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我的珍珠婚
今年农历十月初八,是我和爱人结婚三十年的婚庆纪念日。三十年来,回顾我们在风风雨雨中走过的路,有着无限感慨。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回忆录。
婚前的思念
我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一家九口人,姊妹七个(五个妹妹,一个弟弟)我排行老大。父亲三十岁就得了肺病(当时称痨病),整个家主要靠母亲一个人操持。结婚时家里是生产队里的超支户(又称缺粮户)。我家有土坯房四间(一间堂屋,南面一间房,北面两间房),后来又陆续搭了几间小么子(顺着这四间在房前屋后搭的小间)。我18岁年高中毕业,20岁部队复员,23岁(79年底)师范毕业。少年时父母跟我包办了一桩婚事(名叫陆女英,是倒店大陆大队邹家庄的),由于两人性格合不来我提出分手了。因为家庭条件差,找对象自然处于劣势,加上我本人性格内向,话语少,见了姑娘就脸红,因此也从未谈过恋爱。直到1980年春,我的战友陶四毛跟我介绍对象,当时已经是24岁的大龄青年了,才跟女孩打交道。严格地说,我是个恋爱盲。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
记得我俩经介绍后第一次见面是在人和大队贺根生(爱人叔姑爷)家。也可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吧?我第一眼看见她就喜欢上了。她身材苗条匀称,皮肤白皙,鸭蛋型脸庞,得体的穿着,显得清纯、秀气;她说话响亮、干脆,有着农村姑娘诚信质朴之美;又不乏城市姑娘的精灵与曼妙。她也对我很有好感。谈话中,虽然知道她没文化,只读过小学二年级,但也了解她能干,当过大队团支委,妇女队长。生产队和家务活样样会干,还会织毛衣,绣花,做布鞋、絮靴。她也在孩提时代父母给她包办了婚姻(未婚夫是她舅表哥),后因一是近亲,二是对他没好感,尽管她母亲强烈反对,她还是态度坚决地分了手。我那天很高兴,甚至显得有点孩子气的手舞足蹈。我们离开她姑姑家时她还送我好远。
我们从第一次见面到结婚,总共不到十个月。因是战友介绍,所以不叫恋爱,只有相思。当时我在魏店操祝小学教书,她在曾店上张村参加生产劳动。由于那时还是生产队,农村生产队和家务都很忙;加上农村还比较封闭(也有说封建),男女接触多了老人们怕别人背后指点。所以,尽管我们都想能经常在一起,但实际不可能。记得暑假中我一个多月没去,未婚妻还生气了不理我呢!结婚前,我利用星期天(那时星期六休息半天)去过她家几次。每次去了他都很高兴,连忙拿凳子挨着我坐着聊天,晚上她家里人都休息了我们还谈得兴致勃勃、浓情蜜意。我记得聊天的话题也很单纯,没有去奢望美好的未来,也没有去讨论怎么筹办婚事,只是说说各自的劳动和交往,回顾孩提时代的稚趣,我们之间是如何想念,再就是两个人猜谜语式的打情骂俏逗乐。每次分手时都会依依不舍,牵手相送。有时也避着她老人短暂拥抱,但从没有做出格的举动。记得她当时多次跟我说:“我在公路边做事,经常有意识地看从曾店方向过来的自行车,很想是你来了。”
她一共只去过我家两次。一次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之后,按农村风俗叫“查人家”:就是请本家的前辈陪她一起来我家看看家庭条件怎么样。记得我家因太穷,怕来客看不上眼,还到邻居家借了部分家具呢。因当时跟着她姑姑和二妈,所以我们两个不方便在一起说话,吃罢饭就一起离开了我家。第二次是端午节,我们事先约定好,我去接她过来。记得在会来时,她叫我一个人先走出村子好远,她才随后跟来,说是怕村里人看见不好意思、坏了风水。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欢呼雀跃,真算是我们婚前最美好自由的时光。她来我家玩了三天。我因要上学教书,所以只陪了她一整天。不过每天放学以后我都回家了。我还把要好的同学汤友清接到家里一起玩。这次虽然她玩得很高兴,但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机会还是不多,因家里有客人,光我家本身就有九口子呢!晚上家里安排她跟我妹妹们一起睡,因而我们两人一起坐在我床上牵着手说话就成了她来我家的美好回忆了。
新婚的甜蜜
我们的婚期是阴历十月初八。记得那天是个阴天。我们娶亲的一行十几人初七晚上伴着军鼓和喇叭乐声从魏店、曾店走大路步行至亲妈家(有二十里地)。按照他们那里的习俗要男方头天晚上去熬夜叫做待媒。待媒那晚我还挨了村里孩子、姑娘们用楝树籽、萝卜甚至抹布里面套砖头的打(叫打新相公),虽然打得有点疼,但觉得闹得热闹(越闹越发是农村的习俗)。闹了大半夜,吃过酒席和早点,黎明前发亲,我们一行人走小路(避开来时的路)把新娘娶回了家。拦过车马,拜了堂,抢了洞房,喝了交臂酒。然后是拜茶,上正席。吃过午饭后,我们俩抬着新被子送走了一行行远近客人,晚上喝了团圆酒,又迎来村子里的人闹洞房说四言八句,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歇息下来。这些活动虽然应付起来人很累,但心情很舒畅,觉得亲友们为自己庆祝新婚是抬举我,当然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由于我们婚前相处时间短,结婚后当然觉得新鲜。