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学区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今日开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7 14:5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学区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今日开通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小语教学现状与发展战略问卷调查



一、关于您个人教学情况的介绍部分:

   1、你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入职以来的工作简历。现任教年级。是否担任班主任或学校其它工作。在语文教学工作之外是否兼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每周课时量是多少。

   2、你所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住地与学校之间距离(路程)分布、上下学的交通方式。留守儿童(或流动人口家庭)占多大比例。

   3、你从事小语教学工作以来,在哪些方面有过自认为较为成功的探索,有哪些值得向同行推广介绍的教学经验?你目前在教学上最感困惑(困难)的部分是哪些?为什么?
   请你推荐一位你身边最熟悉的优秀小语教师同行,介绍一下他(她)不一定为人所知的工作业绩、业务探索。

    4、你在岗自修的情况介绍(订阅的报刊、自费购藏的书刊、自学读书、写作的基本情况等)。

   5、你的工余闲暇时间一般如何使用?在教学工作和工余闲暇与哪些同行交流较多?获得的启发较大?

    6、其它你乐于介绍的个人基本情况(如较为突出的个人特长等)。


二、关于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现状的分析部分:

   1、请你详细地介绍一下目前你校习作教学的基本做法,并对本校/本班学生习作现状作些分析。

   2、请你详细地介绍一下目前你校“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对其得失作些分析。
   你所在学区开展过哪些跨校的“域本教研”活动,主要做法是什么?效果怎样?

   3、你认为目前区级教研活动是否频次过密?
    应该在提升学术质量、增强实效性、把握必要的评奖学术尺度、形成应有的工作节律和逻辑系列上作哪些改进?(请详细阐述)
   你认为目前我区小语教研的区级评奖学术标尺是否适当?(宽了还是严了?)为什么?可举例证之。

    4、若干年来,我区各小学、各语文教研组都编印过各种各样的文集(打印件),总数估计在数百册,所耗打印费也是相当不少的。
      若干年来,我区小语教师也向区、市教研部门交送过总数至少在千篇以上的论文、案例、教案、具规模的教研活动发言稿。
     请问,你看过这些打印件中的哪一些?看后受到过启发吗?试举例证之。
    假如将这些已录成电子文稿的各类文集、论文、案例、教案,教研活动会议发言稿全部上传《槐荫学苑》、《孝感教育科研网》或《教师之友网》等网站,想来应该使原创者的智力劳动成果发挥应有的交流实效、更大的社会效益,起到很好的学术交流作用。

    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少有老师将自己的这些电子稿上传到网站上,连向有关报刊投稿的情况也并不多见呢?区教研室去年组织过一次“零费用”的《小学语文、艺术课网络教研评优》活动,在近一年时间里,也只有不到50人参加,请问原因何在?

   5、请你介绍一下你校在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电子备课室的使用等方面的实况。
    请你详细介绍一下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否会使用电子邮箱、QQ,是否会上网发帖跟帖交流,是否会制作电子课件等等)。

    6、你是否浏览过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创办的公益服务专业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
    请你对《教师之友网》的栏目设置、存帖质量、学术品位、网管风格、资讯服务能力作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

    你认为如果依托该公益服务学术网站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跨域跨校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工作有必要吗?为什么?有可能吗?为什么?

    你认为目前可以依托该网络平台先着手做哪些工作?你认为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担任该网站各栏目的版主?
    你乐意参与依托该网络交流平台的“课例讨论”、 “习作评点”活动吗?

   《教师之友网》一直设想义务为本土帖多质高的网络交流高手设立个人专栏,以此促进“教育网络人”之间的学术交流。请你推荐几位这样的“专栏作者”(可以列网名/非孝南教师同样欢迎)。

    你平日最喜欢浏览哪些教育类网站?为什么?

三、关于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发展战略构想部分:
     1、你认为“小语校本教研”、“域本教研”、“区级教研活动”该如何各自找准着力点,分工合作,形成点面结合、协调联动、各司其能、各彰其效的新格局?

     2、你对改进区级小语教研活动的“四优评比”工作有哪些期待和建议?如何兴利革弊,真正发挥其公正公平地选拔优秀教师,引导教研工作正确方向的效能?

     3、请你对“加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活跃以校为本务本求真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发表意见。

    4、在对我区小语教研现状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询一线小语教师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将在今年暑期起草一份《孝南区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寄达全区各小学语文教研组征询意见,积思广益,寻求共识。
    请你为这份拟议中的《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谈一些设想。即或不太成熟的意见也可以先谈一谈,贡献你的智慧。

    在此,先感谢你为全区小语教学教研工作的改进所作的思考。
    谢谢你认真、坦率地发表意见,真实地描述目前的小语教学教研现状。谢谢!

