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5|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同在教学现场,共同研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9 12: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同在教学现场,共同研究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孝南区教研室三位学科教研员在我校现场调研记实


[毛陈镇小汤方报道]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科教师的施教能力,如何提升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面前的共同课题。
    今天(2010519),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数学教研员邵爱霞、体育教研员刘友如三位同志应邀来到我校,进行现场调研,与我校三个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改进办法。
    三位教研员830到达我校,一落座即进入工作状态,先由学区教研员苏西安同志介绍了我校学校硬件建设方面的新举措(见帖后图片)及学校在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的一些新探索。然后由我校刘传胜校长陪同、观看了“大课间”活动。三位教研员对我校的校园新貌和秩序井然的“大课间”活动深表赞许。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753&goto=lastpost#lastpost
    刘友如、邵爱霞两位同志与我校体育、数学两科骨干教师就相关学科教学问题交换了意见;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前年曾在我校作过整整半天的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并当场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见《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文选”子栏)。今天,他又逐本翻阅了我校36年级学生《作文本》,对我校在习作教学上取得的明显进步表示充分肯定。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739&goto=lastpost#lastpost
    应我校教导处、教科室的建议,管季超同志今天下午在我校多媒体电教室为六年级同学上一节现场作文评讲课课后,与现场观课的我校语文组同仁和来自毛陈学区各村小的教导主任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小学习作教学进行现场研讨.




2#
发表于 2010-5-19 19:51:0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人生体验

——小学六年级《第一次……》习作评讲公开课简案


                        ◆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季超(2010.5.19,毛陈镇小)

教学目的:
1、演示作文评讲课的一种教学形态,供镇小语文组同仁参考。
2、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与生活体验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择取生活素材。

课前准备:
1、翻阅毛陈镇小36年级学生《作文本》,了解学生习作现状。
2、重点研读六年级三个班学生习作《第一次……》,形成现场教学演示的思路。
3、实物投影仪的调试(以备现场作批改演示之用)。

教学流程预设

1、启发谈话,建立和谐交流氛围(约3分钟)。

2、文题评析:
举例:⑴以《难忘的第一次》为文题的同学有:
李梦蝶、张紫微、洪岚、朱莹晖、陈贝、鲁楠茜。

⑵以《学骑自行车》为题的同学有:
周叶、陈彪、万紫青、代一杰。

⑶以学做饭、炒菜为题的同学有:
孙旷铭、周黎姿、华佳慧、黄佳欢、陈文婷、李芬、华艺、王晶。

⑷以“吃”为题的同学有:
梁卓昊《第一次食物中毒》,王坤《第一次吃鱼》。

⑸以小朋友与动物关系为题的有:
杨袆(第一次养金鱼),姚乐《第一次养狗》,陈博《第一次钓鱼》,熊照思《第一次养狗》,刘凌《第一次斗鸡》。

⑹《第一次游泳》为题材的有:
周纬、梁爽、邱杨、程书浪、周锦、梁思敏、黄依豪、张理承。

⑺还有一些同学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的生活体验:
张政《第一次烫伤》、魏盼《第一次打赤脚受伤》、李良鹏《第一次脚受伤》、郭喜《第一次受重伤》、刘涛《第一次生病》。

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史昊《第一次害怕》,胡晨曦、丁胜男、张自宏、袁子依、舒昌齐、陈佳、梁凡、唐博都写的是《第一次走夜路》。

⑼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同学们丰富的生活体验,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文章题目和很值得分享的好作文:
——汤颖《第一次得奖》;
——张申《第一次割麦子》;
——丁泽浩《第一次举手发言》;
——唐玉芳《第一次掉牙》;
——王浩《第一次偷东西》;
——祝倩《第一次分床睡》;
——梁玲《第一次送礼物》;
——邱林《第一次照护小孩》;
——李航《第一次一个人在家》;(改)
——管媛《滑滑板的乐趣》;
——刘通《第一次玩QQ炫舞》;
——陈鹏《第一次上网》。
管注:本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选取生活素材,如何拟制切合文章又吸引人的文题。

3、佳作欣赏,随读随改。
——文题还可以再推敲,使之更简练,更精准:
例:王浩《第一次偷东西》、李航《第一次一个人在家》。

——文章题目要与文章内容相符,要用文题来“管住”文章;
好的文章内容也要好的文题来作阅读“指路标”:
例:刘通《第一次玩QQ炫舞》(管读)

