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09: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在研读教材方面,我的体会是8个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联。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的做法是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教学境界,在设计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或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争取做到这样8个字: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
  所谓“理性思考”,指的是对“教学设计”本身所进行的比较严整细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理性思考”对教师的要求,那就是,阅读教学设计应追求:①深化课文研读;②优化教材处理;③强化课型创新;④简化教学思路;⑤细化课中活动;⑥美化教学手段。
  这“深化、优化、强化、简化、细化、美化”六“化”中的每一“化”都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理性思考的一个侧面,有了这种理性的思考,相对于我们所习惯的教学设计过程来讲,无疑是教学艺术上的提升。因为从操作的层面来看,我们往往是从感性的、经验的、重复的常用套路出发来进行教学安排,个人虽然各异而教学过程却大致一样,于是长久地大面积地表现出一种通俗的感性操作方式。
  所谓“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所谓“诗意策划”,就是指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诗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而言。作为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美感中生活,让学生在一种高雅的语文环境中生活,这不仅仅只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趣的培养,一种健康性格的养成。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其实是统一的,是同步的。比如前面所说的“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等内容,就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诗意的。所以我们说,一节层次比较高的课,从整体的布局上,应该让人们看到它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特征;从教学情景中,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它运用了一定的诗意手法。
  如《鹤群翔空》的教学创意。
  创意说明:这是对教材的一种侧面的处理手法。它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三个教学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用一种巧妙的手法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动起来。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积累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这就是“创造一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这样,整节课以“阅读交流”为主线,通过“扩写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创造一个句子”这三个引子、三个话题的展开来理解品评课文,思路简明,手法生动,教学内容丰满而又扎实;这样的三个教学板块实际上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1)速读,整体式概括。
  (2)寻读,自主式积累。
  (3)细读,多角度品味。
  这是具体准备教学方案时的操作方式。其结果是产生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蓝图”。
  整体勾勒,指的是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简洁地、提纲式地描画出某篇课文或者某一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角度及教学内容。其要求是合理。匀称安排,指的是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根据每一步骤的教学内容规划一下所用的时间,力求各个主要步骤的时间大致相当。其要求是恰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5:35 , Processed in 0.1177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