管季超为您服务:13971958105
                  QQ:1309586706

                   E-mailxnjyw123@163.com
            公益服务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http//xnjyw.5d6d.com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15:35:50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1:32:21 | 只看该作者
同宗同祖同语文——两岸观摩研讨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12月27日  作者:宋晓梦  来源:光明日报
    新年前夕,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三百多位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共聚香港,隆重举行第五届两岸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精彩的学术演讲,生动的教学观摩,友好而认真的争论,为港岛的节日凭添了一处景致。   这项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创立的教学交流活动,自2002年首次在香港举行以来,每年一次,香港、内地、澳门、台湾轮流负责,已成为小学语文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再度成为主办者的香港语文教育研究常务委员会主席田北辰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亦是一门艺术。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教,效果可以很不一样。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如能多一些交流、分享,就能少走冤枉路。”   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关注   由于小学语文重要的基础地位,这一领域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几天中,专家们共举行了6场学术演讲。   “中美儿童语文学习比较研究的实验表明,由于中文和拼音文字的差异,两国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美国儿童的发展曲线先激进后平缓,中国儿童则先蹉跎后上扬。两条曲线呈现明显的剪刀叉,最后则趋于一致。”这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佟乐泉研究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专题演讲中发表的成果。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代表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一规律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利于矫正一些妄自菲薄的人的片面看法。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在演讲中认为:“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素养教育。知识使我们看见生活的世界,素养才能使我们看见那原本看不见的另一个世界,看见那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命本质的美、善和真,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经验,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感受力的读者。”这与内地语文界倡导的“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如出一辙。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先生说:“这种观摩交流形式过去在台湾很少见。台湾老师不愿意上观摩课。去年12月底,我们主办了两岸第四届观摩交流活动,在台湾反响非常大:既然内地、香港、澳门教师都可以这样做,台湾为什么只能各自关起门来教呢?现在,台湾也开始这样做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谈到对内地语文教学的印象,赵先生说:“过去由于彼此疏远,我们不知道内地语文教学有哪些突破,看了才知道不得了!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非常生动,参与进修的积极性那么高,我们很受震动。”   《儿童阅读能力进展:香港与国际比较》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谢锡金教授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旨在通过比较香港与其他34个国家与地区的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香港小学生在国际上阅读能力水平,作为学校校本教育和政府制定语文政策的依据。   这项研究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分为四个层次。结果显示:大部分香港学生具有较基础的阅读能力,即第一层次“寻找需要的资料”及第二层次“直接推断”,说明能够理解表层意思。可是,他们在需要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时,则表现得不如人意。其中以第三层次“解释篇章及发表意见”,第四层次“仔细阅读、评估内容、语言和文章的要点”成绩最差,显示他们对于比较、推断、应用资料以及评估、评论解释资料等能力的欠缺,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香港在35个被调查的国家与地区中排名第14位,尖子生少。而香港学校的宿舍、课室排名第一。   这项研究的思路对与会的内地学者很有启发。其中阅读能力“四个层次”的提法,在观摩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观摩课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   观摩课是每次交流活动的重头戏。经过过去四年的切磋交流,四地课堂教学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教学发展经历的差异,从观摩课中体现的教学理念也有明显不同。   例如,香港保良局学校陈老师的观摩课《人头蜘蛛》,根据林默涵先生的同名作品改编,写的是重庆一个卖艺的女孩为了谋生,扮演成“人头蜘蛛”倒悬在棚子上。看热闹的人们得到了感官的满足,却没人理会女孩的痛苦。在规定一课时完成的时空里,陈老师用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观察蜘蛛的图片,讨论蜘蛛的外形特征,想象如果加上人头会是什么样,并让大家根据想象画出来。接下来,她组织了四次小组讨论,每次的内容都是根据课文的进展,删除自己设想的“人头蜘蛛”图画里不适当的部分,补充合理的推测。但作家最后发人深省的一笔“我们都是人头蜘蛛”,却比较简单地带过,未像对人头蜘蛛的外形那样,多花精力,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理解。这种课堂模式在观摩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课堂活跃,形式活泼,学生快乐,但对文本(课文)的阅读理解不深入,不把理解文章的主旨当阅读重点。   负责点评的台东大学人文学院林文宝院长重点指出了‘培养学生预设想象能力,要建立在深入思考之上’的问题。但记者在听了其他观摩课并翻阅了一些论文之后,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如何对待文本的问题上,内地与港、澳、台三地从理论认识到课堂实践确有距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把这种距离归纳为:内地比较重视语文知识,比较严格地进行诸如朗读、默读、书写等基本功的训练,比较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比较重视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姿势)的培养,学生个体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内地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课文、教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也找其他读物或多媒体对教材做拓展(但强调适度,提倡学生课外阅读);而这几年,港澳台三地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把课文做由头,灵活进行听、说、读、写、合作学习、思维训练,不在解读课文上多花时间和精力。   那么,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研究显示的“香港学生对掌握文章主旨等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否与此有关?看来,两岸做法的得失优劣,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港澳学校:用普通话教中文任重道远   在这次观摩交流活动中,香港选出的5名上观摩课的教师,课堂用语分别为:3名用粤语,2名用普通话。比起前年在澳门两名选手都用粤语已有进步。香港小语会会长刘筱玲女士认为:香港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用语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目前香港1000多所学校中,能用普通话教授中文的约200所,主要困难是缺乏师资。估计全港学校都用普通话教授中文尚需10年,因为从1998年起,普通话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不是中文课)在香港被纳入核心课程。再过10年,这些学生就可以做老师了。刘会长告诉记者:由于粤语在香港一直是强势语言,将普通话作为中文的教学用语是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香港有争议。为此,她做了一项《用普通话讲授中文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实验显示:普通话组对作品在语言的感受力、凭借语感的辩误能力、词汇掌握的准确度以及理解的准确性方面分别比用粤语的对比组高出2到5倍。据悉,目前香港语文教育研究常务委员会,正在推动一项普通话教中文课的行动研究,以便为更多准备用普通话教学的学校提供经验和教训。   澳门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这次派老师参加了观摩交流活动。该校是澳门少数用普通话教中文的学校之一。校长吕纶修女对记者说:“做为中国人就应该会讲普通话。我不是不喜欢、不尊重粤语,但学会普通话才有利于沟通,这对学生的将来一定有好处。”她还说:“用普通话教中文,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好,这个效果是明显的。”但她遇到的困难也是缺乏会讲普通话的师资。(本报记者 宋晓梦)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9:11:54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8:18:51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6:32:56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后