——☆详细评点三篇文章:
⑴丁胜男《第一次走夜路》;
⑵熊照思《第一次养小狗》;
⑶管媛《滑滑板的乐趣》。

4、现场练习——文题拟制练习。
(发活页纸,学生拟制文题,当场评析)。




3#
发表于 2010-5-19 19:53:27 | 只看该作者
老黄牛的一天

——2010年5月19日在毛陈镇小全天工作记实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上周,毛陈学区教研员苏西安先生打来电话,称邀我到该学区“指导”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我在区教研室工作13年,一直有一个自律:未经学区教研员或基层学校领导明确邀请,一般不主动到任何单位去(即或毛陈是老家,也已好长时间没去了)。但只要接到明确的邀请,则无论工作有多忙,也一定会按邀约方的要求,准时到达,全心投入工作。
    所谓“明确”邀请,是指随口搭话的客气话不算!所谓“一般”不主动,则是遇到一些非主动上门协商、求援不可等情况时,也只得“主动”一下子。
    老管虽愚笨,也知道“稀”客要比“密”客更受欢迎。你头上又顶个“叫起来好听,其实对完成教研员本职工作狗屁用也没有”的“官衔”,主动往各单位跑干嘛?!况且基层学校领导要应付的方面实在太多,一线教师都挺忙,你去了,人家难得伺候!
    苏先生又让毛陈镇小教科室主任梁维学同志两次打来电话,商量我到毛陈时的活动细节。
    昨天下午快五点钟的时候,维学同志又打来电话,说镇小邱明慧等几位六年级老师提议,看管老师能否给我们现场演示一节小学高年级作文课?通话时,我没有明确表态,只答应“到了现场,再看看孩子们的作文本再说”。


     今天早上,和本室邵爱霞、刘友如两位同仁同车到达镇小时,大约在8:40左右。
      邵、刘二位有数学、体育学科的工作要商量,留在小会议室,由学校领导陪着。我则请维学帮我把3-6年级《作文本》收齐,想先看看。
     黄宝珊先生主政该校时,曾应请到校作过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http://xnjyw.5d6d.com/thread-739-1-1.html
     前年,我又用整整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该校3-6年级所有(1)学生的《作文本》,当场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今天想看看该校的作文教学是否有进步。
     维学并没能依昨日之商量意见收齐所有的学生《作文本》,六年级有三个班,我只看到了六(一)班全部《作文本》和六(二)班部分好一点儿的《作文本》。
    学校上课、下课、课间操都会放音乐,很吵,我让维学帮我把《作文本》搬到三楼电教室,关起门来一个人在里面看。
    两年过去了,该校的作文教学确有进步,进步幅度不一定有我想像的那么大,但因有前一次细致的调研作为参照,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的。
   这其间,毛陈镇小的语文老师们一定付出了许多的艰辛。语文难教,语文教学又是个慢功,要取得一点点进步都不容易!
    老师们辛苦了!!
    苏先生和学校领导并没有再提让我“现场示范一节课”的要求,但我已经在考虑:一定要上一节课。
只是我在两套方案之中犹豫着:

    ——一套方案是:下午,以参加作文教学研讨的语文老师当“学生”替身,现场演示一下“管氏”作文教学方法的一种路数。
    如果采用这一方案,是必须让毛陈镇小语文老师当场动笔写东西的。这样一来,就让我有些为难。一是写了就得评,评就要分高下,分高下就有可能伤了“气”。万一再有一直紧盯老管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领导同志嗅知,咱老管“工作中不注意方法”的“毛病”岂不是又添一桩“铁证”了!

    ——另一套方案是:老老实实像一位普通一线教师那样上一节作文评点课。
边看学生《作文本》,边犹豫,一直到10:30,才定下心来,用第二套方案。于是马上开始动手写这节公开课的简案。
写一页,维学同志就送一页,让该校信息技术课老师汤方帮我录入。
    工作午餐时,心里还想着这节课该怎样上。扒了几口饭,赶紧到三楼去写没有写完的教案。
    梁、汤二位帮我忙,到下午1:45,教案才写好,用A4纸正反双面印,印了30份。

