得考虑到其是否经得起网友的推敲,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这就促进了学生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更是锻炼汉语、练习外语的好机会;展示班容班貌的blog,不仅可以保留创建者的成果,更可以通过外界的关注,督促同学改进行动,落实理念;而记录收获blog,常常记录下来的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都是财富。

    三、课外生活的指南——学科拓展,资源整合
   家校管理上的空缺与个性张扬的自主选择是高中生进行课外生活的突出特点。由于缺乏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大部分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出一种消极的、无序的状态。因而,班主任有必要通过班博这一网络思想阵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点,借助公告发布、远程聊天等形式,制订健康、积极、多样的课外生活指南,作为引导丰富高中生课外生活的有效手段;同时借助网页链接、主题讨论等形式,搭建学生互相交流、自我教育的平台,进行学科教育的延伸拓展,实现网络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整合。
  例如,我在去年放假前在博客“爱秦99※鸿鹄斋”上写下寄语,链接优秀的学科网站,为学生寒假调整心态、升高二后怎么学习生活指路,受到学生欢迎。高二(1)班在博客上开起“班会”,寒假伊始就发出“寒假心情征集令”,倡议随时上传寒假里的情况,师生间展开交流,填补了寒假中的班级管理空白。

    四、成长烦恼的倾诉——思想碰撞,携手共进
   表达是人的基本需要,但由于青少年在成人主导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他们表达的权利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成长的烦恼就成了内心的煎熬。虽然很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出于对自我隐私的保护或者时间安排上的有限,远不能满足心理咨询的实际需求。
  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远程聊天,跟帖留言等形式,除了充分释放学生的表达权利,使其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兴趣爱好外,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特定问题的看法。通过任课教师及相关心理辅导老师在网上咨询,还可以使每个有同样困惑的学生及时打开心结,健康成长。将匿名的网络辅导与面对面的现实咨询相结合,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扩大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如,高一(1)班刘洋的帖子《寻找雷锋的身影》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学校人际交往中独立互助的种种思考,读来令人赞叹。学生的这种心灵表达,显然具有多种意义。对表达者自己,除了抒发胸臆,有益于心理健康之外,还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其他人而言,由于同龄人的心灵更容易沟通,这种心灵表达可以共享,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变成更多人的思想。
  总之,班博的发起、运行与管理,不仅在形式上与传统德育不同,更在观念上去除了死板的以教论教方式,通过采取与学习、生活、娱乐等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班级管理中的平等与民主,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的情感与行为的主动性,既润物细无声,又处处有春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秦丽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2:26 , Processed in 0.0720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