第七次与参赛教师网上聊天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与新铺镇小朱艳霞、潘红梅、张琴老师聊天:
     ——张琴老师:你在《答卷》中谈到“我目前在教学上最感困惑的是三年级的作文课。因为学生们接触作文,他们不懂分层次写,也不知道怎样具体去写人、写事,他们还不能像五、六年级的同学那样积累好词、好句。”
   张老师啊,从你这段叙述中,确信已“望闻问切”把准了你“困惑”之真正原因。
   你先想想,有机会到新铺镇小时,我会一点一点儿帮你分析,介绍一些具体的作文教学方法给你,保证让你心理负担减下来,信心提上去,办法增多一点点儿。

    ——潘红梅老师:你的字写得好!舒展大方美观!我相信你如果带一个教学班二三年,你班上学生字写得好的就会多起来。
   我很欣赏你在班上建设“小图书角”的办法。1984-1993年我在老东门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我订报刊,有时订两份,一份就放在教室里,给孩子们看。有些成绩差的孩子要过生日了,我就在北正街报刊零售部去买一本《少年文艺》或《儿童文学》送给他们作生日礼物。
   一线教师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所获得的“成功感”非常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我猜想:我们能引导一个班的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喜欢学校生活,这种“成功感”一点儿也不比别人提了个副股长、多赚了十万元的“快乐指数”低!

    ——朱艳霞老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很多老师都谈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几乎每天都抽点儿时间回过头来看老师们的《答卷》,有的参赛教师的《问卷》都看过十几遍了。例如朋兴桂晶老师、区实小郑小琴老师、肖港陶庙小学汪登峰老师的《答卷》,差不多能复述出来了!
    老师们认真写的东西,我很珍视。
     在区教研室工作十三年,我对我自己一直有一个“自律”:无必要的工作要见面商量,就不到学校打扰;未经邀请,也尽量不往学校跑。学校领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要应付的事儿太多,老师们也挺忙的。
    我把老师们写的《答卷》看熟,可以部分替代到学校去调研;我和我的几位朋友合起来共花了近万小时,耗去万余元把《教师之友网》办起来,我就可以每天只花5元钱左右,在网吧里就可以为老师们提供“零费用”的远程资讯服务了。多好!!
    请你更细心地观察与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机会应邀到新铺镇小去时,我再和你作专题的交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语文教学关系甚大,“逼”着咱们不得不去作一些研究。
      你可以帮我这个忙。

●与朱湖学区塘口小学李光华老师聊天:
    李老师:你在《答卷》中说:“(以往的)区级教研活动开展的频次稍多了一点儿,譬如小语教研活动,有时一月有二至三次之多。我认为,在活动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应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应有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带着问题搞教研,为切实提高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而教研。”
    我完全赞同你的判断和剖析!
    你的这段话,对我“从头起步”、克除旧弊、改进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这里用了“指导”一词,不是虚伪的客套,不是熟人间的调侃,是庄重严肃的一种回应!
    在学术问题上,不是谁的“官”大就一定能“指导”别人,也不是谁的年纪大就能“指导”别人,更不是只要戴个所谓“教研员”的头套就能“指导”一线教师了。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师,起点不高,29年来坚持自学,13年教研工作以来未敢懈怠于“充电”,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既然光华老师真理在握,虽然他小我8岁,他说的话也对我有“指导”作用!
    假如管季超放松了学习,思想观念上落伍了,荒于教学研究了,那谁“指导”谁就得两说着了!
     我有这样的“危机感”,肯定会加紧追赶青年朋友们前进的脚步!
     老马奋蹄,老管加油!

●与朋兴学区星光小学晏发成老师聊天:
     发成:我有一个感觉,朋兴学区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我与其国主任单独接触只有一次,就是去年一起到星光小学的那一次。我们是同龄人,师范是同届不同校,工作的前半段经历也大体近似。我挺佩服他的!
    潘移广先生接触得多一些,他可能比我年长。每次我们在一起商量工作时,他都很细心,很谦虚,很诚恳。我是个“燥性子”人,今后要学着像潘先生那样轻言细语、细心周到地处理问题。我不一定能完全学得到,但会提醒自己更平和些,更稳一点儿。与一线教师朋友们打交道,温和一些、宽容一些,效果肯定好些。
    我可能有时是太心急了!想一口吃出个胖子来!
    问张明老师好!并表敬意!