    2:10,开始上课。
    因为电教室只有普通教室那么大,不可能坐很多学生。六年级三个班共派了22名学生和我合作上课。我猜想,老师们大概都会派语文成绩好一些的学生来吧?这一点,与真正的常态教学就不一样了。“位置”高一些的人,老占便宜哦!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真“公平”!!
    教案已经发在本帖上面了,您可以看得到:我的这次作文评点课是有些“想法”的,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作文与生活体验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择取生活素材”,具体的写作技巧的训练则放在:“如何判断一个文题的优劣,如何去拟制一个好的文题”上。
    教学预设主要有四大块儿:启发谈话,建立和谐交流氛围;文题评析;佳作欣赏,随读随改;现场练习文题拟制。
    原计划只上50分钟的课(占用一个课间时间),作一个演示即止。真正实施起来,在第二个版块“文题评析”部分耗去了差不多半小时。如果我想完整的“演习”一篇教案预设,就必须增加教学时间。
    于是,我没有与苏先生商量,果断宣布,学生课间照常休息,下节课继续评点此次习作。
     在实施第三大版块“佳作赏评”时,我对该校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两个共性问题作了态度明确的提示,话有一大半是说给观课的13位语文教师和毛陈学区各小学5位教导主任听的。

     ——一是,相当多的学生(几乎全部!)无论是记叙什么样的一件生活故事,最后一段肯定会写“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如何如何一个道理!”
     例如当堂用实物投影仪逐段评改的丁胜男同学的文章《第一次走夜路》就是这样,最后一段写“这件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云云。
     有趣的是,在评赏另一篇管媛同学的习作《滑滑板的乐趣》时,也在文末出现了完全相同(!)的两个句子,连“半途而废”这个词都一样。

     ——二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特别喜欢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于是”……这样的关联词。
管媛同学的《滑滑板的乐趣》一文也许是今天我看到的最好的几篇学生习作之一,她的文章当中这样的关联词就用了二十个左右,有的地方,上下两排都出现“于是”这个词。
     用眼睛看,管嫒同学的文章写得长,写得内容厚实,是一篇好文章。用嘴巴来读,却觉得“语感”不对!不大像中国人说话,倒像是一篇由母语水平不高的翻译家“英译汉”的一段外国小说。
    欧化的表达、关联词的滥用对当代中国人文字表达的伤害,是我另一篇老早就想写的文章,此处先按下不表。

    在临近下课时,发给学生一人一张白纸,要求孩子们“请你们想一想,你最想写的一篇作文是什么?请你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写下来”。
    两三分钟之后,收上来,约请了一位村小教导主任当“评委”,评赏了其中5个文题。
   

    现在我写这篇工作日记时,补上我对学生所制文题的评析意见:

——黄子瑜:《书,到底是有价还是无价》
●评:题不错。只是不大容易写得好,写得长。

——管嫒:《黑暗孤影》
●评:怪吓人的!可以写,写出来咱们再看,好吗?

——胡博怿:《胆小鬼,再见》
●评:挺吸引人的。这其中必有故事,不妨尽快写出来吧。

——梁玲:《可怕的梦》
●评:咱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想像力是不大容易张扬起来的,写写“梦境”也好,哪怕是“可怕的梦”。如果“虚拟表达”能够准确而且精彩地传达情感,那么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写“真事”是主要的选村范围,也可以尝试“虚拟表达”。
写作无禁区。关键看“为什么写”,“如何写”。

——熊照思《那一次,真让我难忘!》
●评:由本次评讲的文题脱化而来,文题活泼。

——陈思慧:《未来的明天永远欢迎你们》。
●评:再推敲一下吧。找同学商量商量。文题一定得改一下。

——胡茜《可怜天下老师心》。
●评:大体上可以据题猜到你文章的内容了。

——汤玲菲《会过去的困难》。
●评:从文题可以察知,小作者对人生有感悟。文题挺好的!改一改,会更棒!

——夏博《第一次溺水》。
●评:这里的“第一次”,语感不对!
咱们可以写《第一次骑自行车》,因为这种以车代步的行为属正常范围,会反复主动地去进行,但“溺水”可不一样。一非“主动”,更非“情愿”;咱们吸取教训,避之唯恐不及,岂敢“第二次”?既然咱并不想“第二次”,那咱就别提那想起来就后怕的“第一次”了,好吗?

——聂来音:《不灭的伤心痕》。
●评:可以写这类文章。但别多写!好吗?
咱们多想些愉快的事,人生会更快乐。

——周叶:《真正的友谊》。
●评:题很好!文章写出来再说。

——周浩:《第一次玩电脑游戏》。
●评:好好讲故事就行,可千万别在文章最后一段又讲“明白了啥道理”啊!

