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世纪词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4 12:0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世纪词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一]
王兆鹏 刘学

各位词学同仁、各位师友:

我们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将《20世纪词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编就,并研制出具有多元检索和自动统计功能的数据库。如有遗漏或重复或录入错误,请不吝指出,以求完善。我们计划待进一步完善之后即公开出版。

我们还准备编2001年以来的词学研究论著目录,敬请惠示您2001年以来的词学研究论著目录,以便编录。



王兆鹏





(按论著作者音序排列,以便查重查漏)


RuthW. 醉翁及其词欧阳修词中的浪漫注意与性欲 译丛 1979

Allen Joseph Roe.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 东方社会杂志 1981

Allen Joseph Roe. 评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 美国东方社会杂志 1983

Alley  Rewi 唐宋诗词选 海风出版社 1981

Ayling  Alan & Duncan Mackintoshtr. 中国诗歌集 Routledge & KeganPaul 1965

Ayling Alantr. 中国诗歌从唐到当代的迭影 Heinemann教育丛书 1976

Ayling Alan & Dun can Mackintoshtr. 中国诗歌的再收集 北点出版社 1980

Barnstone  Aliki & Willis Barnstone 中古至今的女词人词选 Schocken丛书 1992

Baxter GlenW. 钦定词谱书目 哈佛亚洲研究学刊14 1951

Baxter GlenW. 封建帝王统治下的词体学:钦定词谱索引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56

Baxter GlenW. 中国最早的词集:十世纪的花间词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52

Baxter GlenW. 词体的起源 哈佛亚洲研究学刊 1953

Bennet Lilian E. 词的语言 悉尼大学 1966

Birch Cyriled. 中国文学集1(到十四世纪) 小林出版社 1965

Birch Cyriled. 中国文学集2(十四世纪到近代) 小林出版社 1965

Boyce Conal. 词的音律与节奏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5

Cahill Suzanne. 中古中国诗词中的性与超自然描写——享誉大江南北的卓越篇章 东方社会杂志 1985.4

Cahill SuzanneE. 评魏世德所译的韦庄词 东方社会杂志 1983

Carpenter BruceE. 清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饮水词 帝冢大学纪要 1983

Carpenter BruceE. 有关韦庄词风格的问题 帝冢山大学纪要12 1975

Ch’u  Ta-kaotr. 中国诗词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37

Chao YeMin  A redefinition of Music Bureau poetry and its place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microform]      Mich. : UMI 1997

Chaves Jonathan 哥伦比亚的中国元明清诗词集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86

Chaves Jonathan. 温庭筠的词 哥伦比亚大学理论 1966

Chen Chantal 李清照词 巴黎大学出版社 1972

Chow Tse-tsung&WayneSchlepp. 敦煌词中十首菩萨蛮 关于中国诗词翻译传统的说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1

Chow Tse-tsung. 韵文样式发展到词阶段 唐宋词学批评书目(美:东亚语言文学系) 1975

Chu Madeline. 十七世纪词体在传统与革新的相互作用中复兴 中国文学与评论 1987

Cooper Arthur 深木事业——ArthurR.V.Cooper所译中国诗词的断裂 清洁出版社 1990

Cornuault Johl. Nostalgie de Wou-ling : une lecture de Li Ts’ing-tchao (Li Qingzhao) (1084-1151 env.)    Pierre Mainard 1999

D.S.叶罗宾逊 韦庄词选 石狮评论 1983

D.霍兹曼 评魏世德所译的韦庄词 东方主义文学 1984

D.霍兹曼 评饶宗颐与戴密微编的敦煌曲 T’oungPao 1971

D’Elia Pasquale. 评封建帝王统治下的词体学:钦定词谱索引 Rivistadegli东方文化 1956

DienyJ.-P. 评魏世德所译的韦庄词 通报 1981

Ding Zuxin&BurtonRaffel 中国诗词中的瑰宝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

Dragin Peter&PaulDresman. 开放结构的形成——李清照词英译的比较 泰康评论 1984

E.盖帕敦 评贺光中《论清词》 中国文化学报 1961

Eoyang Eugene. 李清照词中的人生 中国比较文学 1989

Fusek Loistr. 醉入花间的花间词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82

Gaspardone E. 评封建帝王统治下的词体学:钦定词谱索引 中国文化学报 1956

Gaspardone E. 词藉考 中国文化学报 1964

GinsbergStanleyM.ed. 唐宋词评论书目 东亚语言文学系 1975

Haft Lloyd  The Chinese sonnet : meanings of a form “CNWS publication, Leiden University” 2000

Hargett JamesM. 评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 中国文学与评论 1983

Hargett JamesM. 全宋词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Hervouet Yves. 评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 亚洲杂志 1982

Hervouet Yves. 唐宋词选释(程石泉释) 亚洲杂志 1970

Hightower James Robert 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Ho Kuang-chung. 词的比兴 巴黎These de Doctorat 1968

Ho LucyChao 李清照人比黄花痩的人生与作品 Mayfair出版社 1968

Hou Sharon S.J. 张惠言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Hou SharonS.J. 张先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Hou SharonS.J. 女性文学史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Hsu CY. 词的起源与发展 东亚文化季刊 1981.3.4

Hsu CYtr. 韦庄的十一首词 译丛(Spr-Aut) 1979

Hsu Kai-yu 李清照词 现代语言交流出版社 1962

H西门 译词 StudiaSerica 1950

J.Z.爱门森 清空的浑厚——姜白石文艺思想纵横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

Jacques Gernet郭正一 南宋文学艺术浅谈 东方杂志 1981.101

Jao.Tsung-i 评敦煌词 T’oungPao 1974

Josephs H.K. “怀古词,新瓶装旧酒?” 泰康评论 1976.1

JosephsHilaryKromelow. 秦观词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73

Knechtges DavidR. 评刘若愚《北宋主要词人》 亚洲研究学刊 1975

Knoepfle John&WangShouyi 宋代诗词集 汤江诗社 1985

Koh HoPing Malcolm&ChandranNairu “衰落帝王的最后诗词,一种诠释” 木玫出版社 1975

KotewellR.H.&N.L.Smithtr. 中国韵文 香港大学出版社 1990

Langley C.Bradford. 朱淑真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LauTak Cheuktr. 《牡丹亭•惊梦》与其他诗词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3

LeungWinnie Lai-fong 柳永词的结构 泰康评论 1977.1

Levy DoreJ. 评魏世德所译的韦庄词 亚洲研究学刊 1982

Lian  Xinda. The wild and arrogant : expression of self in Xin Qiji’s song lyrics P. Lang 1999

Lionello Lanciotti. 评《辛弃疾》 东方西方 1973

Liu Genglu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 its history and variant forms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March AndrewL. 苏轼词中的自我与风景画 东方社会杂志 1966

McCraw DavidRandolph. 陈与义词 斯坦福大学 1986

McHugh Vincent 郭长城 女隐士——三十首李清照词与唐代的王樊琴 金山出版社 1962

McNaughton Williamed. 中国文学:从远古到当代的文集 CharlesE.Tuttle公司 1974

Miao RonaldC. 评方秀洁《吴文英与南宋词艺术》 亚洲研究学刊 1988

Mühlenweg Fritz. Tausendj?hriger Bambus : Nachdichtungen aus dem Schi-King Lengwil : Libelle 1994

NaiCheng Gek The World of Wei Chuang’s Lyrics:An Exploration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1994

Palandri AngelaJung. 李清照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Payne Roberted. 白驹——从中国最早的诗文集到当代新译 GeorgeAllen&UnwinLtd 1949

Peng Enhua Edward. The role of allus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Mich. : UMI 1994

Peter Wiedehage Das Meihua xishen pu des Song Boren aus dem 13. Jahrhundert

                Sankt Augustin : 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 1995

Picken LaurenceE.R. 姜夔的九首词 音乐季刊 1957

Picken LaurenceER. 十二世纪中国的俗乐 音乐理论研究 1967.6

Porter Deborah. 词调的设置——《水浒传》中的审美联系方式 中国文学与评论14 1992

Radtke KurtW. 中国诗体的发展有关诗词诸体式的研究 OriensExtremus(Wiesbaden) 1976

Rexroth Kenneth&LingChung. 中国女词人之兰舟 McGraw山出版 1972

RexrothKennethtr. 中国诗词一百首 新方向 1971

Rickett AdeleAustin. 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 理论(Pennsylvania大学出版 1967

Robertson Maureen. 女性的声音:中古到晚清中国词体结构中的女性主题

晚清中国的口头诗歌与女性文化(美: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 1990.10.20

RouzerPaul Frederick. 温庭筠词与晚唐美学原则的发展 哈佛大学出版社 1989

Sanders TaoTao. 评刘若愚《北宋主要词人》 亚非研究学院 1975

Schager EdwardH. 词调《巫山一段云》 亚洲研究学刊 1982.36

Schager EdwardH. 韵文中神圣的爱的女祭司的华章 亚洲研究 1978.32

Schlepp Wayne. 评林顺夫《中国词学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 东方社会杂志 1980

Schlepp Wayne. 魏世德所译的韦庄词 华裔学志 1979

Shields Anna Marshall ’Contending with Spring’ [microform] : the poets and poetic practice of ’

                          The Collection from among t Mich. : UMI 1998

Smitheram RobertH. 评方秀洁《吴文英与南宋词艺术》 东方社会杂志 1988

Sun PhillipS.Y. 中国诗词中的青草 台北:泰康评论 1970.4

Tang RaymondNai-wen. 韦庄词 斯丹佛大学 1982

Thilo Th. 评林顺夫《中国词学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 德:东方主义文学研究 1982

Wang Haining Early pottery in China [microform] : a review of archa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ta from eight si Mich. : UMI 1999

Waston Burton 从早期到十三世纪的中国诗词集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84

Wesling Donald. 宋词的翻译——同时代的中国抒情诗的英译 泰康评论 1984

Whitaker K.P.K. 评封建帝王统治下的词体学:钦定词谱索引 东亚研究院出版社 1956

Whitaker K.P.K. 读词札记 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出版社 1952

Wilhelm Hellmut. 读陈亮词札记 亚洲研究 1971

Woo Catherine Yi-yu Cho Crystal : spectrums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poetry. New York : P. Lang1995

Workman MichaelE. 温庭筠韦庄李煜词 中国文学中的讽刺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6

Wu JohnC.H 十一首纳兰词 译丛 1979

Xie Ming “Ezra Pound and the appropriation of Chinese poetry : Cathay, translation, and imagism” Garland Pub. 1999

Xu Gang The past is eternal [microform] : Chinese pan-historicism as manifested in poetry on history                 Mich. : UMI 1996

Yu AnthonyC. 评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 亚洲研究学刊 1982

Yu TeresaYee-whatr. 欧阳修的二十一首词 译丛(春-秋) 1979

Yuh Liou-yi. 柳永苏轼与早期词发展的几个方面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 1972

Zoeren StevenVan. 评《浣溪沙:韦庄的人生与词选》 中国文学:韵文 1988

阿冰 陆游名字的由来 文化娱乐 1980.5

阿冰 陆游和唐琬 文化娱乐 1980.1

阿部兼也 评前野直彬著陆游 东洋学集刊 1966.05

阿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典文学知识 1987.6

阿赖耶顺宏 唐宋词に衬しために 东方 1988.05.05

阿兰 辛弃疾的福州西湖词 福建日报 1961.12.24

阿娜 黄山谷的标新立异 处女地 1957.2

艾春明 欧阳修文化性格管见 丹东师专学报 1999.3

艾佛雷;霍夫曼 李后主 商务印书馆 1982

艾朗诺 词在北宋的声誉问题 缅因国际词选研讨会论文 1990

艾思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迭)考辨 语文学刊 1991.1

艾思 诗词中的鹧鸪和杜鹃 文学遗产 1987.3

艾岩 吟成意态在虚描——温庭筠词法一例 名作欣赏 1985.4

艾荫范 谈张志和“渔夫”的暗示性形象 辽宁师大学报 1984.4

艾荫范;王弘达 读李煜词札记三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1

艾治平 论阳羡词陈维崧及其阳羡词人 嘉应大学学报 1998.1

艾治平 论清词“尊体”说 嘉应大学学报 1996.4

艾治平 论清词的流派 嘉应大学学报 1997.2

艾治平 清词论说 学林出版社 1999

艾治平 陆游 经世日报 1948.04.06

艾治平 欧阳修 经世日报 1947.11.20.1947.11.22

艾治平 秦观 经世日报 1947.12.04.06

艾治平 史达祖 经世日报 1948.03.06.09

艾治平 全面地历史地评介苏轼——对苏轼试论几点意见的意见 理论与实践 1959.6

艾治平 苏轼——豪放婉约两擅其长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3.2

艾治平 晏几道 经世日报 1947.12.18.20

艾治平 张先 经世日报 1947.12.19

艾治平 张炎 经世日报 1948.04.13.15

艾治平 宋词新论 求索 1984.5

艾治平 豪放词派的形成与苏辛词风 中国语文教学 1984.6

艾治平 宋词的花朵——宋词名篇赏析 北京出版社 1985.11

艾治平 李珣 经世日报 1948.01.06

艾治平 孙光宪 经世日报 1948.01.24

艾治平 韦庄 经世日报 1947.11.15.1947.11.17.1947.11.18

艾治平 寓意则灵——诗词艺术探幽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3.5

艾治平 婉约词派的流变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

艾治平 诗词抉微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07

艾治平 古典诗词艺术探幽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12

爱德华;斯盖弗 欧阳炯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写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安斌 从对应性范畴看刘熙载文艺美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1.3

安纲 《姜白石诗词》纠谬 新闻出版交流 1994.03

安国梁 刘熙载艺术思想浅谈 郑州大学学报 1980.2

安俊丽 从词的美学特质看李清照词的独到之处 晋东南师专学报 1995.2

安澜 金代诗人元遗山 书和人 1986.11.22

安澜 蒋鹿潭的水云楼词 书和人 1985.05.25

安澜 中年感慨学苏辛——郑板桥小传 书和人 1986.01.04

安澜 范仲淹的词风 书和人 1991.11.16

安澜 爱国诗人陆放翁 书和人 1984.04.28

安立 李清照文采动京师 河南师大学报 1980.6

安林 李清照词的细腻美 大学文科园地 1987.4

安妮;拜瑞 评白润德的《南唐词人冯延巳与李煜》 亚洲社会皇家杂志 1983

安琪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 星星 1998.6

安旗 李白年谱 文津出版社 1987.08

安旗 李白词二首之我见 西北大学学报 1987.1

安泰 解释苏词的一些问题 羊城晚报 1963.01.11

安信;梓桢 二晏研究信息 二晏研究辑刊 1987.07.15

安易 寻找中国词学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位置:叶嘉莹教授及其词学理论 中华诗词 1995.2

安作璋 关于辛弃疾历史评价的几个问题 山东文学 1961.7

岸边成雄 唐代的乐谱(文字谱) 民族民间音乐 1988.1

岸边成雄 唐俗乐二十八调的成立年代 东洋学报 1939.11

岸边成雄 周文矩の唐代宫妓合乐图につぃて 唐代の乐器(日:朱氏会社音乐之友社 1968.01.30

岸边成雄 五代前蜀始祖王建棺座石雕の二十四乐妓につぃて 唐代の乐器(日:朱氏会社音乐之友社 1968.01.30

岸边成雄 南北朝隋唐におけゐ河西の音乐——西凉乐と胡部新声とにつぃて 唐代の乐器(日:朱氏会社音乐之友社1968.01.30

岸边成雄 唐代乐器の国际性——本书の解说をかねて 唐代の乐器(日:朱氏会社音乐之友社 1968.01.30

岸边成雄 敦煌画に现はれたゐ音乐资料 考古学杂志(第29卷12期) 1939

岸边成雄 南北朝隋唐に于けゐ河西の音乐——西凉乐と胡部新声に就ぃて 史学杂志 1939.12

岸边成雄 西域七调及其起源 史学杂志 1946.08

岸边成雄 西凉乐と敦煌学画との关系につぃて 史学杂志(第49编第7号) 1938

岸边成雄 敦煌画に现われた音乐资料——ことに河西地方の音乐との关系につぃて 唐代の乐器(日:朱氏会社音乐之友社 1968.01.30

岸边成雄 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 讲谈社 1983

岸边成雄;陈应时 丝绸之路的乐器 新疆艺术 1986.6

岸边成雄;陈应时 日本正苍院乐器的起源——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4.3.1984.4

岸边成雄;梁在平;黄志炯 唐代音乐史的研究 台湾中华书局 1973.1

岸阳子 也谈王国维与田冈岭云——以人间词话为中心) 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0.02