●与三汊镇李巷小学江秀丽老师聊天:
     今天,我第N次看你的《答卷》,又一次被你的朴质诚恳所感动。
    每次我遇到烦心事儿时,只要想一想一线教师中还有许多像你们这样的青年朋友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对我有所期待,马上就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我不畏惧“批评”之类,很害怕尊重和信任。因为那是真诚的期待,我不敢伤了一线教师朋友们的心,让他们失望。
    你《答卷》中提到的杨店产川小学董水生老师,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一线教师中的一个“标本”。勤勉工作一生,无官无职,清贫生活,也不是“名师”“模范”,或许教学方法也不时尚,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教育和影响了一批学生,从学生那里收获了真诚的敬意。
    董老师教过你父亲,你父亲敬重他;你又用充满敬意的笔调在《答卷》中提及他。这种“纯民间”的美誉,我看其价值一点儿也不比由教育局人事科盖印发证的“官方认可”价值低!“官方认可”是要“分解指标/层层审批”的,“民间美誉”则是无需“指标”,以心证心的!
    我更看重“民间美誉”的份量!!
     向董老师致敬!

●与肖港学区路西小学余红玲老师聊天:
     你《答卷》中有一段话我挺佩服。你说:“今年我们学校在搞教学改革,学习‘杨思教学法’(管注:应为‘洋’思)。运用导学稿,先学后做。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一所农村小学一年级是无法做到的。我们班学生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无法辅导,孩子们也无法上网或查找课外书,一年级孩子认得的字有限,怎能先学后教呢?”
     我挺佩服你带着思考去工作,有了疑问就直言表达的勇气!

     陈云同志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我看他老人家这9个字抵得上一本10000万字的厚书!因为真要做到,挺难的!仅“不唯上”三个字,咱们孝南区还真没有多少校长做得到。我本人,人微言轻,更做不到。咱刚想这么试着做一下来着,好像就有一股力量让你灰头灰脸了!
     何其难矣!何其难矣!
     因此,我佩服你的这一段话!

    洋思、杜朗口、衡水、盘锦……我都没去过,因为咱“资格”不够么。但我一直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在了解,学得还挺细,想得也不少。假如让我和实地去过的朋友各弄一场报告会,PK一下,估计至少打个“平手”,稍不留神咱就肯定赢了。因为咱是真心想学。没机会实地去学,咱劲头儿还更足!是不是挺逗的?!
    无论是食古还是学洋,无论是学近还是学远。我以为,摄其神而不止于仿其形,取人长而不忘增己之长,总是不能忘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要与井冈山的具体情况结合,何况初萌之“洋思模式”乎?
    教育是个“慢功”,温水泡茶慢慢浓。急也不一定有用!新中国建国60年,教育史上这样的前例覆辙已经太多。
    我的教研室同事严启红先生在前几天的一次座谈中即兴说过一个观点,我也极为佩服!他认为,这些地方的教改,如果有成功之处,其要害在因老师教的方式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抓住“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牛鼻子!这样就从总体上观照和审视了“教改名校”的具体做法。真的是大气磅礴高层建瓴!
    我怂恿他将此观点详加阐述,发表出来。启红先生如若纳此一谏,他的文章至少可顶一打清凉油。
    拜托红玲老师以后多给我的工作“打问号”,提意见,让我少犯错误。即或犯了错误,咱改了就还是好同志么,您总不能拎着一根包了橡皮的铁棍子一直打我沙?
     对了,在前天的座谈会上,我有一个应景应命的发言,是参考了一些资料,又打了草稿的,有2/3属“原创”。附在此信之后,给红玲老师看看。

[附件一送肖港路西余老师看]


学习魏书生,做一个意志顽强任何挫折也摧不垮的

教学研究专业人员

——在云梦听魏书生先生学术报告后的几点体会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聆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谈一点体会:
一、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必须完善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个教育人,魏书生先生无疑是个成功者。成功是结果,为了成功而付出的努力和所使用的方法是过程,而个人修养则是成功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修养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荣辱和事业的成败。

1、热爱与执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魏书生个人修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崇高的追求与对自己的认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准目标,准确定位。
   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工厂工作期间,为了能去教学,他向有关部门口头申请了170多次,正式书面请求报告也交了几十份。
    对事业的热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能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就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精神。

2、不受外部压力干扰,集中精力干正事
    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就是极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包容量。用魏书生的话来说“能承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能准确地定位,适时调整心理状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现实,这是成功者必不可缺的心理素质。
    当年魏书生的教学改革初步取得成果之后,陆续有人前来听课。尽管表面上一片赞扬之声,可是私下里却不断有人吹“冷风”。
    魏书生对这一切有独到的分析,他把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善意的不理解,担心,这是富贵的,要珍惜。另一类是出于嫉妒等仇视心理。魏书生认为对恶意的谣言加以反驳甚至反击实在是“浪费脑细胞”。

