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1 08: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纪实 2010年01月20日  作者:宋晓梦  
  按照内地、港、澳、台轮流承办的机制,第八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在台湾举行。2009年12月5日——2010年1月3日,四地的大学教授、小学教师及语文教研人员500多人,来到台中市东海大学,“八方云集,合议孺子文业;四地共荣,分享教学新源”是东道主台湾小语会为本届研讨会定下的主题。
  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成为趋势
  观摩教学是历届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重头戏。本届研讨会,20位做课教师,内地8名,香港8名,澳门2名,台湾6名。
  六年级课文《穷人》是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江西徐承芸老师注意到:同样一个故事,雨果却把它写成一首叙事诗。在拓展阅读部分,徐老师把雨果的作品引入课堂,让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对主人翁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学习两位作家对人物心理描写的不同手法。
  课文《瑞恩的愿望》是写加拿大小朋友瑞恩通过课余做家务赚钱,为非洲儿童捐款打井的真实故事。后来乌干达北部的一所学校,用这笔钱打了一口井,并命名为“瑞恩井”。香港顾曼馨老师讲这一课时,让学生在《爱的奉献》歌曲中,想象自己就是瑞恩,并在井边的木排上留言。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体验瑞恩对贫困人民的感情和公益心,而且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
  澳门陈丽红老师讲《一天只有一次清晨》时,为了让学生对拟人手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她采取将课文中的拟人句改写成平铺直叙的句式,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她还运用让学生将一般句改写成拟人句;用拟人法造句等教学策略。
  好的课堂组织本身也可以成为教学策略的一部分。台湾蒋桂枝老师在组织一年级小朋友分组讨论时,提出要求:“轮流发言、音量适中、不插嘴、看着对方。”学生上台汇报时,她要求:“声音大一点儿;速度慢一点儿;看着观众;内容有趣。”评课老师认为,这些要求不仅能规范孩子在课堂上的言行,而且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都有益。
  清华附小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这届观摩课,使人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策略越来越呈多元化。”
  “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同课异构(由内地、港、澳、台教师用各自的教案来教同一篇课文)是2005年由内地小语会提出的一种便于比较研究、便于取长补短的交流形式,此后成为历届四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保留节目”。
  台湾小语会为本届“同课异构”准备的课文是著名诗人罗青的两首诗:《枯树之歌》和《锯》。想不到四位老师的课在对诗的的内容的理解上都有欠缺,都把重点放在学习诗人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的学习上。难道诗人为写枯树而写枯树?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08:13:0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会长崔峦在点评中对这一问题的中肯分析,台湾小语会副会长赵镜中“我读诗,主要是学习诗人看世界的视角”的感悟,对大家是理论层面的启发,湖北的罗珠标老师对这首诗提出了操作层面的思考。他说:当我读到这两首诗的时候,觉得这诗仿佛是为我写的。诗中在狂风的摧残下被“摇落树叶”、“偷去的果子”的枯树,是我在贫困、愚昧、暴力中度过的童年的写照。但正是这种环境,磨砺了我顽强、坚韧、好学的品格,这些品格成了我生命中摘不走的“星星”和日后成就事业的“种子”。“我将把我的经历、我的感悟讲给学生们听,然后让他们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经历中,失去过什么,受过哪些挫折,怎么坚持下来的?什么是你身上‘摘不走的星星’?”罗老师认为,至于那些联想之类的手法,虽然也要好好学习,但要教会学生读诗,首先要引导学生知道诗意所在。   有些专家认为,之所以两岸教师都会出现“内容理解有欠缺”的问题,与罗青的这两首诗并非典型的儿童诗,教师备课难以把握有关,并不能说明只重知识传授,不重人文内涵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些教研人员表示,他们将把这两首诗带回去与典型的儿童诗做教学对比实验,以探索其中的规律。
  台湾学者:图解摘要促进阅读理解
  这次研讨会的学术交流部分,台湾教授张新仁宣读的论文《台湾阅读摘要研究回顾与前瞻》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她认为:“阅读书或文章,能找到重点,摘取大意,是获得大量知识不可或缺的认知技巧。欧盟国家将这种能力列为国民核心素养。然而在台湾,教师甚少教学生如何写段落大意,学生碰到这种练习,通常照抄参考用书,或直接抄写书上的句子,而不做浓缩。
  她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摘要研究的文献颇为丰富,内容涉及“摘取大意涉及多项认知能力”、“摘取大意具有可教性”、“摘取大意有助于提升中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而台湾有关摘要的研究10年中发表论文不到10篇,涉及的内容也很窄。
  莫非“摘要的能力不教就会?”莫非“学做摘要会影响阅读理解?进一步影响到学习成效?”张教授用她的研究否定了这些设问。然而这些问题对于内地的教师和学者却是又一次警钟:当我们批判了将语文过度知识化、工具化的倾向之后,是否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在这次交流活动中,台湾蒋桂枝老师的观摩课《黄狗生蛋》使我们看到了张新仁教授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成功的教学实践。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让学生分小组将故事中的地点、角色、主要问题、过程、结果,分别填入5个花瓣。经过这样的“图解摘要”,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快就能把故事复述得有条有理,而且为他们续编故事提供了帮助。在台湾,低年级常作为图解摘要“载体”的还有火车、毛毛虫、火箭等图形。张教授认为:实践表明,绘制‘阅读概念构图’,在促进阅读理解的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我们应学会同一种母语”
  正如北京大学国学教授楼宇烈所说:“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文字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是植根工程。”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一直备受专家学者重视。经过了8年交流,基础较差的港、澳普通话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粤语一直是香港的强势语言,香港小语会会长刘筱玲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在1998年就在中文学科之外,开设了普通话课,并作为中小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听、说普通话的能力。目前能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已增至50%。尽管她强调:即使这50%中,多数学校仍只是一些班、一些年级在这样做,但记者感到这已是很大进步。因为2006年记者在香港采访时,这样的学校只占20%。刘会长说:内地经济的发展,使香港市民感到学习中文和普通话将越来越与自己及其子女的经商、就业、生活关系密切。社会上办起了普通话补习班、普通话幼稚园,这对推动学校的普通话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提高教师水平。这些年我们不仅派教师到内地、台湾学校观摩、学习,还请专家为我们教师的课点评,并办了《语文教师季刊》。过去我们看内地语文老师上课,感到遥不可及,现在我们的教师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香港培侨书院是全校用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的学校,而且5年前就使用内地人民教育出版社翻译成繁体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学校认为,内地教材中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传承,比起当地单纯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材,对提升学校语文教学水平有明显作用。
  澳门特区政府一直对学校教学用语不做规定,往往一校会有多种教学用语。澳门回归5周年的时候,用普通话进行中文教学的学校是极个别的。如今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学校里,6年级的孩子不仅用普通话交流没有障碍,而且普遍能做到30分钟用中文写300字的作文。
  毕业于澳门大学的谭远新老师第二次参加两岸小学语文交流会,他告诉记者:“澳门政府每年为教师推出很多培训项目,我们每年都有机会到内地学习。最大收获是懂得了原来同样教语文,方法可以有很多。”“我们尊重方言,但我们应学会同一种母语”——澳门张碧莲老师在演讲中的这句话,博得所有与会者的掌声。 (宋晓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57 , Processed in 0.07237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