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趟过“淡化文体”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22:3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趟过淡化文体的误区
沈永生 / 安徽宿松许岭高中
误区之一:作文不要体
近年来,高考作文“淡化文体”,“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这就给予考生选择文体更大的自主空间。要是有人以为,“淡化文体”就意味着作文彻底挣脱了体裁的束缚,再不用管你什么体裁问题了,可以随心所欲写,那就错得不轻。
是文就有体,既然是文体“自选”,就恰恰不是不讲文体,不要文体;而是叫你“自选”文体,要求考生一定要选某种“文体”。至于你到底选用什么“文体”,一般不作限制,同学们完全可以“自选”合题的、称心的、拿手的、好出效果的某种文体。
误区之二:求异创新体
选用散文、小说、寓言等文体可以;创新些,对话访谈、故事新编也可以,把人物和事件推向前台;甚至有些另类也可以,用我们平时作文时很少用的形式,如启事、合同、广告、诊断报告、说明书、电子公告等。例如《患者吴诚信的诊断报告》,就是模仿医生的诊断报告单。
报刊上发表出来的这些“新体”作文,似乎都得了高分,这只是一种假象。这种“新体”高分文章,只是这一类文体中优中选优的;这一文体中还有更多低分文章,不可能发表,也未被报道,一般不为社会所知,更为一般考生所不知。再说,其他文体也不是没有高分文章,而且比例还要高得多,“新体”好文章倒真是凤毛麟角。可能大家看惯了传统的、常规的文体,偶遇“新体”文章,就另是新奇些,一经炒作就更容易混淆视听。
文体并无高下之分,新旧之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看你用不用,会不会用。高考作文评分,一般不过分看重文体,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态度的表达。文体终究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不能盲目求新。惹人爱的事物也易招人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再说人家“新”过了,你再跟着学,就不是新,还是旧了。
误区之三:忽略常规体
同学们一定不能忽视一个基本前提:我们是高考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毕竟不是作家班招生,毕竟不只中文系招生,一般只要求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即可,这是高考作文的一贯要求。所以,我们考生不但要有文体意识,而且还是传统的、常用的、规范的文体。
“基础等级”的“符合文体”项要求,考生作文符合试题规定的、应该采用的、考生自选的某种文体的要求,也就是符合上述四类文体的要求。你打算用什么文体写,要有明确的意识,不能先自糊涂。一经选定,就一定要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写作。用什么体写的,就要像什么体。要是写得不像,或者干脆“四不像”,非驴非马,就是硬伤,不可能得到好分。
误区之四:到时自选体
拿到试题,再考虑用什么文体来写,可能大多数同学都是这么做。要是用某种常规文体来写,就更稳重。而要是往严里说,还远远不够,急中急很难得心应手出美文。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淡化文体”的便利,早作准备,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学识、才情等特点,结合家长、亲友、同学,特别是授课老师的意见,选就自己擅长的文体。一般来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要善其一。长于叙述和描写,就多琢磨记叙文;长于论说和推理,就多琢磨议论文。平日里,特别是复习后期,要多阅读自己擅长的这种文体的文章,课文、课外文章也好,同学们的好作文、高考满分作文也好,揣摩欣赏其妙,再应用于习作,训练有素。到时候,拿到题目,或记叙或议论,尽可能朝自己擅长的文体上贴,(一般都能贴得上的)就会主动得多,顺手得多。好比练武的人,十八般兵器各选所长,各尽其用。
当然,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力争一专而多能,巧妙整合,活学活用。例如,2006年北京卷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有人说是一篇小小说,有人干脆看成记叙文),就套用了《三块钱国币》的剧情,捧鼻烟壶下棋;《茶馆》常四爷式的人物,犟老头老于;《胡同文化》似的对老北京的文化情怀,舍不得离开世代居住的四合院(老北京的符号),又不得不顺应时代大潮,顾全大局,接受拆迁造奥运公园,实际上又会形成北京新符号。


通联:246523 安徽宿松 许岭高中 沈永生;
电话:0556-796258413855635657QQ250349763E-mail:ys.66@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42 , Processed in 0.1169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