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创新需要浓厚学术民主氛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05: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技创新需要浓厚学术民主氛围
作者:刘纯银   
“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得益于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面对日益改善的科技条件,今天的老科学家却开始怀念和呼唤那个曾经逝去的年代。中国科技界目前最大的弊病是什么?它将会对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消极的影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科院前院长周光召接受某媒体专访时认为: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思想交流和智慧聚集。放眼世界,由于缺乏有效的思想交流,导致流血冲突不断、贸易争端频繁、文化交锋加剧;同时,学术民主氛围不浓厚使得技术壁垒森严、专利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进步不快。现在大家都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正如周光召院士所说,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而学术民主既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学术民主应该是人民对客观事物的比较专门的、有系统的认识和管理,发表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意见的权利。显然,这既是人民对学术问题发表意见、参与管理的权利,也是保证学术问题不被学阀垄断、控制、歪曲的关键。中外无数事实充分证明,要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就需要很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中国“两弹一星”是这样,刚刚发射的“嫦娥一号”也是这样。
  迄今为止,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全球最多的,这既与美国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有很大关系,也与它的学术民主等软环境有很大关系。又如德国,在一战后最困难时期形成了量子力学。二战后有影响的犹太籍科学家都已离开,德国分裂成东德和西德,经济被摧毁,国家面临空前困难。德国科学界在很差的条件下,一方面不断争取政府增加投入,一方面团结德国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创新。在那里很少看到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近年来,德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也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虽然有所增强,但国际顶尖技术还为数不多,特别是至今还没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公民问鼎诺贝尔奖,这与当前我们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缺少协作和交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
  按理,现在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技创新能力应好于过去,但实际并非如此。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当国人质疑中国科技创造力相对较低的时候,人们总是埋怨投入不够。其实,不仅仅是核武器,新中国的很多科技创新,都是在物质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正如周光召院士所说:硬环境的创造,比如投资、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固然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何况学术上的是非、正误,只能由其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运动规律来决定。而不能由学阀的专断或“投票表决”来决定。
  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学术创新,常常会受到保守势力和观念的抵制、阻挠和压制,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大力开展公开、公正、公平的、据实、据理的学术讨论与辩论。只有这样,科研工作者追求真理、探究真理、服从真理、捍卫真理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加强。
  真理总是愈辩愈明。同样,学术民主应是探求一切真理所必需。这也是我国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部署,没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要想取得重大科学成就,不仅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最多是做一些枝节性的研究,或者在人家的重大发现基础上去做一些渐进性的改进。而这与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不相符的。
  虽然我国已采取很多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但在理念和制度上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高校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原创性探索,如何在不断加强与市场和企业界联系的过程中,坚持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如何在信息爆炸、知识多元的时代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同时鼓励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乃至国际合作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解决的问题。
  真心期待我国学术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杜绝学术上的“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主观服从客观、错误服从正确”等不良倾向。(刘纯银)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4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07:31 , Processed in 0.0916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