岸阳子 王国维と田冈岭云——人间词话をめぐつて 近代日本と中国(日:汲古书院) 1989

昂昂;鲁南 丑恶灵魂的自我揭露——剖析宋江的几首诗词 新疆日报 1975.12.10

敖包 由博返约,执锐攻坚:《陆游散论》评介 阴山学刊 1995.2

巴壶天 陈师道 中国文学史论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1958.04

巴壶天 唐宋诗词选——词选之部 东大图书公司 1990.12

巴壶天 发掘诗词矿里的宝藏——禅旨与哲思(上.下) 中央日报 1981.06.23.30

巴壶天 读词杂记 学风 1934.11

巴斯马诺夫 李清照漱玉词 莫斯科文艺出版社 1970

巴斯马诺夫 辛弃疾诗词集 俄: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 1959

巴斯马诺夫 宋代诗词集 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 1959.01

巴斯马诺夫 李清照——中国女词人 贝加尔湖(2期) 1968

巴斯马诺夫 梅花•中国古典诗的变体――词 莫斯科 1979

巴斯马诺夫 梅花开——中国历代词选 莫斯科文艺出版社 1979.01

白葆仁 历代女词人评介——读词偶记 新民报 1940.01

白波 “鉴赏引证,三书同误一例”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0.09.10

白草 敦煌曲子词欣赏 咸宁师专学报 1993.01

白朝晖 萨都剌生年新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2

白辰 晏小山与柳屯田 二晏研究辑刊 1989.07.15

白丁 《洞仙歌令》的作者究竟是谁 社会科学研究 1985.4

白敦仁 彊村语业笺注(卷一) 成都大学学报 1999.1

白敦仁 林则徐.邓廷桢诗词述略 成都大学学报 1995.1

白敦仁 《彊村语业笺注》前言 成都大学学报 2000.3

白敦仁 陈简斋年谱 成都大学学报 1981.1-2

白敦仁 论陈简斋学杜 杜甫研究学刊 1993.03

白敦仁 陈与义集校笺前言 成都大学学报 1990.4

白敦仁 陈与义年谱 中华书局 1983.03

白敦仁 陈与义集校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08

白敦仁 关于陆游的所谓“晚节”问题 成都大学学报 1987.3-4

白敦仁 张元干(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05

白敦仁 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成都大学学报 1982.2.1983.1

白敦仁 周邦彦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白敦仁 周邦彦词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11

白敦仁 杨升庵评点草堂诗余校后杂谈 天府新论 1990.3

白钢 论柳永的“人学” 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 1983

白毫子 鼓枻词 词学季刊 1936.06

白鹤龄 纳兰的诗词观 承德师专学报 1988.4

白化文 关于《李清照评传》的对话 书与人 2000.1

白化文 ““谁把江郎传恨笔,为侬传遍竹枝词”:评介《中华竹枝词》” 书品 1998.2

白桦 南宋爱国词人 黄钟(一卷廿三期) 1933

白坚 柳亚子和夏完淳 江海学刊 1987.5

白坚 “今生已矣,来世为期——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 文史知识 1982.6

白坚 笔掾胆斗说完淳 新华日报 1961.10.19

白坚 夏完淳 雨花 1961.11

白坚 评郭沫若的夏完淳研究 郭沫若研究专刊 1983.02

白坚 “含婀娜于刚健,诉愁思于江水——读夏完淳《采桑子》” 诗词 1989.14

白坚 儿女柔情深几许——读夏完淳《卜算子•断肠》 诗词 1989.5

白坚 夏完淳集笺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07

白坚 夏完淳陈子龙研究的珍贵史料 文献 1989.4

白坚 秦观三议 第二届秦观学术讨论会论文 1988.1

白坚 文天祥《念奴娇》词讹误新考 文学遗产增刊十八辑 1989

白坚 民族特色审美优势和局限性——诗词的继承和创新漫议 诗词理论探索 1988.12

白杰 秋天谈词 文艺战线 1933.11

白井乐山 唐宋词选五种综合引得初稿 自家刊 1967.08.22

白井乐山 草堂诗余异本六种卷次对照表 唐宋词选五种综合引得初稿(日:自家刊) 1967.08.22

白军芳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 河南大学学报 2000.1

白灵阶 试论淮海词的韵胜 运城高专学报 1999.1

白灵阶 “一曲江城子,两样学士情” 写作 1999.4

白露 桃花几度吹红雨:周邦彦与李师师 齐鲁书社 2000

白秋玲;关丽伟 阳刚与阴柔:论李清照诗词风格的不同及其原因 辽宁师专学报 1999.2

白如初 宋代人文与宋词 建设 1953.07

白汝斌 《东坡词》版本源流略论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999.4

白润德 南唐词人冯延巳与李煜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1982

白润德 李煜残篇《谢新恩》和其词《临江仙》 中国文学与评论 1985

白润德 关于李白词的辨伪 唐研究7 1989

白润德 十世纪中国诗歌的韵律类别 Monument Serica 1979

白润德 尊前集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白润德 评《中国词体在唐代俗文化中的起源》 亚洲研究学刊 1986

白文祥 与历代名家词赏析著者商榷的几点意见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4.4

白兆麟 旧体诗词的语法分析 安徽大学学报 1983.3

白祯喜 南北宋词的比较研究——以苏辛异同为中心 中国文化 1982.02

白祯喜 格律词派研究 语文学 1982.03

白祯喜 南渡三词人的文学 中国学报 1975

白祯喜 两宋词体裁及风格研究(一)(二) 中国学论丛(第5辑.第6辑) 1989.199

白祯喜 南渡三词人生平及文学研究(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 1972.06

白祯喜 词论述略 语文学 1984.02

白芝莲 夏完淳诗词研究 私立东海大学中国文学 1995

百骈 咏物诗词见心巧 壬子端午诗集 1972.06.15

柏峰 对读苏轼词札记的一点质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3.1

柏寒 赌书消得泼香茶,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3

柏寒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宋李重元《忆王孙》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3

柏寒 一代审美风尚的代表——论欧阳修的美学思想 南开学报 1989.5

柏寒 风花中有大家词——论欧阳修词的历史地位 文史哲 1989.2

柏寒 六一词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05

柏寒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秦观《望海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04.16

柏寒 “壮声英概,肝胆照人——辛弃疾《破阵子》浅析” 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 1982.07

柏寒 “精忠自许,白首不衰——读辛弃疾《南乡子》” 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 1983.09

柏寒 二晏词选 齐鲁书社 1985

柏生 记王静安先生自沉事始末 国学月报 1927.10.31

柏松 柳永奉旨填词 古典文学知识 1987.3

坂井健一 宋词押韵字に见られゐ音韵の一二の特色 东洋学报 1955.09

坂井健一 李白词诗文用语分析试论 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纪要(39号) 1990

坂田新 谈词续语 爱知县立大学文学部论集 1983.12.15.1984.02

坂田新 谈词漫语 中国文学研究 1982.12

坂田新;程章灿 谈词漫语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4.01

伴鹃 酹月楼词话 民彝杂志(第1卷第1.4期) 1927

包根弟 金.元.明词学研究现况及未来走向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1994.06

包根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评析论 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94

包根弟 范仲淹诗词探析 纪念范仲淹一千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国立台湾大学主办) 1989.09

包根弟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释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 1972.1

包根弟 从《水调歌头》论苏轼 青年战士报 1979.12.23

包根弟 两首《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秦观漠漠轻寒) 青年战士报 1982.12.25

包根弟 姜白石词研究 人文学报 1973.12

包根弟 壮夫血泪稼轩词 幼狮文艺 1977.04

包根弟 谈花间集中的月与柳 辅仁学志——文学院之部 1984.06

包根弟 《忆秦娥》评析 益世杂志 1981.02

包根弟 南国风情——采莲曲 青年战士报(中西文化版) 1983.09.13

包根弟 韦庄《菩萨蛮》赏析 青年战士报 1984.02.18

包根弟 江南美景——析评白居易的《忆江南》和韦庄的《菩萨蛮》 青年战士报 1979.01.06

包根弟 张翥《蜕岩词》内容探析 辅仁国文学报 1995

包根弟 笺释集评词选(上下) 北海出版公司 1972.09

包兰瑛 锦霞阁词集一卷 清宣统二年杭州刻本 1910

包立民 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 文史知识 1981.1

包绍明 岳飞故事的流传与演变(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4.04

包新旺 宋词史上的矛盾运动 杭州大学学报 1996.3

保苅佳昭 唐以前诗中见到的“多情”之语——以苏东坡词的“多情”之语为考察中心 商学集志人文科学编1993

保苅佳昭 苏东坡词中的“多情”之语 商学集志人文科学编 1993

保苅佳昭 关于王安石的词 橄榄 1993

保苅佳昭 东坡にとつての词の意味——特に诗と比较して—— 汉学研究 1987.03

保苅佳昭 苏东坡の词に见られゐ“狂”にしぃて 汉学研究 1989.03

保苅佳昭 苏东坡の词に见られゐ“雨”にしぃて——特に雨上がりの风景描写を中心にし 汉学研究 1990.03

保苅佳昭 苏东坡の词に见られゐ“梦”の语にしぃて——特に彼のこの世に对すゐ认识を 汉学研究 1991.03

保苅佳昭  论苏轼与柳永的词——雨后风景描写及苏轼词的小序  橄榄7 1998.7

堡顶 张先——张三中——张三影 名作欣赏 1980.2

抱犊山人 宋词一万首 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1.03

抱石 郑板桥的词 中华日报 1954.09.08

鲍霦 东坡喜爱渊明诗 书和人 1977.11.26

鲍伯龙 浅论人间词话及人间词 中央日报 1971.12.08

鲍国顺 黄庭坚考二次举人 国文天地 1980.03

鲍恒 《燕乐考源》版本源流及陈澧批校本 中国文化报 2000

鲍晓晖 低吟浅唱欣赏词——读琦君的词人之舟 中央日报 1981.07.08

鲍晓晖;王保珍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央日报 1978.08.30

鲍云涛 浅谈苏词的风格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83.1

鲍志成 苏东坡的容貌特征.冠服习惯及像祠流布(上、下) 杭州研究 1997.1-2

暴拯群 说说宋词的异名 文史知识 1994.05

暴拯群 宋词异名考 语文学刊 1999.5

暴拯群;韩华 宋词异名考 学习论坛 1990.3

北村信男 辛弃疾词二阕 汉文教室 1969.03

北人 “阔视横行,雄迈无敌”: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国校园文学 2000.5

本田成之 东坡居士のことども 大谷学报 1929

本田济 关于魏了翁 日本中国学会创立五十年纪念论文集 1998

本阵良平 唐五代宋词选 自印本 1975.01

毕宝魁 “一代雄主,数篇壮词——金海陵王完颜亮及其诗词” 古典文学知识 1991.1

毕宝魁 李清照生年新说 辽宁大学学报 1992.4

毕宝魁 《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 辽宁大学学报 1994.04

毕宝魁 《金石录后序》署年考辨兼论李清照生年 中华文史论丛 1996

毕宝魁 李清照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毕宝魁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7

毕宝魁 宋词三百首精华赏析 南海出版公司 1993

毕宝魁 宋词故事 沈阳出版社 2000

毕宝魁; 张金明 宋词小札二则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2

毕宝魁;王素梅 花间集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5

毕馥华 同是梅花意不同——陆游陈亮的咏梅词 海燕 1980.6

毕海燕 唐代“歌者”考 中国音乐 1997.2

毕华珠 红楼梦中薛宝钗柳絮词的借鉴 红楼梦学刊 1989.2

毕几庵 芳菲菲堂词话(潘兰史) 词学季刊 1934.04

毕寿颐 于湖词校录 国学年刊 1927.01

毕威宁 浅探清真词 联合学报 1990.11

毕无方 岳飞《满江红》词析解 建设 1955.06

毕振达 销魂词 民国三年铅印本 1914

碧海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轼《定风波》 云南日报 1983.02.02

碧清 也谈元至元二十一年《文天祥墓志铭》 文史 1994

碧山 忧国忧民忧己:略谈范仲淹的“古仁人”思想 宁德师专学报 1994.04

碧山 谈谈周美成的词 中央日报 1936.07.27.28.29

边成圭 欧阳修词研究 清州师大论文集 1987.09

卞慧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语文学习 1953.10.

卞慧 贺兰山与空城计 文史知识 1987.7

卞建林 论宋词的变迁和历史地位 上海文论 1991.4

卞良君 论陈与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在无住词中的文学表现 东疆学刊 1986.1

卞敏 柳如是是秦淮妓吗? 南京史志 1998.3

卞岐 宋词二首小议 语言文学 1982.2

卞孝萱 郑板桥与南京 南京史志 1998.6

卞孝萱 郑板桥轶事考 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图书馆) 1983.08

卞孝萱 郑板桥与吕留良 文史知识 1998.4

卞孝萱 郑板桥手书陆种园诗词 扬州师院学报 1984.4

卞孝萱 郑板桥集外词 文献 1994.02

卞孝萱 郑板桥行书真迹中的八首词 学林漫录(北京:中华书局) 1985.05

卞孝萱 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兼评李煜词讨论集中一个有关的历史论点 学术论坛 1957.3

卞孝萱 刘禹锡与苏轼 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12

卞孝萱 刘禹锡集 北京:中华书局(二册) 1990.03

卞孝萱;乔长阜 杜甫的夔州歌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兼论杜甫夔州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草堂 1983.2

卞孝萱;吴岭梅 板桥集五家评 文献 1985.02

别廷峰 纳兰性德书法观管窥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9.4

别廷峰 崇尚自然是纳兰词艺术魅力的源泉: 读纳兰性德《梦江南》十首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2.12

别廷峰;陈子彬 纳兰性德研究观点综述 承德社会科学 1992.1

宾国振 金元词述 女师专学报 1975.05

宾国振 两宋湘籍词人考 女师专学报 1974.03

宾国振 两宋词述 女师专学报 1973.05

宾国振 论词之兴起及其在隋唐五代之发展 女师专学报 1972.1

宾默园 辛稼轩其人其词 中华诗学 1971.07

宾默园 两宋词述 中华诗学 1974.01.1974.02.1974.04.1974.07.1974.08.1974.09.19

宾默园 论词之兴起及其在隋唐五代之发展 中华诗学 1972.09

冰敞 描写女性的词 新民报 1941.05

冰迪 首次全国辛弃疾学术讨论会综述 东岳论丛 1987.4

秉衡居士 柳如是词 文艺杂志 1915.06

秉衡居士 袁随园词 文艺杂志 1915.06

波多野太郎 敦煌歌词を回ゐ任饶两大家の论争 东方宗教 1979.05

波多野太郎 任半塘教授の敦煌曲批判 东方宗教 1979.11

波多野太郎 任半塘教授の最近の研究——《行路难》校笺敦煌歌辞集 东方宗教(51期) 1978

波多野太郎 湘烟女史の汉诗——湘烟と易安—— 本乡だより 1985.1

波多野太郎 《念奴娇》解说 龙溪45 1979

波多野太郎 宋词研究文献要目 樱枫社 1971

波多野太郎 宋词评释 樱枫社 1971.01

波多野太郎 敦煌曲子词孟姜女に对すゐ潘重规教授の见解——任潘饶三教授の论著—— 东方宗教 1980.07

波多野太郎 读词杂志 中国文学史研究(日:樱枫社) 1976

波多野太郎;佟金铭 任半塘教授最近的词学研究工作——校勘〈行路难〉敦煌歌词集等 扬州师院学报 1982.3.4

伯凌 朱淑真 经世日报 1947.11.24.25

伯贤 漫话王安石 江西文艺界 1983.3

狛近真 教训抄 复刻日本古典全集(日:东京现代思潮社) 1977

薄印普 浅谈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承德师专学报.增刊 1983

卜其明 沈园与《钗头凤》:[陆游] 楚雄师专学报 2000.4

卜务正 试论李煜词的审美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6.4

卜岩 谈谈中师宋词的教学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1997.1

不题作者 元遗山著述考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学会 1960

不题作者 遗山文章传千古,中华文化一脉传,两岸学者将纪念元好问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0.08.11

不题作者 元好问全集校点出版 文学遗产 1990.4

不题作者 纪念明代大文学家杨升庵 四川日报 1961.09.13

不题作者 “凤城春色”与“瞻依廊庙” 西藏日报 1975.11.14

不题作者 红楼梦诗词浅说 新中华 1992.04

不题作者 太清轶事 桃花流水捕鱼人诗文顾太清诗词(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9.07

不题作者 蒲松龄遗作的新发现 北京日报 1959.07.10

不题作者 王国维为何自沉昆明湖 文汇报 1985.03.11

不题作者 国际王国维学术研讨会新论摘编 华东师大学报 1987.5

不题作者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诗词集为什么称作文木山房集 文教资料简报 1985.4

不题作者 清词拾遗 晨报 1931.05.06

不题作者 李清照 语文教学通讯 1957.5

不题作者 新疆师院讨论李清照的作品 人民日报 1961.12.06

不题作者 苏联举行纪念李清照晚会 文学报 1984.06.28

不题作者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对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作了全面评述 秦少游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12

不题作者 全国首届秦观学术讨论会在江苏高邮县举行 秦少游研究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12

不题作者 社会科学书评对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评述 秦少游研究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12

