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的高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10:3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的高度

   许锡良

我这里所指的文章高度,不是指思想境界高,立意深远,能够高瞻远瞩的意思,而是其风格雅俗共赏的程度,同时也是所发表的杂志的权威性程度。现在流行的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准,首先是看期刊的权威性,其次是看文章的性质是否是严肃规范的学术论文,而严肃规范的一个要求就是有没有那些注释,有没有摘要,及外文摘要等等。另外还有注释里有没有外文,外文有多少,外文有种类等等。这些东西齐全之后,才会有资格被认为是高水平的论文。因此,评职称,申请课题等等常常就是认这些文章的。
在这里我有一个发现,就是如果用今天我们学术论文评价标准来要求当年的鲁迅、陶行知等先生们,你会发现,他们的文章其实根本难以入流的。因为,我看他们当年写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在报纸上发表的,而且那些不起眼的豆腐块块居多。发表的权威性是非常低下的。鲁迅当时发表文章数量相当多的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今天看来有点儿四不像的味道。一会儿文学,一会儿诗歌,一会儿历史,一会儿正儿八经的论述性文字等等。而鲁迅与陶行知当年发表的文章,严格说来称得上是严肃的学术论文的竟然连一篇都拿不出来。但是,他们就是靠这些四不像的杂志与边角料性的报纸上的豆腐块块成了一代宗师。当然,时代不同了,不能够一概而论。但是,不严肃的学术论文,不但成了永恒的传世之作,而且影响了中国近一个世纪,而且还将继续影响下去。教育及学术界的许多学者,就是靠引用、注释、复述他们这些不规范的文章,成为严肃的学术论文,当上博士、教授与博导的。这个世界上耐人寻味的事情实在是多。
因此,我一直在想,文章的意义与价值究竟如何?是改头换面,穿衣戴帽,装出一副豪华贵族的样子唬人,表示出自己学问高深莫测的样子,还是为了传达知识,发现思想,探索秘密,满足人的求知欲,或者真正是有所发现?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实际中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们有时在文章撰写上表现出来的对椟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椟中的珠的兴趣。对文章发表在什么刊物上的兴趣,远超过了文章本身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价值的兴趣。当然,如果某个学术期刊在用某篇文章前,确实有严格的专家论文审查的环节,确实本着学术思想的创新来选用文章,那么,这种只盯着期刊名的做法,也是可取的。比如,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杂志上的文章,那是相当具有权威性的。但是,即使如此,在外国,文章即使发表在这样的杂志上,也仍然要接受专家同行的继续批评与质疑,而且这样的工作永远不会停止下去的。不论什么时候,不论过了多少年,如果发现有抄袭,或者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难逃学术败类的耻辱,仍然会受到学术研究界的行业上的严厉惩罚。即使这个时候你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是一代宗师名人,也仍然会因为十几年前,或者几十前的某篇文章的抄袭或者造假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教育与学术研究上腐败,是最令人绝望的腐败。因为,连这一道防线都崩溃了,那么,这个社会连起死回生的机会都断绝了。
   在教育与学术腐败日益严重的当今中国,重新回归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在评价文章的时候,我自觉地不再看其文发表的杂志期刊名,我只拿文章本身来读,甚至发表不发表都是不重要的。一篇有高水平与高质量的好文章,即使没有发表,只是挂在博客上,挂在网络上,甚至只是手抄互传,也要对能够写这样的文章的作者肃然起敬。文章发表在哪里,一切都可以通过公关搞掂,一切都可以通过权力或者金钱摆平,但是有一点是无法用金钱与权力摆平的,就是你所写的文章本身的思想魅力及透射出来的影响力。那种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智慧及新发现,这是不能用金钱与权力弄到的。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同样可以通过权力压迫或者金钱买通优秀的学者代劳,但是代劳的东西只会是局部的,偶然的,而不可能一直如此。而且真正的学术同行,在考察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的时候,常常是持续跟踪他公开发表的文字的。当然,还有更要命的就是他的演讲与报告,这是不能造假的。你的文字可以请人代劳,但是你的演讲,你在回答听众提问时表现出来的思想力度及眼界和学养,这是无法让人代替的。所以,西方对一个学者的水平的考核常常是把著作、文章、演讲、学术报告及学术思想对话活动综合起来考虑的。经过这样的考虑后那些假学者、虚假研究、穿衣戴帽的假论文都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这个时候,学术论文不是追求“高度”,而是追求“低度”,这个“低度”,就是你的文章在现实中的解释力,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学术同行中开拓性的引领力。而且文章的高度也是因为文章的低度决定的。你得先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然后才可能把文章像星星一样挂在天空让人仰望。当然,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教育学科又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的发现常常是单线性的,一有发现,你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个发现往往来源你的研究角度与方向选择得好,一口井关键是挖出水来,而不在乎井口有多大,井水有多少。但是社会人文学科却有所不同。学养的积蓄,思想与人生的历炼,知识的厚度,视野开阔的程度,有无见识与灵光闪现的思想等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先从地上爬起,从最基本的读书,做笔记,作思考,写小文章,作充分的思想与资料积累开始,然后融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上天赋与灵气,才能够慢慢把文章在大地上长大,直到有一天,你的文章上到天空,成为星星的一种,或者成为流星,或者成为行星,或者成为恒星。而绝无可能一闪耀就成了天空的恒星。
