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发展规划”范例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5 09:1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发展规划”范例评析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当前,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然而,不少学校在制定与实施规划过程中,从构思、策划到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本人以兼职督学的身份参加了不少中小学的综合督导和规划督导,发现规划文本的表达上存在种种不妥,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统领作用。


一、关于“发展目标”




例一:某初级中学提出办学总体目标:“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目标:“德育有特色、教学高质量、环境人性化,有影响受欢迎的学校。”




例二:某小学提出办学目标:“逐步把我校办成一所学校管理规范、师资队伍较佳、教学设施较全、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文化氛围较浓的学园。”




评析:“学校发展目标”是指学校经过若干年努力希望达到什么状态、达到什么标准。一所学校发展目标要与自身定位相吻合,要用确切的文字来表达。在表达时还不能“空洞”、“空泛”,要充分显现本校的特色、特性,也就是说要用确定性语言来表达,具有不可替代性。




上述某校的办学总体目标写成“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空泛性”表现在它适合于各种类型学校,适应于不同时期发展的学校,这种“目标”貌似有些标准,其实无标准。




把“德育有特色、教育高质量、环境人性化、有影响受欢迎的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目标,似乎有了一定的状态描述,并分出项目结合了一些特性与状态,但仍然没有对“特色”、“高质量”、“人性化”作出“定位”与“解析”。理想状态的学校发展目标的表述应成一个系统,即包括总体目标、目标(自我)解读、目标分解(可按门类也可按年度分解)。当然,目标分析不一定在总论中表述,可以置于分项目措施的第一部分,然后围绕该分解的目标,写出主要措施或举措。同理,范例二中“规范”、“较佳”、“较高”等要做出个性化解析。“规划”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表现,但它不仅限于工作规划的层面,而应当以理念规划作高位统领,校长要将办学方面的整体思考作理性概括,以作为办学思想和行动指南。“办学目标”是在学校办学使命、学校发展的愿景之后形成的确定性标准,而不是随意地设想或照搬他校的文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的要求,根据学校已有成绩、优势以及可挖掘的潜能,在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办学目标。



二、关于“发展举措”




例三:一所学校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发展措施写道:“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积极更新观念,在开展素质教育中自觉运用成功经验,渗透人文关怀,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另一所初中在教师教改的措施中写道:“开展新课程目标的学习和讨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重点,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具体做法是:1.注重过程教学;2.拓展课本理解;3.研究教材内容;4.加强信息整合;5.体验知识由来。”




例四:某初中在“教师发展和评价”项目措施中写道:“关心每一个教师成长,学校要积极为教职工发展创造条件。”“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教职工考核评价方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理念适时、教法先进、乐于奉献的基本教师队伍。”




评析:只有理念规划有高度、有创新,且思维严密,那么“工作规划”才会比较系统务实,且任务指向十分明确。规划中的举措应当是提纲挈领的大事要事,这些“事”在表述中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所有的“事”都是为目标的实现而为的,因此“做事”时务必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将“工作目标”写在“做事”之前。



二是这些“事”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予以梳理,找出关键“事”、重大而必不可少之“事”,分清轻重缓急,编出顺序来。



三是发展措施是本校自主、主动行为,不能“纸上谈兵”、“述而不作”、“述而难作”,不要盲目冒进,而要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四是“措施”项目的构思,有自身的逻辑系统。有“想法”才有“做法”,前者是方向性的,后者是程序性的。只谈想法而无做法,难以变成实质性的行动。各项目措施之间也是相辅相成,互为照应的,如“师资建设”是为“实现教改”奠定基础的,因此“教改的行动”要有相应的“师资建设”行为作保证。




上述例三与例四中的措施主要问题是:1.没有建立“工作目标”的情况下,提出了“工作措施”,这就造成目标不明的行动,随意性很大。2.有的措施只是一些“想法”,而无具体而相对应的“做法”,没有进入“工作程序”,这样措施就难以进入“施工”状态。3.有的将“措施”与“目标”混在一起,体现不出“目标”引领下相配套的措施。



三、关于“保障体系”



例五:“修订本校教学工作常规,教学流程管理讲究实效,质量监控的反馈与整改及时。”“进行实施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工作责任制的探索。”



例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工会民主参与管理作用,并依靠家长委员会等社区力量,来推动学校办学目标的落实。”




评析:在规划指定中应当坚持:做到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发展措施。同样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发展目标。那么不直接支持目标,而又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成为“保障体系”。这种“保障”是落实措施中的条件,它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规章制度和环境与氛围等。此外,为实现目标还应建立为推进措施和达标的自我评价体系。




例五中“教学常规”看来是指进一步完善,如何“完善”才能确保教改的行动?也就是说要建立与规划中新教改措施相对应的“日常性规范”。而“质量监控”要建立在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之上,强调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否则这样的“保障”很可能得不到落实。另外,党支部与工会的保障都要建立具体的工作制度,以形成“保障”的良性机制。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上下结合、群策群力的过程,是总结过去、理清思路、设计愿景,筹划未来的系统性工作。规划要基于认识,又要高于认识,是过去认识的理性化;规划是谋求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依据,以新理念筹划跨越式发展之计策,绝不是简单的少数人的行动。只有这样,规划才能真正起到学校发展的统领和导向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13 , Processed in 0.0656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