二、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干正事作贡献,必须更深刻地去洞察人性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除了个人修养,对事业超人的投入与热爱,执着的追求精神和顽强毅力外,个人的实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不可少的。魏书生的成功不但是他自身功力的结果,更是他对人的深刻认识的结果。

    ——他在作老师时,深刻地体察学生心理,采用“科学与民主”的管理方法,他给学生学习的自决权,于是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他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写“检讨”而是写“说明书”,让学生从小事中发掘人性中的真与善,于是学生会更守纪律;他努力发现差生的性格优点,于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他在走上云梦会场讲台上的第一句说“五一节休息时间来作报告,是不得人心的。”于是赢得了台下一片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他深知老师们(听讲者)对他身兼多职仍能胜任愉快最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于是在貌似自谦实则有些自得的叙述中满足听者的期待;他深知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在解决了一些老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线老师对新课改有许多的不适应,不认同,迷惑之处,于是揪住新课改推进中明显的误区直言其弊,博得掌声和共鸣。
     我大胆的推想,当魏书生当老师时,“名气”比校长大;当“校长”时,名气比局长大;当了“局长”之后,影响力比辽宁省教育厅长大,他又一年四季跑到外地讲学。以我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体察,他也一定有超越常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把他生存的那个“小环境”“摆平”得很好。否则出不出来,提拨不上去,走不到今天。



    作为一个“人”,魏书生的生命质量很高!他有充沛的生命本能,健康的体魄,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数十年每天跑步,磨炼意志;他有高远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改革是走在最前列的一位。我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创建,发端于吕叔湘等先生发生的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状况的呼吁,以效率为改革的抓手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是最近二十多年语文教革的主流,而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举措,多数是以提高“效率”为直接动力、为现实目的的:“画”语文知识树、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十三法乃至六步教学模式,是为了“想方设法提高讲读课的效率”,他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这样,就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在他的课堂上,“读课文、写课文、背课文,全要讲速度。”追求效率,是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校长、局长)”,他迁移和放大了他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成功体验。他善于分解责任,充分信任下属,善励属下。他将课堂教学的“六步法”求效率,成功迁移为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管理的求规律、讲实效。他将当年自己作老师是如何协调与学生、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经验放大为有效地、协调地处理好如今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的管理艺术。

    任何一个人,名人也好,伟人也好,都会有一些“局限性”。“有局限性”应该说是常态。(例如他对“新课改”的微词;他“不家访”等等)我们要辨认局限性到底何在,着眼于学习他的先进性,发现其宝贵的意义

     魏书生的成功经验,有规律可寻,值得我们作“教研员”的同志认真学习。作为我个人来说,可以学到一部分。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全学得到。
    能学到的,咱就学习。学不到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的一种学习,关键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和对本职工作的痴爱.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1:09:43 | 只看该作者
                       探索学会工作新路子    畅响课程改革主旋律                                                 ——湖北省小语会三十年教研成果回眸
                                                             撰稿:李作芳   冯发柱