不题作者 苏东坡的一条玉带 光明日报 1957.03.31

不题作者 东坡赤壁新考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1974.2

不题作者 苏东坡不是豪放派 解放军报 1983.11.24

不题作者 宏扬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纪念爱国词人辛弃疾诞辰8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上饶隆重召开 诗词(第22期) 1990.01

不题作者 济南文学界评价宋代词人辛弃疾 大众日报 1961.07.04

不题作者 珠玉词新版介绍 二晏研究辑刊 1986.07.15

不题作者 推进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全景式鉴赏珠玉词体隽谈 二晏研究辑刊 1987.11.15

不题作者 纪念晏殊诞生千周年及二晏研究学术讨论会召开 文艺理论家 1992.1

不题作者 香港出版周邦彦词选 文教资料简报 1981.4

不题作者 国内首部唐诗宋词题材电视艺术片——唐风宋韵雅俗共赏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01.18

不题作者 敦煌学管窥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1.08.16

不题作者 尊前集 世界书局 1956.01

不题作者 中日学者李白诗词研讨会在马鞍山结束 安徽日报 1985.06.05

不题作者 中国召开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人民日报 1991.08.09

不题作者 李白歌词有索引京都大学已编成 中国青年报 1957.04.12

不题作者 世传的李白词全系伪作 新华文摘 1985.1

不题作者 风流才子,误为人主 新闻出版报 1992.06.27

不题作者 李后主新传即将出版 文史知识 1991.4

不题作者 五凉文学座谈会论文资料目录 敦煌文学研究通讯 1984.10.15

不题作者 唐五代词选 正文书局 1974.01

不题作者 唐宋词三百首 复汉出版社 1978.01

不题作者 诗词欣赏——三李词集 文翔图书公司 1978.01

不题作者 诗词欣赏言文对照 新陆书局 1964.04

不题作者 李齐贤年谱 词学 1992.12

不题作者 名诗名词欣赏 文化图书公司 1988.07

不题作者 中国历代诗歌选 源流文化事业公司 1982.09

不题作者 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已出版 博览群书 1988.5

不题作者 无锡诗词出版 博览群书 1988.8

不题作者 围棋文化诗词选即出 博览群书 1988.9

不题作者 元明清鉴赏辞典出版 博览群书 1989.1

不题作者 胡厥文诗词选等出版 光明日报 1983.01.08

不题作者 缅怀前贤,激励今人——纪念吴梅诞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 江苏教育 1985.1

不题作者 江南诗词词坛讯息 秦少游研究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12

不题作者 中华诗词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汇编 秦少游研究论丛(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12

不题作者 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 1986.05.22

不题作者 诗词韵出版说明 诗词 1989.11

不题作者 第二次全国当代诗词研讨会纪要 诗刊 1989.7

不题作者 词林近讯(共十一期) 同声月刊 1940.12.20

不题作者 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敦煌举行 文学遗产 1990.4

不题作者 中国二十世纪词学研究走势学术研讨会召开 文学遗产 1995.1

不题作者 周振甫向青年推荐十种诗词选本 中国图书评论 1990.3

不题作者 唐圭璋先生梦桐词出版 中国韵文学刊 1988.02

不题作者 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1.07

不题作者 中国古代爱国诗词鉴赏辞典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01

不系舟 词里看东坡 文风 1973.06

不详 关于秋瑾的绝命词 布谷鸟 1984.1

不详 李调元著作总目 南充师院学报 1982.2

不详 冒鹤亭小传 文教资料 1990.1

不详 冒鹤亭先生遗著目录 文教资料 1990.1

不详 曲品. 人间词话 蓝天出版社 1998

不详 人间词话 新世纪出版社 1998

不详 宋词选(英文) 中国文学 1980

不详 苏轼的婉约词——从其与北宋词风的关联谈起 中国文学论集 1994

不详 张炎《词源》译注稿 《词源》轮读会 1996

不详 张炎《词源》译注稿4 《词源》轮读会 1997

不详 郑文焯手批梦窗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6

不详 一幅独异的边塞关山图——《渔家傲》评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84.5

不详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中央日报 1935.08.15

不详 李清照姜夔辛弃疾元好问合集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

不详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李之仪在当浦金洲” 艺谭 1984.3

不详 柳永词中的情与景 艺术欣赏短论集(武汉师范学院) 1980.05

不详 柔美的艺术杰作——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3.7

不详 特立杰出的奇葩:读柳永《八声甘州》 中文自学指导 1994.02

不详 增订注释柳永张先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陆游全集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9

不详 增订注释陆游张孝祥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增订注释欧阳修周邦彦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脱尽儿女态,昂藏一丈夫:读秦观《望海潮•广陵怀古》词” 语文月刊 1994.12

不详 增订注释秦观黄庭坚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秦观周邦彦合集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

不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 语文函授 1977.1

不详 苏轼诗词选 中国文学出版社,外研社 1999

不详 增订注释王沂孙张炎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增订注释吴文英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梁任公绝笔辛稼轩年谱 中央日报 1936.11.09

不详 增订注释辛弃疾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歌尽桃花扇底风的“风”应作“歌曲解” 文教资料 1987.1

不详 增订注释晏殊晏几道词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不详 宋末女作家——张玉娘 浙江月刊 1979.01

不详 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 文史知识 1986.3

不详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香艳丛书铅印本 1934.11

不详 宋词三百首评注 齐鲁书社 1998

不详 李后主和他的周后 中央日报 1936.10.16

不详 新时期李煜词研究的几个热点述略 社会科学动态 1994.11

不详 “小山重叠金明灭”新说 文教资料 1987.4

不详 全唐词选二卷 扫叶山房石印本 1919.01

不详 敦煌曲子词(10首) 中华活页文选 1962.01

不详 词的爱国主义传统 上海诗讯 1994.06

不详 略论格律诗词的改革与创新 湖南诗词 1994.04

不详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关于唐宋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语文辅导 1994.02

不详 1990年以来新版词籍简目(一) 中华词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

不详 诗词书目 中华诗词年鉴 1988.11

不详 横看成岭侧成峰:谈诗词意境的创造 黄河诗报 1994.06

不详 请君读点竹枝词 上海文化史志通讯 1994.32

不详 翟泰丰同志谈传统诗词 中华诗词 1996.2

不详 试谈怀古诗词 中文自学指导 1994.06

不详 咏史词鉴赏集 黄山书社 1994

不详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4

布尼阿林 访纳兰族祖籍 承德师专学报 1991.4

布尼阿林 纳兰性德诗词作品中的民族情初探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9.4

布尼阿林 山庄诗词源流初探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6.3

才木谷敦 王世贞的苏轼观 中国文学研究 1995

才彦平 苏轼审美标准探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0.3

蔡邦光 蔡上翔与王荆公年谱考略 江西日报 1983.08.28

蔡宝善 沧浪渔笛谱一卷 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1936

蔡宝善 听潮音馆词集三卷 民国十九年铅印本 1930

蔡宝善 一粟庵词集二卷 宣统元年西安图书馆铅印本 1909

蔡宝善 绿芜秋雨词一卷箫心剑气词一卷 宣统元年西安图书馆铅印本 1909

蔡斌芳 欧阳修诗词文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蔡澄清;汤国来 点拨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1992.6.7

蔡川右 唐宋诗词名句的古为今用 昆明师院学报 1978.4

蔡川右 再论古代诗词名句 云南师大学报 1985.4

蔡德安 唐宋名家词选精注集 台湾东方书店 1958.01

蔡德安 词学新论 正中书局 1963.05

蔡国藩 也谈蒋捷的《一剪梅》 先山词•先山词话(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3.09

蔡国黄 李清照 中华书局 1983

蔡国黄 辛弃疾南归前后事历考辨 宁波师院学报 1986.4

蔡国黄 再谈辛弃疾江阴签判卸任后的行踪:兼论稼轩任广德军通判之说不可信 宁波师院学报 1995.2

蔡国黄 辛弃疾事历考辨二题 中国韵文学刊 1990.12

蔡国黄 辛弃疾在福建的词——兼及与赵汝愚的关系 宁波师院学报 1985.4

蔡国黄 从《满江红》词看辛弃疾晚年对南宋政局的议论——兼及作者与韩侂胄的关系 宁波师院学报 1987.3

蔡国梁 从蒲松龄的诗词曲文看聊斋 文艺论丛(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04

蔡国英 英译中国诗词选 正中书局 1977.01

蔡罕 苏轼书学思想述略 古今谈 1996.4

蔡厚示 元好问(中国古代文论家评传)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8

蔡厚示 “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贺新郎》” 福建日报 1984.06.27

蔡厚示 “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横”:谈蔡襄咏福州山水 福建论坛 1994.05

蔡厚示 黄庭坚词风管窥 文学评论 1986.5

蔡厚示 春归何处 厦门日报 1981.03.20

蔡厚示 犀通一点,思接千年:评陈祖美著《李清照评传》 福建论坛 1998.5

蔡厚示 李清照的《渔家傲》写于何时 厦门日报 1982.03.14

蔡厚示 浪子词人之歌(柳永《鹤冲天》) 闽北报 1990.06.26

蔡厚示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闽北报 1990.09.29

蔡厚示 高处不减唐人(《八声甘州》) 闽北报 1991.03.14

蔡厚示 委婉含蓄的韵味丰饶——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 艺谭 1984.3

蔡厚示 格奇语隽——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赏析 艺谭 1985.4

蔡厚示 《小山词鉴赏集》序 抚州师专学报 1997.1

蔡厚示 《小山词》鉴赏举隅 抚州师专学报 1996.2

蔡厚示 词中的《琵琶行》——说晏殊的《山亭柳•赠歌者》 抚州师专学报 1990.3

蔡厚示 无可奈何花落去 厦门日报 1983.02.18

蔡厚示 曲尽杨花妙处 闽北报 1990.11.29

蔡厚示 说《晦庵词》 中国韵文学刊 1995.1

蔡厚示 宋代咏皖名胜词鉴赏(二题) 艺谭 1986.6

蔡厚示 北宋初期词三首 语文园地 1983.6

蔡厚示 谈李煜《浪淘沙》《虞美人》词二首 古典文学名篇赏析(二)(台北:木铎出版社) 1987.07

蔡厚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谈冯延巳的《谒金门》 厦门日报 1981.01.16

蔡厚示 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 厦门日报 1981.11.13

蔡厚示 李璟李煜词赏析 江海学刊 1982.6

蔡厚示 李璟李煜词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09

蔡厚示 清新流丽婉转情长(《望江南•梳洗罢》) 厦门日报 1982.04.23

蔡厚示 画屏金鹧鸪 厦门日报副刊 1982.01.15

蔡厚示 淡妆浓抹总相宜——介绍温庭筠《菩萨蛮》和韦庄《女冠子》 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十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8.08

蔡厚示 一幅诗意浓郁的山水画——张志和《渔歌子》赏析 厦门日报 1981.04.25

蔡厚示 中唐的边塞词 厦门日报 1981.07.31

蔡厚示 论唐代的边塞词 中州学刊 1986.4

蔡厚示 唐宋词鉴赏举隅 紫禁城出版社 1997

蔡厚示 思想形象意境 厦门日报 1981.05.29

蔡厚示 诗国振兴之路——中国当前诗歌改革之我见 福建诗词(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08

蔡厚示 运密入疏寓浓于淡 厦门日报 1981.09.11

蔡厚示 历代咏闽名胜诗词 八闽纵横 1984.01

蔡厚示 诗词拾翠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5.06

蔡厚示 诗词拾翠二集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9.03

蔡厚示;李国庭 柳永(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蔡华同 王安石《桂枝香》浅析 课外学习 1985.1

蔡惠明 苏东坡的佛教因缘 香港佛教 1981.03

蔡惠明 王安石的禅缘 香港佛教 1983.06

蔡际洲 蕃曲传播的逆向考察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4.01

蔡家强;谢明仁 论秦少游在广西 桂海论丛 1992.5

蔡家珠 词至北宋之发展 南洋大学学报 1968.2

蔡锦芳 姜夔与杜甫 杜甫研究学刊 1994.04

蔡锦军 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简介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2.3

蔡镜浩 谈辛弃疾词中的语气词 徐州师院学报 1982.1

蔡丽芬 李之仪的词学理论及其词作研究 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2000

蔡良俊 论柳词的“俗”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7.4

蔡良俊 也谈苏轼的“以诗为词” 盐城师专学报 1997.4

蔡良俊 梦窗词臆说 盐城师专学报 1992.1

蔡良俊 宋词兴盛原因遮谈 盐城师专学报 1987.3

蔡良俊 试论婉约词的评价问题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0.4

蔡茂雄 珠玉词研究 文津出版社 1975.07

蔡茂雄 沈氏乐府指迷研究 大同学报 1969.05

蔡茂雄 六一词校注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 1969.05

蔡茂雄 六一词校笺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1968.06

蔡孟珍 诗词吟唱对话录——访纪栋 国文天地 1987.04

蔡明开;尹秋征 论韦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摹景地点的归属:兼与叶嘉莹商榷 天中学刊 1998.1

蔡慕陶 南宋词人姜夔 民主宪政 1980.08

蔡慕陶 易安居士其人其词 古今谈 1972.08.01

蔡慕陶 创新慢词大家——穷愁潦倒的柳永 新知识 1980.06

蔡慕陶 爱国词人——辛弃疾 民主宪政 1982.01

蔡慕陶 父子词家晏殊晏几道 民主宪政 1981.04

蔡奇 苏词析微 协大艺文 1944.04

蔡启伦 一首颇值借鉴的小词——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柳泉 1981.4

蔡启伦 试论李清照词的情真美 文苑纵横谈 1982.1

蔡起福 论白石词的朦胧美 人文杂志 1995.06

蔡起福 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象 人文杂志 1990.1

蔡起福 论秦观词中的情感体验 人文杂志 1993.04

蔡起福 略谈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苏州教育学院学刊 1986.2

蔡起福 梦窗的词意识流手法初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0.1

蔡起福 论稼轩词的风格:格式塔的启示 北京社会科学 1996.1

蔡起福 试论稼轩词的“气” 江汉大学学报 1995.1

蔡起福 凄凉古竹枝 文学遗产 1981.4

蔡仁燕 试析尊体观念对词源理论的影响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1998.2

蔡若虹 两点意见:[诗词] 中华诗词 1995.2

蔡上翔 王荆公年谱考略 中华书局 1959.04

蔡尚思 王国维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 探索与争鸣 1986.6

蔡申 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固原师专学报 1984.1

蔡世明 欧阳修的生平与学术 文史哲出版社 1980.09

蔡守湘 “慷慨与苍凉共调,壮词与悲歌同声 : 读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 文史知识 1993.05

蔡双印 “贺兰山”新解 社会科学战线 1981.4

蔡维琰 李清照诗词的文化开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5

蔡先金 苏轼命题:技道两进 中国书法 1999.8

蔡先山 也谈蒋捷的《一剪梅》 中央日报 1979.04.25.26

蔡祥鲲 关于“我”和“故国”:[《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学遗产 2000.5

蔡兴济 王安石的学术与作品 瑞成书局 1960.07

蔡秀采 杨万里研究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系刊 1979.05

蔡秀玲 论苏东坡的人生观 台中商专学报 1997.6

蔡秀玲 东坡黄州经验之探讨 私立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 1990.06

蔡一鹏 林鸿.张红桥事迹考 中州学刊 1997.6

蔡一鹏 王沂孙出仕年月考 文史哲 1986.2

蔡义江 论红楼梦里的诗词曲赋 红楼梦艺术论(台北:里仁书局) 1984.01.15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北京出版社 1979.1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新译 建安出版社 1999

蔡义江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谈陆游的《钗头凤》词” 文化娱乐 1981.9

蔡义江 欧阳修词《诉衷情•眉意》小析 文史知识 1995.7

蔡义江 稼轩词论两题 杭州大学学报 1978.2

蔡义江 辛词三首续说——兼答常国武同志 杭州大学学报 1980.1

蔡义江 《声声慢•嘲红木犀》讲解 语文战线 1980.1

蔡义江 读张先的两首词 文史知识 1995.2

蔡义江 从花间尊前到慷慨悲歌:词的特点及发展 文史知识 1998.3

蔡义江;蔡国黄 稼轩长短句编年 上海书局 1978.04

蔡义江;蔡国黄 饥荒声中的陆游与辛弃疾 古典文学论丛 1982.12

蔡义江;蔡国黄 辛弃疾漫游吴楚考——探索其史传中的一段空白 北方论丛 1979.2

蔡义江;蔡国黄 辛弃疾美芹十论作年考辨 杭州大学学报 1979.3

蔡义江;蔡国黄 关于稼轩词补遗 杭州大学学报 1979.1

蔡义江;蔡国黄 辛弃疾与叶衡——兼考《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等词的作年 文学遗产增刊十四辑(北京:中华书局) 1982.02

蔡义江;蔡国黄 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兼考作者南归时间和本词的作年 辛弃疾年谱(齐鲁书社) 1987.08

