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县(市、区)教体局,局直(民办)各学校:
当前,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广大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确立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应当清楚的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各县(市)区、各学校的发展并不平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不能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不能很好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教学中,有些教师未能展示必要的知识形成过程,忽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反而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常规的了解和执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审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有特色的、现代的、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系统,成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安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见附件),希望各县(市)、区教体局及局属各普通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市教育局将不定期地对以上内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安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落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管理方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安阳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教研组工作常规、教师教学常规等环节,提出以下要求:
一、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应该是关注教师的成长,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常规创新,实现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学校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校长要摆正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建立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人组成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检查和总结,由校长统一指挥。
2、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有计划地听课、评课,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深入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要到班级蹲点,加强对教学的具体指导;解决影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问题,总结推广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有效地领导教学工作。
3、制定和实施教学工作计划。要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和学校课程表,不得随意增减课时。
4、要以教研为先导,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凡进入课堂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用书,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定且有“准入证”;坚决制止乱编乱印、乱订教学资料的现象。
6、对各科教学要提出明确的教学质量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毕业和升学考试也要提出质量要求和合乎实际的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升学率等目标要求。
7、对“教师教学常规”、“教师教学基本功”、“教研组工作常规”等提出具体要求,定期检查、评比。
8、教导主任每周听(任)课不少于4节,深入教研组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
9、教导处每学期要定期检查全校教师的教案2次,检查作业批改2次,组织学生评教活动2次,召开学生座谈会1次,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教师。
10、教导处要认真协助校长妥善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掌握各学科教学进度,检查督促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
11、教导处要制定出“单元达标”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单元达标率,并督促教师做好单元教学质量分析及校正补救工作,力争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抓好期中、期末考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2、教导处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教学实际,开展教研教改实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校规模的“教师科研能力评估”活动。
二、教研组工作常规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具有教学研究的职能,又有教学管理的职能。因此对教研组工作常规提出以下要求:
1、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带头人,教研组的工作要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因此要选择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经验丰富、有管理能力、能团结同志的教师担任。
2、教研组要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制定出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要积极开展“新课程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在理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浓厚的新课改反思与探究氛围。
3、教研组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一周或一个教学单元进行一次,每次活动应有“活动记录”。任教相同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是一个备课组,同一年级的教学,原则上要做到教学进度、基础知识、考试命题“三统一”。
4、根据教导处的安排,教研组要认真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确实做到选择主题,确定课例;收集素材,学习理论;同伴互助,集体备课;课后评议,总结提高。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高级职称教师要带头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要主动上好汇报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练教师基本功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5、教研组长要认真管理和指导备课组长,每期至少参加2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对各年级本学科教学做出指导。
6、教研组要在单元达标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后搞好教学质量分析,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检查总结教学上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7、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教师互相检查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的情况,提高教师按“教学常规”办事的自觉性。
8、教研组内的教师要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每次听课后,要认真交换意见,切磋教学技艺,以改进教学方法。
9、教研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实验活动。组长要抓好组风建设,逐步形成严谨治学、团结合作、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组风。组员要服从安排,遵守各项常规要求,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师教学常规
教师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有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复习与考查及教学研究等环节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不好,都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以下要求:
1、制定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必须制定出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一份留个人使用,另两份分别交教研组和教导处。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二是熟悉教科书,明确重难点;三是熟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能力等。教学计划必须与学校的工作计划保持一致。
(2).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
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③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⑤后进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⑥业务学习、教研教改及教学活动安排。
2、备课
认真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在假期中通读教材,了解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并提前备好一周课,平时也要做到超周备课、课前复备。
(2).备课要求:
①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体系与结构。
③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情况。
④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写好教案,要做到:
A: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B: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C:教学方法恰当、灵活,有学法指导;
D:教学环节严谨,层次清晰;
E:标明课内、外作业;
F:列出板书提纲;
G:注明所用教具,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H: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不抄袭、生搬硬套他人的教案和课件。
