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高万祥校长的教育批判与文化建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0 11: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高万祥校长的教育批判与文化建设
作者:陶继新  

  高万祥,1954年8月生,1982年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江苏省中语会副会长、张家港市中语会会长。

多年来,高万祥致力于大语文教育改革,注重“人文”特色办学,成绩显著,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先后出版《议论文写作技巧》《高中生学习指导》《语文的诗意》《相约星期一》《在日记中成长》等教育教学专著,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近年来,他先后应邀在北京、湖南、福建、四川及江苏等地作教育演讲60多场。

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审视与批判

高万祥于1999年11月下旬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七届年会上,因开幕式上听了全国中语会几位权威人士的声音之后,惊讶气愤贮满于胸,拍案而起,即兴作了一个《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全国中语会带入21世纪》的发言,这无疑给既定的会议基调投放了一枚重型炸弹。

激扬文字

高万祥说,20年来,全国中语会为语文教改基层语文教师做了大量工作,功德无量,功不可没。然而,要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语会带进21世纪,要把全国中语会真正办成全中国语文教师真正向往的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对语文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与评价。

50年来,对于“什么是语文”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暂时概括不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语文”定义也不要紧,只是不能用“工具”之说辖制大家。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学科任务应该是语言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这是中小学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语文教育和改革不能用任何模式任何框框束缚人们的手脚,只要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精神品质得到同步和谐发展,任何在实践基础上的大胆创新,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20年的语文教育成绩固然不小,然而从整体上看,少慢差费的现状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全中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怕写作文及大量“克隆”作文,情况着实让人心痛。再说,怀疑批判精神和问题忧患意识永远美好,而粉饰现实报喜不报忧或不敢否定自己不敢正视现实的心态只会贻误事业遗祸后人。

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全国中语会及主事者应该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更应该有实事求是的学术理念,怀疑批判的科学精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次全国中语会缺乏这种氛围这种精神这种亮色。

“三老”的语文教育理论在当代中国独树一帜,其影响和作用定能彪炳史册。然而,作为学术流派,毕竟是一家之说,我们不能罢黜百家,定于一尊,更不能把他们的思想看成是泽被苍生的江河湖海。如果在中语界搞“两个凡是”,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就不可能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光明局面。

高万祥认为,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全国性语文大讨论,批评的声音占了上风,批评的语言也许尖锐刺耳了些,然而,开展争论争鸣这实实在在是好事善举啊!况且能够发这种“高级牢骚”、“超级牢骚”,不仅表明批评者个人的成熟和睿智,更是一个社会文明发达和宽容开放的表现。一个真正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敢讲真话实话,敢听真话实话,并且敢于接受真话实话的批评。以文学界为主的批评之声不管观点如何,至少,批评者的热情,他们的底气和能力,他们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是无论如何值得肯定值得学习值得发扬的。作为“圈内”人士(特别是大家奉为的权威人士)怎么能说这次批评讨论是“一场动荡”呢?用“动荡”这个词,马上会让人想到“动乱”,想到社会政治斗争。不知说话者是否真想以此吓倒那些批评者?我的看法是既不能吓人,也不应被吓坏。该说话的还要说话,该肯定的还要肯定,该批评的还要批评,该争论的还要争论。如果争论双方都能抱这种态度持这种精神,学术上能够“兼容并包”多好呢?我们应该把王丽、王尚文、钱理群等有识之士请来参加中语会盛会,共商国是,共图宏伟大业。我们要学习“三老”和刘国正等大家的教育思想,我们也应该好好读一读《教育:我们有话可说》《杞人忧师》《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审视中学语文教育》等著作,应该好好听一听邹静之、童庆炳、刘锡庆、施蛰存、许纪霖、王富仁、于光远、王元化等著名学者的不同声音。这样,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最后,高万祥怀着深切的感情大声疾呼:衷心祝愿全国中语会以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形象走入21世纪;让我们一起努力,拯救语文,拯救中国的未来,拯救世界上最昂贵最沉重的“泰坦尼克号”!