蔡义江;蔡国黄 辛弃疾年谱 齐鲁书社 1987.08

蔡义江;江涓 “关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语文战线 1980.7

蔡义忠 中国八大词人 清流出版社 1976.01

蔡义忠 百家词品——欣赏与批评 传统书局 1982.01

蔡毅 从水浒诗词赞语看作者的反动倾向——兼评几种美化水浒作者的论调 扬州师院学报 1975.2

蔡毅 “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漫议 教学与进修 1984.1

蔡英俊 从柳永《凤栖梧》看爱的本质 文风 1979.01

蔡英俊 东坡谪居黄州后的心境 鹅湖 1976.1

蔡英俊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恨生死 文风 1979.06

蔡增杰 陆放翁评传 南开周刊 1930.06

蔡桢 乐府指迷笺释 中华书局 1948.01

蔡桢 乐府指迷笺释引言 学原 1948.06

蔡桢 词源疏证 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 1932.11

蔡振雄 古典诗词自然意象成因初探 韩山师专学报 1994.04

蔡镇楚 宋词文化学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蔡正发 苏轼与白居易比较研究 思茅师专学报 1995.1

蔡志忠 宋词:花间的细诉 三联书店 2000

蔡中民 孙光宪及其词 成都师专学报 1986.1

蔡中民 “弦上黄莺语”考释 南充师院学报 1986.2

蔡中民 温庭筠“肠断白频洲”寻释 成都大学学报 1987.3

蔡中民 古代围棋诗词刍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0.1

蔡中民 围棋文化诗词选 蜀蓉棋艺出版社 1989.01

蔡钟翔;李哲理 天人.超人.赤子:从王国维的作家论看中西文化融合 社会科学战线 1996.5

蔡仲和 乡贤文文山先生略传 江西省立图书馆刊 1935.07

仓石武四郎 清初の词 中国文学史(日:中央公论社) 1956.1

仓石武四郎 琴趣外篇に就ぃて 支那学 1926.08

仓石武四郎 词 中国文学史の问题点(中央公论社) 1957

仓石武四郎;仓石武四郎;须田祯一;田中谦二 宋代词集 日:平凡社 1970.01

仓田淳之助 黄山谷の性格 吉川博士退休纪念中国文学论集(日:筑摩书房) 1968.03

仓田淳之助 苏诗佚注中の东坡先生年谱と蓬左文库藏古钞本につぃて お茶の水女子大学 1985.04

仓田淳之助 施宿编东坡先生年谱の发见 东方学报 1964.1

仓修良 范仲淹生平事迹订误 光明日报 1990.06

沧海 陆游《钗头凤》考析 广州师院学报 1990.4

沧浪退士 唐宋词三百首 文光出版社 1984

苍舒 情景相融——李清照修辞一斑 语文教学研究 1984.2

曹安和 唐代的琵琶技法 音乐研究文选(下)(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09

曹宝麟 蔡襄批评 中国书法 1994.02

曹保合 谈陈廷焯的本原论 文学遗产 1996.4

曹保合 况周颐的“重.拙.大”词论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5

曹保合 刘熙载的风格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8.4

曹保合 析谭献的尊体论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8.1

曹保合 谈王国维的审美观照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7.5

曹保合 王国维的构境方法论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8.1

曹保合 谈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通化师院学报 1998.2

曹保合 “王国维的”“真”“与”“浑”“:《人间词话》读札”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996.3

曹保合 谈张惠言的尊体理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3.02

曹保合 谈周济的寄托理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03

曹保合 谈朱彝尊的醇雅词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3.02

曹保合 论朱彝尊的醇雅词论 松辽学刊 1993.02

曹保合 谈张炎的清雅词论 广西师院学报 1998.1

曹保合 从词的本质特征看词对比兴的运用 东疆学刊 1987.1.2

曹保合 论柔情词的两种命运 松辽学刊 1994.04

曹保合; 刘根生 谈沈义父的典雅词论 河南社会科学 1997.4

曹保合; 张强 第四桥边思古人: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衡水师专学报 2000.3

曹长河;谭汝为 李清照《声声慢》的两点臆测 语文学习 1982.9

曹丹 诗词门外谈 文艺月报 1957.1

曹光甫 彊村丛书影印出版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0.09.10

曹光甫 首届秦观学术讨论会在高邮召开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6.12.20

曹光甫 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在广西横县召开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9.01.10

曹光甫 特色在“斟律”——花外集简介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9.04.10

曹光甫 词律与词谱是怎样的书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2

曹光甫 词的用韵与平仄有哪些规则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2

曹光甫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词林集珍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9.10.20

曹恒山 周邦彦词的抒情特色 电大教学 1993.1

曹焕猷 词学详诠 武汉古籍书店 1986.03

曹济平 略论张綖及其诗余图谱 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 1984.11

曹济平 陈维崧《贺新郎•牵夫词》赏析 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 1985.11

曹济平 许棫及其《三橿老屋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3

曹济平 胡仔的生卒年及其他 文学遗产 1981.1

曹济平 陆游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04

曹济平 直率雄奇平淡——苏轼在海南创作的审美追求 纪念苏轼贬儋890周年学会讨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1.05

曹济平 袁去华及其词 词学 1986.08

曹济平 张孝祥被诬入狱之说不可信 文学遗产 1984.3

曹济平 南宋词人张元干的生卒年问题 江海学刊 1962.8

曹济平 张元干生平事迹考略 南京师院学报 1980.2

曹济平 梦绕神州的词人张元干 文史知识 1987.2

曹济平 关于张元干的籍贯问题 文学评论 1980.2

曹济平 读张元干芦川词札记 文学遗产 1987.6

曹济平 张元干及其芦川词 词学 1981.11

曹济平 “满腔悲愤,喷薄而出——谈张元干的《石州慢》” 文史知识 1984.8

曹济平 读张元干词札记补正 武汉师院学报 1982.6

曹济平 张元干词研究 齐鲁书社 1993

曹济平 芦川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11

曹济平 两宋词调的使用频率 文教资料 1991.3

曹济平 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功能 古典文学知识 1992.1

曹济平 评重版宋词选 南京师院学报 1978.3

曹济平 唐圭璋和全宋词 文教资料简报 1981.1

曹济平 唐圭璋与《宋词三百首笺》 中华词学 1995.2

曹济平 唐宋风情词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08

曹济平 新编唐宋小令三百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5

曹济平 读唐宋词选小札 教学与进修 1983.4

曹济平 从婉约词派谈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光明日报 1979.10.24

曹济平 词体三谈 文教资料 1991.3

曹济平 唐圭璋的词话丛编重订本即将问世 南京师大学报 1984.3

曹济平 集词话大成之宏篇巨制——词话丛编简介 中国韵文学刊 1987.1

曹济平 继往开来,拓境创新 中华词学 1994.1

曹济平; 何琰 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常州词派:兼评常州派尊体是“虚假.歪曲”说 中国韵文学刊 1998.1

曹济平;何琰 秦少游全传 长春出版社 2000

曹济平;张成 略述两宋词的宫调与词牌 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1.05

曹济平;朱崇才 新编宋词三百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曹济平;朱崇才 词学研究的新工具与新方法 中华词学 1995.2

曹家齐 欧阳修与佛教之关系一辨 漳州师院学报 1999.3

曹俊 柳永词在形式与艺术上的革新 学术论丛 1994.05

曹卡河 唐宋词常用语释例读后琐记 天津师专学报 1982.1

曹克明 怨情沉沉思绪绵绵——温庭筠《菩萨蛮》简析 文史知识 1988.9

曹冷泉 略谈关于苏轼的评价问题 陕西日报 1959.07.24

曹丽环 渔父•园林及其隐逸的象征 学术交流 1998.6

曹林芳 谈清代女性词随札 苏州大学学报 1991.3

曹马 萨都剌和他的词 羊城晚报 1961.02.05

曹懋 谈谈李后主 中央日报 1935.05.16

曹明纲 规模空前,功绩卓著——喜读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 敦煌研究 1989.1

曹明纲 一部集敦煌歌辞研究大成的巨著——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评介 古典文学知识 1988.5

曹明纲 敦煌学研究史上的丰碑——敦煌歌辞总编简介 古籍书讯 1987.12.31

曹明纲 元明词一百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曹明纲 唐声诗简介 出版工作图书评介 1983.6

曹明纲 评唐声诗 中国社会科学 1984.1

曹慕樊 苏轼研究二题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2.3

曹慕樊;徐永年 东坡选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曹荣 天然韵致 融融情生:读陈子龙《正诉衷情•春游》词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4.03

曹淑娟 李后主的人间行——金剑已沈埋 文风 1978.01

曹淑涓 宋词中诗典运用之类型析论 国立编译馆馆刊 1994.12

曹淑智 评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见解 广西师院学报 1981.1

曹树铭 东坡词 万有图书公司 1969.08.24

曹树铭 苏轼东坡词 自印本 1966.08

曹树铭 李清照诗词文存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2

曹树铭 东坡词编年校注及其研究 华正书局 1975.05

曹树铭 苏东坡与道佛之关系 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 1970.04.1970.10

曹树铭 李白《清平调》修辞与作法之分析 南大中文学报 1962.12

曹思彬 郑板桥论 光明日报 1960.12.25

曹思彬 苏轼创作动力及源泉之探讨 惠阳师专学报.增刊 1984

曹思彬 苏轼在海南岛时期的思想和创作 光明日报 1962.02.04.11

曹思彬 苏轼的爱国思想和乐观性格 光明日报 1982.10.05

曹思彬 苏东坡与惠州西湖 南方日报 1957.09.30

曹思彬 苏东坡在惠州 南方日报 1962.04.29

曹思彬 苏东坡在海南 人物 1980.2

曹思峰;钟功伟 王安石传 学习与批判 1974.12

曹文安;沈祥源 花间集韵谱 南昌师专学报 1985.1

曹辛华 论曹组的诗词创作:兼论词的曲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

曹辛华 毛滂新考三题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3

曹辛华 且向花间留晚照——论花间殿军欧阳炯 芹献集——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十年系庆论文集》 1995

曹辛华 论唐宋词演进与律赋之关系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4

曹辛华 20世纪词学批评的“现代化”特色 郑州大学学报 2000.2

曹辛华 词史的编撰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韵文学刊 2000.1

曹辛华 二十世纪词学批评史 南京师范大学 1999

曹辛华;李世红 毛滂年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9.2

曹旭 全景式的清词流变观照——评严迪昌新著清词史 文学遗产 1991.3

曹旭;杨保国 柳的情结——姜夔《长亭怨慢》词赏析 文史知识 1991.6

曹学伟 试论苏轼的文艺思想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 1980.11

曹汛 陆游《钗头凤》的错解和绍兴沈园的错定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3.02

曹永森 历代诗词咏琼花 扬州市文联 1992.08

曹永忠 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镇江师专学报 1996.1

曹雨群 李后主的著述及其版本 浙江图书馆报 1927.12

曹元忠 乐府补亡 词学 1989.02

曹月 略论明清琵琶曲谱及演奏家 艺苑:音乐版 1995.3

曹云岐 松江县九亭公社发现著名词人秦少游家谱 文汇报 1982.07.26

曹耘 荷桂飘香雅俗同赏——柳永《望海潮》词赏析 江南诗词季刊 1987.4

曹章庆 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情态意蕴和结构特点 学术研究 1996.6

曹章庆 论周邦彦羁旅行役词的感情心态特征 广西大学学报 1997.4

曹章庆 冯延巳比兴寄托词辨析 学术论坛 2000.2

曹章庆 论冯延巳词的焦虑情绪和臣妾心态 中国韵文学刊 2000.3

曹章庆 论韦庄词对温庭筠词的沿袭和创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9.5

曹章庆 唐宋词点染初探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曹兆兰 历代妇女诗词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

曹贞吉 珂雪词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60

曹正文 文学三姐妹——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正文 秋风秋雨愁煞人——鉴湖女侠秋瑾的文学生涯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正文 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为李清照改嫁一辩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正文 爱国忠贞三女子——徐君宝妻韩希孟与王清惠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正文 莫问奴归处——可敬的歌妓严蕊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正文 断肠女子朱淑真 女性文学与文学女性(上海书店) 1991.09

曹志平 “长歌之哀,过于痛苦”-论宋代伤悼词的审美价值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3

曹志平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齐鲁学刊 2000.04

曹志平 珠圆玉润呈风流:晏殊《珠玉集》的现代阐释 现代语文 2000.06

曹治邦 《花间集》内容新探 兰州大学学报 2000.1

曹治邦; 魏洁瑛 简论花间词派的艺术成就 甘肃社会科学 2000.1

草云 陆游的一篇创作论 语文月刊 1983.4

草云 辛弃疾的雅量 山东文学 1982.7

策六 郑板桥轶事 北平益世报 1926.08.11

岑大利 试析颐和园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北京社会科学 2000.4

岑慧 沈括诗词 新民晚报 1985.11.29

岑丽华 柳永秋暮词与苏轼晴雨词比较 佛山大学学报 1992.3

岑麟祥 词源研究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新建设 1962.8

岑玲 纳兰词感伤风格的文化心理成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1996.3

岑婉薇;谷禧 五公诗词选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01

查尔斯•哈曼 诗歌 中国传统文学的印第安那参照(台北:南部资料中心) 1986

查猛济 刘子庚先生的词学 词学季刊 1933.12

查猛济 与龙榆生言刘子庚先生遗书书 词学季刊 1933.12

查猛济 与夏瞿禅言刘子庚先生遗著书 词学季刊 1933.12

查猛济 与夏瞿禅言刘子庚先生遗着第二书 词学季刊 1933.12

查培继 词学全书 木石山房 1916.01

查培继;陈果青;房开江 词学全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06

查容 浣花词一卷 民国七年据手稿影印本 1918

查容 浣花词 上虞罗氏影印原抄本巾箱本 1918

查润身 东海鲰生词抄一卷 民国十年铅印本 1921

柴德庚 严绳孙手札 艺林丛录(香港:商务印书馆) 1973.01

柴剑虹 敦煌舞谱的整理与分析(一.二) 敦煌研究 1987.4.1988.1

柴剑虹 敦煌舞谱残卷《南歌子》的整理与分析——敦煌舞谱研究之一 舞蹈艺术 1984.1

柴剑虹 列宁格勒藏敦煌《长安词》写卷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3.4

柴剑虹 敦煌写卷中的曲子《还京洛》及其句式 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10

柴剑虹;徐俊 敦煌词辑校四谈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7.04.20

柴葵珍 张志和《渔父》三辨 江淮论坛 1992.5

柴葵珍 赵孟頫诗词的三个文化层面 湖州师专学报 1992

柴守习 王国维的“境界说”刍议 临沂教育学院学报 1996.1

柴曾恺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游蕲水 布谷鸟 1981.4

昌炳兰 历代女作家诗词初探 洛阳师专学报 1984.1

昌公 岳武穆诗词中的精忠报国 大公报 1935.02.20

昌美生 以 诗美:陈子昂李煜比较一例 文史知识 1995.3

长安 萨都剌和他的诗词 新民晚报 1960.10.31

长工;晏得 杂话词牌 福建日报 1962.09.02

长谷川光昭 苏轼试论——对小川译的疑问 广岛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 1995

长虹 漫话唐代著名道士张志和的渔父词 中国道教 1996.1

长田夏树 晁端礼と苏门と琴趣外篇の词人达——宋词觉え书きその2 神户外大论丛 1970.08

长田夏树 三杯两盏の淡酒の怎で敌せん他の晚来の风の急なるに——宋代歌谣におれた 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学丛38 1985

长田夏树 诗词曲の接点乐章集——宋词觉ぇき•その1 神户外大论丛 1968.08

长田夏树 宋词雅俗言助语辞杂验——宋词文学言语におけゐ雅俗につぃて 神户外大论丛 1984.09

长尾正和 苏东坡年谱 墨美(255号) 1975

长泽规矩也 清朝の文艺 日支那文艺史概说(日:三省堂) 1951

长泽规矩也 清朝——词 支那学术文艺史(日:三省堂) 1971

长泽规矩也 神田喜一郎著日本における中国文学 国语と国文学 1965.07.01

长泽规矩也 宋元の文艺 支那文艺史概说(日:三省堂) 1951

长泽规矩也 宋元の文艺——词の极盛 支那学术文艺史(日:三省堂) 1971

长子 皱水轩词筌序 艺观 1929.07

常春 析《雨霖铃》兼看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绥化师专学报 1985.2

常春 谈谈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翻进一层 语文月刊 1984.2

常国武 郑燮《浪淘沙•暮春》 古典文学知识 1989.2

常国武 西麓词平议 文学遗产 1985.4

常国武 竹山词探胜 词学 1989.02

常国武 读竹山词蒙语 第二次全国词学讨论会论文 1986.12

常国武 词藻密处窥真情:蒋捷《贺新郎》心解 古典文学知识 1993.03

常国武 王沂孙出仕及生卒年岁问题的探索——兼与吴则虞先生商榷 文学遗产增刊十一辑(北京:中华书局) 1962.1

常国武 读花外集卮言 南京师大学报 1984.3

常国武 碧山草窗玉田三家词异同论 文学评论 1991.4

常国武 辛词一得 词学 1988.07

常国武 研读稼轩词隅见 古典文学知识 1992.3

常国武 “回首肝肠热,哀鸣思战斗——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柳泉 1981.2

常国武 重读辛词三首随札——兼与蔡义江陆成侯两同志商榷 南京师院学报 1979.3

常国武 重读辛词三首随札——与蔡义江同志再商榷 南京师院学报 1981.1

常国武 稼轩词臆说 首届全国辛弃疾学术讨论会论文 1987.05

常国武 辛弃疾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3.02

常国武 辛弃疾的故事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78.03

常国武 辛稼轩词集导读 巴蜀书社 1988.09

常国武 论草窗词 文史哲 1986.1

常国武 新选宋词三百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常国武 旧体诗词创作讲座——第一讲:为什么要学做一点旧体诗词(上下) 古典文学知识 1986.4.5

