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0 11:0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乐常识

【无标题音乐
这类乐曲作品没有指示乐曲具体内容的文字标题,而只用曲式名称如:“奏鸣曲”、“格赋”、“变奏曲”等作为曲名,或用乐器体在名称如:“前奏曲”、“练习曲”、“小舞步曲”等作为曲名。由于同名的乐曲很多,为了有所区别,就加上乐曲的开始调名,例如“C大调奏鸣曲”、“e小调交响曲”,或者再加上作者创作此种体裁的作品的编号。,例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肖邦的《野趣——作品第九号之二》。
无标题音乐在创作时,没有用音乐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意图,而只求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某种主观情绪,表现某种精神意境,甚至主要着重音乐艺术本身的印象美和形式美的追求与体裁风格特征的体现。因之很难加上名副其实的文字标题。有的作者不愿借助于文字标题来说明乐曲的内容,而只希望欣赏者自己去心领神会。所以只以曲式名称或音乐体裁的名称作为曲名,而不设标题。
【标题音乐】
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其渊源可上溯到十六世纪以前。十九世纪上半叶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标题音乐的名称于此是产生。中药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等。
标题音乐比起无标题音乐来,由于它的表现了尖锐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更易于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因此它在器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室内乐
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及歌剧音乐。十七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如“室内奏鸣曲”、“室内康塔塔”等。十八世纪末叶以后,室内乐是指少数人演奏、演唱并为少数人所欣赏的音乐。现今,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室内乐的演奏者,须具备独奏的技巧,同时要与同别人合作的能力。
交响音乐(Symphonia Music)
是近代才经常使用的音乐专用词称,它是十八世纪中期出现了“交响乐”作品体裁后而派生出的一种泛用语。一般泛指为大型管弦乐队而写富于交响性的各种类型的乐队作品。如以奏鸣曲套曲形式所写的交响乐,为交响乐队而写的交响组曲、交响序曲、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以及标题性的交响乐队作品,为各种乐器而写、由交响乐队协奏的协奏曲等。其中也包括具有交响性而乐队演奏占比重较多的交响合唱作品等
复调音乐
它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它是以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横的关系上,各种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协调的和声关系。
  复调音乐分:(1)因对比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2)以模仿方式为基础所写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即“轮唱”或“轮奏”。(3)用衬托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复调音乐以对位法为其主要创作技法。 

主调音乐
它是复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一种。其中有一个声部(通常是高音部)旋律性最强,处于主要地位,其他声部则以和声等手法对主旋律烘托和陪衬。室内乐和交响音乐。

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及歌剧音乐。十六世纪初发源于意大利,如“室内奏鸣曲”、“室内康塔塔”等。十八世纪末叶以后,室内乐是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并为少数人所欣赏的音乐。现今,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室内乐的演奏者,需具备独奏的技巧,同时要有同别人合作的能力。

