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作文教学研究的读书笔记整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09:5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德斌  / 文                作文研究课题: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
书籍: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导论
七年级上册第一堂作文课训练:搜·赏·析·作——研究性作文实施手记

要点归纳与评价:初中一入学,就从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入手。学会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关于如何引导,作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切入口。文章将一次教改尝试的过程展示出来。这一过程第一步是搜,初步设计收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拟将收集到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各种小册子。一周后,根据学生收集多为广告词的情况,作者决定改为集中收集赏析练习广告词,并延伸到学写新闻稿,编排手抄报。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认识语文于生活的关系,即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
从全面转变观念入手,自主合作创造性学习概念,新《课程标准》的提法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高中要求是研究性学习,这里的提法是创造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贯穿的也是研究性和创造性。研究性是过程和方法,创造性是结果。本人赞同作者的提法和做法。实施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领悟学习理论,运用“自学”知识的做法都是值得称道的。

质疑和启示:独立的提法和自主重复,属于多余。
关于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除了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之外,还应该强调语文与自己成长的关系。生活在语文中,成长在语文中,表达在语文中。笔者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没有错,但是这其中的含义除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用语文之外,学生还应该认识到:自己个体的生活包括内心的成长都和语文是一体的。学语文提高人文修养和表达能力。它将伴随你的一生。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表达,表达生活,表达自己。反过来,这种表达会促使你更好地生活。因此,写作训练就是一种表达训练,要表达首先得认识,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然后才是素材和方法的问题。这是作文教学理论的核心问题。这个训练不是一次两次训练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作文教材编写或者说作文教学进程中,这应该是第一阶段的第一课;第二阶段就是认识和表达自己的训练了。

广告与语文教学新思考——《搜、赏、析、作》补充

《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出自刘德斌《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导论》)
要点概括:
作文教学要冲出障碍,师生双方都要突破心理障碍。作文件教学起步非常重要。
教师心理障碍表现为: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一到实践好像就是学生的事了。许多教师多年不写文章,就是写也多是理论探讨、经验总结之类。它使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写作教学中最有效的东西。北京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认为:就作文而言,较好教的内容是有关写作的“知识”和“技巧”;比较难教的却是写作主体从观察、体验、思索到想象、创造等思维的“能力”及其对外“物”、内“情”由“内孕”到“外化”的表现“能力”;而根本无法或不能教的则是作者的“才气”、文章的“生气”和笔墨的“灵气”等等。在这里,最好教的恰恰用处不是太大;较难教的,用处虽大而实难传授;无法或不能教的,反倒对作文的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强调技法训练,忽视写作规律。教师对写作实践的指导心里欠把握,加之不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作文教学的实践环节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个性的丧失及教学方法的倒置——先导后写作文教学模式。
寻找释放教师心理负担的空间。
1、从恶性循环的源头开始:提升教师自己的写作素养。
刘国政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首先要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他还说:“但看我们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无一不是文章能手,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文章艺术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从我们的语文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文章能手,很值得我们为此开一个庆祝会,因为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乃至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
张中行《写作杂谈》(推荐)
四川师大的马正平教授则认为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专职作文教师。
2、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学习作文命题与批改的艺术。
作者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语感、思维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善于命题,使他们乐于多写多练。关于批改:《“立体化”作文评价体系》
3、与时俱进,关注教学法、写作理论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等。
学生心理障碍的解放:
1、作文起步最重要
首先,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倘见作文之易,不见作文之难。”
其次,课外阅读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名著大作,开阔视野,一开始就要在头脑中形成大作文观。
最后,要求放低些,但不鼓励模仿。刘锡庆指出:崇个性,重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作者认为,作文与创作都是写作主体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只是学生与作家;青少年与成年人,习作与发表综合转换的方式不同而已。起步低、慢,但在引导学生走向“正道”后,步伐就会加快。
2、找准切入点,选一条教师熟悉的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走。”目前,我作文引路的实验和研究有:看图作文、音响作文、童话引路、故事引路、科普引路等等,作者提倡以书信、新闻、简报、儿童诗、古诗等来为学生作文引路。这种引路,就是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走好第一步。
“引路”的实质是运用“先放后收”的理论。刘锡庆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的不够,“收”得过早、过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把他们想象的翅膀折断了,思想、心灵都飞腾不起来了,更可怕的是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
相关材料:语文教师的写作素质与其教学实践关系密切。2004年《语文教学通讯》公布的一份初中语文教师写作状况调查显示:经常写作的占13.16%,偶尔写作的为78.07%,从不写作的占7.89%,不清楚的为0.88%。经常写作的初中语文教师中分别有66.67%、26.67%、6.67%的人从事“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随笔”、“文学作品”为写作的主要内容,没有人写下水作文。经常写作的教龄在20年以上的居多。周课时在5——10节的写作的较多。文章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写作呈现的特点:1、功利性。多为了评职晋级。2、与工作量相关,过重的工作量影响写作。3、与职称和性别有关。职称高的比职称低的坚持写作的比例高,男性比女性比例高。
措施:加强自身认识;优化写作环境;制定制度,让坚持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2007、5、28
《作文教材的编写与发展》刘德斌
……
非语文教科书作文教材编写的特点:
大都采用技法+指导+范文+评点+训练的结构。其基本特点是:1、流派化。只从某一角度诠释作文教学,如能综合交流,就会更有意义。
2、文集化。范文+点评似的作文书泛滥,只是授人以鱼,缺乏理论上系统阐述如何教作文,如何学写作。古人言:“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这类书
误人不浅。
3、技巧化。学习各种兵法,只能使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思想和灵魂,永远无法展示自己的个性,而文章的本质是创新。
总之作者认为:作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摒弃功利性倾向。