常国武 词学序文三篇 江苏文史研究 1995.1.2

常国武 读词杂俎 文教资料 1991.3

常国武;叶祥苓 旧体诗词创作讲座——第二讲:熟练地分辨四声是学写旧体诗词的第一步(上下) 古典文学知识 1986.6.7

常玲 论杨万里词的审美思想 辽宁大学学报 1999.1

常露露 词:中古中国音乐与诗歌的杰出样式 东亚文化季刊 1989

常模 辛稼轩年谱评介 申报 1948.04.29

常勤毅 满园春色与一支红杏——浅谈古典诗词创作中隔中有透的辨证关系 大庆师专学报 1985.2

常任侠 汉唐间西域音乐艺术的东渐 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04

常绍温 略谈南宋末女诗人王清惠及其诗词 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1.05

常为群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与儒道释的交融 南京师大学报 1992.3

常育生 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函授通讯 1979.2

常振国 苏老泉就是苏东坡吗 广州师院学报 1983.4

常振国 为什么称苏轼为“长公” 艺文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11

常振国;绛云 我思君处君思我:友谊词品珍 东方出版社 1995

常宗豪 《六丑》校笺 第五届古典文学研讨会论文 1983.12

常宗豪 “飞卿下语镇纸”解 兴大文史学报 1984.06

常宗豪 李后主《破阵子》词辨伪 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1.05

唱春莲 喜见明顾梧芳刻《尊前集》散而复合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9.3

超 俞平伯编注唐宋词选释 世界图书 1980.2

晁补之 晁氏琴趣外篇 商务印书馆 1930

朝华 辛弃疾的《永遇乐》词 希望 1980.2

潮音 苏东坡兄弟 台湾新闻报 1965.08.14

车京美 吴梦窗词《珍珠帘•春西客龟溪》析论 中国语文 1997.9

车相辕 词之发生与变迁过程——晚唐至南宋 学术院论文集 1974.09.1975

车永强; 蓝小瑶 从词的艺术特征看辛弃疾的“词界革新” 海南师院学报 1999.2

车柱环 韩国词文学研究 亚细亚研究 1964.1964.1965.1965.1965

车柱环 白云词考 东亚文化 1972.12

车柱环 用里词考 东亚文化 1977.12

车柱环 梅月堂词评说 学术院会报 1980

车柱环 高丽与中国词学的比较研究 词学 1992.07

车柱环 遗山乐府研究 东方学志17期 1976

车柱环 书评:论清词光中词选 中国学报 1964.06

车柱环 女流词人李清照之生涯 新太阳(67辑) 1958

车柱环 乐章集研究 东亚文化 1976.07

车柱环 史浩之词文学——以鄮峰真隐大曲为中心 学术院论文集21辑 1982

车柱环 东坡词研究 震檀学报 1973.04

车柱环 王安石临川词考 东方学志 1978.06

车柱环 周邦彦词研究 1979年度定期刊行物记事索引(韩:大韩民国国会图书馆) 1979

车柱环 范仲淹词试考 纪念范仲淹一千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国立台湾大学主办) 1989.09

车柱环 北宋怀古词小考 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 1980.08

车柱环 云谣集的性质问题 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0.07

车柱环 敦煌词中的男女 国际敦煌学会议论文(中国敦煌学会主办) 1986.08

车柱环 云谣集研究 学术院论文集(21辑) 1982.01

车柱环 敦煌词研究 学术院论文集(第29辑) 1990.01

车柱环 唐乐大曲校释 东亚文化 1971

车柱环 唐乐散词校释 东亚文化(12辑) 1973

车柱环 高丽唐乐之清夜无尘词 象隐赵容郁博士颂寿论文集 1971

车柱环 高丽史乐志唐乐考 震檀学报 1962.12

车柱环 高丽史乐志唐乐散词校释 中国学报 1967

车柱环 唐乐研究 中国学丛书8(汉城:汎学图书) 1975

车柱环 云谣集考释 幼狮学志 1985.1

车柱环 李齐贤长短句 东国李相国集 1981

车柱环 中国词文学论考 汉城大学校出版部 1982.10.15

车柱环 高丽史乐志 乙酉文化社 1972.09.30

车柱环;林秋山 韩中词学之比较 中韩文学会议论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1

车柱环;张泰源 东坡词研究 中国书目季刊 1988.09

沉舟 苏东坡小传 春秋 1998.3

沉舟 苏东坡小传续 春秋 2000.2

陈柏泉 元至元二十一年文天祥墓志铭 文史 1983.06

陈邦炎 “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说夏完淳《卜算子》词” 大公报 1991.06.21

陈邦炎 “兴亡之感,曲寄言外——说陈维崧《尉迟杯》词” 大公报 1989.01.20

陈邦炎 “残山剩水,一番回首——说陈维崧《满江红•官渡》词” 大公报 1989.05.26

陈邦炎 说陈维崧的一首吊古词 大公报(第277期) 1989.04

陈邦炎 “双燕欲归来,错放杨花入——说蒋春霖《踏莎行》词” 大公报 1991.09.20

陈邦炎 朱颜辞镜花辞树——说王国维的一首《蝶恋花》词 大公报 1989.02.24

陈邦炎 人间只有相思分——说王国维的一首写梦之作 大公报 1990.10.05

陈邦炎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说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首“合作”“ 大公报(第256期) 1989?

陈邦炎 说朱彝尊的一首纪事词 大公报 1988.09.12

陈邦炎 琵琶亭上觅愁魂——说左辅《南浦》词 大公报 1988.10.23

陈邦炎 陈维崧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12

陈邦炎 论静安词 1984年中国韵文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 1984.11

陈邦炎 朱彝尊《高阳台》 古典文学知识 1989.2

陈邦炎 说左辅的一首送花词 大公报(新255期) 1989?

陈邦炎 说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词 大公报 1992.02.28

陈邦炎 捣就征衣泪墨题——说贺铸《捣练子》词 大公报 1986.09.15

陈邦炎 谈姜夔《扬州慢》词前后结的断句 大公报 1983.07.17

陈邦炎 “低回掩抑,寄慨无穷——说姜夔《扬州慢》词” 大公报 1985.11.02

陈邦炎 鱼沈水阔梦也难寻——说欧阳修《玉楼春》词 大公报 1991.10.11

陈邦炎 “忽人忽花,花人合一-说苏轼的一首《贺新郎》词” 大公报 1992.08.07

陈邦炎 “西湖燕去,吴馆巢荒——说吴文英《夜合花》词” 大公报 1985.12.07

陈邦炎 把酒送春惆怅在——说吴文英《望江南》词 大公报 1986.01.07

陈邦炎 一首以造境取胜之作——说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大公报 1987.11.16

陈邦炎 “奇思壮彩,腾天潜渊——说吴文英《宴清都•连理海棠》” 大公报 1988.07.25

陈邦炎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说吴文英的一首感梦词” 大公报 1989.08.11

陈邦炎 “门隔花深,魂牵梦萦——说吴文英《浣溪沙》词” 大公报 1992.11.20

陈邦炎 “心上秋,合成愁——读吴文英《唐多令》” 香港:大公报 1985.12.17

陈邦炎 辛弃疾的咏元夕词 大公报 1987.02.02

陈邦炎 说晏几道《阮郎归》词 大公报 1986.02.01

陈邦炎 一篇闺房记趣的小品——说张先《菩萨蛮》词 大公报 1986.11.03

陈邦炎 前后两结振起全词——说张先《醉垂鞭》词 大公报 1990.11.30

陈邦炎 世间无物似情浓——说张先《一丛花令》 大公报 1991.01.25

陈邦炎 花月杨柳春风——说张先《诉衷情》词 大公报 1991.03.01

陈邦炎 愿身似月千里伴君——说张先《江南柳》词 大公报 1991.09.27

陈邦炎 “西冷春去,鹃啼花飞——说张炎《高阳台•春感》词” 大公报 1991.05.24

陈邦炎 说周邦彦《花犯•梅花》词 大公报 1987.09.21

陈邦炎 “黄叶路上,断梦难寻——说周邦彦《玉楼春》词” 大公报 1991.02.08

陈邦炎 一支凄凉的离别交响曲——说周邦彦《蝶恋花》词 大公报 1991.05.10

陈邦炎 朱敦儒《临江仙》词赏析 大公报 1991.04.05

陈邦炎 梅溪词与史湘云 红楼梦研究集刊 1980.06

陈邦炎 吴文英(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05

陈邦炎 吴梦窗生卒年管见 文学遗产 1983.1

陈邦炎 梦窗词浅议 第一次全国词学讨论会论文 1983.11

陈邦炎 历代对吴文英词有何不同评价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2

陈邦炎 “浓丽极矣,仍自清空——说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古典文学知识 1986.2

陈邦炎 梦窗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2

陈邦炎 一首以颜色穿针引线的词——说张先的《菩萨蛮》 光明日报 1986.10.07

陈邦炎 周密评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12

陈邦炎 从时与地看草窗词 中华文史论丛 1989.2

陈邦炎 今夜约太迟生——说和凝《江城子》词 大公报 1987.01.12

陈邦炎 人间天上一片春愁——说和凝《天仙子》词 大公报 1987.07.20

陈邦炎 说李珣《巫山一段云》词 大公报 1987.06.08

陈邦炎 愁望玉关梦魂难觅——说韦庄《木兰花》词 大公报 1986

陈邦炎 张曙的一首代拟悼亡词(《浣溪沙》) 大公报 1991.03.22

陈邦炎 关于词的素质.风貌.容量的思考 缅因州国际词学会议论文 1990.06

陈邦炎 词林观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陈邦彦 评价女词人徐灿及其《拙政园词》 清词名家论集 1996

陈葆经 造千秋绝诣开一代之词风——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南诗词季刊 1985.1

陈本源 李煜词研究 香港能仁书院中国文史研究所 1990.05

陈必胜 苏轼创作理论初探 惠阳师专学报.增刊 1984

陈彬然 辛弃疾词之研究与欣赏 竹林书局 1966

陈斌 论黄机竹斋诗余 杭州大学硕士论文 1987

陈斌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质疑 文教资料 1990.1

陈炳良 跋南宋绍兴十八年刻本花间集 东方 1959.02

陈炳铮 谈福州传统吟诵调 福建诗词(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08

陈波 读陈亮词旁引 人民日报 1962.08.24

陈伯尹 王安石 国教辅导 1972.02

陈彩玲 南宋遗民咏物词研究 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 1985.05

陈昌怡 浅谈蒋士铨的铜弦词 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1986.1

陈长河 词牌简谈 陕西日报 1962.07.25

陈长明 放翁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2

陈长义 壮岁常存归隐志,老年深怀济世情:对元遗山思想的动态描述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6.3

陈长义 遗山词辨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6.2

陈长义 秦词名句辨微一则 名作欣赏 1995.4

陈长元 奇诗妙词趣联 台海出版社 1998

陈朝玉 孙瑜与李白诗词 书林 1980.6

陈初;郭隽杰 说苏东坡词《行香子》 名作欣赏 1982.2

陈大法 陆放翁之民族思想 大学杂志 1934.02

陈大夫 古诗词赏析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2.04

陈大康 谈出冷门 学习与批判 1975.4

陈得善 石坛山房词集五卷 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934

陈德 宋代边塞词思考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1.5

陈德华 两宋豪放词述略 国立政治大学中国研究所 1974.05

陈德礼 刘熙载的艺概及其辨证审美观 北京大学学报 1987.5

陈德谦 春芜词评述 贵州文献季刊 1938.05

陈德芸 丛书中关于词学书目索引 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第1卷第4期) 1934

陈登亿 从纳兰性德和几个汉族学者的友谊看他对民族团结的贡献 承德师专学报 1985.4

陈登元 词林佳话 南京书店 1931

陈定闳 陆游传值得一读 书林 1980.4

陈定山 读人间词话 畅流 1955.07

陈定山 李清照之身世 畅流 1966.01

陈定山 岳武穆《满江红》词质疑 畅流 1966.02

陈定玉 论晏几道对令词发展的贡献 中国韵文学刊 1994.01

陈定玉 小梅风韵最妖娆:论晏几道对令词发展的贡献 中国韵文学刊 1994.01

陈定洲 为李煜《破阵子》析疑 中华日报 1980.01.21

陈定洲 百调词集 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0.01

陈东阜 试论李清照诗和词的爱国思想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88.2

陈东华;贺飞白 宋•十大词人词画雅鉴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5

陈东有 金瓶梅词话诗词文化二三论 萍乡教育学院学报 1991.1

陈东有 辛词艺术思维论 第二届辛弃疾国际会议论文 1990.11

陈东有 幼安不可学——辛词艺术个性略论 第三届辛弃疾研究国际会议论文 1992.04

陈东有 辛词艺术思维略论 江西大学学报 1992.1

陈东有 辛词艺术个性略论 南昌大学学报 1994.02

陈栋梁 曲线忠君的自白——评宋江的《西江月》 西藏日报 1975.12.17

陈铎 坐隐先生精订草堂余意 词学 1981.11

陈鄂堂 苏轼词 中国文学 1962.12.

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陈迩冬 读苏轼新论 读书 1983.6

陈迩冬 苏东坡“大江东去” 文史知识 1979.12

陈迩冬 谈苏轼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与欣赏(北京出版社) 1979.1

陈迩冬 苏轼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07

陈迩冬 苏东坡诗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陈迩冬 介绍辛弃疾三首——《鹧鸪天》 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 1979.1

陈迩冬 宋词纵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04

陈芳明 典范的追求 联合文学出版社 1994

陈仿麟 王国维诗词臆说 读书 1985.2

陈仿麟 诗林词海探骊珠——介绍古典诗词艺术探幽及其作者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2.7

陈飞龙 浅析李白的《清平调》 中央日报 1978.10.06.07

陈非 《满江红》(怒发冲冠)只能是岳飞的作品 文史知识 1995.12

陈菲 月魂:解读李煜词中月之形象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1

陈匪石 宋词举 正中书局 1947.04

陈匪石 宋词引自叙 词学季刊 1933.08

陈匪石 声执 词学 1981.11

陈匪石 与圭璋书 词学季刊 1933.04

陈枫 论姜白石词风的主要特征 求是学刊 1993.03

陈枫 论姜白石词风的渊源与影响 黑龙江大学 1990.07

陈锋 诗词曲格律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01

陈福季 苏轼与亭 贵州文史丛刊 1998.2

陈福桐 王燕玉诗词选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4.02

陈复兴 论王国维的美学原则 长春师院学报 1982.1

陈复兴 简论王国维的美育观 晋阳学刊 1983.2

陈刚 遗山词简论 固原师专学报 1996.4

陈钢 “直赋其事,回肠荡气——读苏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盐城师专学报 1983.1

陈赓平 试论龚自珍 光明日报 1959.09.06.13

陈赓平 我对词人李煜的看法 光明日报 1956.01.01

陈功雄 诗词的可歌性 乐韵出版社 1974

陈拱 诗话词话中的修辞风格与意境问题 台湾日报 1978.11.20

陈冠明 秦观陆游名字解诂 中华文史论丛 1982.2

陈冠英;刘雁翔 清风良吏,桂冠诗人:宋琬生平事迹考述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0.4

陈光明 试论宋词中对愁的描写 语文园地 1982.2

陈光宪 王国维学述 帕米尔书店 1974

陈广澧 简说词的艺术特征 古典文学知识 1998.3

陈桂芬 浅斟低唱柳三变 庄严出版社 1978

陈桂芬 千古风流苏东坡 庄严出版社 1977

陈桂芬 金戈铁马辛稼轩 庄严出版社 1978

陈桂英 纳兰性德墓志铭校读与索解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5.4

陈桂英 纳兰性德的祖籍及其两次东北之行 社会科学战线 1984.1

陈桂英 纳兰性德梭龙之行辨 社会科学战线 1987.5

陈国灿 论陈亮的学术风格 安徽大学学报 1998.2

陈国灿 “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南宋著名爱国学者陈亮 文史知识 1997.12