   教育类的文章更是如此。我从来都相信,教育类的文章要想有多少原创的思想与知识是困难的,教育类的文章其实一直都是在借鉴,在综合,在取舍别的思想与知识,以便如何用来教育下一代,及怎样来教育下一代。教育类的文章要论原创,只能是二级水准上的原创。这就是应用与取舍上原创,或者视角转换上的原创。教育类的文章没有独到的发现,所有的思想与知识都是别的学科创造发明出来的。教育思想是哲学家与思想家提供的,教育审美是美学与艺术学科提供的,对世界的认识是自然科学提供的,对人生观的定位,是伦理学与宗教文化提供的。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教育类文章只能从地上写起。从地上生长、长大。扎根于所研究的教育对象的现实中,是一切教育研究及教育类文章的生命源泉。
   这里以肖川先生的研究成果为例。他是一个学者,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一个真正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他写过一些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论文,也出过一些教育专著。可以说他的教授与博士头衔基本上都是靠这些论文获得的。但是,这些论文在社会上,在教育领域,据我个人的了解,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将来会不会有影响力,恐怕现在也难下结论。但也不容乐观。古代那种成书之后,藏之名山,待百年之后重新发现,传之于世的故事,在现在这样的资讯发达,信息与知识经济社会恐怕是没有市场了。何况教育论述基本无第一原创性。这种情况是绝大多数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悲剧命运。但是,他撰写的几本在许多人看来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儿科式的随笔集,不但现在非常流行,对当下的影响很大,而且在将来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至少目前对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实在的,无可替代的。此外,教育学界的老学者陈桂生先生的论著,其实也没有他的随笔影响大。会写教育随笔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现实中扎根,产生影响。纯粹的学院派在面对现实教育的时候,常常束手无策,非常孤独可怜,只能几个人坐在一起,互相吸收吞吐,互相承认与吹捧。把自己装进象牙塔的铁套子里,这个生动活泼的教育世界是与他们无缘的,他们也无胆量走进真正的教育世界。
  真正的教育思想与理论要直接植根于教育现实土壤的深处,去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高的思想境界和国际视野,去引领低而充满生命活力的的教育现实。这种当下的教育影响,并不会后来就不会有什么影响了。教育的每一种产生的实际影响都会作为教育遗传基因代代相传的。正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现在仍然在影响中国的教育一样。只不过影响也是分积极与消极的。只要有影响,这种教育文章就不可以忽视。思想上的影响是与权力与金钱关系不大的。有权力的人,你不能够强迫别人在内心真正认同你,用金钱同样做不到。当然表面上的可以。但是,不会长久,随着金钱与权力的消逝,立即会在思想上强烈反弹,一时靠金钱与权力弄得轰轰烈烈的东西,马上归于死寂。但是,真正在思想上触动过人们的东西却是根深蒂固的。而且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历久弥新,越是影响深沉。比如鲁迅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力、震撼力与冲击力,处处都是针对人们的思想去的。后来的人可以反对他,批判他,也可以赞同他,欣赏他,但是,你就是做不到对他的东西无动于衷,只要你想在思想上较真,只要你还想做一个会思想的人,他就是一个里程碑,你是跳不过去的。
 一篇文章如果对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与冲击力,特别是震撼力,他永远无法摆脱。以后要做的工作不过是或者批判,或者强烈认同,或者表面不在乎,而内心却耿耿于怀。这就是真正文章的魅力。一种能够对人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文章,就是把文章扎根在大地上了,把文章写进了人的心田里了。所以,文章还是从低处写起好,做点滴的细致工作,不要太在乎你的文章发表在什么地方,只在乎你的文章有没有人阅读,有没有人关注,有没让人绕不过去。一篇好文章,一篇直抵人的思想与心灵世界的好文,你可以装着没有看见,但是,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以构筑起来的完美的学术思想大厦,因为没有了这块砖头,而坍塌了。在这里我重申,把教育的文章直接写在大地上,在大地上扎根,然后扎根于人的思想深处。文章的高度是从地上长起来的,而不是从空中降临的。那些学术上的欺名盗世之徒,文章发表得再高,享受的名誉再多,终因无思想,无智慧,无灵气,而变得老气横秋,在他还健在的时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种悲剧是不少见的。
 现在,要改一句广告名言,即“高度决定影响力”,将之改成“低度决定影响力”。因为世界是平的。那么要低到什么程度?就是低到地面以下,直到扎根到深处为止。
200712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19 , Processed in 0.0746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