强烈反响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发言,高万祥成了会议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闻人物。与之交流者接踵而至,为他的勇气和胆识,也为他的智慧与眼光。一直处在激动之中的高万祥返回张家港之后,连夜将大会发言的主要内容写成文章,发至《语文学习》。这份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中学语文刊物当机立断地撤去已有清样,换上此稿,登载于1999年第12期上。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广州市增城中学唐遇春老师来信说,看了你在《语文学习》上发表的“有感”一文,就一直有给你写信的冲动。理由很简单:在我为中语界深感悲哀绝望时,总算听到了异样的声音,总还有良知未泯者,有颇具现代眼光的仗义执言者,中语界并非漆黑一片,总算有一个闪电,有一丝亮光。早就期盼社会各界能给自以为是、一片死寂的中语界点把火,真的该感谢这些人文学者凭他们的“底气和勇气”(我很佩服你用的这两个词,足以让中语界的权威无地自容)认认真真地做了。

浙江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王尚文则致信高万祥说,读《语文学习》12期之大文,深契我心,欣慰异常。您说出了作为一个社会的良心、智慧的传播者、捍卫真理和神圣的人所应说的真话实话深刻的话,我从中看到了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谨致敬意和谢意!

启动“六大文化工程”

高万祥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文化批判的同时,更加努力于新的语文教育改革体系的创立。他在全校学生中启动的有一个好的口才、背诵200首古诗、聆听30场名人报告、阅读40部文化文学名著、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每周写6天以上日记等“六大文化工程”,则是高扬语文教育改革的旗帜,在文化建设方面开展的一项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活动。

有一个好的口才

高万祥认为,中国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其背后是思想性格的缺陷。始作俑者则是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缺失,学生个性的束缚与泯灭。如果说我们建国以来构造的是5分加绵羊式的“优秀学生”模式的话,目前“应试教育”造就的则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不问窗外事的失语者。在美国,政府有义务培养公民的演讲能力,在学校则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干预生活。中国要想走向世界,就要弃己之短,取人之长,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演讲与生活的内在链接。所以,高万祥将演讲正式搬进课堂的同时,班会课、晨会课等,也有了演讲的一席之地。他说,这一校本课程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游弋行走,已结下了累累硕果,在群体演讲水平澎湃推进的同时,演讲新秀也是层出不穷。年级一月至少一次,全校一年至少一次的大型演讲活动,更是群英荟萃,人才辈出。

高万祥校长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刚刚参加了一个高一年级的演讲比赛。他说学生的演讲精彩纷呈,其中不乏天才的演讲家。高一(4)班林宇良同学以“超越梦想”为题的演讲,虽然只有三四分钟,却博得五六次热烈的掌声。林宇良在演讲中说:“我们经历了13天艰苦而卓绝的军训。这13天,是烈日与骤雨相伴的13天,是泪水与汗水交融的13天。13天,我们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自信、守纪、勤奋、成功的张家港高中学生。”“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是一笔永恒的财富!那是我们一生中的骄傲!如今,我们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军训生活,跨上了人生崭新的征程。你,我,都明白这三年比军训还要苦,还要累,我们会畏惧吗?会动摇吗?畏惧的就不是铁血男儿,动摇的就不是铿锵玫瑰!信念战胜一切,磨炼创造梦想。三年,我们能用青春的热血谱写多少奇迹;三年,我们能在人生的史册上留下多少壮丽篇章;三年,我们能让岁月定格下多少次的永恒!我们坚信,等待我们的辉煌,是灿烂的一生。同学们,一起超越梦想吧!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

高万祥校长认为,演讲训练的不仅是口才与胆量,而且也是自信心的培养。学生在演讲中确立了自我价值的坐标,同时也拥有了无所畏惧的自信力。这样的学生,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会在走向成功的跋涉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独有的精神家园。