陈国恩 论婉约词对“新月”诗人的影响 武汉大学学报 1996.4

陈国治;王祥第 词和词人 上海书局 1962.01

陈果青 词学词典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06

陈汉民;洪尚之 苏轼杭州西湖题刻刍议 第二届东坡文化节苏轼学术会议论文 1992.09

陈汉廷 读李清照词平议 新亚生活 1969.03.14

陈汉廷 辛词风格之探讨 新亚书院中国文学系年刊 1969.09

陈豪楚 陈同甫先生学说管窥 文澜学报 1935.01

陈豪楚 评宋陈亮撰龙川集 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 1933.08

陈浩望 古典诗词“四声”辨 东坡赤壁诗词 1999.3

陈和年 略谈词的语法特点 广西师院学报 1980.3

陈恒升 词与词人的评介(14次续完) 畅流 1969.03.01

陈恒玉;钟鸿均 “情系海棠,魂寄醉乡” 第二届秦观学术讨论会论文 1988.1

陈弘治 宋词欣赏举隅 学粹 1969.02

陈弘治 温庭筠及其词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7.03

陈弘治 唐五代词的发展趋势——兼谈温韦冯李词的内容与风格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9.04

陈弘治 唐五代几位关键性的词家 庆祝阳新成楚望先生七秩诞辰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1.02

陈弘治 唐五代词研究 文津出版社 1980.03

陈弘治 唐宋词名作析评 文津出版社 1981

陈弘治 词学今论 文津出版社 1971.1

陈弘治 词之特质 文风 1971.06

陈弘治 《水调歌头》与《六州歌头》声情之探讨 学粹 1975.12

陈弘治 词的认识与欣赏 中等教育 1977.06

陈宏铭 张孝祥词研究——附年谱 国立高雄师大国文研究所 1992.05

陈宏铭 论词调中的双拽头体 高雄师大学报 1997.8

陈宏硕 论古典诗词句子之倒装 江汉大学学报 1993.05

陈宏硕 论古代咏梅诗词的思想内蕴和表达艺术 江汉大学学报 1994.02

陈宏硕 论古代花卉诗词的思想意蕴 南都学坛 1995.1

陈宏硕 论古典诗词中虚词的运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1993.04

陈宏硕 论古典诗词中问句的修辞功能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1994.03

陈洪 钱谦益与金圣叹“仙坛唱和”透视 南开学报 1993.06

陈洪 震乐万古英雄气——辛词的艺术成就 电大文科园地 1984.12

陈洪 独标高格的词学研究:读陶尔夫.刘敬圻先生《南宋词史》 河北师院学报 1995.4

陈洪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江海学刊 1992.1

陈洪; 中远 清词研究的重要建树:读《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 江海学刊 2000.5

陈洪;乔以钢 中国诗词名句赏析大典 三思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0

陈洪绶 陈老莲佚词 词学季刊 1935.04

陈洪涛 价值与生命:中华诗词的生存时空 中华诗词 1996.2

陈洪宜 长亭更短亭 古典文学知识 1986.7

陈鸿儒 后村词韵杂谈 龙岩师专学报 1989.3

陈鸿祥 境界探源——人间词话续考 江海学刊 1985.5

陈鸿祥 王国维与境界说 晋阳学刊 1985.6

陈鸿祥 王国维的文艺论说与近代自然科学 南通师专学报 1990.3

陈鸿祥 论王国维的古雅说 上海师院学报 1983.3

陈鸿祥 人间词话三考 文艺理论研究 1981.2

陈鸿祥 王国维研究二题 江海学刊 1995.6

陈鸿祥 “追寻新境界,成就大学问——简述王国维的治学精神” 人物 1982.1

陈鸿祥 哀死宁生——观堂遗事片断 学林漫录 1984

陈鸿祥 王国维诗词中的佛学词语 文教资料 1987.1

陈鸿祥 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序——读罗振常人间词序跋文及批语 艺谭 1986.1

陈鸿祥 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0.09

陈鸿祥 王国维年谱 齐鲁书社 1991.12

陈鸿祥 王国维与文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陈鸿祥 关于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词及其跋文 柳泉 1983.6

陈鸿祥 人间校词札记十三种零札 文教资料 1989.1

陈华 简论赋词曲的讽刺特色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1995.4

陈华昌 心灵为陶渊明所吸引——论苏轼晚年的思想变化 论苏轼岭南诗及其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

陈华昌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文学遗产 1982.2

陈华文 论陈亮的文风与词风——兼谈陈亮独特词风形成的原因 浙江师大学报 1992.1

陈黄金川; 郑文惠 金川诗草百首鉴赏 文史哲出版社 1997

陈会明 历史的昨天曾这样走过:试论词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三明师专学报 1996.3

陈慧宁 姜夔《暗香》.《疏影》的审美形象——兼论其与魏晋人品 新亚论丛 2000.2

陈慧如 樵歌“太平樵唱”——从风月飘然到时代悲凉 中央日报 1995

陈慧星 谈言情之作纳兰词 山东大学文学论文集刊 1981.1

陈慧星 评云起轩词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 1984.1

陈纪兰 由“一江春水”到李后主的“愁” 中国语文 1983.06

陈继东 辛陈交往考 第二届辛弃疾研究国际会议论文 1990.11

陈继明 苏轼在琼州的生活及创作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83.3

陈寂 二晏词选——校记注释词评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06

陈寂 冯正中之“堂庑” 羊城晚报 1962.01.04

陈家庆 历代女词人书评序 中央日报 1946.12.17

陈家灼 论梦窗词中的幻境 六安师专学报 1994.01

陈建根 词是世界的新探索——读陈迩冬宋词纵谈 人民日报 1988.09.03

陈建华 汪元量词探析 北体学报 2000.7

陈建宇 中国桂冠诗词鉴赏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陈建中 刘禹锡竹枝词写作地点考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88.3

陈剑林 历代咏梅诗词选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08

陈健夫 苏东坡的才气词章 台湾新生报 1948.02.04.12

陈鉴昌 浅析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西南师院学报 1979.2

陈江风 辛词《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作年考辨 文学论丛第二辑(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

陈节 苏轼:北宋文学家 海天出版社 1999

陈节 论晏殊词的“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3.03

陈节 开拓爱国词的重要作家——张元干 福建论坛 1983.1

陈节 浅谈晚唐五代词的艺术特点 福建师大学报 1981.4

陈洁 论姜夔词与题序之关系 中国韵文学刊 1998.1

陈洁 李清照梳头入词 贵州日报 1981.06.27

陈洁欢 辛稼轩词的特色 文讯 1968.03

陈捷 试论苏轼咏物词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7.1

陈金现 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 国文天地 1998.7

陈锦荣 李煜李清照词注 三联书店 1986.12

陈瑾 李清照.朱淑真文学成就异同探因 台州师专学报 1994.01

陈经裕 朱淑真试评 河南师大学报 1981.4

陈荆鸿 论六一词 文学世界 1962.12

陈景汉 略论林则徐诗词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理论学习月刊 1990.6

陈景汉 林则徐诗词选注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3

陈倞昌 千秋功过话“花间” 肇庆教育学院学刊 1993.1

陈静 万千哀乐集一身:由龚自珍的纪梦诗词看其平生意绪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0.3

陈静 论李清照与豪放词风之关系 武当学刊 1995.1

陈静;朱惠国 不粘不脱,曲尽其妙:张炎《解连环•孤雁》浅析 中文自修 1993.4

陈静芬 贺方回词之风格探析 王静芝先生七十寿庆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6.06

陈静芬 贺方回词研究 私立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 1985.05

陈九思 读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五古) 东坡赤壁诗词 1990.1

陈居渊 龚自珍的创作个性与思想 复旦学报 1995.1

陈钧 苏轼是苏武的后代 盐城教育学院学报 1995.1

陈俊成 人间词话今议(6)——探讨王国维对意境的看法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5.05

陈俊成 人间词话今议——由王静安先生的死谈到人间词话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5.07

陈俊成 人间词话今议(1-3)——浅释王静安的境界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3.08.10.11

陈俊成 人间词话今议(4,5)——浅释王静安的隔与不隔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4.03.04

陈俊群 浅谈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 中国翻译 1994.02

陈慷玲 山谷词及其词论研究 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1997

陈奎及 情意理——学词札记三则 词刊 1981.2

陈坤;李纯明;孙军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意识 阴山学刊 1996.3

陈磊 夏承焘先生“白石卒年考”及“石帚辨”之质疑 复旦学报 1994.04

陈磊 从清真.白石词看宋代咏物词的嬗变 复旦学报 1998.6

陈磊 清真与白石词的比较 古典文学知识 1995.2

陈磊 从画中的南北宗看词中的清真与白石 文学遗产 1996.2

陈莉莉 诸昆调的内外形成因素以骈文词以及传奇为参照 哈佛亚洲研究学刊 1972

陈澧 忆江南馆词一卷 光绪三十年刻本 1904

陈澧 白石词评 龙门书店 1970

陈力 云南女词人的曲子词 云南文史丛刊 2000.1

陈立本 论“苏旷辛豪”的形成原因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 1993.04

陈立夫 从长短句起源与隆替再说到六代词汇 中央日报 1971.04.09

陈立文 我所欣赏的词人与词(上下) 新时代 1977.06.1977.07

陈丽芳 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 开封大学学报 1999.3

陈丽芬 谈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浙江师专学报 1989.2

陈丽琳 试论苏词在音律方面的革新 阴山学刊 1988.3

陈廉贞 读吴梦窗词 光明日报 1957.04.28

陈廉贞 读辛札记 中华文史论丛 1985.4

陈良运 境界说溯源新得 江苏社会科学 1992.1

陈良运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 社会科学战线 1991.2

陈良运 “铁无可铸神州错,寒不能灰烈士心——论文廷式的爱国诗词” 江西师大学报 1992.1

陈良运 稼轩诗简论 江西大学学报 1992.3

陈良运 论辛词境界 江西社会科学 1993.06

陈良运 谈古代诗词中异文的审美判断 古典文学知识 1990.3

陈良运 中国诗文化的裂变与认同:兼论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辩证关系 晋阳学刊 1997.1

陈良运;方智范 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8

陈亮 陈亮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74.12

陈亮畴 心潜书屋词胜一卷 光绪三十二年刻本 1906

陈辽 论晚清小说中的歌词 明清小说研究 1997.2

陈辽 工力•学术•胆识:读薛瑞生教授的力作《乐章集校注》 人文杂志 1996.5

陈列 陆游《钗头凤》本事辨 广西师院学报 1989.3

陈列 “吴楚东南柝”辨 广西师院学报 1987.1

陈列 试论宋词的情节性 南宁师院学报 1985.2

陈琳 黄州之贬对苏轼的影响刍议 娄底师专学报 2000.2

陈麟德 刘熙载“里中怀古”词小议 江海学刊 1991.3

陈麟德 陆震和他的《虞美人•郑克柔述梦》 洛阳师专学报 1993.04

陈麟德 柳永墓小考 江海学刊 1991.1

陈麟德 柳永卒葬地之争书评 盐城师专学报 1998.4

陈麟德;刘兆清 “哀时伤乱,情韵兼胜——姜夔《扬州慢》赏析” 语文月刊 1983.6

陈鲁慎 纳兰性德的词 珠海学报 1976.12

陈满铭 苏辛词比较研究 文津出版社 1980.1

陈满铭 吴文英 中国文学讲话(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86.06

陈满铭 “绿杨归路,燕子西飞去——贺铸《点绛唇》赏析” 国文天地 1991.08.01

陈满铭 四块玉——秦观词四阕:听彻梅花弄 国文天地 1992.05.01

陈满铭 气吞万里的辛弃疾 幼狮少年 1985.1

陈满铭 意气峥嵘的辛弃疾 幼狮月刊 1987.06

陈满铭 中秋寄远——辛稼轩的《满江红》词 台湾日报 1981.09.?

陈满铭 辛稼轩的境遇与其词风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7.03

陈满铭 落花微雨燕归来——晏氏父子词中的花与燕 国文天地 1991.05.01

陈满铭 北宋词风的转变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79.04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范仲淹的《苏幕遮》 国文天地 1999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欧阳修的《踏莎行》 国文天地 2000.5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欧阳修《木兰花》 国文天地 2000.6

陈满铭 谈苏轼的几首清峻词 国文天地 2000.4

陈满铭 苏轼与陶渊明——从一首《江城子》词谈起 国文天地 2000.9

陈满铭 稼轩词研究 文津出版社 1980.09

陈满铭 稼轩长短句研究 台湾省立师大国文研究所 1967.06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晏殊《浣溪沙》 国文天地 2000.1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晏殊的《踏莎行》 国文天地 2000.3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张先的《天仙子》 国文天地 1999

陈满铭 唐宋词拾玉——张先的《青门引》 国文天地 1999

陈满铭 周邦彦《苏幕遮》词赏析 国文天地 1999

陈满铭 文章主旨或纲领安置于篇腹的结构类型——以苏.辛词为例 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 2000.3

陈满铭 东坡赤壁三问 国文天地 1991.11.01

陈满铭 古语古句在苏辛词里的运用 国文学报 1977.06

陈满铭 稼轩词作法举隅 文风 1974.06

陈满铭 怎样教李煜的《清平乐》与苏轼的《念奴娇》词 国文教学论丛 1991.07

陈满铭 怎样教词选——李煜《清平乐》与苏轼的《念奴娇》词 国文天地 1989.06.01

陈满铭 唐宋诗词评注 文津出版社 1989

陈满铭 演绎法在诗词里的运用 国文天地 1988.02.01

陈满铭 归纳法在诗词里的运用 国文天地 1988.04.01

陈满铭 词的章法与结构 教学与研究 1989.11

陈满铭 谈诗词教学与欣赏 国文教学论丛 1991.07

陈满铭 诗词新论 万卷楼图书公司 1994

陈满铭 探求词调声情的几条途径 学粹 1975.12

陈曼平 从李清照的《词论》看其词的得失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4.4

陈芒 唐宋词审美的钥匙:浅评《唐宋词读法》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4

陈茂村 王静安在其词作中展现的悲剧性格 国立高雄海院学报 1999

陈茂村 王国维人间词话研究 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 1975.05

陈玫 试就《江城子》谈意境的立体结构 济宁师专学报 1987.2

陈美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夏完淳及其文学成就” 明道文艺 1985.03

陈美 “文武并懋,忠义兼资”的明末词人─陈子龙:论陈子龙的诗歌理论及其词作 岭东学报 1996

陈美 明末忠义词人研究 私立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 1986.04

陈美 伤逝工愁的女词人——徐湘苹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86.08

陈美云 一代词宗——周邦彦 台南师专学刊 1979.04.05

陈美朱 试论《白雨斋词话》之词论及典范之标举 中国文化月刊 1997.1

陈梦家 宋大晟编钟考述 文物 1964.2

陈民珠 从顾贞观《金缕曲•以词代书》看清词的发展 中华学苑 1995

陈民珠 试论王夫之《潇湘怨词》中的遗民情思与艺术特色 中华学苑 1995

陈民珠 王夫之姜斋词研究 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1995

陈敏 论“空灵蕴藉”:刘熙载意境审美理论初探 语文月刊 1999.12

陈敏 《淡黄柳》和它的作者 安徽日报 1957.05.26

陈明 冯延巳对词的抒情模式的建构及其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3

陈明华 人间如梦不等于人生如梦——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札记 语文月刊 1991.4

陈明侬 易安体之一斑——《声声慢》探幽 殷都学刊 1986.1

陈明侬 “易安体”之一斑——《声声慢》探幽 殷都学刊 1986.1

陈明盛 独步千古之女词人李清照 协大艺文 1937.06

陈明源 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1

陈铭 略论龚自珍的文艺思想 学术月刊 1981.11

陈铭 龚自珍综论 漓江出版社 1991.05

陈铭 百年歌哭谁知我:读王鹏运的两首《沁园春》 文史知识 1998.5

陈铭 浙派词人的最后代表姚燮——读疏影楼词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86.12.20

陈铭 浙西词派醇雅清空说评议 浙江学刊 1985.6

陈铭 晚清词论转变的核心:以诗衡词 浙江学刊 1993.03

陈铭 近代词论个性的迷失与重构 浙江学刊 1994.04

陈铭 学人之词:晚清词学的书斋化与自慰性 晚清民国文学研究集刊 1995

陈铭 融合之论:近代词风的基本倾向 晚清民国文学研究集刊 1996

陈铭 论近代学人之词的基本特征 学术月刊 1991.2

陈铭 清词的中兴与衰微 浙江学刊 1992.2

陈铭 诗化:近代词衰微的基本原因 浙江学刊 1999.1

陈铭 欧阳修传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陈铭 论苏轼词的艺术直觉 浙江学刊 1989.2