——周黎姿《丰衣足食》。
●评:我有点儿担心你写不出来。

——梁莹《可爱的学校》
●评: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个不好写的题目。
可以试一试,但很不容易写得让人爱看。

——王晶:《舞台》。
●评:挺吸引人的好题目!但要看你咋写了!

——邱霖:《英雄之》。
●评:这条鱼好大,我担心你捉不住!

——李梦蝶:《漫长的一天》。
●评:好题!必有好故事!

——孙嘉璇:《伟大的母爱》
●评:这题可有一点儿大,不容易写。写好了,一定感人。

——张紫微:《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陈贝:《孩子们的心声》
——陈祥:《保护环境》
——周维:《珍惜今天》
●评:陈、周二位同学的“口号式”文题可不大好写。

    当堂邀请22位六年级学生和观课教师一起拟制文章标题。孩子们用了仅仅二三分钟制作的文题很有意思,确有好题!

    应邀到校,作现场调研,耗去我整整一天的时间,不对这节课作出反思和评析,就起不到应有的教研活动效果,也亏对我自己付出的辛劳。
    如果请老师们来评教研员的课,又可能听不到真话,言不由衷的泛泛夸赞没有意思,老管不爱听!奉承话咱还听得出来,也一直警惕着!但假如朋友们没有看出这次公开课的“门道儿”,又实在枉费了我一番苦心。

    干脆直接,管季超先自赞,说门道;再自己砸砖,免得老师们为难。

    ——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同志在毛陈镇小从上午8:40左右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除去中餐的半小时,一直到下午第二节课结束,一直待在三楼多媒体教室研读学生《作文本》,设计教案,现场执教。诚心实意与一线教师交流,这种工作态度值得老管同志继续保持。正像老管同志常说的:“咱不戴帽子,光着个脑袋,一样可以把本职工作干好!因为一线教师感受得到其中付出的辛劳,一腔忠诚。”
     那就正大光明地毫不客气地自赞一个!

    ——管老师的作文简案内容安排得满了一些,再加上在第二版块即兴生发的东西太多,教学实施比预设超时近半小时。
    老管同志明显是对教学时控把握得不精准!
    那就自砸板砖一块!砸重些!促他下次教学演示时注意此问题!

    ——管季超先生对中小学习作教学确实关注已久,真下了功夫去研究,他一下子就发现了一线教师习焉不察或“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并明确地表达出来,对一线教师思考教学改进是会有启发的;他在课后与学校5位领导交谈时,反复阐述:要提醒老师们既关注“教孩子们怎么写”也要关注“写什么”,再往前推进一步,则是执教老师一定要站在一个高的视点上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东西来写”,将作文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打通。
    这些观点,多多少少会对有见地的一线教师朋友们有启发。
    既然有启发,那就热烈地再赞一个!

    ——管老师在工作中一向讲究“依约定进行”,“依计划进行”,原则性很强。
    但今天的调研,镇小个别班级没有接昨日的约定提供学生《作文本》,管老师竟然一句也未提。
    那就再砸他小块板砖一个。

    余言离开毛陈镇小时,与该校领导明确约定了这个主题帖如何做,一定要做成一个学术价值和教育动态新闻价值俱佳的“人气好帖”。
    老管这边儿已言而有信,各位坛友等着看毛陈镇小的朋友们如何行动了!


2010.5.19
夜十一时灯下

4#
发表于 2010-5-20 06:15:13 | 只看该作者
此类活动的开展将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带来实质性的指导和突破,犹如春风可以吹开一线教师暂未敞开的心扉。
5#
发表于 2010-5-20 10:33: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毛陈学区/毛陈镇中心小学给我学习研究的机会。

     欢迎老师们评课。均会认真回应。

         希望尽早续发[现场教学]和[校园新貌]两组图片。
    谢谢22位小朋友带给我的启发。谢谢。。。。。。。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0449&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0449&extra=&page=1
6#
发表于 2010-5-20 11:25:01 |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没能倾听管老师的示范课。
实践是检验扎实水平的唯一标准!
7#
发表于 2010-5-21 00:01:31 | 只看该作者
志强同志;
      我的这次课,疏漏处也很多,称[示范课]有点不妥。
     不过,我确实有些思考要借课为载体来传达,确有些[想法]在。
     习作教学要改进,需要全体同仁来共同思考,共同努力。我愿意与老师们一起[攒劲儿]。
     任何人的课,都可以作评析,剔除毛病,保留合理的部分,一切为了一个目的;为了咱们的学生。
      我还得继续研究/提高,才有可能为老师们服好务。
                                                                                管季超


