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3 14:59:47
|
只看该作者
博客中国CEO方兴东:抛弃诗歌寻找更好的生命状态
何有华
他赶在所有人之前边缘化了诗歌,又赶在所有人之前拥抱了互联网。作为企业家,他有能量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有更大的影响力。而这些,是目前中国的诗歌界所不能达到的。
1987年,受《平凡的世界》一书的影响,浙江青年方兴东考上了作者路遥家乡的一所大学一一西安交通大学。他轰轰烈烈的诗歌年代开始了:直到现在,方兴东还清楚地记得,他做学校文学社社长、诗社社长时,曾参与策划了20多场诗歌论坛、诗歌报告,反应异常热烈。“那时候,还是诗歌很冷的1993年”。在方兴东的印象中,现在的诗歌气候连“很冷的1993年”都比不上。
方兴东毫不讳言:“现在的诗歌没有影响力了。”1987年至1997年这十年,是方兴东写诗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诗歌是方兴东的第一爱好,尽管那时发表了很多诗歌,稿费加起来才1OO多块,但诗歌给其的精神满足却远非金钱所能比拟。而现在,在他的个人著作介绍中,1999年出版的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通常会被搁置在最后,甚至不附加任何说明。
诗歌注定要被边缘化
1996年对于方兴东而言,是个重要的年头。是年,方兴东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博士学位。入学不久,便有朋友找他帮忙写点IT方面的评论文章。为此,方兴东利用整个假期,将清华阅览室里所有的《计算机世界》、《电脑报》,甚至一些英文的计算机类资料全部浏览了一遍。结果文章一出,反响强烈。从此方兴东便一发不可收,开始了在互联网IT界长达十年,并继续在进行着的浸淫。与此同时,他曾经热爱着的诗歌,慢慢被他自己边缘化了。
从文人工时,方兴东的“写诗是爱好,选择工科是为了饭碗”,到其从攻读高压电到混迹互联网,“是为了寻找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写诗需要一种状态,要耐得住清净与寂寞,而这种状态恰恰是目前的方兴东所缺乏的。对于那些今天依然“坚守”着的诗人,方兴东认为,那已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坚守。社会越来越功利化了,大环境在变,诗人很多也变得不再纯粹。当诗歌不能到达主流社会所不能到达的地方,或者高度,给人以启发、精神力量,诗歌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被边缘化就是其宿命。方兴东认为,现时代中国是可以出伟大的诗人的。他说,今天就算有钱都不算什么了,如果能出一两个伟大的诗人,意义将不同凡响。
一切向前看
方兴东还能回去写诗吗?他考虑过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能”。方兴东已经喜欢目前这种忙碌的生活模式,尽管缺乏诗意。“博客网创始人、CEO”、“资深IT评论家”等,是现在的方兴东的标签。抽离种种标签时,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农民+诗人”,学生的简单与纯粹、农民的朴买与勤奋、诗人的感性与独立思考,都令方兴东向往。他说,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在哪一种层面上,保持积极的心态,一切向前看就可以了。”
方兴东涉足互联网已经1O年,伴随着其在互联网上的路越走越远,其热爱的诗歌离其亦渐行渐远。方兴东说,曾为诗人,自己也会比较单纯与纯粹一些,在对人和事的把握上,往往更加敏锐,善于把握本质。2001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互联网公司倒闭。当时,方兴东正在做互联网实验室,受之影响,实验室财政吃紧。许多朋友劝其放弃,但方认为,那是最关键、最需要坚持的时刻。在倒闭边缘上徘徊了5次的实验室,终于在2003年看到了春天。
互联网与诗歌一样,都对方兴东有着“致命”的诱惑。除了收获了名利之外,互联网更是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呈现在方兴东面前,他很快封上写诗的笔,转身投入互联网的怀抱。方兴东有时候也会怀念以前作为诗人的日子,毕竟那些日子更加单纯,精神更加满足舒逸,但,领跑企业何尝不快乐?作为企业家,他有能量为社会做更多事情,有更大影响力。而这些,是目前中国的诗歌界所不能达到的,目前的诗歌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说出这些时,方兴东也难掩自己的失望与迷茫。
《南都周刊》主编陈朝华:现实在一切之上
朱慧憬
一份报纸壮大了,一个诗人“死”了。
陈朝华,南方都市报早期元老之一,南方都市报副总编,如今还兼创办的《南都周刊》的主编。在一个常规忙碌的傍晚找到陈朝华,谈到诗歌,他的表达开始让他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他说过,“我的内心永远与诗歌有联系,尽管1995年之后,我不再‘写诗’。”
曾经,在“第三代”之后的诗歌圈各种集体命名活动中,陈朝华常常不由自主地被预设或者追列为其中一分子。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陈朝华在《南方周末》做编辑记者的早期。从大学组织诗社开始,他与诗歌圈的一些朋友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私人交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