特别幸运的是我爱人根据算命的安排不能按农村习俗第三天回娘家(叫回门),要支残月,需要一个月才能回门。所以,新婚期间,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接触和相处。当然,我白天要去学校上班,只有晚上才能回来陪新娘子,显得时间少;新娘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又不能回娘家,所以也更渴望我能在她身边。因而,我们的新婚蜜月虽然没有浪漫的色调,更没有旅游结婚的高级享受,但我们相互渴望在一起的浓情蜜意,已经把我们的心时刻连在一起。每当我回到家,我们都会形影相随,寸步不离。无论是去菜园劳动,还是做家务,甚至去参加生产队劳动,我也以替换的身份代替她,陪在她身边。
一个月满了以后,她回娘家看望家人,也每次要我陪同去,然后亲自去接她回家。就是去她娘家玩,她也是跟我影随形同,就跟结婚前一个样。包括跟她一起参加她家的家务和自留地以及菜园劳动,我们都几乎没分开过。
我们那时家庭条件差,结婚了我没能力带着妻子去旅游。但我还是尽量想办法让妻子高兴。我踩着自行车,把她带到安陆去逛了一天,还补拍了结婚留恋照。返回的时候,将拜茶时亲戚们给的仅有的三十多元钱,跟妻子买了一双运动鞋(五元钱)和一部收音机。我们新婚的小俩口日子,谈不上红火,但我们感觉很甜蜜。
永久的爱
从1980年结婚后,三十年来,我们家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俩的恩恩爱爱仍如当初。我们结婚后很少有长时间分开的情况。记得分别最长的时间是我参加湖北大学函授期间,暑假出外(本地区)学习二十天。除此以外也就是三五天、个把星期的校长培训呀,教研活动呀等等。每次出去妻子都依依不舍,嘱咐这关心那的。走了以后就扒着指头算我哪天回来,还嘱咐我如果中途能回就回来一下。老婆可是一天也不愿意我离开的呢。所以,每次出去回来,她都会显得异常激动。提前准备着好吃的(离家前也一样)。这期间也参加过好几次暑期旅游活动,但凡是我们学校和单位的旅游,每次我都必须带着爱人和在家的孩子一起去(他们去当然是自费的)。尽管我们家庭条件不够好,但我想:妻子跟我做场人,我能够享受的,一定要让她也能享受。一家子在一起开心的玩同一个人玩享受得更多。除了出差以外,我们每天基本上都在一起。包括走亲戚,我们总是要去一起去,并且很少在亲戚家住宿。我们俩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两个人都从不熬夜抹牌,晚上回家陪老婆成了众所周知的不变规矩。直到现在仍然如此。每天晚上我们吃罢晚饭就一起到田间、马路、街道、超市等地方或踏青,或纳凉,或散步,或购物,没人的时候还牵着手,搭着肩,在草坪上相拥而坐。几十年如一日,包括现在有孙女了,到了晚上,儿子媳妇都知道我们的老习惯,都会主动叫我们出去散散步。因而引来所有熟悉我们的夫妻的羡慕。尽管我们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只要老婆或我喜欢的食物,双方都会跟对方买来。记得我去云南旅游,那么远的路程,购了几大包水果等特产食品,引来同伴的不理解甚至反对。特别是穿的衣服,不管多么贵,家里衣服怎么穿不烂,手中钱怎么充不充裕,只要其中一人觉得好,就会跟对方买下来。所以,我们夫妻俩的衣服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双方相互买的。我们也感觉,对方跟自己买的衣服穿着更让我们开心。因为衣服好不好看,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还是让夫妻间相互赏心悦目。至于双方喜欢玩的手机、电脑呀等等,也都是毫不吝惜。去年我去内蒙古旅游,竟花了一千元跟爱人买下一条狐狸皮毛围巾,弄得她很不好意思。
我们相互关心,在爱护对方的身体方面更是关怀备至。只要对方身体有哪点不舒服,都会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不管多么忙还是黑更半夜。爱人常说,你发咳比我自己咳嗽还难受,为了减轻我咳嗽症状,她常常晚上起来冲蛋花给我喝。我们双方颈椎有点毛病,都经常给对方按摩。爱人多病,但我从未发半句牢骚,也从未计较过医疗费用的昂贵,并且总是劝告她,钱是身外之物,身体比金钱更珍贵。我们今年都五十四五岁了,可老婆还会在我回家时拥抱着我或用双手套着我的脖子说:“我爱你!”“老公,你回了!”她要我说这样的话,我确实不好意思说出口,我说:“只要有实际行动就行了,干嘛非要说‘爱’不‘爱’的呀?”,她总是笑着回答我:“女人到了一百岁都需要‘爱’”,她经常在我面前撒娇,拉着我的手要我跟她一起跳舞。我们都感觉到我们没老,衣服也越穿越艳丽,好像越活越年轻。事实上,别人也都说我们夫妻俩不像五十多岁的人。这都是因为我们夫唱妇随、和谐相处、心态好的效果吧!
爱人常在我面前说:“我们到了这么大把年纪,怎么总是有离不开的感觉,总想你每天早点回家陪着我”,“我们还没有爱够”“下辈子我还做你媳妇儿!”是呀,什么叫爱一辈子,什么叫白头偕老,什么叫家庭和谐,这就靠夫妻之间永不衰败的爱的力量来维系,靠夫妻双方磁石般的引力来紧密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