8#
发表于 2010-5-22 07:58:07 | 只看该作者
《致青年教师》:教师职业的使命与荣耀  作者:吴非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资料图片

  ■吴非

  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去上学,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坚持自己的爱好,从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和维护。


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将于2010年6月出版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面对同样的教学任务,有的人能取得成就,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则只靠行政背景混日子,形成这样的差异,完全在于教师的个人素养

  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有同行问我:在一个教学群体中,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我说并不难: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这样的话如果让外国人听了,也许会莫名其妙,而在中国,同行之间,最难处理的正是这些问题。

  落后腐朽的文化,也残存于教育界。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教师的抱怨:当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常感芒刺在背。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有可能传染学生。

  该吃的苦不肯吃,该做的事不愿做,只希望靠年资优势倚老卖老,背靠落后的权力体制,倚仗共同利益圈子,做八面玲珑的“乡愿”……这样的选择固然有其自身特殊的心理,往往也在社会“清流”与“污浊”的不相容中。一些同行看到了“清者之悲”和“浊者之乐”,价值观发生混乱。在一些文教单位,拉帮结派、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一直存在。

  心胸狭隘的人,总会把同行贬得不值一文: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不行”。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有什么意思?”他从来不肯说“很抱歉,我不懂”“我不会,你能告诉我吗?”“不好意思,这本书我没看过”……为什么有些教师心胸狭隘?除了一部分性格原因,最主要的,是懦夫懒汉意识作祟。如果他想致力于教学研究,不管环境有多困难,只要尽力而为,总不至于一无所获。

  珍视我们的专业

  所有的学科都值得从业教师去热爱,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10年前,我曾和一些老教师讨论一个话题: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起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他们列举很多实例证明:向高一层次发展并获得成功的语文教师多于其他学科教师。

  那次谈话给我的印象很深。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值得从业教师去热爱。我在中学,看到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有一次,我看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笔记,惊叹于她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说明文的要求看,她的语言简练准确。我称赞她的语文水平高,可是她说:“我是因为喜欢体育才学好语文的。”

  我们从事的学科教学被认为是一种“专业”,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无法给学生“学科”和“专业”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可能就是失败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作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它既要经过学历教育,还得不断学习,只有通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才能提高专业素养,保证自己的“专业”地位。然而,究竟有多少同行认识到这一点呢?

  教师的心中有阳光

  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回忆中学时代的一位语文教师,在一年时间里,无论课上课后,我没看到他笑过一次。记忆中的他总是板着脸向学生提问,而他的眼睛却从来不看着人。在“文革”前那种严酷的政治气氛中,这张冷冰冰的“契卡”式的脸给人以威压,至今一想起他,我就觉得当年的课堂真的很无趣。

  你们年轻,年轻真好,和学生的距离小。但是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少年的率性、青春的诗和梦……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价值。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我以前喜欢穿圆口布鞋,图的是舒服,并不在意别人说土气。小女生见我穿中式棉袄和圆口布鞋,背后都喊我“老头子”。谁知一学期下来,没留神,班上有三四个男生也穿起圆口布鞋来。家长会上,有家长笑着说,孩子闹着要买圆口布鞋,今天见到老师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想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有这样的影响,那以后我就谨慎起来。可是这件事也得反过去说:千万不要对学生的装束过分注意,除非太出格。

  有节课,说到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看到几位同学眼睛发亮,有一位激动得泪光闪闪。我喜爱这句诗,为之感奋,我也为学生的感奋而激动。我觉得,青年的心中装着这样的诗句,他的人生就会一直被光明照亮。

  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如果一名教师能让学生喜欢其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那么他一定是合格的教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调动他们热爱学习的最重要手段。如同有向心力一样,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向师性”。优秀的教师,会在这一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事理的欲望,让学生喜欢他的课堂。如果学生连你的课也不喜欢,他会把那40分钟或45分钟当成受罪。

  记得有个学生说过,他曾在某老师的一节课上看了七八遍手表。不是因为内急,也不是课间有事要忙,他就是觉得课上得太慢,教科书上一个浅显的道理,老师仍在翻来覆去地说。他尊敬教师,认为老师师德高尚,可是他觉得老师的课乏味。

