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按语:近日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1月刊 ,其中在“精品课堂”栏目中刊登了
《第三届全国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课堂实录选登》,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夜雪》,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三打白骨精》 让我百读不厌,他们演绎精品课堂,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如何赋经典以新鲜的生命,赋于生命以永恒的经典,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薛法根老师执教《夜雪》
教学过程要点摘录:
一、会读。请学生初读诗歌,教师给读的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评价,但不做深入的讲解。
二、读懂。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问题一:诗人在哪里?干什么?问题二:诗人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问题三:是一场小雪还是大雪?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三个问题,自然就了解诗意了。
三、诵读。把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再练习朗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能用一个字概括吗?并读出这种感觉。
四、积累。出现同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做比较,发现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教学评析摘记:
古诗教学应该提倡“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要熟练背诵。
1、因为古诗的特点就是平仄讲究、声调和谐、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这些特点都必须经过诵读才能真正体会出来。正如我国古代的教育主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诗意即是古诗字面上的意思,也包含着古诗蕴涵的“意境”。古诗用语均为文言,其词义、句法与现代文相去甚远;还讲究用典故,要阅历肤浅的小学生去深刻理解古代诗人的特定意境,实在是勉为其难。
3、教材中的古诗都是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经典性。要求终身记忆,应该融入学生的生命中和血液里,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应该在以后任何时候都能脱口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