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雁的书文化天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17: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雁的书文化天地
童翠萍
  徐雁,笔名秋禾。

  “秋禾”一词,取自苏东坡《和孔郎种荆林马上见寄》诗:“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疗饥……”通篇洋溢出的文化哲人那种敬地爱民而又无力回天的自省自责精神。徐雁说,以此为笔名,藉以自警。

淘书与藏书:“为书辛苦为书忙”

  徐雁1963年出生于江苏吴县光福镇,1984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即分配至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办公室编审一处工作。1989年10月,调南京大学,先后在出版社、研究中心,开始了“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屋书”的编撰生涯。2002年秋起执教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指导“文献资源与知识传播”和“编辑出版与知识传播”领域的研究生。

  徐雁因爱书而淘书,因淘书而藏书。淘书藏书那如蚁垒穴、如燕衔泥的过程,以及此中种种有人情味儿的东西,又提升了他对书的情意和笔力。丰富的淘书经历和私人藏书不仅为他的书评书话著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更使他的人文视野宽广、具备了写好书评书话的广博知识基础。古人云“但观架上,便知腹中”,对于书评家徐雁而言,观架上,不仅可以知腹中,还可以知笔下——藏书的对象多半也是其评书的对象和兴趣点。

  一二十年来雁斋藏书总量已在一万五千册左右了。藉此丰富藏书及其读写成果,1990年,他在首届金陵个人藏书状元大赛中被评为“藏书状元”之一;2000年,其所在家庭先后被评选为鼓楼区、南京市的“家庭读书示范户”,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

书评写作:“书评岂是无情文”

  “秋禾”是徐雁发表书评时最常用的笔名。多年来的书评文字已经先后结集成四本文集:《秋禾书话》 、《雁斋书灯录》、《书房文影》 和《开卷余怀》。

  徐雁评书的对象,是其阅读视野和藏书谱系的体现,其书评所涉及的范围也和他的藏书一样丰富多样。不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范围宽广、视野开阔,与“雁斋”藏书堪称一表一里。虽然评书对象庞杂,但基本都落脚在“人文性”和“书卷气”上。 例如,在评莫砺锋《浮生琐忆》篇尾,意味深长地指出:假如说一个人的苦难经历,有可能转化成所谓的“人生财富”的话,那么“世道是别人的,只有知识是自己的”实在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百年人生无论是处在逆境还是坦途之中,永远保持好自己好学求知的积极心态,饱读诗书,以待时变,这应是作者通过本书昭示给世人的一种宝贵人生经验。

  徐雁先生“由书话写作而及书评”的特殊经历,使得他的书评中带有书话的因子——“艺文情趣”。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前会长伍杰评价道:“秋禾书评的书话特色,明显表现在不是板着面孔评书,而是以书为中心,不是干涩的评介,而是讲读书的乐趣,像讲故事一样,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使读者无形中跟着他走,自然受到感染。最后由你自行作出结论。”

阅读的艺术:“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往今来,读书往往被视为改变个人命运的途径,徐雁在“读书”和改变“命运”之间,铺设了两个台阶——“文化”、“性格”。首先是,读书增长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文化水平;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知识理性的增长,有智慧的人会自觉地改良和完善自己的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古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亦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言,今有“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之话。徐雁在一次“阅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讲座上,引用上述几句话,说明读书不仅是成就物质家园的能者,更是塑造精神家园的智者。

  而在“读书”之外,他独出机杼地在一篇题为《编辑观书“一二三”》的文章中提出“观书”的概念。他之所以“提出编辑要‘观书’,而不能只‘读书’,是出于提倡一种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观书有比读书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以三联书店新版的黄裳《珠还记幸》为例而提出的观书要领:一观书名——“就是要善于通过书名这个窗口,领会图书的选题内涵”;二观版本——“就是要善于通过版本这个窗口,把握图书的由来和市场的状态”;三观装帧——“就是要善于通过书籍装帧这个窗口,鉴赏图书的形式之美”。

  出于“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而提出的“编辑要学会观书”的理念,自然是为了能提出好的图书策划报告,进而出版好书。

“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

  徐雁曾提到姜德明先生数十年来保持对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持续推进了这一爱好,终自成一家,由此总结道“由姜先生的经验可知,爱书、淘书、研书、懂书,绝对是一条书林人物成材的光明大道。” 而这,又何尝不是他的夫子自道?

  历时三年又半,徐雁终于在2005年完成了107万字的《中国旧书业百年》,对百年来的中国旧书文化作了全景式的扫描。

  在这本第一部专门叙述和探讨中国古旧书业史的原创学术著作中,作者叙述了中国古旧书业的历史概貌,以及百余年来燕京和江南旧书业风景,掠影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上海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旧书业风情,披露了近现代以来内忧外患所造成的七大“书厄”,回顾了郑振铎、阿英等有识之士在社会动荡岁月,保护和抢救中华典籍文献的义事壮举,冷静剖析了在“救救旧书业”的众多呼声之后,当代古旧书业的症结,探讨了挽救、保护和复兴中国旧书业的可能之策。

  此书在科学出版社问世后,颇受专家学者好评,多次获奖。新一版又在增订之中。

  今年1月,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评论》等27家媒体首次联合推出的“优秀书评人”评选结果揭晓,四位当选者中徐雁位居第二,这当是对他二十余年来书评活动的一个肯定和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58 , Processed in 0.0593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