       湖北省小语会成立近30年来,始终秉承“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宗旨,以深入研究不同时期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领全体会员积极参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在课题研究及课程建设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阅读方法指导”实验——轰轰烈烈让人醉
      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的评论,指出“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为解决这“咄咄怪事”,我省把目光投向了“阅读方法指导”上。1986年,“全省阅读方法指导研讨会”在湖北襄樊召开,这次会议拉开了阅读方法指导实验的序幕。一时间,全省上下,从地(市)到乡(镇),从教研员到教师,纷纷投入到阅读方法指导的实验研究上,“学法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的简称)成为当时我省小学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阅读方法指导实验犹如投入到我省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颗炸弹,炸开了当时小学教学及改革的沉寂局面,有力促进了我省小学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有三点值得一提。
        1.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始辩证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大家认识到,“学法指导”,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突破。学习方法,应该以“目的”和“任务”双重性质堂堂正正地进入课堂。再则,“学法指导”的师生关系应放到“教学认识活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去考察,“学法指导”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主体”的关系。在这种教学关系的制约下,“学法指导”应该运用“启发式”,应该着重于“导”,它要求教师“目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情确定教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省对“学法指导”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实践。我们认为,“学法指导”要深入贯彻“主体教育”思想理念,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基本准则,要放之有序,严而有度,导而有法,讲之合时。
      2.统筹兼顾,制定了合理的“学法指导”目标体系。我们首先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去考察、分析出学法系统的组成部分,把听、说、读、写的方法作为学法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次是从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角度去考察,分析出学法系统的基本要素,诸如观察、思维、体验、操作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规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或年级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对某种方法的掌握程度(如“读”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观察”、“理解”亦如此)以及总体上应达到的目标。在这个“三维”结构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其中的灵魂,既使它们联系起来,又使它们相区别;既体现出阶段性,又注意其间的衔接。
      3.抓住目标设计操作过程,方法具体、实在、高效。具体做法有五: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探索适合学生操作的课堂结构;从思维程序的特点入手,探索相应的操作程序;从迁移规律出发,创建促进“举一反三”的操作模式;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或不同阅读需要,以及训练的不同目的,设计相应的基本操作方式;运用目标评价理论,引导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全过程。以上这些操作程序设计的共同特点是:①操作方法的设计重视了从人认识事物的规律、人的思维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出发,使操作方法具有科学性。②“内”、“外”并重。既注重调动学生的外部感官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又注意学生的内部操作,激发学生多想。③“虚”、“实”适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具体,便于学生实际操作,但又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④灵活多样,求同存异。一切从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准备状态出发,不搞“一刀切”,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二、习作教学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省习作教学研究立项与省小语会成立同时。这项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指导序列研究”时期,通过研究,全省各地拟出了三大指导序列,即观察序列、思维方法序列、表达方法序列;上个世纪90年代,“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阳光喔作文”、“作文梦工场”等几个有影响的习作教学实验。本世纪课改以来,“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在省小语会的主持下蓬勃开展,先后在湖北宜昌、黄冈、黄石等地召开研讨会,这意味着我省习作教学研究进入全面深化时期,开始了全面、深入的反思与重构。在研究中,我们在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
       1.构建理想的习作教学课堂情景。我们提出了理想的习作教学课堂情景:包括“深切的心灵感动”——情动而文生、情深而文美、情浓而相感染。只有学生对某些事物有了真正的情感,才会产生写作冲动,笔下才会有事可写,也才会想写、爱写。“强烈的表达愿望”——习作教学,要引发学生交流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畅快的抒发过程”——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尽情享受自由表达之愉悦。“谐美的创造氛围”——习作教学的时空应是生命灵性、智慧、情感与情趣谐美的结合。这四种教学情景,对教师把握习作教学的基本方向具有引领作用。
       2.强调“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一。对于习作的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处理,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盲区。我们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习作教学课、开展“优化习作教学指导过程”交流、组织习作教学“三人谈”等活动,特别强调从内容入手、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的观点,并提出从内容入手的三条途径,即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活原有经验;调动学生知识积累,盘活知识储备;注重激发学生想象,把学生带到“想象世界”。
      3.倡导习作教学要“致力开思路”。习作指导空、泛、假的现象很严重,教师往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在研究中我们强调习作教学要强化思维的指导。要“激”——激活思维,要通过恰当的切入拨动学生的心弦;要“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要“开”——打开思路,让学生多想、想开、会想。多想、想开,即强调要重点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想,由此及彼地想,从正反方面展开想,触角伸向各个不同的空间想,绝对不要形成思维定势。会想,主要是训练学生往宽处想,往小处(细处)想,往深处想,往新处想。打开思路,除习作指导课堂上相机指导外,也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开设思维方法训练课。思路开了,方能文若泉涌。
      4.强调“功夫在文章之外”。我们认为习作教学应形成开放的态势,在文章之外学习习作。一是“滋情育德做真人”,用全面育人的教学观统摄作文教学,做到“作文——做人”一贯;二是“人情练达多践行”,引导学生多做事,丰富生活体验;三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走进浩瀚的书籍世界,并学会在读中学写,做到读写结合。
      长期的习作教学研究,迎来了习作教学的较好局面,形成了几项颇有影响的物化成果。其中,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作文梦工场》及《我的小学——作文本》(与人教版教材同步)均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
纵观全省几十年习作教学的研究实践,有成绩,也有缺憾,小学习作教学,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究摸索的话题。

              三、阅读教学各阶段特点探讨——扎扎实实最是真
      “如果不看学生,走进小学阅读教学课堂,其教学境况(内容的确立、方法的运用等)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教研员在全省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这位教研员的发言发人深省,引发了全省对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特点的探讨。这项系统研究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期,得到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积极响应,省小语会前后组织了多次大型研讨会,解决了一系列有关小学各阶段教学特点的现实问题。
       1.低年段阅读教学要体现“三性”特征。①教学要求上的基础性。首先强调着眼于最基础的语文学习基本功训练,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读书的姿势、读书的卫生、读书的准备、读书的过程、读书的方法等。其次是集中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强调要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讲读中识字,做到分步要求,分步落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整体效益,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再次是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低年段的讲读课中,要注意让学生认真听(听故事,听讲解,听发言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注意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或质疑,或答问,或想象,或复述,或讨论,畅所欲言。②教学形式上的趣味性。教学时,一方面强调要采用生动富有童趣的课堂组织结构,将讲故事、做游戏等适合低年级学生口味的办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趣中读”,“乐中学”。另一方面,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习阅读。③教学方法上的“主线性”,即以朗读为主线,配合设问、讲解、议论等方法,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2.中年级“段”的训练要把握四个要领。一是内容要全,包含如下内容:理解段中词、句及认识段落的能力;把握段落大致意思的能力。二是要重视训练过程,要求教学一步一步地进行,一步一步地到位。三是要突出思维指导。首先要提炼思维过程,要从大纲对中年级的训练要求出发,从课文内容出发,从读段的基本规律出发,提炼出读懂一段话,需经过哪些思维过程,或者说宜采用怎样的思维步骤;其次要预测思维障碍,以便指导时有的放矢收到实效;再次是设计指导策略,依据思维过程和对学生思维障碍的预测设计指导的方式方法。四是要建立几个常规,包括:自读常规——坚持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自由地朗读课文。“试为”常规——“试”指的是尝试、试着;“为”指的是行为,具体到段的训练中,指的是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等一切读段及相关的行为,即教师要让学生在班上当众读、说、写等,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说、写等。围绕课后思考题组织教学的常规——建立围绕课后思考题组织教学的常规,凭借这些思考题来有效地组织段的训练。
        3.高年段(五、六年级)阅读教学要强化“单元”(组)意识。在研究中我们提出,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有三个意识,即“整体意识”——站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来考虑每个单元的教学,站在每个单元的角度来考虑每一内容的教学;“结构意识”——教学内容之间,教学环节之间要密切关联,形成1+1﹥2的效果;“辩证意识”——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处理好重点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又在一批试点学校开展了“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努力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出发,深入持续地对阅读教学的重要问题开展研究。

