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理论构建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度强调写作技法,侧重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作文指导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空对空,学生感觉作文机械枯燥、单调乏味。学生要么无话可说,写作就如挤牙膏;要么讲空话大话,缺乏真情实感。
这些现象远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要求。
那么怎样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触摸现实世界,打开作文的源头活水呢?现任丹阳市教科所的笪红梅老师提出以“活动”为载体,由此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大花园的思路,让老师们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校向镇江市教科所申报“小学活动化习作教学”的研究课题,并立即组织老师投入研究。
我们的活动是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将其放大,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再次呈现给孩子们,加深他们的印象,让他们能更加细致、深入地体验生活,激起表达的欲望,并且有内容表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当然这只是解决了问题的第一步,也就是从生活中来。更关键的一步,我们最终要让学生重新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依靠他们在“活动习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察、体验、表达生活的能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而让他们最终自己能灵活地从写作的源泉——就是既丰富又复杂的生活中去披沙拣金,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与灵感,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与期望。
二、实践探索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充满情趣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时他们往往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再也不要为写什么搞得绞尽脑汁。我们经常组织以下形式的活动:
1、观察——炼就“火眼金睛”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那神奇奥秘的自然是孩子们最神往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是孩子们最乐于描绘的;工厂社区、高楼路桥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男女老少、亲朋好友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所有这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都成了孩子们笔下丰富的色彩。
2、倾听——造就“顺风灵耳”
广播、报告会、演讲会等;小动物们有趣的歌声;大自然中风声雨声雷声等;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哭声、闹声、笑声;那一件件乐器飘出的美妙的乐声……所有这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都成了孩子们笔下跳动的音符。
3、阅读——畅游书香世界
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是孩子们最兴奋、最热情的。在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尽情贪婪地阅读着各种有益的书。从书中他们得到了乐趣,从书中他们获得了智慧,从书中他们积累了语言,从书中他们学会了做人……所有这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都成了孩子们笔下成长的足迹。
4、交流——分享同伴智慧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一个思想,两个人分享变成两个思想。组织孩子们交流讨论、辩论演讲让他们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是极有意义和深度的活动。所有这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都成了孩子们笔下稚趣的思想。
5、体验——关注心灵对话
活动习作,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关键。惟有孩子们真正体验过了,他们才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曾经的那个《护鸡蛋》活动承载了他们多少喜怒哀乐的体验;曾经的那个《为妈妈洗脚》活动又记载了他们多少酸甜苦辣的体验;曾经的那个《残疾人的一天》活动又包含着他们多少悲欢离合的体验……所有这些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都成了孩子们笔下真情的表白。
三、成果展示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我们永远不满足于一个或几个学生作文的优异,我们永远把目标定位在全体学生作文长足的进步上,因为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活动化习作的开展,学生普遍爱写作文,乐于动笔,而且很多学生一动笔就洋洋洒洒数百言,语言流畅优美,富有生活气息,个性色彩。我校近年来在各级作文竞赛中有多人次获奖,学生作文也频频见报。活动习作这袭春风吹开了丹阳市实验小学作文教学的满园春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