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13:5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策略

来源:《传媒》杂志   作者:王舒

  教育报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主流媒体,它熟悉教育,了解教育,贴近教育,是党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宣传舆论阵地,其作用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由于受行业报刊定位的限制,教育报刊具有涉及领域专一、受众群狭窄的特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报刊的传播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其中引进“深度报道”概念,在报道方式上寻求突破,可谓教育报刊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育报刊深度报道优势

  教育报刊作为教育系统的喉舌,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行政部门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报道宏观教育发展方略、重大改革举措、最新政策解读等方面,享有优先权。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本系统专家的“内行”话语优势,成为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表征。多年来,它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本样式,探究、剖析、思考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兴趣”,由此延续的文本样式已深深植入他们的潜意识,注重研读而不仅仅满足浏览,乐于品味而不单单偏好痛饮,是教育报刊受众普遍的一种阅读文化现象。所谓编辑优势,就是指教育报刊编辑自身的人文性、专业性,以及圈内人和其他人脉关系的影响。此外,以编辑为纽带的读者、作者以及相关机构组成的教育报刊资源网络是一个有机的编辑集合体,这样的集合体往往能协同作战,发挥最佳效果。

  下面以一则同题报道为例,比较教育报刊运用深度报道所显示的传播优势。浙江省某综合性大报曾刊登一则 《平阳一小学生拾金不昧反遭村民嘲笑》的新闻,客观报道了浙江平阳一名家庭贫困的农村小学生黄沙沙拾到40万元现金,苦等3个小时归还失主,村民知道后嘲笑孩子的事件。当地一家教育专业媒体在处理该事件时,则不满足于一般的“告知”,而是采用组合式系列报道形式,对报道内容进行深化:先以“消息+短评”的形式报道平阳小学生黄沙沙拾到40万元巨款还失主受到村民嘲笑而不知所措的事件,由此提出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环境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接着刊发记者对教育专家的专访,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三者之间的配合与促进的角度深入探讨;最后刊发事件反馈,报道当地镇政府做出决定,给予奖励并大张旗鼓宣传黄沙沙的事迹,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这组报道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广泛好评,被评为浙江省好新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将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环境问题”通过一个突发的新闻事件来反映,而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注意将事件发展的纵向报道与事件本身的深入剖析有机结合,使之具有一种理性的张力。这种将自觉的理性思考贯穿于报道的全过程,对新闻事实进行纵向的追踪和深入的剖析,注重报道思辨色彩的文本特点,既符合教育报刊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得益于行业权威的支持和编辑素养及编辑人脉的优势。

  教育报刊深度报道类型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这里以报道内容为依据,介绍教育报刊几种常用的深度报道类型。

  政策解读类报道 它一般用于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读、重要会议或文件精神的贯彻等。例如,2006年9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一些地区的政府官员、校长和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重要内容理解不深,贯彻不力,有畏难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教育报刊围绕新法“新在何处,为何出新,如何贯彻”等方面组织报道。通过相关专家的权威解说,通过同行间的交流讨论,消除读者的疑虑,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法理基础,新义务教育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报道以解惑为起点,以提供新闻背景并对有关新闻事实的深度解读为重点,突出“为什么”,注意用联系的眼光分析新闻事件。事实证明,这类报道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事实本身,还提高了他们对宏观教育形势的判断能力,增强了读者对未来教育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问题分析类报道 问题分析类报道同样重视“为什么”,但与前者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对事件意义的理性探寻。教育报刊在报道如教育收费,高校扩招,考试改革等热点问题,报道单亲家庭子女犯罪率高,中小学生沉迷网吧,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等社会现象时,往往都不囿于报道事件本身,而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切入,分析原因,陈述利弊,引发讨论,主动引导,使报道渗透着诸多启蒙性信息。在问题分析类报道中,要特别提一下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通过社会调查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使报道既有量化的“真实”,又有准确的“意见”,这种用数据说话的报道,有助于受众对相关事物宏观的、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主题透视类报道  这里指的主题透视类报道,就是要求报道不是浮在事实的表层,将事件置于更深广的背景中,揭示其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如浙江省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做好这项成就报道,《教育信息报》以展示成就、总结经验、探讨趋势、展望未来为主题,以关注几大亮点,探究几大原因,推出几大举措为落点组织报道,采用消息、社论、通讯、述评、专访、图片等报道形式,不仅有面上的成就展示式的报道,更有浙江基础教育新亮点的发掘,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原因的分析。这种建立在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之上的全景式的报道,具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

  教育报刊深度报道操作要义

  报道什么,怎样报道,何时报道,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策略选择有特殊的要求。

  以读者研究为本 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既是建立在对受众共同兴趣的把握之上,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迫切需要,是报道的终极目标。因此,要特别重视研究读者的职业特点、年龄结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研究他们信息摄取的动机、信息接受的倾向、对信息作品编码和制作的要求等等。在读者研究中,“当下”是一个关键词。要根据不断发展着的时代和社会宏观背景的变化,着眼于对读者研究的动态性把握。第二个关键词是“深入”。要深入山区海岛,深入学校和教育教学一线,走进读者的心里,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报道。

  以行业支撑为基 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往往是以行业信息的是否重要为报道取舍的标准,因此需要我们深化对行业的认识,对教育本身的认识。教育报刊采编人员除了熟悉新闻规律和业务,还要熟悉教育,了解教育专业的特点,能及时预见、觉察和捕捉教育的热点、难点,能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和教育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业内近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行业工作的轻重缓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与本行业的专家、领导、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校长、教师等保持密切的联系。

  以专业精神为魂 所谓专业精神,就是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为导引,以教育和新闻的双重视角为观照,对教育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做出符合教育规律判断的一种自觉的内在追求。其核心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我们要高度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深度报道中,无论是涉及微观具象还是宏观概念,无论是报道视角还是叙事方式,都应渗透自觉的专业精神,努力体现专业的水准。

  以品牌打造为渠 教育报刊的深度报道要与品牌培育相联系,事实上,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一方面,深度报道的策划、采写、编辑、运作不能仅限于单篇的轰动效应,而应着眼长远,要确立一种强烈的品牌意识,即通过有个性、有创意的深度报道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并在创新、坚持和积累的“滚雪球”中,凸显独家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品牌之渠,将丰富、厚重的深度报道内容,通过耀眼的品牌光晕不断放大传播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活动以及多媒体形态整合、媒体资源整合、品牌包装和推介等措施,培育品牌、维护品牌、经营品牌,使教育报刊深度报道所产生的品牌综合效应,深刻影响受众,成为无外力作用的一种公众认同和报刊标志。作者系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副总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43 , Processed in 0.0889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