(4).课后要写出“教学反思”,以备以后教学借鉴。
(5).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做到教学计划、内容、要求、进度“四统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
(1).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必须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各种教学用具,于上课铃响前3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组织学生“起立”上课。教师进入课堂后一般不允许中途退出,不允许在上课中途让学生出班级替教师拿取所缺教学用具。下课铃响后,教师必须及时结束授课,组织学生“起立”下课,不得拖堂。
(2).教学行为规范。教师要仪表端庄,为人师表。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化浓妆,不戴大而重的首饰。不带手机进课堂,课堂上不抽烟、不与外人交谈。除特殊情况外,教师不准坐着上课或把腿搭在讲台上讲课。
(3).教学氛围和谐。
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创设民主、公平、平等的教学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多发言、多提问,敢于质疑、善于讨论。严禁讽刺和挖苦学生,尤其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师讲课要使用普通话,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板书设计合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字体规范、工整,不写错别字,严禁随意乱画。
(5).教学内容正确:
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教育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可测性。
②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做到知识系统条理,层次分明,概念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教学方法恰当。要选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与学和谐统一。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教给学生知识与教给学生方法结合起来,把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努力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7).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学结构符合课型的特点,不摆花架子。
(8).教学手段先进。要充分运用仪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电教设施,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堂作业的训练和检查都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四性”。
①目的性: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类训练。
③科学性:注意知识能力训练的前后衔接,各科要顾全大局,精选习题,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难度以大多数学生水平为准,兼顾优生和后进生。中学作文每两周一篇,周记每周一篇,小学三至六年级增写周记;其他书面作业每周一次。课外作业总量每天控制为: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两个小时。
④多样性: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复习、预习、口头作业、阅读课外书籍、社会实践等作业。做到笔练、口练兼顾,理解概念和实验操作兼顾,听说读写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兼顾,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2).作业训练要坚持严格要求。要教育和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并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的书写格式要有明确、具体、合理的要求;培养学生诚实、认真、严谨的良好学风。
(3).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量要适度,要采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防止“题海战术”。
(4).批改作业要做到:
①及时认真。一定要在下次上课前把作业发还学生;教师的批语要贴切中肯,简明扼要,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并写明作业等级和批阅日期。
②批改作业的方式分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师生共同批改等。但无论那种形式,教师都必须通览作业,掌握情况,以便改进教学。
③对后进生要尽量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④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主要成绩与问题、情况分析等并定期对批改记录进行整理。
⑤及时讲评。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检查作业,弄清错误的原因,自觉订正;对于作业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要认真讲评。讲评要有计划性,不可挤占新课的时间,造成“恶性循环”。
5、辅导
课内、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因材施教、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1).课内辅导
①课堂辅导要有计划性,集体辅导要排入教师的课程表。
②要坚持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可采用释疑、补课、介绍补充材料、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举办讲座等形式,但不准用辅导时间讲新课。
③课内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侧重后进学生。
(2).课外辅导
①课外辅导要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使辅导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做到辅导有教案、有总结、有记录。
②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等方式。
③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校办工厂等要积极协助教师开展活动,办好兴趣小组。
(3).辅导内容及措施
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辅导内容。
④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知识讲座,动手制作教具或模型,开展社团活动等,充展示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才干。
⑤对后进生,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耐心辅导,解答他们的疑难,让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必要时可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6、复习与考查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系统、熟练、深化、再提高的过程;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复习
①复习分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的综合复习等。复习重点是巩固“双基”、提高能力,但在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能力层次上要有所不同。
②复习要有计划,要备好、上好复习课。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大复习课的容量,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③全学期停课复习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毕业班也不得过早结束新课,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复习时间。
(2).考查
①考查主要分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
②平时考查以作业、课堂提问、练习、小测验、作文、实验操作等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
③考试仅指期末、期中的统一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
④考试命题的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全面考查,突出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命题前要列出“双向细目表”,科学安排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确保试卷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⑤严格考试纪律,不得弄虚作假。让考试成绩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效果。
⑥试卷批阅要依据评分标准或评分意见,采用流水作业法,不得自拟评分标准或随意修改试题答案。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不错不漏、宽严适宜。
⑦考试后要认真写出试卷分析,根据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学生成绩分布图等作出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订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7、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培养一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业务进修,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系统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和参考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县)、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以获取教改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
(2).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奋发进取,互相听课,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次听课后都要写出自己的意见或评语,期末由教导处或教研组检查听课纪录。
(3).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研课题实验;主动上好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积极参加校外的听课、参观和教学考察活动。
(4).教师在学期、学年结束时,必须认真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②学生学习情况;
③教研教改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或教改实验报告;
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⑤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情况;
⑥后进生转化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