背诵200首古诗

中国曾经演绎过诗词歌赋的辉煌历史,但现代的学生却因应试的羁留而与古代诗词难有深情的会晤,即使学习课本上有限数量的诗词,也多是情不得已地为考而学。但一个学习者如果没有诗意的存在,就会缺失创作灵气,没了浪漫情怀,少了活跃思维。而整个社会对于诗意疏离的结果,使得功利之心漫卷肆虐,猖行无阻。

高万祥是一个追求诗意的人,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语文的诗意》,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追求教育的诗意人生”。诗意离不开古代诗词的熏染陶冶。他在自己背诵古代诗词的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走进这一辉煌的殿堂之中。他规定高中三年,每个学生至少要背299首古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经典诗句,在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学生身上有了绚丽的展示。他们随口诵出的诗词佳句,在与人交往和写作中都有了卓而不群的展露。而走进大学和步入社会之后,这些诗书更是成了他们信手拈来的一笔文化财富。

聆听30场名人报告

崇尚名人是高中生的共同心理,目睹名人风采和亲聆名人讲话,更是他们心向往之和梦寐以求的事情。高万祥深味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于是邀请名人来校作报告就成了张家港高级中学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

中学生心中的偶像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有歌星影星等。这与高万祥心中的名人标准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他认为,富有思想与文化品位者应是中学生首选的名人,让中学生直接聆听他们的声音,对他们的品德陶冶、学习追求,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的哲理散文,特别是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在高中生中拥有广泛的市场。2003年4月1日,高万祥便特邀周国平到校开设讲座。虽然只有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但他的精彩报告却着实令中学生们享受了一次高品位的文化大餐。2003年11月8日,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也来到张家港高级中学。当时正值他的新书问世,学校专门在报告厅的大门口做了一个他的新书的宣传标语,这令叶永烈感慨莫名。就是颇有争议的以“北大怪才”著称的余杰,也被请到学校。由于在校本课程《大语文阅读》中已收录了深受学生喜爱的他的《日本鬼子的“自尊心”》《龙永图的悲与喜》《施德罗:我穷故我在》《金庸的伪善与妥协》等作品,学生听来就倍感亲切与激动,而他的活跃的思想更是不时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高万祥心中的名人还有初出茅庐而又富有诗才的青年名师苏静。就是在2004年6月全国新教育实验会议于张家港市召开之际,全国大师云集,他却专请苏静一人来校作报告。原定1个小时,可两个小时过后,苏静口若悬河的诗意宣讲还在继续进行着。由于人满为患,高万祥校长只能站在报告厅的门口站着听讲。他很惊诧于苏静的文化功底与演讲水平,他告诉记者,其间没有一人离场,响起25次掌声。报告结束之后,许多学生仍然围在她的周围请求签名留念。他说,此前已经请她三次来校作报告,近日,他还将请她来校为新入校的学生再作一次报告。

仅近几年时间,高万祥就请来了几十位全国知名的人士来校为师生作报告,除周国平、叶永烈、余杰等人外,还请了吴非(王栋生)朱永新、袁振国、阎立钦、成尚荣、李宁玉、周德藩、朱芒芒、蔡祖泉、刘京海、苏氏教育思想讲习班的萨夫琴卡·亚历山特拉·雅科列娃和哈依鲁莲娜·西莲娜·尼古拉耶芙娜、李镇西、陈钟梁、杨九俊、冯恩洪、郭海燕、李燕杰、、霍益萍、顾泠沅、朱泳燚、秦兆基、李希贵、彭钢、顾冠华、成尚荣、蔡明、洪宗礼、范守纲、祝智庭、李汉忠等,朱永新、李镇西、吴非(王栋生)等专家则几乎每个学期都应邀来给师生作学术报告,跟学生面对面地座谈。