陈铭 秋意离情心上流——读吴文英的《唐多令》 文化娱乐 1981.7

陈铭磻 词的传奇 号角出版社 1983.01

陈铭磻 词的万种风情 中央日报 1983.10.28

陈沐三 诗词振兴纵横谈 诗词理论探索 1988.12

陈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读人间词话札记 山花 1962.9

陈乃干 关于王静安先生逝世的史料 文学周报 1928

陈乃干 清名家词 开明书店 1937.01

陈耐充 姜白石歌曲旁注宫调谱字解释 国艺 1940.03

陈耐充 天籁轩词谱后跋 国艺 1940.02

陈能群 论宋大曲与小唱之不同 同声月刊 1941.08

陈能群 论燕乐四声二十八调 同声月刊 1941.10.11

陈能群 词用平仄四声要诀 同声月刊 1941.02.20

陈能群 诗律与词律 同声月刊 1941.04.20

陈能群 论曲犯 同声月刊 1941.05.20

陈能群 论鬲指声 同声月刊 1941.07.20

陈能群 填词句读及平仄格式 同声月刊 1941.07.20

陈能群 论四清声寄煞 同声月刊 1941.08.20

陈能群 论乐律 同声月刊 1941.11.20

陈能群 关方音说 同声月刊 1942.03.15

陈泮藻 陆游 中国文学史论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 1958.04

陈培治 对詹安泰先生关于李煜的《虞美人》看法的意见 光明日报 1955.08.28

陈平 宋十大词人画雅鉴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5

陈平辉 给人启悟的人生哲思——珠玉词读后感 二晏研究辑刊 1987.11.15

陈平平 欧阳修与牡丹 中国园林 1998.6

陈萍 李清照的爱情观 现代语文 2000.6

陈其昌 抒情形象的性格美——读晏几道《鹧鸪天•佳会》 江南诗词季刊 1986.2

陈其射 深刻的思想启示:律学思维的古为今用 黄钟 2000.3

陈其射 中国古代律学观 交响 2000.3

陈其翔;陆志华 中国古代乐律体系探索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4

陈其翔;陆志华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重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7.4

陈奇禄 李清照的词 中央日报 1984.08.30

陈奇猷 蜀主孟昶《玉楼春》伪托考 国文月刊 1946.12.20

陈奇猷 词调增韵换韵及句末平仄通用例 天津益世报 1947.06.02

陈奇猷 黄钟管长考 中华文史论丛 1962.08

陈奇猷 十二律管之长考 中华文史论丛 1962.11

陈启汉 贬谪岭南的苏轼 广州研究 1984.3

陈启建;翁奕波 无理辩——宋词赏析质疑 读书 1980.9

陈启泰 癯庵未刊词 青鹤 1935.06.16.07.16

陈器文 清阳羡浙西常州三派词论之比较研究 国科会奖助论文 1973.01

陈芊梅 李后主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 1972.05

陈强 野云有迹,白石无暇——小议姜夔的词风 国文天地 1998.12

陈桥生 一枝独秀花蕊词:我国第一位女词人花蕊夫人 成都大学学报 1995.1

陈勤奋 伤心最是近高楼 东方文化 1997

陈清茂 《词品》之内容及其评价 海军军官学校学报 1996

陈清茂 杨慎的词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1994.05

陈清茂 《生查子》词调综考 海军军官学校学报 1997.7

陈清泉 关于文天祥评价的几个问题 北京师院学报 1980.3

陈清泉 文天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12

陈晴 浅议李清照词的语言形式美 贵州文史丛刊 1993.03

陈庆安 苏轼哲理词研究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9.2

陈庆浩 评价敦煌文学书三种 欧华学报 1983.05

陈庆煌 气吞万里如虎——辛稼轩 中央日报 1988.01.22

陈庆煌 花间十八家词研析——兼论其受晚唐诗风的影响 第三届中国社会与文化学术研究会论文 1990.04

陈庆煌 花间集 金枫出版公司 1987

陈庆煌 词学考诠评介 文讯月刊 1988.04

陈庆煌 词要如何用典 国文天地 1989.08.01

陈庆煌 词的用典与感兴 文复会中国文学之美论文 1988.11

陈庆煌 词用典的原则.方法及例释 中华诗学 1989.08

陈庆煌 龙涧诗话研究 淡江学报 1993.03

陈庆煌 词何以要用典 国文天地 1990.05.01

陈庆森 百尺楼词 词学 1986.08

陈庆元 当代诗词点评六篇 当代诗词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

陈庆元 第一部唐宋词流派史 福建日报 1999.7.4

陈庆元 还唐宋词流派之面目:评《唐宋词流派史》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0.2

陈庆元 评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 文学评论 2000.3

陈庆元 张以宁和他的词 福建侨报 1989.3.26

陈庆元 林则徐的禁烟词 福建侨报 1989.7.16

陈庆元 刘家谋 《近代福州名人》)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陈庆元 “身世艰难百感多,刘琨何事击壶歌: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词家刘家谋” 古典文学知识 2000.2

陈庆元 爱国词人谢章铤的词与词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97.2

陈庆元 赌棋山庄稿本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

陈庆元 谈叶申芗词及词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1994.2

陈庆元 福建〈竹枝词〉 书品 1999.2

陈庆元 全宋词失收方岳词十六首 中华诗词 1994.2

陈庆元 陆游两次宦闽的行踪及其创作 诗雄与雄诗(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陈庆元 陆游在福建写的诗词 福建日报 1996.2.6

陈庆元 履斋《满江红》二首赏析 南平师专学报 1987.1

陈庆元 《梦窗词》艺术技巧三题  东南电大学报 1992.2

陈庆元 词中的江湖派——南宋后期闽北词人群述评 词学12辑 2000.4

陈庆元 南唐二主词 香港学林出版社 1989

陈庆元 “诗人慧眼,学者用心:蔡厚示《唐宋词鉴赏举隅》简评” 中华诗词 1998.2

陈庆元 江月不随流水去  天风直送海涛来——评〈天风集〉 江西诗词 1994.2

陈庆元 台湾竹枝词散论 安徽师大学报 1992.2

陈庆元 台湾风土杂咏误收南台竹枝词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1.7.20

陈庆元 闽台《竹枝词》漫谈 炎黄纵横 1996.1

陈庆元 诗词研究论集 巴蜀书社 1998

陈庆元 历代咏花诗词赏析 香港学林出版社 1989

陈秋帆 阳春集笺 南京书店 1933

陈秋桂 舒梦兰及其白香词谱 反攻 1987.06

陈去病 笠泽词征 民国二年铅印本 1913.01

陈去病 词旨叙 国学丛刊 1923.09

陈去病 笠泽词征序自叙 国粹学报 1909.10.20

陈去病 笠泽词征序 国学丛刊 1923.09

陈铨 清代第一词家纳兰性德评传 弘毅月刊 1926.06

陈铨 清代第一词家纳兰性德之略传及其著作 清华周刊 1924.03

陈人雄 亘古男儿一放翁 文学报 1981.12.31

陈人之 八十年我国之敦煌学 敦煌学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03

陈人之; 颜廷亮 云谣集研究汇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陈任仲 词韵谐声表 云在书房 1934.01

陈榕甫 诗词漫话 花城出版社 1982.02

陈融 隅园诗话(八)与小珊论词 青鹤 1935.10.01

陈如江 金源豪放词谈略 大公报 1988.07.05

陈如江 “虽小却好,虽好却小——明人的小令” 大公报 1988.10.03

陈如江 隔雾看花恨未真——谈诗词的隔 大公报 1989.10.27

陈如江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大公报 1990.06.22

陈如江 吴伟业的绝命词 大公报 1989.05.12

陈如江 旧欢如梦里——吴伟业《西江月》 大公报 1989.08.16

陈如江 启人后学的注本——评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 读书 1985.3

陈如江 试论人间词话的境界说与意境说之区别 争鸣 1982.1

陈如江 “承豪放词风,拓豪放词境——谈晁补之词” 大公报 1989.06.02

陈如江 “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贺铸《感皇恩》” 大公报 1988.02.02

陈如江 “幽索如屈宋,雄壮若苏李——贺铸词的艺术特点” 大公报 1988.04.25

陈如江 “豪放近苏,俚俗近柳——谈黄庭坚词” 大公报 1989.03.24

陈如江 说白石词的清空 大公报 1991.05.31

陈如江 说白石词的骚雅 大公报 1991.07.19

陈如江 小巧楼台眼界宽——蒋捷小令的艺术特色 大公报 1986.11.18

陈如江 李清照《词论》及词作 大公报 1990.10.26

陈如江 《醉花阴》中的炼字 大公报 1989.12.01

陈如江 谈李之仪对小令的贡献 大公报 1980.08.17

陈如江 赖有乐章传乐府——柳永词之我见 大公报 1987.12.01

陈如江 直陈别苦达述离忧——柳永《八声甘州》 大公报 1988.05.03

陈如江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雨霖铃》 大公报 1992.12.06

陈如江 读欧阳修的婚词《南歌子》 大公报 1987.07.07

陈如江 疏隽开子瞻深婉启少游——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大公报 1988.02.15

陈如江 “优柔缠绵,情韵兼胜——秦观《满庭芳》” 大公报 1988.06.28

陈如江 “幽花媚春,自成馨逸——谈秦观词” 大公报 1988.11.20

陈如江 史达祖的人品与词品 大公报 1991.05.17

陈如江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说史达祖的两首咏物词” 大公报 1991.06.14

陈如江 一代名臣销魂语——司马光《西江月》 大公报 1988.03.01

陈如江 风流闲雅宋祁词 大公报 1988.08.15

陈如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谈苏轼词 大公报 1989.01.13

陈如江 “生气盎然,意趣横生——苏轼《南乡子》” 大公报 1990.07.01

陈如江 苏辛词比较说 大公报 1991.03.15

陈如江 读万俟咏《诉衷情》 大公报 1992.10.18

陈如江 思笔双绝碧山词 大公报 1992.07.19

陈如江 奇丽凄迷的境界——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 大公报 1987.02.16

陈如江 二窗词比析 大公报 1991.07.05

陈如江 从《贺新郎》看稼轩词的艺术创新 大公报 1991.02.01

陈如江 人生自是有情痴——晏几道词的艺术特色 大公报 1987.05.12

陈如江 想离情别恨难穷——晏几道《思远人》 大公报 1988.03.14

陈如江 如春云舒卷如春水微波——谈晏殊词 大公报 1988.01.05

陈如江 无穷无尽是离愁——晏殊《踏莎行》 大公报 1988.05.30

陈如江 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谈张先词 大公报 1987.08.11

陈如江 不是民歌胜似民歌——张先《菩萨蛮》 大公报 1988.03.29

陈如江 玉田词风格谈 大公报 1991.04.26

陈如江 慷慨激昂芦川词 大公报 1991.10.25

陈如江 亡国之音哀以思——说宋徽宗词 大公报 1990.12.14

陈如江 读赵令畤《蝶恋花》 大公报 1988.06.27

陈如江 周邦彦的《解连环》词 大公报 1987.05.19

陈如江 悲莫悲兮生离别——周邦彦《蝶恋花》 大公报 1988.07.12

陈如江 从《六丑》看清真词的勾勒 大公报 1990.07.07

陈如江 词中李太白——朱敦儒的放逸词 大公报 1990.04.20

陈如江 道尽深闺无限情——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大公报 1988.07.11

陈如江 宋代闺秀朱淑真的情词 大公报 1991.08.16

陈如江 晁补之词论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2.07

陈如江 此情无计可消除——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赏析 名作欣赏 1985.2

陈如江 黄庭坚词论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07

陈如江 竹山词论析 华东师大学报 1986.4

陈如江 天涯此别恨无穷——舒亶《菩萨蛮》赏析 大公报 1988.04.26

陈如江 一洗五代旧习——谈王安石词 国文天地 1990.02.01

陈如江 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名作欣赏 1982.1

陈如江 “虚幻笔墨,绵邈深情——吴文英《风入松》赏析” 文史知识 1987.2

陈如江 “画楼明月空相照,感时伤别思悠悠——晏几道《临江仙》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 1986.7

陈如江 晏殊词论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07

陈如江 高标遗韵独具慧眼——读施蛰存的花间新集 解放日报 1992.06.13

陈如江 极沉郁之致穷顿挫之妙——谈冯延巳词 大公报 1987.09.01

陈如江 初日芙蓉春月柳——谈皇甫松词 大公报 1989.12.08

陈如江 李白词之真伪 大公报 1987.7?

陈如江 绮艶中具深婉之情——谈李璟词 大公报 1987.04.07

陈如江 情真调逸思深言婉——读李珣词 大公报 1990.05.20

陈如江 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李煜词的语言特色 大公报 1987.07.13

陈如江 一个初恋少女的心曲——李煜《菩萨蛮》 大公报 1988.04.05

陈如江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毛熙震《更漏子》 大公报 1987.10.12

陈如江 淡而有情浅而有致——牛希济《生查子》赏析 大公报 1989.11.19

陈如江 花间群贤殆鲜其匹——谈韦庄词 大公报 1988.06.14

陈如江 香而软绮而靡——谈温庭筠词 大公报 1989.11.05

陈如江 中唐文人词略谈 大公报 1991.06.16

陈如江 花间词兴盛的社会背景 大公报 1991.11.22

陈如江 低徊往复沈郁悲凉——李璟《浣溪沙》(菡萏香消)赏析 名作欣赏 1987.5

陈如江 感情挚厚境界开阔——谈孙光宪词 大公报 1988.10.04

陈如江 花间词艺术风格析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2.2

陈如江 一蓑烟雨任平生——唐宋隐逸词 大公报 1992.08.23

陈如江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 华东师大学报 1992.07

陈如江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唐宋词鉴赏辞典 书评 1987.1

陈如江 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前言 上海文论 1992.2

陈如江 “雄奇而哀伤,苍莽而悲凉——萨都剌《念奴娇》” 大公报 1989.12.29

陈如江 谈诗词曲之区别 大公报 1990.09.09

陈如江 诗词的疏与密 大公报 1990.04.27

陈如江 诗词的浓与淡 大公报 1990.08.03

陈如江 诗词之眼 大公报 1990.08.31

陈如江 诗词的谐趣 大公报 1991.08.02

陈如江 意境之限界 文艺理论研究 1987.3

陈如江 读俞平伯论诗词曲杂著 书林 1987.1

陈如江 诗词百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09

陈汝惠 北海诗魂王国维 前锋 1947.08

陈锐 褒碧斋词话 国粹学报 1909.07.20

陈锐 褒碧斋词话 国粹学报 1910.03.20

陈锐 褒碧斋词话 国粹学报 1911.01.20

陈锐 褒碧斋诗词话 青鹤 1936.10.11

陈锐 冷红词序 庸言 1913.05

陈锐 两宋词人时代先后小录 词学季刊 1933.12

陈锐 词比——字句第一 词学季刊 1933.04

陈锐 词比:律调第三 词学季刊 1933.08

陈锐 词比:韵协第二 词学季刊 1933.08

陈瑞昌 漫说古诗词中的“水”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2

陈瑞昌 漫说古诗词中的水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2.3

陈瑞生 《红楼梦》诗词赏析导引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3

陈若兰 从传统小令的发展演变看晏几道《小山词》 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1997

陈三 千古闲情一笠翁 畅流 1959.08

陈三立 萍乡文氏四修族谱序 同声月刊 1943.01.15

陈三立 朱公墓志铭 词学季刊 1933.08

陈三立 受砚庐图题记 词学季刊 1934.04

陈三聘 汲古阁钞宋金词七种 学海出版社 1971.05

陈森 词曲中“子”“儿”两个语尾字的用法之分析 大陆杂志 1959.07.08

陈善相 词的起源 中华日报 1977.06.23

陈尚君 姜夔卒年考 复旦学报 1983.2

陈尚君 欧阳修著述考 复旦学报 1985.3

陈尚君 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古典文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陈尚君 晏几道生平零考 中华文史论丛 1988.1

陈尚君 花间词人事辑 俞平伯先生从事文学活动65周年纪念论文集(巴蜀书社) 1992.03

陈尚君 也谈温庭筠生平之若干问题——答王达津先生 南开学报 1982.6

陈尚君 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 中华文史知识 1981.2

陈少钦 试论词源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集美师专学报 1991.2

陈少松 梁启超词评辑要 文教资料 1988.1

陈少松 “声与诗”之我见 学术月刊 1997.12

陈少松 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

陈绍箕 稼轩词评汇述 文津出版社 1973.03

陈绍炎 《诗词曲译析》质疑 贵州文史丛刊 1997.1

陈申君 清三家词比较 私立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 1974

陈沈竹 女词人李清照 今日中国 1976.1

陈声聪 人间词话述评 词学 1981.11

陈声聪 关于词的派与体之再争议之三——与施周二先生商榷 西北大学学报 1981.1

陈声聪 闽词谈屑 词学 1985.02

陈声聪 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06

陈声俊 枕霞词谱三百例 靖县印刷公司 1995

陈胜长 读人间词话及词学通论作词法 新亚生活 1967.01.27

陈师旅 漫议苏轼寓惠时的佛老思想 惠阳师专学报 1983.1

陈师旅 漫谈苏轼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植 惠阳师专学报.增刊 1984

陈时彦 敦煌学的拓荒者——王国维 关陇文学论丛——敦煌文学专集(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3.08