歌剧音乐
歌剧音乐是欧洲十六世纪以来一种社会影响较大的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歌剧音乐一般包含有序曲及幕间曲、咏叹调及其它抒情性的独唱、宣叙调及咏叙调、合唱及重唱等。
  序曲:它是当歌剧还未开幕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部歌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图。合唱常用于歌剧中的群众场面。
  咏叹调:歌剧主角的独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它的任务是表现歌剧中主要人物各自的特性,描绘他们的“肖像”。咏叹调是歌剧中最精采的音乐,它有完整的结构形式和情感层次,可以单独演唱。
  宣叙调:接近于咏叹调的一种短小的乐曲,它经常出现在咏叹调之后。宣叙调又名"朗诵调",是一种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白。
波尔卡
“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玛祖卡
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
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滋,也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有快步和慢步两种。与同样也是三拍子的玛祖卡不同,它的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也与同样是三拍子的小步舞曲不同。圆舞曲的特点是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不象小步舞曲那么温文尔雅。不过必须明确,音乐不是数理,不是逻辑,这种区别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是绝对的。
【小步舞曲】
“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 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曲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小夜曲】
文章有各种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都是文章的体裁。音乐也有各种体裁,如小夜曲、摇篮曲、奏鸣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都是音乐的体裁。 小夜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清唱剧】
一种大型声乐套曲体裁。包括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其中合唱占主要地位。我国亦称之为“大合唱”。清唱剧16世纪末源于罗马,最初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后也用世俗题材,现代作曲家则常用来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
【康塔塔】
一种大型声乐套曲体裁。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中叶传入德国,而发展成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题材为世俗或《圣经》故事。这种康塔塔与清唱剧的形式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内容偏重于抒情,故 事内容较简单,现代作曲家常用此体裁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在我国也把有康塔塔称为大合唱的。
【奏鸣曲式】
从古典时期到现代,奏鸣曲式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特别注意的是,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是完全不同的,奏鸣曲是一首完整的曲子,专门用来指那些给一个人或两个人演奏的作品,由三个人所演奏的奏鸣曲我们则称为三重奏,四个人演奏的则称为四重奏,而给整个管弦乐团演奏的则称为交响曲,可能包含好几个乐章。奏鸣曲式则指的是单一乐章的内容形式。奏鸣曲式普遍应用于各种乐曲的第一乐章,如: Symphony (交响曲), Concerto (协奏曲),Chamber music (室内乐)等;但以下几类形式的乐曲例外:Serenade(小夜曲),Nocturne(夜曲),Assation(遣兴曲)和Divertimento (嬉游曲) 等没有使用奏鸣曲式。一个奏鸣曲式乐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发展部(Development)、再现部(Recapitulation),结尾(Coda)。具有强烈的结束乐段,一定结束于主调之上。
【序曲】 (Overture)
通常是指歌剧、神剧(oratorio)或是芭蕾舞剧开始之前的乐曲,有时是和情节相配合的,有时是并无多大相关。另一种是管弦乐团在音乐会一开始时演奏的。在各时期,包括巴洛克、古典..等时期,序曲的方式不太一样,也有快-慢-快、慢-快-慢等叁段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作曲家的剧乐本身反而不常被演奏,常听到的,却是其序曲。如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布拉姆斯的大学庆典序曲等。
【组曲】
 组曲是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在巴洛克时期是几种不同舞曲形式的组合,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且是同一个调。早在16世纪,不同节奏的舞曲互相配对已经相当风行,用以组成对比鲜明组舞,甚至在鲁特琴音乐专集中也有类似搭配,把两首、三首或更多舞曲编成组曲,后来不仅在义大利,德国及法国都相当普遍。这些国家的人民都爱好舞蹈,因而产生许多各具特色且节奏强烈的舞曲。
 在法国,一些作曲家也采用类似方法,把一些舞曲编组,这些舞曲统称舞蹈组曲,这些舞蹈组曲除了要使节奏和速度有鲜明对比外,起初并没有一定标准。但它始终保持统一调性,这个特点成为后来组曲的特色。而这类缺乏统一性的作品中,还包括后来库普兰在18世纪初谱写的作品。
【协奏曲(Concerto)
通常所谓的协奏曲(Concerto), 是指主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合奏的三乐章形式器乐曲而言, 但是在音乐史上从第一次使用"Concerto"一字的西元1519年到现代四五百年间有许多种类的曲子都曾经用过Concerto这个名词。
§Concerto的字源
先谈英、法、义语称做"Concerto", 德语中则是"Konzert" 的字源:十六世纪初叶, 这个字第一次在义大利使用时是照义大利语中「协力、一致、调和」来使用的。并且当初只表示声乐的「合唱曲」、器乐的「合奏曲」而已。此外至少在1565年左右或稍前, 有称声乐或器乐合奏曲为"Concerto"的习惯, 这种习惯甚至流传到巴哈时代。 另一方面, 自十七世纪中在"Sonata"或"Sinfonia"里有主奏 (小号或小提琴)的场面兴起, 于是"Concerto"不再以义大利语「协力、一致、调和」的意思来使用,而是以原来的拉丁语「竞争、对抗、斗争」来使用。换句话说, 这个字在原拉丁语与后来转化成义大利语的意思竟是完全相反, 因此使得用作音乐用的"Con-certo",越形复杂。总之, 十七世纪后半至十八世纪中叶之间所谓的巴洛克时代"Con-certo",要不就是上述两者中的其中一种或是兼而有之. 至于古典与浪漫时期则比较接近于拉丁语的意思, 但到了二十世纪又恢复巴洛克之前的用法。 英国1568年以后把同类型乐器合奏称为"Concert",这并非出自拉丁语"Consortium"而是沿用法语"Concert", 即把十六世纪后半之后的合奏之意加以扩大, 变成了「音乐活动」的意思, 因此英文才有"Concert" (音乐会) 一字出现, 至于德文的"Konzert" 则有协奏曲与音乐会两种意思。
【交响诗】
器乐曲体裁。一种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的标题管弦乐曲。由李斯特首创,属于标题音乐范畴。其前身为音乐会序曲,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和标题交响曲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曲式结构、音乐发展、主题素材处理等方面都较自由,一般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内容常取材于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事件等,用主题变奏的手法,塑造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李斯特共创作19首交响诗。此后许多国家的音乐家都有此种作品,如圣一桑、西贝柳斯、鲍罗丁等。若干相关连的交响诗组成"交响诗套曲",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由六首交响诗组成。最著名的交响诗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一些自称为"音诗"的作品,把这一体裁发展到顶峰。因交响诗注重其描绘性,故成为印象派作曲家最理想的作曲形式,如德彪西的5首主要管弦乐曲等。与交响诗性质相类似的其它音乐体裁还有音诗、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
【交响曲】
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18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是近现代器乐曲中,在音乐表现上最庞大、最完整的一种形式,擅于表现复杂的乐思、重大的主题和深刻的内容。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构成(有时冠以慢板引子):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变奏曲式或奏鸣曲式,富有抒情性和歌唱性;第三乐章,由带对比性三声中部的三部曲式写成,速度轻快、节奏清晰,具有舞曲性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情绪乐观、愉快、光明、肯定,为全曲的高潮。也有单乐章或多于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交响曲早期大多没有标题。19世纪后期出现标题交响曲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还有加入人声的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罗米欧与朱丽叶》等。标题交响曲后来被李斯特发展为"交响诗"。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舒伯特等为西洋音乐史中最著名的交响曲作曲家。