作者推荐:编写较好的非教科书作文教材,贵州遵义教研室潘泽远组织编写的《中学作文素质训练实验教程。特点:序列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高志华组织程红兵等名师编写的《中学生作文法》,从中学生作文本质等理论开始剖析,值得一读。

作文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的应有原则:
1、参与命题,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特色育人。作者设计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
家庭环境、个体素质差异
2、改革教法,先练后导。
3、加大作文教学法研究。与写作学与语文教学法相区别。
教的规律:目标、内容、评估、检测;施教过程和方法;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与运用,教学原则。
学的规律:区别与以何种外在活动有效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学习有其内在规律,称之为“作文学法”,作文学法涉及到两个规律,一是作文的规律(写作学范畴),而是学习的规律(学习科学研究范畴)。
课程规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学设备设施,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教学思想(目标、反思、情境等)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文教学史,作文教学理论史。

2007、5、29
《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重点》
研究性写作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每单元一次,课外一学期一至二次。
与课内阅读训练紧密结合。
灵感闪现:没有单纯的阅读教学课,把阅读教学课上成研究性写作课,分成不同的板块来研究,最终的目的,积累素材,训练思维,提高人文修养和写作表达能力,(人文修养与写作表达一体,写作就是表达自己,提高自己,相辅相成。)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做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地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鲁迅《致叶紫》)
反思:正说中了我自己。以后一定注意改正。

简报作文是读写结合训练的新思路
激发思维与激发兴趣同样重要。两方面结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写作文,并提高作文水平。

《新闻引路序列作文训练研究理论体系》
知道什么是好文章——知道怎样写文章——知道怎样写好文章的作文教学宏观教育思路。
初学时,人手一本《繁星·春水》,每天读一首以上,加注百字以上旁注。积累语言、语感、思维,通过解读经典,提高鉴赏能力。然后过渡到文章写作训练上来,从而构成简报作文的训练思想。
书册阅读:相对于提惯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书册,是指单独出版的或具有单独出版意义的书本,而不是篇章。一个时期集中阅读一人作品,一类风格,有利于把握作品的内在语感。
2007、5、30
叶圣陶(1894——1988),《作文论》,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隐性单行本。
一、引言
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问题,因为我们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作的。
因此,我们论到作文,就必须连带地论到原料的问题。思想构成的径路,情感凝集的训练,都是要讨究的。
或许有人说:“这样讲,把事情讲颠倒了。本来思想感情是目的,而作文是手段,现在因作文而去讨论思想情感,岂不是把它们看作作文的手段了么?”
只要是学要满足写作的愿望,都得去做一番作文的讨究功夫。可以说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
不区分普通文和文学。
二、诚实的自己的话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倘若没有什么需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
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一下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三、源头
充实的生活是没有止境的。
只要是向着求实的路的,同时也就不妨作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
要使生活向着求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从实际讲,这二者互相联接,分割不开。为论列便利,姑且分开。
训练思想,叶圣陶借用杜威一派的见解。简析为:疑难的境地——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把每种假定所涵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种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证实这种假定使人信用或不信用。这样来丰富经验。我们要分丰富经验,需要有意迎接外物。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充经验的不二法门。
假如我们的作文是从这样的源头来的,便能表达事物的真际,宣示切实的意思,而且所表达所宣示的,也就是所信从、所实行的,所以内外同致,知行合一。写出诚实的话不是做到了么?
不多观察,少具经验,缺乏切实的思想能力,就会导致远离生活,情感空虚。
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得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假如我们的情感是在那里培养着的,则凡有所写,都属真情实感。不是要表现于人前,而是吐其不得不吐。写出诚实的话不就做到了么?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
四、组织
把材料组成一个圆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经过剪裁的材料是可以确信的需用的材料。然后排次。篇、段、节、句都是这样的情形。
或以为大作家写作,可无需组织,纯任机缘,便成妙文。其实不然,大作家技术纯熟,能在意念中组织,甚至能不自觉地组织,所谓“腹稿”,所谓“宿构”便是,而绝非不需组织。
五、文体

2007、6、2
《写作中的辩证思维训练》:http://www.zuowenjiaoxue.com/ViewInfo.asp?id=4001
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入手: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法训练;联想的辩证思维方法训练;发展的辩证思维方法训练。(概念,针对性训练,学习相关名言)

研究性自主学习理念;写作是表达自我和生活理念;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理念;写作和生活互补理念。情感写作,智慧写作,生活写作。</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8:49 , Processed in 0.0722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