阅读40部文化文学名著

阅读中外经典名著是学生聆听大师声音的另一种文化形式,是与大师精神对话的心灵之旅。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审美体验,享受文学滋养,而且还可以升华思想境界,提高人格修养。对名著情有独钟的高万祥校长,希望学生经常性地在这一精神世界中自由地翱游。为此,他规定学生三年之内必须阅读40部以上的文化文学名著,并安排了专门的阅读课时,每周两节,语文课和自由阅读课各一课时。在这种课上,教师不必讲授,学生自由阅读。好书就在教室之中,选读权握在自己手里。学生非常欢迎这一精神漫游,尽情地吸收着这一精神大餐所赐予的高层次营养。

与此相伴而行的是,高万祥又自编了每月一期的《大语文阅读》。它取自当代优秀报刊的美诗佳文,弥撒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宛如将池塘活鱼和田间鲜菜取来立马烹调,随即送至学生口中,鲜美之味妙不可言。学生已经将《大语文阅读》作为必读的期刊,乐在其中、不忍释怀的现象甚至成了一道诱人的风景,现有的语文教材也只能“徒有羡鱼情”了。高万祥认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与具有鲜活内容的当代文化,有着一种天然的维系,爱之弥深自然也就是情在理中的事情了。

观看50部经典影视作品

高万祥校长认为,高中学生不应是只坐在课桌旁的只会学习的书生,而应是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当代年轻人。无疑,当代传媒可以为学生提供色彩斑斓的生活空间。但高万祥校长不主张学生多看电视。他认为,电视虽然在文化普及中功不可没;但同时又鱼龙混杂,缺少文化含量。既让学生感受当代传媒艺术之美,又能让其在美感体验中提升文化品位,中外名著改编的电影则不失为一种上乘的选择。为此,高万祥将其作为校本课程,让其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与当代学子“面对面”。张家港高级中学有很好的礼堂,有大型的屏幕,有先进的网络,于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简爱》《巴黎的圣母院》《百万英镑》等中外名著改编的电影就成了高中生校本课程中一道绚丽的风景。

曲折的故事情节,富有动感与色彩的电影画面,令众多学子乐而忘返。而著名文学家的思想情感与美学追求,以及改编者的艺术趣味,便在“润物细无声”中走进学生的心田。

每周写6天以上的日记

《在日记中成长》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很有特色的图书,它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出现在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学生学习视野之中。高万祥认为,这是一门修练人生的大语文课程,是张家港高级中学独创的产物。书为国际大32开本,每页左边为《历史上的今天》,记录当天最值得学生关注的历史上的大事;右边是《每日话题》,为每天生活中的一则富有生活智慧的故事。下面空白的地方是《我的今天》,专供学生写日记之用。学生日记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写自己的自传,不但是写自己,也是写历史;二是“吾日三省我身”式的省检自身、完善自我的感想文字。高万祥告诉记者,一个人有肉身我、社会我和道德我,通过这种“慎独”式的记事方式,让学生用道德我战胜肉身我,进而步入道德我的境地。这一课程在全校开设之后,已经收拢了累累的硕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思想境界也在逐渐提升。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和周国平都为本书作了序。朱教授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周国平说日记是“岁月的保险箱”“灵魂的密室”“忠实的朋友”和“作家的摇篮”;高万祥则说其是“一个自我超越一个自我”的“文化拉练活动”。

和学生一起成长

高万祥的文化建设,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师生在文化方面都有所发展,在对学生启动“六大文化工程”的同时,对教师则提出了“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校规。而“一起成长”的主体内涵,就是与学生共同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的真正升值。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格

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教师校徽上便印着“做中国最好的教师”的字样,高万祥校长百讲不厌的一个话题则是“优秀的教师都是爱看书的文化人”。不进入经典阅读的文化队伍之中,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就没有立身之地。他不但强调教师阅读经典名著,而且还要进行考试。特别是假期,考不好就不给奖金。他甚至说,我是在逼教师读书,犹如有些家长逼孩子读书一样。高中离不开高考,优秀的教师应当教出可以考高分的学生,但同时又必须是最爱看书、最能讲故事和最能写作的文化人。