                四、建设《综合阅读》课程——开窗放入大江来
       从完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加大学生阅读量、转变学生阅读方式三方面的实际出发,我省提出了“综合阅读”的课程理念,于本世纪初组织研发了《综合阅读》地方课程教材,并积极组织实施。
       1.《综合阅读》教材内涵丰富。在多年的课程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综合阅读》是一门基于语文学科本身而又相对独立的、开放的地方性综合学习课程,它针对过去阅读学习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学习空间。从内容上讲,它是一个实现内容多样化以及跨学科综合、达成学科间横向沟通的学习领域;从学习方式上看,它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个性、兴趣和经验,强调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综合阅读》地方课程给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变化。①丰富的话题单元,让教学内容更为开放。它以单元专题为依托,确立了“以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外兼得”的思路,其话题的丰富性、适应性,既与课标教材一脉相承,又别具一格,特色鲜明。②独立的课程体例,让教学方式更为立体。《综合阅读》教材由多个丰富的话题组成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分别由“阅读”、“链接”、“交流”、“评价”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有效引导着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中提升着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反思与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阅读》教材实施效果良好。老师们普遍认为:《综合阅读》教材的四大部分,让学习形式丰富了,让学习活动立起来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活动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二是学习过程由整齐划一变得独具个性,三是学习形式由系统学习变为专题研究。在近几年的课程实践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综合阅读地方课程,正改变着师生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正有效地培养着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信息意识以及社会意识。综合阅读地方课程,以教材为凭借,以课堂为切入点,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把孩子们引向了广博的书籍世界,引向了奇妙的网络世界,引向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引向了情趣盎然的童心世界。
        在近30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省小语会还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创新研究方式、创建发展平台、建设学会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采取“名师示范”“互动对话”“网络教研”等多种途径,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开辟了“网络教研中心”网站和“湖北小语之家”博客,成立了“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为广大学会会员搭建起多维互动的平台;广泛团结各市(州)、县(市、区)小语会,协同社会上热爱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士,充分发挥省内特级教师、知名教研专家的作用,为学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会组织不断壮大,学会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盘点学会工作,我们心潮澎湃!省小语会作为全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群众性组织,正是在这些研究与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业已成为全省广大语文教师的精神家园。盘点学会工作,我们斗志昂扬!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全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已具备了坚实的根基,无疑将对后续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展望未来,前景十分美好。
                                                                                                                                                           二0一0年四月




全国小语会成立30年各项评比湖北省名单

(一)先进单位
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罗昆霞
孝感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赵    洪
黄冈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林永红
仙桃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理事长:向爱平

(二)先进个人
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罗昆霞
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张凤英
恩施州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俞   玲
黄冈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林永红
宜昌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冯发柱
咸宁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罗建凤
孝感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赵   洪
襄樊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罗海英
荆州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罗金华
仙桃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向爱平
荆门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吴晓梅
随州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李家彬
潜江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张长涛
十堰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董林涛
十堰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刘   涛
黄石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黄立新
天门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许   靖
天门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郭东娥
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郑春红
武汉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    陶从召

(三)一等奖论文(论著)
段宗平   冯发柱:实践新课程标准,重构小学习作活动课程
李作芳:有效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论著)
朱幼菊:潜心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
狄香云: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

四)二等奖论文(论著)
罗昆霞:横看成岭侧成峰——谈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视角
董林涛  龚  明:“阅读方式的多样化”研究报告
陈   卫:探索新课程,让语文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华先道:“六导四能”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评价阶段性论证报告
陈   焰: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的调查
黄生慧:牵一根红线   引一溪活水
邱先玉:开放课堂  乐教乐学
屈小青:让校园弥漫书香——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吕国凤:中外知音两相和  美名传情并蒂开

(五)三等奖论文(论著)
鲁  琼:寻找校本研究之“本”的行动
唐开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三招”
黄  健:认真领会大纲精神,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
饶红群:写好作文“五有”
王  玲:《构建“启发——探索”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实验报告
罗海英:《小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心理品质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蔡凤燕:恰当的评价语言演绎魅力课堂
谢绪友:写字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17:08:05 | 只看该作者
               用微笑面对生活

