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为近期沪上的一个热门文化现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持续火爆申城,并渐渐为全国人熟知。无疑,海派清口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海派文化的幽默表达。
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代表作《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火爆上海滩,一票难求,场场爆满。《笑侃三十年》演出40场创下票房1000万元记录。2009年5月,前者的姊妹篇《笑侃大上海》在开票一小时内即被抢售一空。2010年春节,《壹周立波秀》在全国各电视频道频频热播。据统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在120分钟内使观众笑声次数达680多次,创下上海演出史上的奇迹。如今,满城争说周立波现象,正在上海蔓延,而通过电视、网络和碟片,周立波独创的用上海方言“雅侃时事”的海派清口,也渐渐为全国人熟知。
周立波1981年考进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末,表演风格亦庄亦谐,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文人才情的调侃和嘲讽。曾下海经商,2008年底回归戏剧舞台。余秋雨盛赞:“如果上海滩50年出姚慕双和周柏春,那100年也未必能出一个周立波。”
海派清口,源自滑稽戏、独脚戏。其形式是在舞台上一个人,一张嘴,一个提示夹,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两个小时。所谓“清口”,是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粗口”。与赵本山之于东北二人转,郭德刚之于传统相声立足于传统又加入创新内容不同的是,周立波很大程度上跳出了上海滑稽戏的圈子,举起了“海派清口”这一全新旗号。他自创的“海派清口”是一种融合了曲艺表演众家之长的艺术。
海派清口主要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在审美风格上可归为“谐谑”类曲艺艺术。它吸收了上海本地滑稽戏和北京单口相声的表演精华,讲究以“说、学、逗、唱”为制造笑料服务。以“说”为主,“学”“逗”“唱”穿插其中。海派清口也吸收了香港“栋笃笑”单人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脱口秀的表演形式。“栋笃笑”(Stand-UpComedy),意即“站着做的喜剧”,作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是香港从西方引进华人社会的喜剧表演艺术。而与“栋笃笑”有完整剧本不同的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并无剧本,只有几行写在提示夹上的关键词,注重即兴发挥,形式上更自由。
海派清口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在非常强大的传统基础上的原创”,它非常巧妙有效地对接了上海的独脚戏、单口相声等传统,而且可以说别有洞天。
对于“谐谑”类艺术而言,在幽默品格的熔铸上,语言谐趣的创造性运用是最为根本的手段。语言幽默在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正话反说,交通、股市、教育、时事……常在不经意中穿插匪夷所思的连环噱头。如,“如果说06年到07年的10月份之前,我们中国的股市是科幻片的话,那么07年到08年就变成惊悚片了”,让观众忍俊不禁。其“谐谑”类艺术形式的喜剧性构成,还得益于成为笑谑手段与风格技巧的“学”“逗”“唱”。学,周立波学什么像什么。周柏春逝世后,他以自己逼真的模仿让观众领略大师风采;逗,是他的拿手好戏,举手投足都是艺;唱,他唱费玉清的歌,唱刘欢的歌,声音形体都酷似。针对金融海啸经济大环境下的股市,他改编流行歌手张惠妹的歌曲《听海》:“听,海啸的声音,叹息着股民的伤心,却还不清醒。是不是我们,我们拎太不清。该抛不抛,该逃不逃,就全给套进。”令观众大笑之余又有所思考。
一般而言,“谐谑”类曲艺在创演实践中,由于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审美特征,极易陷入拿笑乐当目的而流入低俗的境地中。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内容和主题的积极健康保证了艺术品位的“雅”。其一以贯之的“民生视角”形象地揭示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观风俗,知薄厚”。《笑侃三十年》中,他寻找上海城市30年来的生活变迁,衣食住行、酸甜苦辣,勾起了几代上海人五味杂陈的集体记忆。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的《笑侃大上海》,在貌似“意识流”的随意调侃中勾勒出大时代的侧影,幽默与一些精致的小思想观点信手拈来。《我为财狂》则以财经为主线,嬉笑怒骂间一一盘点“波澜壮阔的2008”。海派清口的话题贴近潮流、民生。其中蕴含的时事情结也为他的表演增添了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
时事是周立波海派清口的“灵魂”。周立波说:“海派清口着眼的是当下的事……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里把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人与事搬到舞台上,融入到我的节目中来。”有轰动效应的新闻都会成为他表演的素材。调侃小布什被扔鞋,对比卢武铉与陈水扁事件,评说萨科奇,他以带有浓烈海派色彩的个人化叙述触及当下的社会关注点,在幽默诙谐的调侃中思考社会,褒贬鲜明而又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方言节目如果要突破地域限制,地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周立波海派清口之所以能够日渐风靡全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所蕴含的上海海派文化。
上海作为近代城市的形成过程是市民社会兴起的过程,因而在这块土地上发育而成的“海派文化”,市民性是关键的元素。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以市民大众为主要对象,贴近市民生活和心态,是一种海派市民文化。《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中,几乎涵盖了上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上海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谈到文化特色,“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洋溢着作为上海人的自豪感。海派文化的重要内容——海派方言,如“打桩模子”“元宵模子”等,也作为“文化密码”频频出现,在与观众的共同解码中获得情感共振。周立波说:“我是主动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思想,希望与观众一起完成对这座城市的思考,帮助大家找回对这座城市和对‘海派’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周立波的清口不乏针砭时弊、反讽生活,贯穿了他表面戏谑而内里严肃的通透态度,其中蕴含“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他讽刺假货,揶揄统计数据、大牌明星,开涮股市,讽刺中国足球。“笑侃”背后,是深层的思考。
看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是一种享受,也让人思索。海派清口丰富了上海富于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是对上海地域文化精神的精彩代言。
鲁雪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