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晏彪《衡焕儒风雨六十年》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5: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晏彪《衡焕儒风雨六十年》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2010131,由北京市作协、北京市民族联谊会联合主办者的作家赵晏彪新创作的长篇人物传记《衡焕儒风雨六十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赵晏彪继《汪海三十年》后推出的又一本长篇力作。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赵书、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牛颂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陈建功在发言时说,“晏彪是一个民族情怀格外炽热的作家,多年来,他执著地寻觅本民族在新时代里谱写新篇章的代表性人物,要为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献上一位满族作家的自豪。这本书不是花里胡哨、谀词满篇的‘歌德’之作,而是一部朴素平实、带领我们领略真正人生的作品。”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今天作品讨论会的主题。主人公衡焕儒工作的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是一个满、回、汉三族居住的民族镇,《衡焕儒风雨六十年》最大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是,身为少数民族(满族)干部的衡焕儒,设身处地地为少数民族着想,处理民族问题得当,在充分尊重回族同胞的同时,以其真诚与领导艺术,使这个少数民族镇的百姓和谐共处,满、回、汉三族百姓共生共乐,党的民族政策在西红门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本书主人公衡焕儒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位乡镇干部,生长在北京大兴区西红门镇,他读中学时报考北京滑翔学校,体能测试全部合格,却因家庭贫困、营养缺失,在体检时被刷下了,而当时由于这个原因被刷下的竟有几十个同学!也就是从这一天起,他立志要为改变自己家乡的贫困面貌努力奋斗,从生产队长,到大队干部,再到乡镇团委书记、党委书记,一路下来风风雨雨几十年,走过了三上三下的曲折道路,但是他最终“改变了西红门人的命运”,使他们过上了家家有房有车有股权收入、有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的好日子。这样一位镇党委书记堪称农村基层干部的典范,在退居二线后仍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为了能够把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展再现给读者,作家赵晏彪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近百次采访,与当地的农民、乡镇干部和已经退休的村镇干部进行交谈,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后,经过一年艰辛的创作,完成了这部20万字的作品。
共和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衡焕儒作为数十万乡镇干部中的一员,一切以“改变老百姓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目的为出发点,大胆改革乡镇的经济模式,以超前的思维实现了众多个第一,例如: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农民发放退休金,自筹资金建设两所现代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和双语幼儿园,为农民建设新型社区、公园……上世纪90年代,他让农民变股民,地权变股权,农民上了楼房,有了大病统筹等等;这一切,都体现了国家改革开放后,农民得到的实惠,为北京南大门——西红门镇的城市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乡镇干部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他们的工作方法、方式,与城市干部有着很大的区别,衡焕儒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都能快刀斩乱麻,像一个技高胆大的医生那样手到病除,他靠的是什么?是他的威信、热忱、贴近众群语言、坦坦荡荡的胸怀和直截了当的方法。在赵晏彪写下的近百个小故事中,折射了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可以说,这是一本乡镇干部工作经验的交流之作,立志于做好农民“父母官”的农村基屋干部,可从衡焕儒身上学到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经。为推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借鉴。
关于赵晏彪的报告文学创作,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先生说,“近年来,赵晏彪致力于工业、企业报告文学的创作,出版了《做强做久做自己》、《译道与文化》、《与波光水流对话》、《汪海三十年》等企业报告文学专著,就在不久前他创作的《汪海三十年》获得了首都建国六十周年文艺作品征文佳作奖,说明他的报告文学创作已经走入高峰期。由于他有在行业报工作十几年的经历,曾经采访过近百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对中外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营销、人才策略等颇为在行,打破了作家不熟悉企业,熟悉企业的人又驾驭不好文字的报告文学瓶颈,我和周明曾评价过说,晏彪是目前书写工业、企业报告文学的优秀者。”
著名作家石英这样评价说,“晏彪的报告文学作品,好在既是报告又是文学,这也是我很欣赏他的报告文学的抢眼所在。当下有些名之为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使人感到黯然,固然与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多有水货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以粗疏干燥的笔墨写了一些人和事,而极少耐读的文学性;近年的‘报告文学’说白了还不及某些没有冠以‘报告文学’名号的引人注目的新闻通讯,后者起码还能以取材的角度和文字的简洁取胜,而前者反以一般材料的罗列和文字的繁冗使人益觉无味。晏彪显然深谙此弊,故尔他每能以巧妙的注入和合度的剪裁而力避繁冗,而尤能以较浓郁的文学意蕴贯注其中,使人读来或能提神儿或能耐得咀嚼。”
葛笑政、叶梅、杜卫东、赵大年、李炳银、石英、崔道怡、张水舟、白崇仁、李霄明、胡殷红、赵金九、王升山、关纪新、黄凤显、黄宾堂、兴  安、郭曰方、寒小风、李凤祥、高伟、崔默卿、刘晓川、关圣力等五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郭雪波主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5:36:59 | 只看该作者
作家应书写现代史诗
读赵晏彪《衡焕儒风雨六十年》有感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牛颂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在日月星辰参加赵晏彪的《衡焕儒风雨六十年》的赠书仪式和研讨会。我首先对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我们在日月星辰这个地方,按照郭沫若1958年的标语口号衡量,我们已经看到了西红门乡已经建成天堂了。


西红门乡过去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在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过程当中,是走在了前面,实现了从农民、市民到股民的三级跨越,西红门乡在北京市是属于主动一体化的地区。因此衡焕儒先生他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时候,应当说是功不可没。我们北京市民委曾经长期支持过西红门乡少数民族村的发展,西红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在西红门乡,最后一个转制的九队,也就是现在的星光集团,它的发展也是在衡焕儒书记领导下推进的,是我们北京市民委长期重点支持的村。现在这个村星光之城,也已经成为高新媒体聚集区和我们北京市乃至全国著名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使我们感到在我们西红门镇,有一批少数民族的领导干部非常优秀,他们有很多事迹,赵晏彪这本书记载了衡焕儒当书记期间带领西红门乡致富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西红门乡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历程,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们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时候,我们还记得黑格尔先生说过“东方无史诗”,但是后来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在文学评论中,发现了中国的史诗是在少数民族的文学当中。但是我认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里,我们也在很多少数民族的优秀人物身上看到了现代的史诗。所以我特别感谢我们的作者赵晏彪先生,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作家在时代的大潮当中,更多地来了解我们、记载我们的少数民族的优秀带头人、优秀的人物,在他们身上确实记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也是我们真正的史诗、真正的辉煌历史。


所以我再一次代表北京市民委和联谊会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同时希望赵晏彪先生和更多的作家能够写出像《衡焕儒风雨六十年》这样的记载我们少数民族优秀人物的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9:43 , Processed in 0.1045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