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弱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0 20: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弱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
■金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高考前夕,由于笔者平时爱好舞文弄墨,经常被一些所谓的重点中学的学生家长请去指点高考作文。接触中,惊异地发现,眼下中学作文教学,尤其是毕业班的,不顾客观对象的差异性,一味推崇实惠者日趋增多,考其类型有四:

  一曰“押宝型”。工于此法者,穷察文题,甚而至于命题者“影子”日常嗜好细节,并以甲推乙、由乙导丙、从丙及丁,寻踪觅迹详加猜究,题型之类属、线索之清晰、论理之严密,似无懈可击。他日一旦“筹码”跟命题相符,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二曰“假文型”。乐于此法者,遍罗急就华章,呕心沥血补删增减,且一一复印,人手一份,闻鸡而诵、秉烛以读,企望烂熟于胸,俟日后“龙门”腾跃之际借之模句、仿段、拟文,无苦思冥想之“弊”,有笔端生辉之“利”。这同“押宝型”虽乏雷同之处,却具“东施效颦”之嫌。

  三曰“铸模型”。精于此法者,躬悟文脉,亲解章法,嗣后习文设置若干模式,提供些许材料,“依葫芦画瓢”,一一填鸭,须臾成就。譬之如议论文:摆出引论、本论、结论之框架;给予“凤冠”之典故、“猪肚”之实例、“豹尾”之警句,连接选择,两两相合,师有“案牍”之劳形,生有游戏之意趣。

  四曰“授诀型”。喜于此法者,秘传令大文豪迅翁亦自叹弗如的临场自信法、多元控制法、快速集成法,名词之冷僻、技法之新奇、见解之玄远,让人若随太白诗仙梦游天姥,恍惚之余顿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幻觉。

  上列数法为实惠之典型。这类追求作文教学“立竿见影”效应的方法,风靡盛行,无疑与为人师者助莘莘学子叩启神圣“宝殿”之门的一番苦心孤诣相关,但更和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相连。

  中国儒家文化极端重视社会功能。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治人。”孟子也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悠悠华夏古国长期的农业小生产的经验论又促进了实用理性的长足发展,于是乎,文人墨客举手投足遂以“仕途经济”为唯一的价值目标,久而久之形成历史文化心态定势。这种传统对现实的渗透是必然的,具体反映在作文教学里,就是:偏重功利性,即作文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外在价值;忽视非功利性,即作文在完善个体人格和精神方面的内在价值。

  毋庸讳言,作文教学固应注重其外化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人才,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然而,忽略其内化的个体价值,那对社会的适应只能是消极的适应,形同虚设。它所引起的副作用是颇大的,在满足社会微乎其微的需求的背后是对社会贪得无厌的索取,“文章千古事”仅因求功名而已。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名为文学虚构,实乃人生摹状,书中那些利欲熏心的科场举子拜倒在程朱的脚下,编制又臭又滥空洞无物的八股文章,“良苦”用心不就是操此“敲门砖”得“稻粱”谋“肥缺”么?对社会谈得上什么贡献?充其量多了几个请人代笔,或夹带入场,丢纸团、掠砖头、贿赂收买、尔虞我诈的文场败类、官场丑类罢了。思古忖今,感慨良多。将作文教学模式化,确切地说八股化,纯粹当成一种进学的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纵然把他们与梓公描绘的那群所谓“学而优则仕”者相提并论,也是绝对的谬误,正像柏拉图下错了人的定义一般可笑,这里有不可逾越的时空差,但就功名言,心理内核是否有相通点,便很难断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儒家文化的心理积淀,很难说不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朦胧的印记,社会责任感又有几多哉?这样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每每会随着狭隘私利的急剧膨胀产生逆反骤变。新闻媒介披露的“公务员拿钱求文,写作事务所包装出来的文章竟成了晋升的‘阶梯’”,“官场‘攻硕’、‘攻博’成风,秘书代听课、‘刀笔’写论文,呈‘权学交易现象’”……这些怪事无不证明:“天下文章一大抄”已不是空穴来风,“剪刀+糨糊+资料=文章=功名利禄”;作文教学注重功利性的负面影响,正在残酷无情地“报应”社会。

  事实上,作文教学不单纯是技巧的传授,架起通往高等学府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个体素质的培养,即思想的锻炼、情操的陶冶,筑起到达崇高境界的坦途。俗话讲“文如其人”,一篇文章的优劣显示了作者思想的深浅、情操的高低。著名画家李苦禅认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人无画格,下笔无方。”丹青如是,作文亦然。心术不正,既令“刀笔”也枉然。中学语文课本这一作文教学的范本名篇迭出,而这些名篇之所以堪称名篇,技法倒是次要的。屈原倘没有对光明的追求、对正义的坚持,何来“逸响伟词,卓绝一世”的《离骚》?鲁迅若缺乏对封建宗法、伦理的深刻认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怎有“承递自如,天衣无缝”的《祝福》?思想和情操之于作文教学,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得多。刘勰有语:“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巴金有言:“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高的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看成是对思想与情操之至关重要的阐扬。

  弱化作文教学的功利性,看似淡化了作文教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实质上是为了在强化非功利性,即个体人格和精神的内在价值的同时,消除私心杂念这一滋长、“附丽”于功利性深层的消极因素,从而对社会需求作出自觉的、积极的、高层次的适应。这也就是说,把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辩证地统一起来,将完成个体的社会化置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价值的过程中。不然,那只是单纯地适应社会,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早就揭示了个中真谛,要想促使每一个体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成为社会进步的能动力量,只有促使每一个体素质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和最后完成人的社会化。

  上海的“韩寒现象”、石家庄的“王小平现象”、长春的“谷阳现象”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文教学必须走出功利性误区;为人师者,尤其是“沐浴”现今准科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雨露阳光”的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当见大而忘小,走出既定利益圈子,以显名副其实。而能否造就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衡量“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水平的极其重要的尺度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0:34 , Processed in 0.0667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