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保护好表达的欲望是关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10: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保护好表达的欲望是关键

                                      许锡良

      我不敢说自己语文素养有多高。但是至少运用母语随意地表达应该是没有了问题。凡是我想到的,就基本上能够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无疑是人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回想起来,自己的语文是怎么学的?或许大家都来谈这个问题会有助于把语文学习的奥秘弄清楚。我自己的感觉,语文首先是要表达,特别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时,语文才会进入一个境界。所以,我以为让学生学好语文的最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好好的想办法把学生的这种表达的欲望保护好。有了表达的强烈欲望以后,你接下来什么都好办了。所以子虚先生,他教学生语文,只要学生非常想说想写,就等于已经写好了。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仔细一想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表达欲望,那么他迟早会把话说好,也会把文章写好。为什么?因为这些话都是流自他的内心,这些文字都发自他的真情实感。无论写什么文章,说什么话唯有在这个时候,才会吸引人眼球的魅力。

     语文的作为人的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表达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而表达欲望又是催生表达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不想说话而硬说,如果不想写而硬写,其结局都会令人感觉面目可憎。所以,如果你的学生想说,你就要立即让他说出来,如果他不想说你就得鼓励他说。如果学生想写,那么这个时候你不过多指责学生用词不是很贴切,错别字句过多,布局谋篇不够合理之类。如果这一指责学生表达上的畏难情绪上来了,那么语文学习的生命活力就没有了。一个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以前说错的话,以后会自然改变;以前写错的字以后会慢慢自己修正。如果在这期间他一直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又能够经常保持阅读的兴趣。那么,这样的学生的作文你根本不用过多地花费心思指导。你只需要不断地鼓励他,让他始终保持浓厚的写的兴趣就足够了。要让他感觉一个人如果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的时候,还用愁写不好吗?

    人的表达欲望是天生的。因为人天生有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但之所以有些孩子后来没有了,变得沉默寡言与思维迟钝了,是因为他的这些天性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不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而说保护好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些孩子在小时候因为说错了一些话,或者表达时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吐字不清的情况,他们遭受了嘲笑或者严厉的批评,而从此变成不愿意与人交流了,表达的欲望因此被打入了冷宫。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可能提高呢?如果学生有话就让他们放心、开心地说,放心、开心地写,那么他们一定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有写的冲动。人在交流过程中总是自然会有一种满足感。有时你没有什么话要说了,但是与人一交流或者通过阅读一些文章或者书籍,此时你又有话要说了,或者有东西要写了。作为工具的语文,你只有不断地运用它,而不是作为一个考试目标与任务来完成的时候,学习语文才会有趣,才不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的语文教师有没有想过,你的学生学了那么久的语文,你创造了几次机会让他运用语文?用语言文字来倾吐自己的感情?来它来吸收别人的知识与智慧?来作为思想感情的交流方式?你的学生有没有过通过交流得到过一种精神的满足与快乐?如果没有,那么你怎么能够指望你教的学生语文语文素养会提高呢?为什么人们会感觉语文学习少慢差费?并且发出误尽苍天是语文的感叹呢?我想这里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语文作为学习生活的工具来运用,没有用把作为思想情感交流的载体。我几年前为了职称,有过一次电脑培训,但是其效果一点也不好,因为电脑在这里成了考试的工具,而不是运用的工具。所以,十分枯燥乏味。后来,因为要写作,要上网,不懂一点就问一点,用到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就解决这个问题。就再没有觉得电脑有什么神秘了。当然,你要用到什么程度,就自然会学到什么程度。所以,第一要义就是你必须运用它。为了保护表达的欲望,有时就是说些废话,写些错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坚持写下去,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解决。最怕的是因为一次写不好,受到了批评而从此不再愿意多写多说了。这样的话,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没有多少希望了。

     语文也有这个特性。有没有表达的欲望不仅仅是你掌握了多少词汇量的问题,更有思想感情本身的问题。你有多少思想需要表达,你有多少感情需要倾诉,你自然会去学习并且选用那些词汇。把一个整体的语文分割成四分五裂是贻害无穷的。这样只能使学生更加厌恶语文。而学生一旦厌恶了这个东西,你再用再大的劲都无法把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了。语言文字到了一定量时候,就不仅是词汇量的问题了,而是你的思想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一个人当他确实有需要表达的东西的时候,他才会急于去表达。说话与写作想来应该是人的天性。语文就是要把这样的天性努力发掘出来。

     那么阅读在语文中的地位如何?我以为,一个人在交流中如果发现自己在知识与思想上存在着问题,他自然会去寻找相关的资料,以补充自己的言说材料。并努力把这些别人的材料变成自己表达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能够把阅读过的东西,在脱离文本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再概括地说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再造性表述一次,或者是口头的或者是书面的,这个阅读与表达也就融为一体了。人需要阅读,主要还是因为需要表达。一个从来没有表达的阅读是难以维持多久的。而且很难把阅读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愿意写与愿意读应该是一致的。作为母语的语文来说更是如此。一个如果无论说还是写,其动力不是来源于外在的考试或者竞赛,而是来自内在的表达的需要,思想感情的交流的需要或者倾吐的需要。这个人学习语文的动力就有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快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文字,并且即兴地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能够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加上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或者感染力,那么应该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就是高的。抓住了这一点,就像抓住了牛鼻子一样轻松自如。否则就是大抱牛腿,或者死劲拽牛尾巴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就是必然的了。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尽相同,从什么地方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可以因具体的人与具体的情境可能不同。但是,表达的欲望是最重要的。一个始终想说点什么,或者与点什么,你还怕他会最后还是说不好或者写不好吗?

  • 2006-11-17 23: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3:04 , Processed in 0.0736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