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之“思维养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22:5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之“思维养成”


——作文养成训练之二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赵克明

作文是思维的反映,在写作的每一过程中都有思维活动,审题、构思、选材、组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无一能离开思维,诚如张传宗教授所言:“文章写通与写好,都与思维有关。文章通不通,思维起重要作用,思维通了,文章就容易写得通顺;思维不通,文章就一定不通。文章好不好,更与思维有关,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文章才能写得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中学写作教学概论》)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养成,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作文的成功要素,作文也是思维的操练,我们可以根据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来安排训练内容,设计训练形式。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感悟生活现象,作出价值判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充满迷惑的,它需要我们在体验、感悟中作出价值判断。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写作者也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作文意旨。近年的高考作文,也比较注重考生认识判断能力的考查,例如2006年高考重庆卷的“走与停”的话题作文、江苏卷的“人与路”的命题作文等,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我们平时应当多着力这方面的训练。下面提供两道样题。
其一:有个时尚少年,无论发型、装扮、兴趣、爱好还是说话的方式,总之一切细节,无不能够紧紧把握时尚的脉搏和精神,他很为此自豪。但是他的父亲对此却颇有一些看法。当然,和天下所有的儿子一样,这个儿子对父亲的看法也颇不以为然,觉得他太老土,儿子说:“知道吗,这是我的风格,我的个性!”父亲也忍不住说道:“你知道什么叫个性吗?我问你,你们班里,你们学校,像你这种年龄的孩子,跟你一样装扮的就你一个人吗?可以说,全中国、全世界城市的孩子向往着同样品牌的服装,看同样的美国大片,吃同样的汉堡和薯条,喝同样的可乐饮料,用mp3下载同样的流行歌曲,阅读同样的时尚读物,起同样的奇怪的网名……这样的雷同的类型化的人群,能说是有个性吗?”到底什么是“个性”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体验、感悟,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其二:有这样一首题为“面具”的小诗:“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 / 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 /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这首诗一定会勾起你许多童年的回忆,也一定会触动你对现实生活的深深思考,请同学们从自我的生活出发,品味“面具”,感悟“面具”,评判“面具”。
走出定势“迷魂阵”,拓展新思维。心理学上有“定势”之说,就是早先的经验和重复活动,构成了后来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以致影响和决定了后来的心理活动。“定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倡导创新的今天,如果人们都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只能沿袭旧路,在“迷魂阵”里转悠。在写作过程中,一旦形成“定势”,便会因袭“定式”,照搬“套路”,丧失自我文章的特色,也丧失写作者的思想和个性。
要想摆脱“定势”的“迷魂阵”,最有效的方法是,以问题的原点为中心建立思维坐标,形成纵横、正反、因果等多向的坐标轴。以“非典”为例。“非典”就是思维的原点。“非典”——传染性极强,给众多人带来不幸;“非典”——病毒来源不明,给预防带来困难;“非典”——无特效药物,给根治带来麻烦;“非典”——影响正常生活,造成人心混乱;“非典”——影响交通旅游,导致消费水平下降;“非典”——居安思危,国人危机意识增强;“非典”——告别陋习,文明生活方式大为推广;“非典”——注意公共卫生医疗设施建设,非传统安全体系被重视;“非典”——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度建设被加快推进;“非典”——彼此更加关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增强;“非典”——万众一心战“非典”,民族凝聚力得以提升;“非典”——民族危机,激发民族的觉醒……这样的思维坐标建立起来了,犹如打开了无数条思维通道,自然会引导人们走出“迷魂阵”,走进“柳暗花明”。
走出“定势”拓展思维的训练,要有意识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例如这样一个训练设计: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乘”的苹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怎么办?请同学们为杨格先生出出主意。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纷纷献计献策。最后,老师亮出杨格先生的应急措施:在受伤苹果的伤疤上做文章,拟了一段广告词——“本果园出产苹果清爽可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这种体验性的训练,无疑会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会由“木头”看到“皮球”,培养联想思维。有位学生在作文自评中写道:“我写作文为什么总是打不开思路呢?写一棵树,满脑子就是这棵树;写一个足球,满脑子就是这个足球。这样写不了多少字,就只好打住了。”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反映了中学生联想思维的不足,必须在这方面强化训练。可以教给学生“五步联想法”。
“五步联想法”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就曾提出的,即经过45个阶段,可在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起联想的联系,如“木头”——“皮球”,可以化成:“木头——树木——田野——足球场——皮球”。类似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例如“砖头”与“人”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二者有许多关联点——

砖头形状方方正正——正直,不圆滑——清正无私的人。

砖头从里到外实实在在——真实,不虚浮空洞——诚实的人,充实的人生。

砖头的原形是普通的泥土——平凡而朴素——淳朴而不显贵的人。

砖头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泥土经过重压,砖坯经过烈火的烧烤——脱胎换骨,发生由柔而刚的质变——压力、风雨中出人才,只有长期的锻炼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砖头四四方方,不奇形怪状——受模子的约束——循规蹈矩,遵纪守法,不自由散漫——人的成长要有四项基本原则、各项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的“框子”来规范言行,不可为所欲为。

砖头可铺路,可建楼——服从分配,不论尊卑,毫无怨言——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只求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人。

砖头总是构成一个集体发挥作用——紧密团结,携手合作——发挥团体力量完成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团结合作,不逞匹夫之勇的人。

砖头砌成墙后,还要抹上石灰、水泥等——人们在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建筑面前,看不到砖头的身影——默默无闻,不居功自傲——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人。

砖头由一个模子做成——千篇一律,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砖头总要踩在同伴肩上往上爬——以他人作为自己晋升的垫脚石——自私自利的小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有这样的写作经验:“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是全凭心理学家的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大师的做法对我们颇有启发,我们也可采用这种做法,让学生张开神奇的联想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光怪陆离的世界,遨游于寥廓无穷的天宇,达到神思飞扬自由挥洒的写作境界。
训练梳理素材,形成自我的行文思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人们的一种写作经验:“有时觉得神思忽来,情意满腔,自以为这是值得写而且喜欢写的材料了。于是匆匆落笔,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孰知成篇以后,却觉这篇文字并不就是我所要写的材料,先前的材料要胜过这成篇的文字百倍呢。”(《作文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写作前没有把材料梳理好,进而形成自我的行文思路。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喜欢生硬地搬套别人的文章,把作文搞成了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这实际上也是不懂得梳理材料或梳理得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行文思路。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梳理素材形成思路的养成训练,大致可分这样的步骤:围绕话题,搜集写作材料;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写作主题;根据主题,重新审视材料,区分主次材料;再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整合;理出一条串联材料的线索,或安排好材料的先后顺序;形成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全文的“腹稿”。如果我们每一次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时候都能循着这样的步骤,那么学生便会逐渐地养成良好的构思习惯,便会唤起创新作文的灵思。


本文已发表于《满分作文》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27 , Processed in 0.0632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