                                                     乐少安

      麦浪是麦子的微笑,涟漪是湖水的微笑,霞光是清晨的微笑,春风是大地的微笑,自然界处处都充满着微笑,微笑是自然的太阳。

      微笑,使陌生人感到亲切,使朋友感到安慰,使亲人感到愉悦。微笑是人生的动力。

      微笑使诽谤者感到无地自容,使危险变得安全,使坎坷崎岖变得平坦。微笑是人世间的春天。

      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许多价值。微笑,使得到它的人们富裕。故此,我们应当用微笑面对生活。

      用微笑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太多曲折。你要懂得生命是因为磨难而美丽。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的景观;沙漠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的场景;高山失去了陡峭的悬崖,就会失去磅礴的气势。人生如果仅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就会失去存在的魅力。

      用微笑面对生活。去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去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去把每一次的获得看成一种恩赐,不去抱怨。就这样,用微笑,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单,去战胜忧伤。

      用微笑面对生活。去把“人”字写直写大,活出一种尊严,活出一种力量。不向金钱献媚而折服,不向权势卑躬而屈膝。你要明白:清贫是一首朴素的歌;平凡是一行靓丽的诗;淡泊是一幅淡淡的墨画。用微笑,在平静中看红尘飞舞,在孤寂里品世间浮沉。

      用微笑面对生活。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把宁静的心境保住,让平和、淡泊永驻。若是如此,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呈现:蓝天、白云、小草、小桥、流水、人家-------潇洒快活地一路掠过去。碧绿的小草就会显露在你眼前;鲜花的芬芳就会萦绕在你鼻底;潺潺的流水声就会传到你耳旁;华丽的彩蝶就会起舞在你身边。整个精彩世界像是为你而存在。

      用微笑面对生活。你的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你的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你的同情要为不幸的朋友而给予;你的关怀要为鳏寡孤独的凄凉而温暖。你的真诚要为诚实的人们而敞开。

      快去吧!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去影响周围,直到每一个人的脸上挂起永不落的灿烂微笑。

      快去吧!用微笑面对生活,让微笑带来我们的一切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2:59:06 | 只看该作者
画屏逶迤次第开
2009-05-19

                  ---新铺镇中心小学养成教育工作报道



    一位教育家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习惯,就是素质,就是教育。
    养成教育,对学生来说,功一时,利一世。
    推进养成教育,首先是要播种理念,使方方面面都提高认识,让“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好习惯,益终生”等养成教育观念深入人心。通过领导教师参观学习、班队会、家校会、环境熏染、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养成教育的种子播进每个人心田里。
    二是按照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活一点的原则,循序渐进,以日积月累铸造日新月异。每月常规项和重点项结合,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力求实效。
    三是凡是要求学生养成的,教师先养成。我们制定了《新铺镇中心小学教师100个良好习惯》,以师表促生规。
    四是以活动育人、岗位育人为载体推动养成教育。学校坚持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和每天班级晨会,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在学生中开展“每天功课八个一”活动,即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做一份家务、每天做一小时阳光运动、每天唱一首健康歌曲、每天练一分钟演讲、每天练一分钟记忆、每天读一分钟名人传记、每天做一分钟自我反省;深入开展讲秩序、讲文明、讲礼仪、讲卫生活动,学生呈现出向善、向美、向真的积极发展态势。
    岗位育人是我们正在认真探索和尝试的一种育人新途径,具体做法是:
    学校(班级):设置一个锻炼岗位,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承包一项事务,承担一种责任,提供一种服务,获得一种体验,养成一种品质。做到“人人有岗有责,个个有作有为”,体现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岗位锻炼,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岗位锻炼,培养有责任感、有荣誉感、有幸福感的小公民。
五是推行“天天向上”积善小银行积分活动。“积善小银行”的内涵是以学生中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善举”为内容,以“银行储蓄”为手段,以“榜样教育”为途径,以“激励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载体。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强化孩子向上向善的意识,激励学生从点滴积累的实际行动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积善小银行”从晨读、晨练、节约、礼仪、秩序、环保、值日、守纪、助人等14项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习惯,造就美好品质。
   六是开展“我行我秀”星光行动。结合“天天向上”积善小银行积分活动在学生当中广泛评选“微笑之星”、“书画之星”、“才艺之星”、“作业之星”、“写作之星”、“服务之星”、“健身之星”、“读书之星”、“全面发展之星”等等,捕捉、放大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从“我能行”到“我优秀”,从“点点星光”到“光芒四射”。
     七是试行“德育导师制”。
     针对“四类学生”,学校从本学期起试行“德育导师制”,共为62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结对了德育导师。导师直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德育导师已成为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试行以后,我们将延伸、发展导师制的内涵,增加被“导”学生的数量,用真情去感化、教育更需要关爱的群体。
    “千红万紫安排着”,相信明天新铺镇小的养成教育定是满园春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43 , Processed in 0.1426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