姜广平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现在虽然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可他依然对张家港高级中学留有深情,他说自己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读了三年“研究生”,文化增值之后方才腾飞的。而一些应届大学生走进这所学校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人读书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情出由衷的一句话便是:“我们从一所大学又走进了另一所大学。”有的甚至说,在大学四年都没有读过这么多书。

去年高万祥随队前去云南考察时,曾两次脱离团队专去寻访西南联大的旧址。他认为这是一个文化教育上的圣地,中国近现代许多文化教育大家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且多是走得辉煌灿烂。在当地新华书店里,他发现一本写得很有文化底蕴的报告文学《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随即情坠其中,并邮购200本,以尽快让学校的老师们也能享受这种文化的激荡与陶冶。

他读了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之后,为其理念之新与取例之精而感动,于是立即购买100本,发送给学校里的100名女教师。后来此书再版时,又买200本,让全校200位教师人手一册。

高万祥告诉记者,张家港高级中学教师的福利不错,但他认为,老师们从读书中获取的收益,则是福利之最,是价值最大且永不贬值的一种收入。经典阅读不但可以让老师们拥有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拥有气质与品格。是一种“鱼和熊掌”可以“得兼”的文化行为。

如果人们为张家港高级中学园林化校园之美惊讶的话,更令人吃惊的则是它那美中之美的阅览室。因为拥有如此图书之多而精的阅览室的学校真的是“几希矣”。在他的心里,“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于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他说,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品格,它不但写在一个人的脸上,更写在一个人的心里,形之于与人交往言谈话语之中。他认为,在这个近乎世俗化的社会中,读书应当是一种宗教一样的行为。

高万祥认为,我们所做的这些文化活动不一定与高考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却有着内在的维系,时间愈长,它的作用就会愈加显现出来。所幸张家港高级中学的高考成绩非常喜人,2003年第一年参加高考和2004年第二年参加高考,在张家港市都是独占鳌头。但高万祥说,我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些高考成绩,而是师生共同的文化成长。

与名人进行心灵对话

在行知楼的走道里,高万祥设置了一幅巨大的电脑制作画: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和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校园的组合。在高万祥校长的心中,这三位教育上的名人是张家港高级中学办学的老祖宗,没有第四个能够与之比肩。他将这三个人作为自己终生的精神导师,同时也希望作为所有老师的精神导师和精神顾问。如此的设置,就可以让老师们在举手投足之间,与这三位伟人进行心灵对话,这无疑对他们的人生指向标定了一个高远的目标。

与此同时,高万祥又特聘钱理群、巢宗琪、朱永新、曹文轩、王尚文、于漪、陈钟梁、陆志平、成尚荣、范守纲、谷公胜等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学校课题顾问和青年教师的导师,让学校老师与这些名人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老师们在感受这些名人风采之时,自觉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与思想修养。

其实,这些名人不少都是高万祥的朋友,有的往来甚密。在他看来,“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一孔子之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说,自己从中获取的教益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不择手段”地让教师写作

高万祥校长在抓学生写作的同时,对教师的写作也有了近乎克刻的规定。他要求全校教师都要写生活小故事,每个青年教师每周不得少于3篇,中老年教师每周也不能少于1篇。有人甚至说他在这方面有点专制,有些“不择手段”。但他对此充耳不闻,一如故我地“专制”下去。他说,现在有的教师因为我的要求之严可能会有意见,但以后他们一定会因为我的要求之严而感谢我。

人格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

高万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格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不能空洞无物、大而化之,而应当外化在视而可见、触而可及的一言一行之中。高万祥的人格教育,就是从抓学生的衣食住行这些身边小事做起的。