陈士彪 曝书亭词略论 杭州师院学报 1986.3

陈世明 琐谈李清照词的瘦字 语文园地 1985.4

陈世庆 台湾词话综补 台湾文献 1955.12

陈适 纳兰容若 人世间 1935.07

陈守元 略论苏词赏鉴问题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982.2

陈寿恒 谈李清照 大华晚报 1966.12.09

陈寿恒 岳武穆的诗和词 大华晚报 1981.08.09

陈寿嵩 眉山冷翠词一卷 光绪三十一年刻本 1905

陈寿宜 词的黄金时代 文学史介绍(美:若那德出版公司) 1961

陈寿宜 词的发展与衰落 中国文学史概述(美:若那出版公司) 1961

陈书良 略论佛学对船山诗词的影响 船山学报 1985.1

陈书良 略论郑板桥诗词的特色 光明日报 1983.08.02

陈书良 板桥诗词撷英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08

陈书良 理论与旗帜:欧阳修的文坛领袖人格 中国文学研究 1995.3

陈书良 韦庄《菩萨蛮》五首别笺 衡阳师专学报 1988.3

陈书龙 苏轼对词的革新创造 黄冈师专学报 1982.3

陈书录 “师古会心,别出新意:何景明《秋江词》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 1995.6

陈淑惠 论山中白云词 新亚书院中国文学系年刊 1969.09

陈淑美 稼轩词用典分析 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 1967.07

陈淑美 辛稼轩与陶渊明 中外文学 1975.11

陈述 辽代的诗歌词曲与小说戏剧 文史哲 1986.1

陈述 宋词元剧作者考略 河南政治月刊 1936.08

陈树绿;钱秀程 水浒诗词选批 南京师院学报 1975.4

陈漱琴 朱淑真《生查子》词辩诬 妇女杂志 1931.07

陈水生 柳永周邦彦慢词之比较 广州师院学报 1990.3

陈水云 道光年间词学思想的发展 中山人文学报 2000

陈水云 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渤海学刊 1998.1

陈水云 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 周易研究 2000.1

陈水云 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江汉论坛 1999.5

陈水云 论同光之际江浙词坛的词学思想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0.4

陈水云 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9.6

陈水云 清代词学尊体与古代文学价值观 黄冈师专学报 1999.1

陈水云 评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 武汉大学学报 1998.1

陈水云 嘉庆年间词学思想的新变 武汉大学学报 1999.2

陈水云 清代词学的诗学化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2000.3

陈水云 论康熙年间词学的南北宋之争 中国韵文学刊 1998.2

陈水云 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东方丛刊 1999.4

陈水云 崇祯末至康熙初年的词学思潮 河北大学学报 1996.2

陈水云 临桂派词学思想的发展 湖北大学学报 1999.2

陈水云 论康熙年间河南词人群的词学思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陈水云 浙西词派与宋词在清代的传播 文学评论青年学者专号第六辑 2000

陈水云 论道光时期的浙派词学 孝感学院学报 2000.2

陈水云 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陈水云 放翁词及其感情生活 哲学与文化 1980.01

陈水云 清人对清真词的解读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5.4

陈舜臣 没落の时代に殉じた男——王国维(中国近代史ノ-ト——12完) 日:朝日アジアレビュ 1976.06

陈思 白石道人年谱 辽海丛书第十一函 1965

陈思 与夏瞿禅论词乐及白石行实 词学季刊 1936.06

陈思 与夏瞿禅论白石清真年谱 词学季刊 1936.06

陈思 白石道人歌曲疏证 词学季刊 1933.12

陈思 辛稼轩先生年谱 东北丛镌 1930.07.08

陈思和 试论刘禹锡的竹枝词 复旦学报 1981.2

陈四海;闫增山 从《金瓶梅词话》看明代中后期市民音乐的流行及其型态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4

陈松宜 清代接受宋词之研究 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1999

陈肃 为苏轼辩一语 文艺报 1963.1

陈素贞 性别.变装与英雄梦:从明清女诗人的写作传统看秋瑾诗词的自我表述 东海中文学报14期 1992

陈太白 历代咏兰诗词选 名家翰墨 1991.12.01

陈弢 论王国维的思想道路及其死 历史教学问题 1957.5

陈陶然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时间考 北华大学学报 2000.4

陈天国 中国到底有没有乐谱?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4

陈天祥 谈古典诗词创作中的沿袭之法 台州师专学报 1993.3

陈天心 书生与革命 : 《三知斋诗词选集》及其文化意义 河南大学学报 1993.02

陈铁镔 论周邦彦词的艺术表现性与审美机制 渤海大学学报 1993.02

陈铁镔; 何英爱 白石与碧山词的比较研究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03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台湾开明书店 1954.03

陈廷焯 词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05

陈廷敬;王奕清 词谱 闻汝贤自印本 1964

陈廷乐 简辑杨升庵著述评选书目 昆明师院学报 1982.1

陈霆 渚山堂词话 广文书局 1973.09

陈霆 渚山堂词话(嘉业堂刻本) 文物出版社 1992.02

陈望衡 王国维的美学本体论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2000.4

陈望衡 宋词的审美理想 东方丛刊 1997.3

陈为甫 宋三百家词选注 慧众文化公司 1992

陈维平 浅论苏轼文艺思想的辨证因素 福建论坛 2000.2

陈维崧 乌丝词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3.07

陈维崧 湖海楼全集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9

陈维志 说刘禹锡《浪涛沙》二首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1991.2

陈炜良 蒋鹿潭及其词 香港大学中文学会会刊 1956

陈炜良 词之起源辨 文学世界 1957.01

陈慰钧 苏东坡诗词选注 大众书局 1966

陈文 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初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0.1

陈文豹;陈连康 宋词三百首 甘肃民族出版社 1999

陈文博 “婉转清淡,真切自然:纳兰性德词二首赏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0.1

陈文成 关于《泛龙舟》 音乐研究 1984.2

陈文和;邓杰 从二北到半塘:文史学家任中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陈文华 海绡翁梦窗词说诠评 里仁书局 1996

陈文新 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 贵州文史丛刊 2000.5

陈文忠 一曲如梦令,千载有知音:李清照《如梦令》阐释史 名作欣赏 1994.05

陈武阳 李清照主体创作中的自我张扬论略 江西社会科学 1998.12

陈先汀 刘克庄文学思想管窥 福建论坛 1998.5

陈先汀 试论《后村词》的特色:兼论刘克庄对豪放词的发展 抚州师专学报 1998.3

陈香 陆放翁别传 国家出版社 1982.01

陈香 苏东坡别传 国家出版社 1980.08

陈香 《钗头凤》及其他——磨折陆游一生的感情触礁 东方杂志 1982.05.01

陈香 苏轼与道潜 东方杂志 1986.03.01

陈香 苏东坡的多彩多姿生活 明道文艺 1977.09

陈香 影响苏东坡最大的四位女性 明道文艺 1980.08

陈香 评介三本苏东坡传——曾普信著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宋碧云译苏东坡传丘新民撰苏东坡 书评书目 1980.06.01

陈香 诗词与李白的诗格 明道文艺 1977.02

陈香 历代名僧诗词选 国家出版社 1981.01

陈香 台湾竹枝词选集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04

陈香 我编历代名僧诗词选 中华日报 1978.10.05

陈香 柳枝词与竹枝词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5.09

陈湘锋 错觉在诗词中的艺术表现 鄂西大学学报 1987.1.2

陈祥耀 谈刘克庄的词 榕树文学丛刊 1980.2

陈祥耀 苏轼与“宋四六” 文学评论 2000.5

陈祥耀 唐宋词说 福建诗词(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0.12

陈祥耀 我国古典诗词演变的几个宏观规律 文学遗产 1986.5

陈向春 “五代”“风流”“与文化的奢侈” 齐鲁学刊 1996.4

陈象恭 秋瑾年谱及传记资料 中华书局 1983.07

陈骁 敦煌美学谈 阳关 1983.2.3.4.5

陈小梅 诗词名句欣赏 武陵出版社 1984.01

陈晓 《扬州慢》黍离词条注释欠妥 语文月刊 1992.7

陈晓芬 欧阳修的君子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2

陈晓芬 论民间歌曲对欧阳修词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5.3

陈晓芬 佛教思想与苏轼的创作理论 文艺理论研究 1992.6

陈晓芬 柳宗元与苏轼崇佛心理比较 社会科学战线 1995.2

陈晓芬 张炎清空说的美学意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09

陈晓林 贺铸《青玉案》修辞赏析 修辞学习 1992.5

陈晓蔷 词境浅释——欧阳修三首晏几道四首苏轼一首秦观四首辛弃疾二首姜夔一首 诗词论丛(台北:文星书店) 1961.05

陈晓蔷 东坡词的欣赏 文学杂志 1959.06.20

陈晓蔷 千古词人李清照 文星 1960.05

陈晓蔷 漫谈小山词 诗词论丛(台北:文星书店) 1961.05

陈晓蔷 放翁词及其感情生活 畅流 1960.01

陈晓蔷 诗词论丛 文星出版社 1961.05

陈筱芳 苏轼词的思想与情感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1988.2

陈孝宁 论郑板桥的心态及书风 昭通师专学报 1993.02

陈瀣 评唐宋词人年谱 文学研究 1957.1

陈心浩 试论贺铸词的“诗化”特色 甘肃社会科学 2000.2

陈心浩 试论贺铸词的诗化技巧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5

陈心浩 有宋“倚声家初祖”:从宋词发展的历程重新评价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甘肃社会科学 1999.2

陈忻 论张炎词风与姜夔的异同 重庆师院学报 1988.1

陈忻 吴文英词论析 文史杂志 1988.3

陈忻 梦窗词写作手法初探 重庆师院学报 1989.2

陈忻 论两宋婉约词之异 重庆师院学报 1994.04

陈忻 旷达与怨怒:论南北宋政治斗争对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 重庆师院学报 1996.4

陈忻 “论唐宋诗词意境的”“虚”“与”“实”““ 重庆师院学报 1997.3

陈忻 从唐宋元文人对“不遇”的态度看其人格典范 重庆师院学报 1998.3

陈忻 雅词的崛起 重庆师院学报 1990.1

陈新 中央电视台播出《萨氏诗词格律讲座》 中华诗词年鉴(学林出版社) 1992.04

陈新 古籍整理工作中诗和词的混淆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3

陈新 陈炳铮诗词吟诵曲声誉鹊起 中华诗词年鉴(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2.04

陈新 历代妇女诗词选注 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5.02

陈新维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一词的写作年代与寄托意义蠧测 国立编译馆馆刊 1994

陈新伟 丘逢甲与康咏的交往.唱和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陈新希 陆游寓居磐安考 浙江方志 1994.02

陈新雄 干锅更戛甘瓜羹的苏东坡 国文学报 1997.6

陈新雄 道人轻打五更钟——为什么把东坡打上了海南岛 中央日报 1991.04.22

陈新雄 苏轼欲乘什么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究析 张以仁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学生书局) 1999

陈新雄 苏轼寄托词发微 中国书目季刊 1995

陈新雄 东坡词选析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陈新雄 诗词吟唱与赏析 东大图书公司 1994

陈新璋 花中豪杰的赞歌——张维屏咏木棉词赏析 广州文艺 1984.5

陈新璋 柳永词被接受史三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4.3

陈新璋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歌妓词《定风波》赏析 广州文艺 1984.7

陈新璋 关于东坡乐府研究的几个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4.2

陈新璋 苏轼歌妓词浅议 论苏轼岭南诗及其他(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11

陈新璋 苏辛词风格再认识 第三届辛弃疾研究国际会议论文 1992.04

陈新璋 高手笔下石生辉——辛弃疾咏史词赏析 广州文艺 1983.8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陈新璋 古代诗词鉴赏理论与实践的总体特点——诗词鉴赏纵横谈之五 语文月刊 1988.1

陈新璋 注重情趣,不薄理趣——诗词鉴赏纵横谈之十八 语文月刊 1990.8

陈新璋 古代诗词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评论 华南师院学报 1982.1

陈新璋 诗词鉴赏概论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05

陈新璋;陈咏红;杨秋 唐诗宋词名篇注评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陈信凌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晏几道的个性与其词的创作浅探 江西大学学报 1992.4

陈杏珍;刘烜 重订人间词话 河南师大学报 1982.5

陈幸蕙 故乡流年——蒋捷《一剪梅》之赏析 中央日报 1979.03.09

陈幸蕙 再话蒋捷的《一剪梅》 中央日报 1979.04.09.10

陈雄勋 苏轼传 中国工商学报 1987.05

陈雄勋 三苏新传 中国工商学报 1991.06

陈秀端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谈放翁词 国文天地 1993.08

陈秀玲 多情自古伤离别——试赏柳永《雨霖铃》 中国语文 1982.12

陈秀远 历代名词欣赏 武陵出版社 1983.01

陈琇丽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试评姜夔的《念奴娇》” 中国语文 1984.12

陈栩;陈小蝶 考正白香词谱 春草轩石印本 1918

陈旭 李煜的生活道路与他的词章创作 衡阳师专学报 1990.1

陈旭;方琳 试论李煜的生活与其创作的关系 社会科学战线 1990.3

陈旭麓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全集重印前言 学习与批判 1975.2

陈绪万 唐宋元小令流变论 人文杂志 1992.2

陈绪万;李德身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 华岳文艺出版社 1990

陈炫章 安排肠断到黄昏:李清照黄昏词审美意识浅析 龙岩师专学报 1993.02

陈学池 诗词与天才 华国 1957.07

陈学广 词别是一家”的内涵及其现代诠释 江苏文史研究 1997.4

陈学广 艺术本体与生命形式——李清照《词论》新探 扬州师院学报 1990.2

陈学广 论李清照诗词中的使命意识及其成因 求索 1992.2

陈学广 论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扬州师院学报 1987.1

陈学广 论李清照咏物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师院学报 1991.4

陈学广 《漱玉词》两首《临江仙》考辨 扬州师院学报 1994.01

陈学广 自然之景与心灵信息——说宋祁的《玉楼春》 文史知识 1992.5

陈学广 宋代妇女词探幽 社会科学研究 1989.6

陈学广 论“词为艳科”的词学观念 求是学刊 1999.4

陈学霖 宋遗民流寓安南占城考 港大史学年刊(2期) 1961

陈学霖 王荆公之文学 东方杂志 1959.05

陈学祖 典故内涵之重新审视与稼轩词用典之量化分析 柳州师专学报 2000.3

陈学祖; 何诗海 论稼轩词典故意象的组构方式:稼轩词用典新探之一 柳州师专学报 1999.1

陈学祖; 曾晓峰 稼轩词典故之符号学阐释 湖北大学学报 1998.3

陈雪华 玉田词研究及校读 词学集刊(台北:台湾省立师大国文系) 1966.06

陈雪军 论唐五代及北宋词的意象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5

陈雪军 昆仑唐宋词的意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89.07

陈洵 海绡翁说词 诗词专刊 1931

陈洵 海绡说词 同声月刊 1942.06.15

陈洵 海绡词 民国十二年聚珍仿宋本 1923

陈洵 寄张孟劬书 同声月刊 1941.06.20

陈训章 却是东南第一枝——文学的文天祥 中央日报 1992.05.19

陈雅超 苏词的人格形象与艺术风格 黑龙江才专学报 1989.1

陈亚莉 浅析辛弃疾《水龙吟》 青海教育 1982.1

陈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陆游” 吉林日报 1962.06.15

陈衍 闽词征序 青鹤 1933.04.01

陈彦畴 与龙榆生言陈老莲词事 词学季刊 1935.04

陈燕 蒋捷及其词研究 华正书局 1983.03

陈燕 竹山词校评 蒋捷及其词研究(台北:华正书局) 1983.03

陈扬 唐宋诗词名篇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

陈阳 试析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美:兼评白居易的《竹枝词》 职大学刊 1999.3

陈耀东 张志和生卒年考 文学遗产 1984.1

陈耀东 张志和著作考 浙江学刊 1982.1

陈耀东 张志和《渔歌子》的流传和影响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3.4

陈耀琪 试析李清照《声声慢》词的描述结构 江苏逻辑通讯 1983.13

陈耀文 花草粹编 国学图书馆 1933.01

陈业强 苏东坡到过贵县吗 广西日报 1980.05.28

陈一凡 关于一首宋词作者的探讨 教学与进修 1980.2

陈一飞 一首苍凉激越的悲歌——朱敦儒《相见欢》浅析 语文园地 1985.12

陈一琳 一代词宗辛弃疾 畅流 1964.08

陈一琴 境界说探微——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辩之二 福建师大学报 1981.2

陈一舟 结构的优势是宋词兴盛的一个内因 文学遗产 1987.2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2:12:1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词赏析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五方面重点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其他方法  其次,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还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还要注意: 了解古诗词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要学会写
  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这要看试题的指向。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命题者提示考生按“情与景”的关系方面去鉴赏,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试题对切入点没有明确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觉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来说,考生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去考虑。每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具体作品选择某一个切入“点”。譬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悲”与“欢”,表达技巧方面的“显”与“隐”,语言风格方面的“阴柔”与“阳刚”,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较突出的某一点,深入开掘下去,这样可以说得细一点、透一点。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 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57 , Processed in 0.1104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