  学生喜欢你的课,就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他会看着课表想:“真好,今天有李老师的数学课”,“第三节课又能听陈老师的语文课了”。他甚至在盼望着等待着某一天的某一节课,你的教学将为他打开一扇扇的窗,让他感受到八面来风。在那样的状态下,他把听课当作一种幸福,他能有所得,他的学习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然而,学生只喜欢你一个人的课,可能未必是好事。只有当你的教学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他的学习才有价值。我见过这样的情况:一门课换了教师,学生的学习情绪下降了。通常人们只责备后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认为他方法不当,或者经验不足。这种情况固然存在,但仅仅换了一位教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发生了变化,那么前一位教师的教学是不是也需要反思呢?你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你的努力只是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而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排异性,你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你的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

  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了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并重视人的发展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很难为人师表。在和老校友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能记住当年学习生活中许多有意思的细节,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过他们,如影随形半个世纪,还会通过他们传到更远的年代。

  这些校友重视所受的教育,并把在校学到的东西融入生命历程。而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了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并重视人的发展。

  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值得反思之处呢?有许多负面的东西总不被重视。

  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簿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分信任感。

  学生上课迟到了,教师至多问一下原因,提醒下次要注意,也就行了。可是,我看到有些教师不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一顿批评竟然用了10多分钟。有那么多话要说吗?其实是杀鸡吓猴。现在学生学业负担太重,高三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有的学校更少),加上其他原因,早自习迟到在所难免。教师对此可以有批评,但无论如何不要羞辱迟到的学生。文明习惯不能靠惩罚的方式来培养。

  教师职业的危险性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可能会误人子弟,但在不经意间向学生传达的错误价值观、思维习惯和不良行为更危险

  任何职业都有其危险性,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和以往一样,我最后一次带高一新生时,还是有许多期待的。虽然我知道,在应试狂潮下,生源质量下降,“一届不如一届”,但毕竟是新生,他们指望到了高中能“享受青春”。开学第一个星期,有教师看某个班学生的随笔,愣住了。拿给我看,我也愣住了。因为教师节快要到了,学生在文章中回忆初中的班主任,说班主任工作极其负责,每次查到他漏做作业,都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如果他请了病假,她一定会在晚上到他家给他补课;她没有让他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初中三年,他没有一天不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他的一切行动都要征求教师的意见,而老师也具体地管着他的一切。现在,上高中有段时间了,班主任没和他说几句话,于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当然,不能把学生身上的一切坏习惯都当作教师的责任。可是,这名学生的依赖性又是从哪里来的?能说和教师的包办代替没有关系吗?

  于是,又一次想到教师职业的危险性。一般而言,我们会说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有可能误人子弟,而往往忽视了教师在不经意间向学生传达的错误的价值观、不良行为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我们充满工作的激情,然而面对的是不可知的人群。社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误解,往往会对教师的工作作出错误的判断,而这种错误判断又加剧了教师的错误行为。我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家长向学校表示过这样的意思:“随你管教,随你打骂,只要他能上大学,我们一家感激你……”

  由于错误地认为这就是“人民”表示出的“意愿”,进而认为“加强管教”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只用升学率去评价教师,因此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一直在中小学盛行。接受了这种教育的学生,在未来会是什么样?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相信每个有理智的教育工作者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工作中的任何不慎,都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们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与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误解之间的矛盾,可能会长期存在。

  教师不能再以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想要去拯救别人的灵魂,就必须先拯救自己。

  本文摘自《致青年教师》,吴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将于2010年6月出版






9#
发表于 2010-5-24 20:30:18 | 只看该作者
站得高才做得好!到底是底蕴不同,管老师示范课就是不一样!
看来要想引导好学生,需要好好努力学习!
希望管老师不止偏向家乡学校,还能指导薄弱地方!
10#
发表于 2010-5-24 20:40:1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笨人,也是直人。直人邹直答;

1,本站提倡实名发帖。我不晓得您是哪位。

2,[偏向]之说,是善意调侃或稍带偏见非要强扣我一顶根本不存在的‘帽子’,我不会认您冽个帐。

     管季超上文中已言明;
    [引上帖]我在区教研室工作13年,一直有一个自律:未经学区教研员或基层学校领导明确邀请,一般不主动到任何单位去(即或毛陈是老家,也已两年时间没去了)。但只要接到明确的邀请,则无论工作有多忙,也一定会按邀约方的要求,准时到达,全心投入工作。
    所谓“明确”邀请,是指随口搭话的客气话不算!所谓“一般”不主动,则是遇到一些非主动上门协商、求援不可等情况时,也只得“主动”一下子。


3,谢谢您鼓励。
     无论[教研员]或一线教师,哈要攒劲儿,我区已落得很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01:24 , Processed in 0.1511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