穿衣:拒绝名牌进学校

目前,大多数孩子花家长的钱并不心疼,消费上的攀比心理在学校不断地蔓延。为此,高万祥校长作了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拒绝名牌进学校,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他认为,学生常年穿着物美价廉的校服,有利于节俭、朴实和简约作风的形成。同时,从“头”抓起,对男生的长发、黄发强制性改造。高一新生刚一入校,就将理发师请进了学校,将不男不女的长发一律理掉。允许将黄发染黑,绝不能将黑发染黄。高万祥校长认为,外表的朴实无华与内心的传统美德应是一种高度的和谐。强调张家港高级中学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女生要有淑女风范。任何背离传统审美标准的行为,都应当受到制止与批评。

用餐:不剩一粒米

在学生餐厅乱扔白馍,乱倒剩菜,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寻常之事。没有多少人再记起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就是偶尔提起,也只是作为附庸风雅的平面化诵读而已。但从“汗滴禾下土”中走来的高万祥校长,对于这种“辛苦”却有着刻骨铭心的挂怀。特别是对于几乎没有感受过饥饿之苦的学生来说,节约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于是,高万祥校长就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大张旗鼓地开展起了文明用餐的“不剩一粒米”活动。要求学生饭菜要吃光,桌面要擦干净。学校餐厅的墙上贴着赫然醒目的八个大字:“学会吃饭,学会做人。”高万祥校长将“吃饭”与“做人”视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节约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会养成一种伴之终生的生活习惯。有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在未来之旅中更好地打点自己的人生,女性可以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男性可以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够达到这样一种要求,高万祥认为有必要从他这一代人身上将其传承下去。一方面,正面进行教育,将“小餐桌,大学问”的内容讲得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在餐厅的每一个出口,都有教师值班,发现剩饭剩菜的学生立即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表现较差者,则用录像的方式进行全校曝光。渐渐地,文明用餐,便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住宿:禁止校外租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校外租房住宿竟成了一些学生的“时尚”一景。在自己花钱租的房子里,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谈谈恋爱,喝酒抽烟,聚众闹事。由此引发的许多问题,尽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有的学校对此仍然熟视无睹。为此,高万祥对张家港高级中学的学生作了一项硬性规定:除住自己家的外,不允许任何学生住在校外。同时,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打开学生正常交往的渠道,使在学校住宿的学生感受到富有乐趣而又不失其文化品位。

走路:不践踏草坪

凡是到过张家港高级中学的人,都会惊叹这所花园式学校的花草之美。但她也有过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在草坪拐弯之处,一些走惯了“捷径”的学生,往往踏之而过,绿草多被踩光,成为路面与草坪相接的一个特殊地带。高万祥认为这是教育上的一个耻辱。一个学生如果连路都走不好,他的人生之路就不可能走好。于是,在张家港高级中学,又多了一项“学会走路”的教育。学生一旦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加之适当的措施保障,践踏草坪的现象就绝迹了。

卫生:校园无纸片

去年日本横滨世界杯足球赛场上观看者人山人海,可人走场空之后,竟没有留下一片纸屑。这不仅仅是卫生的问题,还昭示出一种良好的团队意识。高万祥认为,中国人的团队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学校更应肩起这一责任,张家港高级中学开展的“校园无纸片”活动,便是培养这种精神的有效措施之一。不管是学生、教师还是校长,只要见了纸片,就要弯腰捡起。即使餐厅和厕所的路面上,也是不见一片纸屑。高万祥告诉记者,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支撑。这些生活中的一些小规则,往往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的沉淀。传统的美德,就在这些许小事中显现出来。

高万祥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丰富而开放的视窗,篇幅受限,记者只是从中撷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以掠影式的描述。尽管如此,读者仍可以从中感受他那独特的文化情怀与执著追求。当今在最应当重视文化的校园里,不少人盯视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参与应试的教育,而高万祥的文化建设,但愿能够给予尚在迷茫中“徘徊复徘徊”的人们一个走向文化圣地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14:36 , Processed in 0.1580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