【奏鸣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16、17世纪时泛指各种器乐曲,17世纪后指类拟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有利于独奏的奏鸣曲,如钢琴奏鸣曲;有一件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奏鸣曲,如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等。古奏鸣曲多为单乐章作品。如多?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后来莫扎特在1767年-1780年间为萨尔茨堡大教堂写的十四首管风琴与弦乐奏鸣曲等也采用单乐章形式。贝多芬曾写过两个乐章的奏鸣曲,但最常见的奏鸣曲由三或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的基本特点与形式通常为: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奏鸣曲式、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省略),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交响乐]交响乐队(多咱乐器组成的大型乐队)的演出形式和为此演出形式写作的乐曲。演出阵容庞大,管弦乐队为其主要表现手段,有统一的指挥。交响乐音乐会演奏内容包括:多乐章的交响曲、交响组曲、交响诗、交响序曲、交响幻想曲及一些交响性的声乐作品等。

【萨拉班德】
西欧古老舞曲之一种。据传16世纪初由波斯传入西班牙。16世纪后期传入法国,17世纪前半叶起,常见于德国古组曲,为其中四首固定舞曲的第三首。三拍,第二拍时值较长为其特色。两段体结构,速度缓慢,气氛庄重。

【卡农】Canon

Canon种类很多,有八度卡农、二部卡农、增时卡农、逆行卡农、无终卡农、转位卡农等等。最伟大的卡农作品当首推Bach 的the art of fugue(赋格的艺术)和 Musical Offering(音乐的奉献),其中包括了大多数以上提到的卡农形式。我手头的Pachelbel的canon有四个声部组成: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其中有大提琴、倍低音维奥尔琴和羽管键琴),当然巴洛克时代的音乐经常是不注明演奏方式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巴赫的作品,演奏方式和作品顺序经常变动。现在经常上演的是卡农的乐队改编版,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音乐。明兴格尔的Decca版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我认为以“本真方式”演奏的更加精彩。最好的版本首推Reinhard Goebel 指挥Musica Antiqua Koln(科隆古乐团)的版本(Archiv427 118-2),演奏得精彩极了,这张30元买来的处理正版唱片是我最喜爱的CD之一。科隆古乐团是由9位艺术家组成的古乐演奏小组,致力与以本真方式演绎巴洛克以前的音乐作品。我认为凡是他们的录音都值得买,你决不会后悔。尤其是他们录制的勃兰登堡和赋格~音乐的奉献至今仍是最棒的。80年代他们来华访问时竟遭冷遇,那时的中国人真土!

【主题】 (Theme)
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其形象鲜明、结构短小,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它还具备一定的概括性,多半富于歌唱性,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记忆。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有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更多的作品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代表不同性格并形成对比。主题常在乐曲开头出现,但有时它的全貌要在整个作品不断展开中才能显示出来

【曲式】 (Form,musical)
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 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的称"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由两个明显的乐段组成,前后两段互相对称或对比。这是乐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三部曲式】
由三个段落组成,其中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具有对比性质,第三段带有再现性质。
【复三部曲式】
三段式曲体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器乐曲中常采用此种曲式。
【回旋曲式】
(Rondo form)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这种曲式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的末乐章常用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音乐。
【回旋奏鸣曲式】 (Rondo sonata form)
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属于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最后乐章,有时也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

【华彩乐段】 (Cadenza)
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未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的乐章末尾处也常插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表演技巧。这部分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独具特点的段落。
【三声中部】
(Trio)音乐术语,是指用三部曲式创作的圆舞曲、进行曲、谐谑曲或小步舞曲等的中部。其主要特点为:旋律流畅、风格柔美、换用新调,井与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三声中部的名称由意大利文Trio(三重奏)演化而成。西欧古代器乐曲及舞曲的中间部分,常有Trio标记, 由三件乐器演奏,借以与前后两个由全体乐队演奏的音量相对比。
【前奏曲】                           
(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
【套曲】(Divertimento)                          
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谐谑曲】                            
(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赋格】                             
(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练习曲】 (Etude)                            
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浪漫曲】                           
(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狂想曲】                           
(Rhapsodie)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                            
(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创意曲】                            
(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托卡塔】                            
(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塔兰台拉】                            
(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即兴曲】                            
(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夜曲】                            
(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无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摇篮曲】                             
(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随想曲】                         
(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波洛涅兹】                           
(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6:24 , Processed in 0.0703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