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纪实 2010年01月20日 作者:宋晓梦 按照内地、港、澳、台轮流承办的机制,第八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在台湾举行。2009年12月5日——2010年1月3日,四地的大学教授、小学教师及语文教研人员500多人,来到台中市东海大学,“八方云集,合议孺子文业;四地共荣,分享教学新源”是东道主台湾小语会为本届研讨会定下的主题。
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成为趋势
观摩教学是历届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重头戏。本届研讨会,20位做课教师,内地8名,香港8名,澳门2名,台湾6名。
六年级课文《穷人》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江西徐承芸老师注意到:同样一个故事,雨果却把它写成一首叙事诗。在拓展阅读部分,徐老师把雨果的作品引入课堂,让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对主人翁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学习两位作家对人物心理描写的不同手法。
课文《瑞恩的愿望》是写加拿大小朋友瑞恩通过课余做家务赚钱,为非洲儿童捐款打井的真实故事。后来乌干达北部的一所学校,用这笔钱打了一口井,并命名为“瑞恩井”。香港顾曼馨老师讲这一课时,让学生在《爱的奉献》歌曲中,想象自己就是瑞恩,并在井边的木排上留言。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瑞恩对贫困人民的感情和公益心,而且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
澳门陈丽红老师讲《一天只有一次清晨》时,为了让学生对拟人手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她采取将课文中的拟人句改写成平铺直叙的句式,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她还运用让学生将一般句改写成拟人句;用拟人法造句等教学策略。
好的课堂组织本身也可以成为教学策略的一部分。台湾蒋桂枝老师在组织一年级小朋友分组讨论时,提出要求:“轮流发言、音量适中、不插嘴、看着对方。”学生上台汇报时,她要求:“声音大一点儿;速度慢一点儿;看着观众;内容有趣。”评课老师认为,这些要求不仅能规范孩子在课堂上的言行,而且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都有益。
清华附小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这届观摩课,使人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策略越来越呈多元化。”
“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同课异构(由内地、港、澳、台教师用各自的教案来教同一篇课文)是2005年由内地小语会提出的一种便于比较研究、便于取长补短的交流形式,此后成为历届四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保留节目”。
台湾小语会为本届“同课异构”准备的课文是著名诗人罗青的两首诗:《枯树之歌》和《锯》。想不到四位老师的课在对诗的的内容的理解上都有欠缺,都把重点放在学习诗人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的学习上。难道诗人为写枯树而写枯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