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及操作要领(一)转载
摘要 公开课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方式,我们应该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待公开课的内容和形式,从教学研究的目的出发来确定公开课的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
关键词 公开课 教学评论 操作要领
公开课是老师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很奇怪,我们似乎又很少看见真正从教学研究这个角度来讨论公开课的文章。相反,我们看见的关于公开课的讨论,大都是从“一般教学活动”出发,从“一般教学活动”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待这些公开课,来评价这些公开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指责公开课“做秀”,而理由呢,则几乎众口一词:平时我们是这样上课的吗?回答当然是不是,那么结论也很直接、简单:这是演戏,是表演,不是上课,是假的。从而否定了这些公开课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不要再搞公开课了,因为它们没有实际意义。
我认为,这些指责不完全对。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单纯从“教学”这个角度来看待公开课、分析和评价公开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而实际上,公开课当然是一种教学,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一方面必须从教学的角度来要求它,这是首要的标准,最重要的标准;但是,同时,它又不是一般的教学活动,它还是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人们借以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载体,因此,它必然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的特征,有着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的要求和规定性。
一、公开课的本质规定
公开课为什么叫公开课?公开课不就是上课吗?那为什么不叫“上课”,而有了一个别一名称:公开课?这个问题似乎太奇怪,其实这里恰好暗藏着
关于公开课的本质规定性。公开课这个名称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与平时上课不同的课,它有着自己的本质规定。这个本质规定就在于:公开课是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学评论是从一定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针对并依托具体的教学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它包括诊断、分析、评价等内容。教学评论的对象,可以是一种教学现象,可以是某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
也可以是某一种或某一个人的教学思想,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或其他教学工具,还可以是一堂堂的课。如果我们评论一种教学现象,我们必须借助于关于这种教学现象的描述或概括;如果我们要评论某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对这一位教师的教学有个整体的把握;如果我们评论某一种或某一个人的教学思想,我们一方面要看他们阐释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文章,另一方面更要掌握它们的教学材料;如果我们评论教材或其他教学工具,教材或教学工具本身就直接是我们开展评论的载体。那么,如果我们要评论一堂堂的课,我们以什么为载体来开展评论呢?这就必须“上课”。这一种“上课”必须有评论者在场,否则评论者无法评论,也就是说,这堂公开课不仅仅是上给学生看的,也是上给评论者看的。
于是这种“上课”就变成了公开课。“公开课”向谁“公开”呢?向评论者“公开”。所以它才叫公开课。没有评论者,就无所谓“公开”不“公开”,也就无所谓公开课不公开课。
由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公开课,就是以“上课”为载体开展教学评论的一种教研形式。上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公开课也就成为教学评论最广泛、最有群众基础、最为教师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从“公开课是一种教学评论方式”的认识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公开课的四点基本认识:
1、公开课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追求
公开课之所以是公开课,它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说得更具体点,是用上课这种方式,实践某种理论追求。没有理论追求的公开课肯定不是好的公开课,因为它失去教学评论的价值。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公开课,听完后无话可说,因为它没有什么理论追求,它没有什么理论内涵,因而无所谓好与不好。
好的公开课或不好的公开课,标准在于,第一,它有某种教学理念,第二,这种教学理念体现得很充分。前者属于理论追求,后者属于教学艺术但却以前者为前提。如果这堂课上得很规范,在技术上没有什么缺陷,但却没有体现特定的教学理念,就很难说是一堂好的公开课。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并不是堂堂课都能体现某种教学理念的,有些课具有“形成”性质,它是为其他一些课作准备的,作铺垫的,这样的课不可能要求必须体现鲜明的理论追求。但作为公开课,它之所以值得“公开”,恰好是因为它有着鲜明的理论追求,它之所以要公开,就是想让大家来评论它的理论追求。
公开课是上课,是实践某种理论,因此,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桥梁,它沟通理论与实践,它实践着理论,同时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有人称之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动感地带”,很形象地说明了公开课内在的理论品格。
2、公开课的价值不在课本身成功与否
必须明确,公开课应该允许失败。成功的公开课是好的公开课,但失败的公开课不见得就没有教学评论的价值。这正像对好的作品可以写出好的评论,对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写出好的评论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开课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或者更直接地说,对公开课不应该以成功与否来评价它的价值;公开课的价值应该在值不值得评论,有没有启发意义。什么样的公开课有评论的价值什么样的公开课没有评论的价值呢?一句话:体现了某种理论追求的课就有评论的价值,没有体现理论追求的课就没有评论价值,而这种理论追求本身是不是正确、教学过程是不是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理论追求,则还在次要。
3、公开课的重点是评课,而不是评人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公开课评人。的确,一堂公开课可以在某个方面反映出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公开课的目的不应在评人上。
首先,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公开课,单凭一堂公开课来评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所以我们的确可以在实践中看到公开课上得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教学业绩并不十分突出的老师。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应该从这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工作态度、教学成果等多方面综合加以考虑。
其次,把公开课的功能放在评人上,极大地削弱了公开课的教学研究的价值,而使之蜕变成为一种“评奖”“比赛”“竞争”等争名夺利的形式。因为公开课上得成功不成功,涉及到对一个教师的评价,所以,许多非客观的因素、非科学的因素就必然地渗入进公开课活动中。为什么许多公开课上得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就是因为上课的教师要“保险”,不能“演砸啰”。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敢(或不愿)对公开课作出客观评价,而只是大唱赞歌,就是因为评课涉及到评人。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看人评课”的现象。
应该承认,现在公开课已失去了它的本来的功能,越来越变成一种“比赛”,原因就在于,我们越来越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教研活动来对待了,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上课的人,而不是上的这堂课,不是这堂课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